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6.46KB ,
资源ID:7801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0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1、贵州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实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一)取得的成就1.“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两基”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义务教育迈进新的发展阶段,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基本保障了所有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园幼儿人数明

2、显增加,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2.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明显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迅速增加,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以就业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和职业教育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得到大大加强。3.高等教育办学资源明显增加,步入大众化发展时期。贵州大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加速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升格组建和转制了六所本科院校。全省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有所增加,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成效显著,贵州大学农药学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师数量

3、进一步增加,教师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平显著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5.教育投入增长迅速。经费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省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标准大幅度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都有大幅度增长。专栏1 十一五规划教育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2005年2010年“十一五”目标6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6.427.03(2009年)8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班)率(%)37.15545两基人口覆盖率(%)93.88100100初中

4、阶段毛入学率(%)98.6696.6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0.55550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万人)72.26109100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万人)22.744740 普通高中(万人)49.5262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12015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万人)40.556.145其中:研究生(万人)0.61.11 普通高等教育(万人)20.6832.328.42 成人高等教育(万人)11.418.710(二)存在问题1.教育普及程度偏低。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省的教育普及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年以上。2.教育投入仍严

5、重不足。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全国挂末位置。3.教育条件保障和师资配置水平偏低。我省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师比、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大部分指标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排在全国靠后甚至挂末位置。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学科教师严重不足,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4.教育发展不够协调、结构亟待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快速增长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偏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规模偏小,资源不足,民办教育发展缓慢。中等职业

6、教育、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能力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5.教育质量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解决探究性、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不足,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基础教育质量的城乡差异较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训练薄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面临的挑战1.当前我省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义务教育“有学上”的主要矛盾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处于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数量与质量、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的矛盾同时并存。教育发展与教育服务能

7、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更高层次、更加多样化和更高质量的需求。2.贵州教育发展面临的 “双重使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和使命具有两重性,任务十分艰巨。既要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普及程度,在办学条件、师资保障和普及水平方面尽快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又要优化结构,提升内涵,促进公平,提高质量。3.贵州教育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发展滞后,教育人口负担偏重,教育资源短缺的挑战。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挑战。三是软件建设任务重,队伍保障能力薄弱,内涵发展能力不足的挑战。(二)历史机遇中央决定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8、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将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过去十年我省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条件。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教育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质量需求的提高,使教育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学段学龄人口将有所下降为提高教育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部分 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改革创新,保持稳

9、定,提高质量。为全面实现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更加有力、更高质量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发展思路按照“11123”的发展思路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即“一个服务,一个方向,一个关键,两手抓,三个突破”:服务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实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突破。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三分之二以上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至少建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初步缓

10、解“入园难”问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到8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3以上,实现以县为单位基本解决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以上。全面扫除青壮年功能性文盲。积极促进继续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民族教育,为我省2020年接近或达到全国教育发展平均水平奠定良好基础。专栏2 20102015贵州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20102015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76.9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560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在校生(万人)433.

11、5371初中在校生(万人)214.7219义务教育巩固率(%)78.385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627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47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563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万人)56.170.5 其中:研究生(万人)1.11.5 普通本科(万人)18.426 普通高职(专科)(万人)13.920 成人本专科(万人)8.79 省外贵州籍高校学生(万人)1212 自考折合在校学生(万人)2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27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一)强化政府职责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小区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

1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设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困难儿童给予资助。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完善幼儿园办园准入和督导制度。(二)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通过改造中小学闲置校舍和新建相结合,加强乡镇中心和大村落幼儿园建设,使全省一半以上的乡(镇)建有至少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扶持大村落举办村级幼儿园(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政策,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农村举办幼儿园(班)。专栏3 突破学前教育工程到2015年,建设700所农村乡镇和街道幼儿园。创建2所以上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

13、校,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一轮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 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一)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积极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强对入学率、辍学率、转学学生信息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监控。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关爱、支持和服务体系。(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经费、校舍、设备等各种资源。加强薄弱学达标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师资、仪器设备、图书配置水平。实施教育资源共享的

14、学区化管理改革,大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积极探索解决“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2.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配套生活、卫生设施建设,基本解决农村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到2015年,增加40万初中寄宿生学位。逐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向小学延伸,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小学生住校率达到20%左右。3.扩大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加强城镇中小学建设,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实施城镇化中小学建设工程,按照构建黔中经济区需要,在大中城市和县城新建100余所主要服务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公办中小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五)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

15、量1.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课程计划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在农村初、高中普遍开设实用技术等地方课程,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丰富学习方式,突出动手动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严格控制班额,逐步推行小班教学。2.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建立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专业支

