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12KB ,
资源ID:78113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113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唐农不信仰中医文化者不配当中医院院长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唐农不信仰中医文化者不配当中医院院长文档格式.docx

1、另外,类似六分之一的案例,还有一个。在六十年代,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儿科的钱潮教授。治疗小孩的急性中毒性痢疾,中毒性痢疾的死亡率很高,死于高烧,DIC,休克。但是钱潮教授就用六分之一剂量的抗菌素,六分之一的治疗量,使患儿死亡率降低到20%以下,生存率达到80%。很奇怪,为什么只用六分之一的剂量,反而使得疗效提高?全量的死亡率80%。他的理论是,全量的治疗,使得体内的细菌大量死亡,而死亡的菌体,它的细胞膜,脂多糖崩解之后成为类毒素。而大量类毒素的释放,引起体内强烈的反应,产生高烧、休克和DIC。他用的六分之一的剂量,仅仅是抑制细菌大量繁殖。那么我们要问,最后是谁把身体里的病菌处理掉的?以上这两个问题

2、,实际上最后要解决的是身体内的修复能力,抗病能力,调节能力。这两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里的问题是,医学对人们健康的贡献度有多大呢?在这里,你作为医生,治好病,你的贡献大概是六分之一。如果,你要依靠身体里的自我的健康能力的话,你就要依靠他的六分之五,你的六分之一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永远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太多”,这是希波克拉底给后世医生留下的醒世恒言。(注:摘自国医大师陆广莘所著医学的目的与中医学研究)我对以上论述的理解是:“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摘自素问汤液醪醴论)2. 培顿科菲试验说明什么1892年10月7日,德国著名卫生学家培顿科菲面对他目瞪口呆的学生,一口吞下

3、了每立方厘米含有10亿个病菌的“霍乱菌汤”,在霍乱正肆虐流行的德国他却安然无恙。作为慕尼黑大学卫生学教授,他郑重宣布:单单霍乱弧菌是不会引起霍乱的,除了病菌之外还有环境形成的易感性。此后,俄国著名免疫学家梅契尼科夫在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重复了培顿科菲的试验,亲口吞下霍乱弧菌而没有染上此病。梅契尼科夫此后因免疫学方面的成就荣获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这里的问题是,两位医学家的行为他们就不怕被感染上吗?这是给我们一个提示:致病与否不仅仅是看致病源,还要看有否发病的内环境,这不正是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吗?3. 2003年中医治疗“非典”的经验说明什么?大家知道,2003年春“非典”流行,危害很

4、大,那个场景,在座的很多都记忆犹新,后来发现导致“非典”的致病原是“冠状病毒”。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医药在未确定“冠状病毒”是致病源之前对“非典”的干预和治疗就非常有效。譬如说治疗疾病的发热时间和疗程明显缩短(而西医用激素治疗“非典”易频发两大后遗症: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二者导致劳动力丧失,而中药治疗为主或中药干预治疗,基本无并发症)。200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以官方身份肯定我国中西药结合治疗非典安全有效。这里的问题是,中医有效对付“非典”等疫病的依据是什么?显然不是单纯地针对病毒。4. 中西医疾病命名要素不同说明什么?西医的疾病种类及亚类细目有22500种(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10

5、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即ICD-10),西医病名以病原体、解剖部位、病理、理化因子、流行病学等要素命名。如传染性病毒性肝炎,这里病毒就是致病原,肝就是解剖部位,炎就是病理,传染性就是流行病学特征。中医经典的疾病命名只有6种,中医病名概以阴阳二元素命名: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医只以6种病名就可以概括所有林林总总的疾病现象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习总书记在这两年发表一系列对中医药发展的讲话,他也说中医药是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毛泽东主席说,中国中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加以挖掘

6、,加以提高。这些东西我们决策者是不是应该思考?他老人家说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没说只是一个伟大的保险箱啊!既然是宝库,蕴藏就很丰富了。5. 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说明什么中医的“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如果该病表现出的中医的“证”不同,用药原则就不同;“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和慢性胃炎,如果此两种病表现出的中医的“证”相同,用药原则就相同。此即我们所谓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从它产生那天开始,就已经有的固有思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一项重要成果暨个体化医学(Individualized medicine)表明,同一种疾病,如果人的基因特征不同(如同样

