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8 ,大小:66.21KB ,
资源ID:77945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7945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7章古汉语句法上古代汉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7章古汉语句法上古代汉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六、大同與小康 七、齊 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八、論積貯疏 九、晉靈公不君 十、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 (1)課文句讀; (2)課文解讀及重點字詞句的分析; (3)課文中出現的名詞狀語、特殊述賓關係及特殊語序現象的分析教學安排:4課時課文:8課時第一节 古代漢語辭彙的特點【導讀】本課語文知識介紹古代漢語的幾種句法現象,共分三節。第一節介紹名詞作狀語,第二節介紹古代漢語中的特殊述賓關係,第三節介紹古代漢語中的幾種與現代漢語不同的語序現象。在特殊述賓關係中,常見的是使動關係、意謂關係和服務關係,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之一。在語序一節中介紹了五種語序現象,其中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和賓語前置加凸

2、顯結構助詞標記這幾種過去在中學都學過,所以應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第四、第五兩種語序上。第一節 名詞作狀語狀語一般是副詞的功能,但是在古代漢語裏,普通名詞、時間名詞以及一些方位詞有時也可以直接置於謂語動詞之前作狀語。普通名詞作狀語有下列情形:一、表示動作行爲的狀態這種名詞狀語是通過名詞所表示的事物的某種行爲來比喻句子主語的行爲狀態。這種名詞狀語可以翻譯成“像那樣(一樣)地”。例如: (1)庶民子來。(詩經大雅靈台) (2)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3)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戰國策秦策一) (4)(陳涉)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合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5)夫飲食既不以禮,臨

3、池牛飲,則其啖肴不復用杯,亦宜就魚肉而虎食。(論衡語增篇)例(1)“子來”即“像兒女一樣地來歸”;例(2)“人立”即“像人一樣站立”;例(3)“蛇行”即“像蛇一樣地爬行”;例(4)“雲合響應”即“像雲一樣地聚集,像回聲一樣地呼應”;“景從”即“如影隨形一樣地跟隨”;例(5)“牛飲”“虎食”即“像牛(喝水)一樣地飲酒”“像老虎(吃食)一樣地吃魚肉”。二、表示動作行爲的方式這種名詞狀語是通過名詞所表示的事物來比喻施事者對待受事者的態度,並以此作爲行爲的方式。可以翻譯成“像對待一樣地”。 (1)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孟子萬章下)伋(j):孔伋,孔子之孫。 (2)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

4、紀) (3)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范睢蔡澤列傳)莝(cu),鍘碎的草。豆,一種盛食物的器皿。 (4)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衆人遇我,我故衆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史記刺客列傳)例(1)“犬馬畜伋”意思是“像豢養犬馬那樣豢養伋”;例(2)“兄事之”即“像侍奉兄長那樣侍奉他”;例(3)“馬食之”即“像喂馬一樣喂他(吃)”;例(4)“衆人遇我”“衆人報之”即“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對待我”“把他當作普通人一樣報答他”;“國士遇我”“國士報之”即“像對待國士一樣對待我”“把他當作國士一樣報答他”。三、表示動作行爲的工具或憑藉這種情況下,名詞狀語

5、可以翻譯成“用(按)來”。 (1)晉、楚不務德而兵爭。宣公十一年) (2)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3)江南火耕水耨。平准書)耨(nu):鋤草。 (4)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 (5)公子爲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魏公子列傳)例(1)“兵爭”即“憑藉軍隊(相互)爭鬥”;例(2)“箕畚運”即“用箕畚運”;例(3)“火耕水耨”即“用火燒(然後)耕種,用水除草”;例(4)“劍斬”即“用劍斬”;例(5)“禮交之”即“按禮儀與他們結交”。四、表示動作行爲的處所這種情況下,可以翻譯在“在(地方)”。 (1)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2)夫山居而