16、持、指导和服务的机制,建立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奖励制度,建立教学成果、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等。坚持科研兴教,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育教学科研网络,搭建教学研讨与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活动,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六)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减小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及校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举办或变相举

17、办重点班;家长要与学校配合,尊重孩子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和课余活动的时间。专栏4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城镇中小学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设施设备配置工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小学“班班通”工程。 三、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大并举,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速发展。积极扩大和合理布局高中阶段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

18、学质量。用4年时间实现以县为单位基本解决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到2015年,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25万人左右。(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创建一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力争部分学校跻身国家级示范学校行列。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建设和完善实习训练基地50个以上,建设30个以上县级职教中心,大幅度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条件。采取特殊政策,多渠道补充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三)积极增加普通高中优质资源

19、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在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培育、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到2015年,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100所左右。鼓励名校采用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方式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利用省外名校、优秀民营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到我省合作办学或独立办学。(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要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学生选课指导与学分管理制度建设,模块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取得突破。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专栏

20、5 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到2014年,新建或改扩建90所左右高中阶段学校。实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程;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50个以上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具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积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积极构建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我省产业发展紧缺专业和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建设,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增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能力。加强职业院校优质资

21、源建设,扩大示范性职业院校规模,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以上,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6所。采取有效措施完成中职、高职招生任务。(二)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专任或兼任职业院校教师,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或联合培养,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在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10个以上专业性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三)推进省内外联合办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省内外学校、企业特别是与东

22、部及发达地区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扩大培养在外、就业在外的规模,到2015年,使联合招生合作培养的人数不少于在校生的三分之一,充分利用东部及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提升师生实践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纽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兼并、合并、合作等方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培训、考核与颁证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完善课程结构,鼓励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

23、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五)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做好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普通本科院校招收高职学校毕业生工作。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产业发展、市场和社会需要,以专业结构调整和骨干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带动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训练,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术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专栏6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骨干示范专业资助计划。在全省中职学校遴选出一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骨干专业进行重点资助;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重点建设100个左右适应紧缺人才培育的

24、职业性、技术性精品课程。“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培养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设立2000个以上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岗位,在企业、科研单位和生产一线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定位准确、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高、产学结合紧密、辐射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积极推动和促进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计划。各地的骨干企业重点企业至少与1所职业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参与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解决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和企业员工培训问题。 重点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结合实施国家技能型

25、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我省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培养一大批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五、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一)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有效拓展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千方百计加快省属高校新区建设,按照“确保五年、力争四年、有条件的三年”的要求,尽快完成省属高校新建或改扩建任务。推动市(州、地)高校加快建设,扩大规模。努力增加招生数量,扩大现有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到2015年,高校在学规模达到70万人。(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对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合理配置,通过创建、升格、更名、合并、调整等形式,努力创建适应我省工业化、城

26、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高等院校和学科专业。加快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紧密结合我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和服务“三农”、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需要的学科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供过于求和结构性过剩专业,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类型等要与特色优势产业相对接,同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相配套,加快培养产业振兴和社会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三)突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加快贵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步伐,加强省属重点大学、重点支持大学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能体现地方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院校。指导各类高校科学定位,加强分类指导,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

27、系,开展分类评价,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坚持特色发展。支持高等院校制定特色优势学科建设规划,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3个以上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通过验收并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省级重点学科达到100个以上。争取更多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大力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四)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1.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支持校企合作举办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扩大应

28、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大精品课程学习资源和实验课程建设力度,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制,推动办学多样性。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科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估。2.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教学投入,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突出我省高校的优势、特色领域,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着力提高应用研究水平,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开发。积极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29、的有机结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更加紧密、更加全面的校地、校企合作关系。启动一批核心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创建一批技术推广平台,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专栏7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建设工程:实施省属高校新建或改扩建工程;中央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市(州、地)高校扩建工程。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施高校质量提升工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继续开展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建设;实施高等学校名师工程;推

30、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推广工程。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六、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一)健全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推进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搭建多层次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各类学校、行业组织、学术团体、民办专业机构的资源,建立各种社区教育基地;提高广播电视教育水平,发展网络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加强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自学考试、成人高考、非学历证书考试的作用,提高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二)加强学习

31、型社会建设通过监督评估、表彰奖励、舆论宣传等推动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企业职工教育与再就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培训、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岗前培训等。专栏8 继续教育发展重点项目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实施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制造、建筑、餐饮、酒店等为重点,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到2015年,建立50所左右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扶贫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企业职工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七、推动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一)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