7、是病毒性感冒),治疗方案和用药会因基因特征的不同而不同。个体化的思想非常接近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但仍然远没有辨证论治思想系统、成熟和自觉。这里的问题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其思想有如此的超前性和早熟性?从以上五个方面的经验事实,我们至少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是单纯地着眼于致病原,那么,中医着眼于什么呢?二、关于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1.“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医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包括生命的本源。气之所以能够构成宇宙万物和生命,是因为最基本的两种气阴气和阳气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交感运动,这是我们可以直觉认知的。由于这种对立统一的交感作用,产生了宇宙

8、万象,包括丰富的生命现象,宇宙的进一步发展与演变也是这两种气交感变化的延续。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凡阳者:属动,属热,属明亮,向上向外,化气而相对无形者;凡阴者:属静,属寒,属晦暗,向下向内,成形而相对有形者。比如一杯水是液体,如果给上“阳”的力量,加热,它会变成气体,这种力量就属于“阳”;如果冷却、凝固变成固体,这种力量它就是“阴”,所以一个是“化气相对无形”,一个是“成形而相对有形”,两种不同的力量。现代物理学家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宇宙运动和演化最终可归结为两种力量,即膨胀与收缩。宇宙运动演化最终呈现出一致性,

9、有着非定域性特征。一般认为,宇宙万物有四种力量:引力、强力、弱力、重力。最后整个宇宙的力量就归结为两种:一个膨胀、一个收缩。中医学的一个基本观念:“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即是说,宇宙万物包括生命,虽然其阴阳交感变化是千千万万、不可胜数和复杂多变的,但其最终衍变的结果则只会以一阴一阳的交感状态来呈现,我们可以通过这最终的一阴一阳的交感状态来分析与判断考察对象的最后性质,这也是我们对以上“一致性”的基本理解。2. 阴阳二者构成生命的基本关系即本体结构是什么首先,我们如何把握阴阳呢?阴阳是抽象的吗?黄帝内经还说:“天地阴阳

10、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黄帝内经中有阴阳应象大论,谈的就是天人阴阳的“应象”关系。就是说,我们对阴阳当下的把握与认识是通过“象”来实现的。而中医对“象”又是如何获得的呢?中医对“象”的获得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技术手段实现的。生命是由阴和阳两种力量构成的,那么,人体阴阳二气交感关系的正常状态或说标准状态是什么?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和把握。关于生命中阴阳的本体结构的直觉把握凡阳者:属动,属热,属明亮,向上向外;属静,属寒,属晦暗,向下向内。生命中阴阳结合的结构,从直觉中形象的把握,不外两种内阳外阴:阴阳相互作用一但发生,阴阳各自按其属性,走向交感,万物生长;内阴外阳:阴阳相互

11、作用一但发生,阴阳各自按其属性,走向分离,万物衰败。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我们也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群经之周易里的泰卦和否卦来形象地说明:周易中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又叫“别卦”,是象征天地交感后生成的万物的卦象,是后天卦,每个别卦又有两个“经卦”组成,“经卦”是先天卦,共有八个,这八个卦天地都具备(八个经卦即:“ 乾卦, 坤卦, 震卦, 艮卦, 离卦, 坎卦, 兑卦, 巽卦”,八个经卦经过相互重迭,生成六十四个别卦,表示天和地各自的八个经卦相互交感作用(重迭),生成了天地中的所有物象)如:乾经

12、卦( ):代表天,代表阳;坤经卦( ):代表地,代表阴。泰卦(): 上坤下乾,坤属阴主降,乾属阳主升。给上一个时间展开,可以直觉到此处泰卦中,乾坤二者各按其阴阳属性,乾趋上,坤趋下,二者走向交感合和,故泰卦象中反映出天地阴阳走向为交合。所以,周易彖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而另一个就是否卦,否卦正好相反。否卦( ):上乾下坤,乾属阳主升,坤属阴主降。给上一个时间展开,可以直觉到此处坤卦中虽然同样乾趋上,坤趋下,但在这里二者却是走向相反离决的,故否卦象中反映出天地阴阳走向为不交。“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内阴而外阳。因此,人体阴阳的正常状态,即其