6、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韓非子五蠹)膢(l古代楚國二月祭祀飲食之神的節日。臘,古代歲末舉行祭祀活動的節日。 (3)秦焚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藝文志)例(1)“庭教”意思是“在庭中教誨”;例(2)“山居而谷汲”意思是“在山上居住而到深谷中打水”;“澤居”意思是“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居住”;例(3)“壁藏”意思是“在牆壁中藏(書)”。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爲的方向或方位,可翻譯成“向(往)”,“在方(面)”。 (4)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淮陰侯列傳) (5)(孝公)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賈誼過秦論) (6)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

7、發上沖冠。廉頗藺相如列傳)例(4)“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邊(西邊)投靠”“向左邊(東邊)投靠”;例(5)“南”“西”“東”“北”意思是在南面、在西面、在東面、在北面;例(6)“上”意思是向(往)上。五、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古代漢語裏一般的時間名詞或名詞短語作狀語表示在某個時候,可以用介詞引介,也可以不用介詞引介。 (1)宰予晝寢。(論語公冶長) (2)夜縋而出。僖公三十年)縋(zhu用繩索拴住而升降人或物。 (3)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述而)“日”“月”“歲”三個時間名詞作狀語卻不同。這三個時間名詞作狀語一般都不用介詞引介,在意義上有以下三種情況:(一)表示每一(日、月、歲)。

8、 (4)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滕文公下) (5)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養生主)例(4)“日攘”即“每天(偷)抓”的意思;例(5)“歲更刀”“月更刀”即“每年換一次刀”“每月換一次刀”的意思。(二)“日”有時表示漸漸進的意思,可翻譯成“一天天地”。 (6)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爲秦所滅。屈原賈生列傳) (7)(先主)於是與亮情好日密。(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例(6)“日以削”即“一天天削弱”的意思;例(7)“日密”即“一天天密切”的意思。(三)“日”還可以表示不久之前,可以翻譯成“往日”“不久前”。 (8)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日吾來此也,非以狄爲榮,可以成事也。”(國語晉

9、語四) (9)晏子曰:“日宋之盟,屈建問范會之德於趙武。”(左傳昭公二十年)第二節 特殊述賓關係 及物動詞作謂語中心語(述語)能帶賓語,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充當謂語中心語一般不帶賓語;名詞的句法功能一般是作主語、賓語或定語,而不作謂語中心語。這是古代漢語的一般規律。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充當謂語中心語時有時帶有賓語,名詞有時也出現在謂語中心語的位置上,並帶有賓語。這些情況人們通常稱之爲“詞類活用”。不過,在古代漢語裏,上述情況並不能簡單地都看作“詞類活用”,有些情況下也許確實是一種臨時的“活用”,而有些情況下,很可能有詞形上的不同。前面我們曾說過,先秦時期,還存在構形形態。比

10、如“以其兄之子妻之。”(論語公冶長)“妻”出現在謂語中心語的位置上並帶有賓語,讀去聲,這個去聲調來源於後綴-s,因此這裏的“妻”與其他場合下的“妻”的詞形並不相同。當一個不及物動詞、形容詞或名詞出現在謂語中心語的位置上並帶有賓語,如果它的詞形與其他情況下有所不同,那麽就不能看作是“活用”了。 祇是由於漢字不能完全反映當時的語音實際情況,我們在書面上不能看出哪些是真正的“活用”,哪些並不是“活用”。如果爲教學的方便,把不及物動詞、形容詞和名詞出現在謂語中心語位置上並帶有賓語的情況叫做“活用”,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 祇是爲教學的方便,並不代表古代漢語的實際情況。本書我們不取“活用”的說法

11、。當不及物動詞、形容詞或名詞充當謂語中心語並帶有賓語時,構成的述賓結構往往不是普通的動作行爲與受事的語義關係。一些及物動詞所帶的賓語有時也不是普通的受事或對象成分。本書所說的特殊述賓結構,指的就是謂語中心語與其賓語之間不是普通的動作與受事的關係。古代漢語特殊述賓結構的具體情況比較複雜,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一、使動關係使動關係即使賓語産生某種行爲或發生某種變化,可以加上“使”“讓”來理解。名詞、形容詞、不及物動詞充當謂語中心語並帶有賓語時都可以構成使動關係,單及物動詞帶雙賓語時也可以構成使動關係。名詞與賓語構成使動關係時,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發生變化,變成謂語名詞所表示的事物或者具有謂語

