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55.03KB ,
资源ID:77794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779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教育学方向资料教育学大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教育学方向资料教育学大题.docx

1、考研教育学方向资料教育学大题教育学大题1. 现代教育有哪些特征?(简答题)现代教育是指20世纪初以来的教育,与近代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1)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学校的教育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也担负着培养生产者的任务,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现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既现代学校即学习劳动知识又开设了劳动实践活动。(3)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学校教育不再为统治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向大众化,体现民主性和普及性等特征。(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现代的学校教育内容丰富,不再局

2、限于人文教育或科学教育的某一方向,而是两者共同发展。(5) 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科学的教学发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的采用。(6) 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学校教育部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尤为明显。(7) 教育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8)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创造适合于每一个人

3、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成为全球共同议题。(9) 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教育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提出教育改革和创新,才能使教育得到跟好更全面的发展。(10) 理论的自觉性越来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高,从教育理论来讲,教育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教育实践,从实践来讲,教育重视改革的理论依据。2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的关系。(简答题,特别注意第三个方面)(1)全球化是指自近代以来,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为动力,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及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沟通,不断取得共识,在众多领域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采取共

4、同行动的过程。(2)全球化与教育的关系:全球化直接导致教育国际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全球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与日俱增。全球化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国际交流、国际资本、国际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培养国际人才,适应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手段。全球化要求各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面向全球化的要求进行改革。(3)面向全球化的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国际化的办学战略,包括培养目标的国家化,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留学生的交流与交换,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学分与文凭的互认等。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引进

5、国际教育资本,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对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性问题的教育。正确认识教育全球化的两面性,实现全球化与地方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3.简述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的关系。(简答题,特别注意第三个方面)(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蓄。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2)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知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起着传播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教育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在知识经济中这样密切。其次知识经济依靠大批知识性劳动者。培养具有较高人文

6、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知识型劳动者,是知识经济对未来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教育的变革。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知识经济的“创新”本质,要求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创新意识,建立教育创新体系。(3)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改革: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4简述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的关系。(简答题,特别注意第三个方面)(1)信息社会是在信息技术变革的影响下,建立在计算

7、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社会形态。(2)信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教育和学习走向个性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义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虚拟大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带来整个教育结构、教育信息化和课程等方面的改革,这一变革将导致对教育的重新定义。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地位得到提高。(3)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改革: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较强信息能力的培养。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建设。加强对教师信息技能的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的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学习与教育模式。5.

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关心。(辨析题)什么观点;观点是什么;错在哪里;正确的是什么。(1)内发论 (遗传决定论) 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的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里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遗传)按其内在目的或方向而展开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固有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改变节律,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霍尔,英国的高尔顿。(2)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 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可心里发展的水平和形式,否定心理发展的内在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二因素论) 改变点认为人的发展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

9、环境决定,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始终交织在一起,很难明确划分。主要代表人物是施太伦。(4)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阻在人身心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了生理的遗传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机械主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混合体,虽然避免了这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但它把遗传和环境等同起来,并没有认识到影响人的发展中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折中主义的调和轮。同时二因素论同样否定了人的主观性,抹杀了教育的主导性,也是不能令人完全接受的。(5)人的发展

10、史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火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统一,人在身心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不是其中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还是外铄论(环境决定论),都是强调一种因素而否定其他因素的作用,是片面的。6.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遗传、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人的一些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具体变现在:(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

11、段。(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影响。(4) 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5) 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6)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遗传素质逐渐发生变化。7.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环境一般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学上,环境有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之分,广义的环境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相应地,除去学校教育的环境,一般称为狭义的环境。(1) 广义的环境在

12、人的身心发展中的起重要作用,而学校作为特殊的环境,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其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2) 狭义的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限制性。同时狭义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3)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无限度的夸大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但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1

1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2)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影响个体个性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职业组织等。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幼儿阶段以家庭为主,青少年阶段以学校为主,成年阶段以职业组织为主。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在: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等。(3)个体个性化就是个体在社会

14、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教育在个体个性化中的功能表现在: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9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题)(1)学校教育史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与遗传、社会环境相比,教育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学校教育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

15、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轻一代健康发展。(3)学校教育给人的教育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恰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4)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史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又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5)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自发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的发展。10个体因素在人的身

16、心发展中的作用。(简答题)(1)个体因素就是指个体的主观能定性。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要使这种可能性的因素变成现实性的因素,只能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才能实现。因为人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积极地、能动的反映外部环境。(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求,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个体身心的发展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身心的发展。(3)人的主观能定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