13、阴阳的本体结构,就是内阳外阴,就是泰卦所体现的阴阳关系;而人体异常的阴阳状态,或者说疾病状态,就是外阳内阴,就是否卦所体现的阴阳关系。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程度,是由人体的“内阳外阴”状态向“外阳内阴”状态偏离超过常态的不同程度所决定的。我们把阴阳二者“内阳外阴”对立统一的和谐状态称为“阴阳和”。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在夏天,阳气是往外面升散的,如果天气非常炎热,我们又穿很多衣服,会大汗淋漓,造成虚脱,阳气一下子从里面往外面脱了,甚至造成休克。相反,很多老年人你看他的脸色很潮红,上面很热,下面脚部又很重,走起路来蹒跚而行

14、,摇摇晃晃的。上面热、下面寒,上面阳、下面阴,这是什么象呢?这是“否”象。只有阴在上,阳在下,就像意守丹田,阳气从里面隐隐的透出来,这种状态才是正常的阴阳状态。所以,我们看泰卦和否卦,泰卦是坤在上、乾在下,乾属阳、往上走,坤属阴、往下走,否卦正好相反。疾病就是由“泰”到“否”的过程,可以用这两个卦高度概括。如果能做到内阳外阴,能做到“泰”的状态,你就会长命百岁。但是人体的生命过程,会逐渐从“泰”的状态向“否”的状态发展。所以,泰卦是最好的状态,在我们一年十二个月中,泰卦是配在春天,否卦就配在秋天,秋天已经走向了生命相对完结的状态。我们再看一个问题,为什么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终年冰雪覆盖?赤道

15、是地球最热的地方,然而在赤道附近的最高山脉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部气温要比山脚低近30)却终年冰雪覆盖。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要下降6。为什么这样?大家想一下,从地表到地壳,一直到地球的核心,是不是越来越热?地球的核心温度是5000度,相当于太阳的表面的温度。地球一定是个内阳外阴的物体。只不过根据春夏秋冬的不同,它有一个波动的范围,春天、夏天阳气往外升,外面仍然是阴覆盖它,但是阴相对来说它比较弱;秋天和冬天收缩,阴相对就会比较重,它是个波动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发生疾病。阴该轻时反重,就会发生阴病;阳该收时不收,就会发生阳病。中医理论认为:四肢为阳之末也。道德经四十二章:“

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医一个基本观点是:“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黄帝内经,反映在治疗原则上就是“扶正祛邪”,而“扶正祛邪”就是设法使偏离常态的阳或阴回到本位,即回到“内阳外阴”的状态,“内阳外阴”的完善状态,就是“阴阳和”的状态。有些人学了五年中医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又三年博士研究生,再又搞一个博士后,一直在学中医,最后问他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他答的一塌糊涂,不得要领。“当其位者正,不在位其邪”,当阳不在他们的位置它就是阳邪,阴不在它的位置上它就是阴邪。阳的正确位置在哪?在里面,阴的正确位置在哪?在外面。它们取得一个和谐的状态叫“阴阳和”

17、,阴和阳都在它们的正常位置上,这就是“正”。反映在治疗上呢?就是“扶正祛邪”。中医治病是通过“辨证论治”实现的,而这个“证”就是阳或阴不同程度的偏离本位所表现出来的某一具体状况的概括。因此,“辨证论治”的目的,就是“扶正祛邪”,就是设法使偏离常态的阳或阴回到本位。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伤寒论的治疗学原则就是“观其眿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通过观其脉证,完成辨证,完成施治。这里还有清代的医学家提出来的著名的辨阴病16字和辩阳病16字:辨阴病十六字: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脉浮或细无力);辨阳病十六字: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六脉长大有力)。掌握这16个字,阳病

18、和阴病大致的判断就可以把握了。我们把阴和阳的关系讲清楚以后,我们看看下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3. 关于中医的自愈机制我们前面说,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不针对某一具体的致病原,那么它依靠什么呢?依靠的是它的“自愈机制”。什么是中医的自愈机制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中医经典著作的三条引文找到认识线索:伤寒论说:“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黄帝内经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谨察病机,无失气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就是说,我们在观察和治疗疾病时,不要细究是什么病,也不要细究是什么菌?什么毒?只要把阴与阳调到各自的本位,各自的常态,也就是调到“阴阳和”的状态,使人体气血通调,