12、名詞所表示的身份或狀態。 (1)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蘇秦列傳) (2)爾欲吳王我乎?定公十年) (3)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李斯諫逐客書) (4)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成公二年)例(1)“臣人”即“使(別)人成爲臣”;例(2)“吳王我”即“使我成爲吳王(那樣的人)”;例(3)“業諸侯”即“使諸侯成就王業”;例(4)“盡東其畝”即“使其田畝(壟坰)都變成東西向”。形容詞與賓語構成使動關係時,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發生變化,變成具有謂語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5)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告子下) (6)(賢者)富而貴之,(不

13、肖者)貧而賤之。(墨子尚賢中) (7)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孫子兵法謀攻) (8)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9)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說林下)例(5)“苦其心志”即“使其心志痛苦”,“勞其筋骨”即“使其筋骨勞頓”;例(6)“富而貴之”即“使他們富貴”,“貧而賤之”即“使他們貧賤”;例(7)“全國”即“使敵國完整(地降服)”,“破國”即“使敵國殘破”;例(8)“弱秦”即“使秦變弱”。例(9)的“可大”“可小”後面沒有出現賓語,但這是個被動句,主語“鼻”“目”即是使動的對象。“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意思是“鼻子大了可以使它變小,小了

14、不可以使它變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意思是“眼睛小了可以使它變大,大了不可以使它變小”。不及物動詞與賓語構成使動關係時,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發出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爲或變化。 (10)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季氏) (11)莊公寤生,驚姜氏。隱公元年) (12)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3)項伯殺人,臣活之。例(10)“來之”即“使他們來(歸附)”;例(11)“驚姜氏”即“使姜氏受驚”;例(12)“屈人之兵”即“使敵人的軍隊屈服”;例(13)“活之”即“使他(得以)活命”。單及物動詞帶雙賓語時,與其中的近賓語(通常是指人賓語)構成使動關係,意思是使該賓語所表示的

15、人或事物發出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爲。 (14)晉侯飲趙盾酒。宣公二年) (15)王弗聽,負之斧鉞,使巡於諸侯。昭公四年) (16)我有圃,生之杞乎?昭公十二年) (17)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例(14)“飲趙盾酒”即“使(請)趙盾飲酒”;例(15)“負之斧鉞”即“讓他背著斧鉞”;例(16)“生之杞”即“讓它生長杞”;例(17)“負秦曲”即“使秦國背上無理(的惡名)”。單及物動詞不僅僅在帶雙賓語時能夠構成使動關係,帶一個賓語有時也可以構成使動關係。 (18)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梁惠王上) (19)嘗人,人死;食狗,狗死。(呂氏春秋上德) (20)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

16、子議兵) (2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例(18)“朝秦、楚”是“使秦、楚來朝”的意思;例(19)“嘗人”即“使人嘗”的意思,“食狗”即“讓狗吃”的意思;例(20)“附民”即“使民歸附”的意思;例(21)“從百餘騎”即“使百餘騎隨從”的意思。這種單及物動詞帶一個賓語構成使動關係,要靠分析上下文的語境才能弄清楚,是學習古代漢語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二、意謂關係意謂關係即句子的主語主觀上認爲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什麽、發生了什麽變化或具有什麽性質,可以加上“認爲”“以爲”或“把當作”來理解。這種述賓關係中充當謂語中心語的大多是形容詞或名詞,動詞比較少見。形容詞充當謂語中心語時,表示句子的主語主觀

17、上認爲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謂語形容詞所表示的某種性質或狀態。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盡心上)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說難)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齊策一) (4)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趙充國辛慶忌傳) (5)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知度)例(1)“小魯”即“認爲魯國小”,“小天下”即“認爲天下小”;例(2)“智其子”即“認爲他的兒子聰明”;例(3)“美我”即“認爲我美”;例(4)“老之”即“認爲他(太)老了”。例(5)中的“自”是反身代詞,所以後面沒有出現賓語,“自智而愚人”即“認爲自己聰明而認爲別人愚蠢”,“自巧而拙人”即“認爲自己靈巧認爲別人笨