17、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给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1简述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作用和收益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2)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

18、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4) 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5) 人力资本理论论证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人们对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促进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但是,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等同为资本,实际上是贬低了人的价值;虽然在宏观上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明显作用,但定量的分析仍然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1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 (1)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必须反映生产力的需求,受生产力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目的就不同。如我国

19、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着教学内容及学科设置,同时也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引起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丰富、为学科设置的调整提供了可能的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求教育培出来的人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能够掌握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由于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规格的要求也就不同,学校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各不相同。(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教育结构的改

20、变。任何社会办教育必须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基础,必须以现实的生产力水平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特别是社会剩余劳动的多少,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教育经费上的支付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个人在教育方面的支付能力,从而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同时也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古代生产力很低,教育的普及非常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到了19世纪中期,一些较发达的国家才开始进行义务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普及小学教育,之后再慢慢的普及中等、高等教育。(4)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13教育的经济功能(简答题)(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

21、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和劳动技能的成熟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教育,劳动者能合理的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的保养和维修,减少给工具的损害率。教育能提高劳动者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而缩短学习新技能的时间。教育业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育可以增强劳动者生产管理的愿望和能力。(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率”,学校教

22、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无限的永恒的、扩大的、高效率的生产,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经济生产中,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4)教育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教育通过科学研究,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将其应用到生产中,促进经济快速发展。1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也决定着教育的发展。阶级社会的教育都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一定社会进行统治的工具。(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教育能够培养出他们所需

23、要的人才,总是利用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教育,为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选择教育内容、提出道德要求等,使教育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服务。(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利机构和经济力量,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同时政治经济制度占政治思想上的优势,直接影响和控制教育。(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结构、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部分的教育内容。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是由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为政治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所适应的,所以就要求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15.教育的政治功能。(简答题)(1)教育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

24、会化的发展。教育通过向年轻一代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和规范,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内外政治活动,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2)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学校教育组织学生直接参见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拨,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5)教育促进和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民主政治的建设需要人们参与政治活动,因此就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的民主观念等,促进政治民主化。同时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民主

25、化的加速器。16.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简答题)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社会的精神文化。教育学上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1)文化影响教育的目的,即影响着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如美国的教育努力培养“民主”社会中能适应生活需要的理想公民;英国着重培养品行,以养成绅士风范。(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如中国重人伦关系,以德育为主;西方重实用知识,以智育为主。(3)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文化观念是指长期生活在一个文化环境中,人们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比较一致的观点和信念。首先文化观念制约人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如创新

26、与保守的思想形成不同的教育观念;其次文化观念影响教育思想的形成和产生,如专制、等级教育制度与自由、平等教育制度。(4)文化影响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思想导向。首先文化影响学校的教学方法,如背诵与探究、灌输与启发。其次文化影响家庭的教育导向,如读书做官与望子成龙。17.教育的文化功能。(简答题)(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递和普及的功能。正是应为教育的独特作用,才使得人类积累的文化代代相传。(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进行分析和评价

27、,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有价值的文化。(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金额融合:一是教育过程本身。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外在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等,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吸收、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功能,也就是构造新文化的过程,使文化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另外,教育不仅直接产生新文化,如新的作品,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从事文化创造活动。1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简答题)(1)科学技术影响教育者的观念和

28、教育能力。科学发展水平与影响到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对教育工具的使用,也会影响教育者对教育规律的认识。(2)科学技术影响到教育对象。一方面科学的日益发展揭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教育活动更符合教育规律,并使学习者扩展自己的受教育能力。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技术上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受教育者的视野和实践经验得以扩大。(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科学迅速发展迫使课程体系不断变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育设施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不断变化和扩展。19.教育的科技功能。(简答题)(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

29、是将科学创造的结果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后,传授给更多的人,受教育者能够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打下基础,(2)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从17.18世纪开始,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和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至此科学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的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是尤为突出的。(4)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了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了科学技术的成果,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20.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辨析题)(1)教育目的是

30、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对培养什么样人的总要求,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主要回答两个: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后者是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它是教育工作宏观指导思想,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2)联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

31、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两者之间也存在区别,表现在:教育方针所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上面两个外,还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显得突出。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概念,属于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研究范畴。2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辨析题)(1)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对培养什么样人的总要求,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努力方向和

32、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主要回答两个: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后者是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 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时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有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2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辨析题)(1)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近本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