19、人体就会自然而然处于自我向愈的过程。也就是说,确实存在一个人体的“自愈机制”,实际上,这是中医认识健康和治疗疾病最具精华的思想,并且,这一机制在中医理论与技术运用中是根本性的,是一以贯之的。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不同于西医,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致病原,而是着眼于人体自身的自愈机制。通俗地说,中医对疾病治疗,就是通过“自力”达到“更生”。现代医学一个最新的观点认为:“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并认为“医学的目的就是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但如何深入认识和利用自然痊愈力,现代医学在认识论和技术手段上都还没有很好的系统的解决办法。4. 人体“自愈机制”的最终原由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

20、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周易也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如果人体的阴阳处于完善的“阴阳和”状态,就能与“道”合一,就能“道法自然”。“自然”二字的确实含义是什么呢?“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的本来属性,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此的,法尔如是。所以,关于中医自愈机制最终原由,我们可以如是说:只要人体就能够处于“阴阳平和”的状态,气血就处于通调状态,人体就能够接近“道法自然”的状态,就自然而然地处于康复或者健康的状态

21、。一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语);我们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大门就是按这个去设计的,还是蛮养眼的。二则是基于此的“推天道以明人事”(四库全书语)即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中医对人体的阴阳二气的描述,也必然是天道阴阳状态的必然推衍和逻辑结果。5. 导致“阴阳和”异常的一般因素与过程那么,导致“阴阳和”异常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呢?包括二个方面,即形或神两方面的异常。“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也就是说人体之“阴阳和”,体现在形(身)与神(心)两方面的平和。那么又是什么引起二者的异常呢?即发生疾病的病因是什么?中医认为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即:病因(外感六淫,内

22、伤七情,饮食劳倦及外伤等)形神损伤阴阳不和,阴阳不同程度偏离其本位,气血失调疾病。因此,中医治病的过程,就是针对病因,通过对形与神的调理,促使阴阳回到各自的本位,以保证“阴阳和”,促进气血通调,使机体自然痊愈。三、中西医对治疗对象着眼点有何不同?1. 西医对治疗对象的着眼点主要是利用药物或其它手段通过一定途径抑制、杀死变异细胞,或改善正常细胞原有的功能,或消除病变的细胞组织。西药作用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细胞,西药是化学小分子,可以进入细胞膜。而中药基本是生物大分子(也有一些小分子如有机酸类、黄酮类),无法进入细胞膜,那么中药作用的对象是什么?或者说中医作用的途径是什么样的?当下,有关生物大分子传送

23、系统(DDS)是现代药理界研发的热点,但目前乏善可陈。2. 中医对治疗对象的着眼点中医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整体决定局部。无论局部多么重要,它都永远是整体的一部分。相对于人体机体来说,细胞就是局部。因此,从中医的立场出发,细胞的病变并非细胞本身的原因,而是细胞生存的大环境迫使其变异。所以,不改变环境就无从使变异细胞改邪归正,即使杀死了病变细胞,新的细胞还会发生变异。因此,相对于西药作用于细胞而言,中医治疗的着眼点即调整整体,调整脏腑经络而使气血通调,而使脏腑经络气血通调则需着眼于更大的环境,即天地阴阳的环境去作整体考虑,故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最终着眼点回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

24、自强不息”,道理至为深邃!中药或针灸等的作用是通过使阴阳归位,使气血通调完成,其克服疾病的力量主要不是药物或针灸自身,而是利用整体的力量。中医整体观念,不仅是指天与人存在时空上的联系,或指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关键是指整体对局部的决定性,整体力量对局部无可置疑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12月19日,Science(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了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位居第一的是癌症免疫疗法(Cancer immunotherapy)。癌症免疫疗法,其治疗思路是全面主动地调整人体免疫系统而非传统直接针对肿瘤的治疗思路。现代医学对癌症的治疗正朝着整体调整而非局部治疗的方向努力。对于生命现象,我们祖先有一种深远而合理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系统和完备的,是可以清楚描述的。综上所述,中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医学,是毫无疑义的。中医学这一根本定位,不但揭示了中医学本身具有很好的自洽性,并必将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解决了我们在理性上最深刻的要求即文化基因和中医基本理论的自觉与自信,而这样的一种自觉与自信的获得,这于中医院系列的管理者与决策层的的影响,是一种内在的不可或缺的和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决策者们,如果有了这样一种坚固的文化自信,你会整天担心医院的方向错了吗?谢谢各位的聆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