18、拙”。名詞充當謂語中心語時,表示句子主語主觀上認爲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謂語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6)華元曰:“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宣公十四年) (7)晉人及姜戎敗秦於殽。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 (8)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9)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州綽曰:“君以爲雄,誰敢不雄?襄公二十一年) (10)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戰國策例(6)“鄙我”即“把我(國)當作鄙野(邊境)”;例(7)“夷狄之”即“把它(秦)當作夷狄(看待)”;例(8)“功之”即“認爲它是自己的功勞”;例(9)“誰敢不雄”後面

19、省略了賓語“之”,意思是“誰敢不把他們當作英雄呢?”;例(10)“不子”也省略了賓語,意思是“不把(我)當作兒子(看待)”。動詞充當謂語中心語時,句子表示主語主觀認爲賓語所表示的事物發生了謂語中心語所表示的行爲或變化。 (11)不吊吾喪,不憂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悔過 (12)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間疑玄之時正之。此人之所以無有而有無之時也。解蔽)例(11)“死吾君而弱其孤”意思是“認爲咱們的君已經死了而且認爲咱們的嗣君幼弱”,這裏的“死”是動詞;例(12)“有鬼”意思是“認爲鬼存在”,“無有而有無”意思是“把存在的當作不存在,而把不存在的當作存在”。三、服務關係服務關係指謂語中心語所

20、表示的動作行爲是爲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服務的,可以用“替賓語謂語中心語”或“爲賓語謂語中心語”格式來理解。充當謂語中心語的大多是動詞,有時也可以是形容詞或名詞。 (1)晉解張御郤克。 (2)文嬴請三帥。 (3)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駢拇) (4)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留侯世家) (5)今朕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文帝紀) (6)父曰:“履我。”良業爲取履,因長跪履之。例(1)“御郤克”即“爲郤克駕車”;例(2)“請三帥”即“替三帥求情”;例(3)“死名”“死利”即“爲名而死”“爲利而死”;例(4)“爭太子”即“替太子爭”;例(5)“勤勞天下”即“爲天下勤勞”,

21、“憂苦萬民”即“爲萬民憂苦”,“勤勞”“憂苦”都是形容詞;例(6)“履我”即“替我穿上鞋子”,“履之”即“替他穿上鞋子”,這裏的“履”是名詞。服務關係的述賓結構有時也可以是雙賓語結構。 (7)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尚書泰誓) (8)爲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胠篋) (9)秦之群臣曰:“請以趙之十五城爲秦王壽。例(7)“作之君,作之師”意思是“爲他們立君,爲他們立師”;例(8)“爲之斗斛”意思是“替他們設立斗斛等量器;例(9)“爲壽”意思是祝壽,“爲秦王壽”即“替秦王祝壽”的意思。四、與事關係普通的與事關係是含“給予”義動詞與指人賓語構成的語義關係,但是在古代漢語裏,有些名詞出現在

22、謂語中心語的位置上並帶賓語,也構成與事關係。這種述賓結構表示使賓語所表示的人得到謂語名詞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加“給”字來理解。 (1)吳人曰:“宋百牢我。哀公七年) (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3)有一漂母見信飢,飯信。 (4)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貨殖列傳)例(1)“百牢我”即“給我百牢”的意思,古代將牛、羊、豕各一頭作爲禮物叫做“大牢”,“百牢”是“一百大牢”的省略說法;例(2)“妻之”即“給他作妻子”;例(3)“飯信”即“給飯給韓信(吃)”;例(4)“冠帶衣履天下”即“給天下(人)冠帶衣履”。五、目標關係表示目標關係的述賓結構表示謂

23、語中心語所表示的某種行爲是對誰或向誰而發,可加“對”“向”來理解。充當謂語中心語的大多是形容詞或不及物動詞,有時也可以是名詞。 (1)孟子不與右師言,右師不悅,曰:“諸君子皆與驩言,孟子獨不與驩言,是簡驩也。”(孟子離婁下)右師:官名。驩(hun):王驩,字子敖,齊國大夫 (2)武安侯新欲用事爲相,卑下賓客。魏其武安侯列傳) (3)子南之子棄疾爲王禦士,王每見之,必泣。棄疾曰:“君三泣臣矣。敢問誰之罪也?襄公二十二年) (4)哭死而哀,非爲生者也。盡心下) (5)孳孳求奸,不如禮賢。(後漢書種暢傳)孳孳:通“孜孜”。例(1)“簡驩”即“對驩簡慢”;例(2)“卑下賓客”即“對賓客(態度)謙卑”;

24、例(3)“三泣臣”即“多次對著臣(我)哭泣”;例(4)“哭死”即“對著死者哭”;例(5)“禮賢”即“對賢能的人有禮貌(尊重)”。六、工具關係工具關係即賓語表示的事物是謂語中心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爲的工具,可以按“用賓語謂語中心語”來理解。其中的謂語中心語一般是名詞充當。 (1)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雍也) (2)褚師出,公戟其手曰:“必斷而足。哀公二十五年) (3)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羮魚。例(1)“衣輕裘”即“用輕裘作衣裳”;例(2)“戟其手”意思是“用他的手作戟狀”;例(3)“飯稻羮魚”意思是“用稻(米)作飯,用魚作羮”。七、原因關係原因關係即賓語表示的事物是謂語中心語所表示的動作

25、行爲發生的原因,可按“因爲賓語謂語中心語”來理解。謂語中心語一般是不及物動詞充當。 (1)晉人懼其無禮於公也,請改盟。文公三年) (2)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魏公子列傳)晉鄙:魏國將軍。 (3)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吳子治兵)例(1)“懼其無禮於公”意思是“因爲他們曾對(魯國)國君無禮而害怕”;例(2)“怒公子之盜兵符矯殺晉鄙”意思是“因爲公子(信陵君)偷盜兵符矯命殺了(將軍)晉鄙”;例(3)“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意思是“因爲自己不能做(卻勉強去做)的事情而死,因爲自己不熟悉(卻勉強去做)的事情而招致失敗”。如果謂語中心語由及物動詞充當,可以構成雙賓語。

26、(4)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賈誼論積貯疏)這裏“受之飢”“受之寒”都是雙賓語結構,兩個“之”分別指代“一夫不耕”“一女不織”,是表示原因的賓語。“受之飢”即“因之而受飢餓”,“受之寒”即“因之而受寒”。古代漢語裏,名詞出現在謂語中心語位置上帶賓語,也可以構成普通的行爲與受事的關係。 (5)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 (6)帝館甥於貳室。萬章下) (7)完母死,莊公令夫人齊女子之。衛康叔世家)例(5)“兵之”意思是“用兵器攻擊他”,“兵”是名詞,這裏作謂語中心語,是用兵器攻擊的意思,“兵之”是一般的行爲與受事關係;例(6)“館甥於貳室”意思是“把外甥安排在貳室住下”,“館甥”是普通的行爲與受事關係;例(7)“子之”意思是“把他當作兒子”,但不是意謂關係,而是一種實際行動,是普通的行爲與受事關係。古代漢語的特殊述賓結構情況複雜,是學習古代漢語的一個難點。分析辨別的主要方法在於充分理解語境, 祇要把上下文語境弄清楚了,理解起來也就不太困難了。第三節 語序漢語句子的基本語序是“主語謂語賓語”,體詞向心結構的語序是修飾語在前,中心語在後,從甲骨文開始就是這樣。不過,在上古文獻當中,尤其是先秦時期的文獻當中,也存在一些與基本語序不一致的情況。這些與基本語序不一致現象,有些是臨時性的移位,有些則是當時的語法規律。臨時性移位將在“強調與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