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86KB ,
资源ID:78496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496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4)形象思维理论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方法过程不同,形象思维不是以概念和推理的认知结构为载体,而是以形象形式的知识为载体。形象思维中的形象包括感觉形象(即视觉形象)、实践形象(即经验)及观念形象(即抽象形象)三种类型。地理教学中所大量涉及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模型图、结构图等图像,绝大部分是属于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念形象。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研究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法的使用、成果的展示等方面无所不在。地理阅读(读图)针对地理学科的突出特色,以地理图像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载体,比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思维方法更具鲜明生动和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学习地理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

2、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2、研究目标 (1)改变传统地理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以及机械训练的现状,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3)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主、知识本位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逐渐完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的角色转换。(4)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3、研究内容 (1)探索实施“初中地理阅读(读图)”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2)探索以地理阅读为

3、主要载体,以读图活动为主要方式,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3)探索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其次要学生必须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乐读、巧读、善读。(4)探索初中地理教材中适宜于“阅读读图”的内容。(5)探索如何通过对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各种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融入地理教学环境,从而促成地理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过程分成制订计划、研究实施、分析评估及完善推广三个阶段。(1)

4、准备阶段:(2009年9月一11月)建立课题框架,制订课题计划方案,进行论证,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学习相关理论,领会精神。实施阶段(2009年11月一2010年3月)依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出各阶段计划。通过“设计、实验、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验、再反思、再调整”,不断的完善课题框架。(3) 实施阶段(2010年3月一2010年5月)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开展教材研究、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系列研究工作,阶段性交流反思,展示各阶段研究成果。(4)结题阶段:(2010年5月一6月)进行结题工作,收集研究资料。教师个人小结,教学观摩课,撰写

5、结题报告及相关论文。在相关的教研活动中推广应用本课题研究成果等。四、研究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主要是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的,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工作。因此,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在取得基本共识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主要研究方法有: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观察法:对学生在阅读读图教学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情况变化需要用观察法来加以研究记录。实验法:

6、主要指对初中地理阅读读图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以具体的实施,对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平行班对比研究分析法:以实验班各阶段与比较班同时期的水准测试成绩做对照比较,通过测试对比、阶段评价、系统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 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新的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步骤1、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读图能力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如:讲中国地理的“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一章时,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该

7、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的位置(要求学生把挂图和地图册相对照),接着就讲黄土高原上深厚的黄土层,是很早以前从内蒙古高原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粉沙尘土形成的。同时,再引导学生参看课本上“黄土堆积和基层地形”的插图。在讲到黄土的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住宅时,考虑到学生没见过窑洞,就再引导他们参看课本上“窑洞”的插图。学生不但对黄土高原的形成理解了,而且对窑洞作住宅也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极大的兴趣。在讲到黄土高原在很早以前,由于森林、草原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时,把它和华北平原的成因两层知识联系在一起讲述,并结合参看“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插图,学生就很容易弄懂黄土高原土质疏

8、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而对“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这两个内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再引导学生对课本上一段文字的阅读,他们就更进一步理解华北平原的沉降和黄土高原因冲刷下来的泥沙对平原沉降的补偿,以及华北平原沉降带是我国储藏石油最丰富地区等一系列地理基础知识都一旦豁然贯通了。这节教材虽然内容较多,但由于有计划地恰当地运用地图和插图,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运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

9、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

10、一直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

11、由于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2、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读图的能力。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

1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

13、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阅读的习惯通过以上运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完中国地理“西南三省”后,为了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把西南三省的教学挂图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在挂图上“举例说明西南三省地势和气候的关系”,他们就能在地图上熟练地指出:“贡嘎山、峨眉山和重庆都在北纬30稍南的地方,但由于贡嘎山海拔7556米,峨眉山海拔3099米,而重庆海

14、拔仅200多米,根据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的原则,所以贡嘎山气温比峨眉山低20,峨眉山比重庆又低20,所以说地势同气候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不仅西南三省如此,其它地区也同样”。这一答案基本是正确的,而且完全是根据地图情况答出来的,这是理解记忆,决不是机械记忆。“西南三省”一章后面有三道综合练习题(运用地图,指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东西铁路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各经过哪些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主要河流和重要城市。运用地图,指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所经过的地形区、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以及沿岸的重要城市。运用地图,联系地形、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上海、武汉、广州、重庆四个城市交通位置的特点)。这个练习难度

15、较大,既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做作业,又需要根据以往掌握的基础知识作答案,同学们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做出来了。事后,检查结果,两个班95名学生,完全作对的有57名,占总人数的60,大部分作对的有20名,占总人数的21。这说明学生们对地图的认识和运用还是比较熟练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着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像有些学生所言:“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着捞不着边”。4、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方法和步骤六步法是指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发展。该模

16、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转变了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从而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顺利、高效地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各学习环节的流程及相应的活动方式分别如下:图像导入问题生成读图探究分 析讨论质疑图像总结教师活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巩固拓展六、研究结果分析为了更好的反映出教学实验的成果,我们在教学实验这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初、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分别进行了前测、中测和后测,这三套试题均为同一命题,中测和后测采用的是教研中心的期末抽样试题,对比班

17、和实验班成绩对比如下:前测中测后测实验班对比班90-99136480-8959151270-7910714171160-691350-59240-4930-3930以下总人数37平均分65.064.075.370.580.177.7标准差13.312.39.710.49.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比班和实验班在前测的成绩中没有显著差异,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在中测成绩中已经存在显著差异。七、课题研究的几点结论、培养学生的地理阅读读图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的重要任务。、建立系统的中学地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18、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地理学科阅读读图能力的检测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地形概况教学案例知识目标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能在图上找出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区。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教材分析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

19、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紧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以及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由于地势对气

20、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大”。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面分别叙述。教 法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21、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调动起学生活动,如提问有哪些同学外出旅游?到过哪些地方?或者教师展示一些图片、照片,让学生根据景观分析是何种地形。接着再复习提问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得到答案后,要求学生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看我国是否都有,各找一至两例。自此,学生可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数字即可说明,但要注意讲清山地和山区两个概念的

22、区别。地形特点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重点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教学过程(引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板书) 第3章 中国的地形第一节 地形概况(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1。(计算机演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2。(计算机演

23、示)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用黄色表示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用绿色表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3。(总结板书)地势西高东低。提出问题:P20图1“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的正误”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计算机演示)绘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的过程。(总结板书)呈阶梯状分布。(计算机演示)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山脉的名称。(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图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2)它们之间的分界线?(3)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4)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24、?(计算机演示)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板书)有利:降水丰沛、东西交通、水能丰富。(学生活动)(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2)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3)如有,请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地形多种多样。(板书)地形多种多样。(学生活动)读P22图4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板书)山区面积广大。(学生活动)讨论: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总结板书)有利:多种生产、资源丰富。不利:交通不便、耕地少。(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

25、因素?(总结板书)发展河运开发水能多种农业方式矿业、旅游业等改善交通(反馈练习) (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地形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如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人类也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适应和适当改造不利的影响。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由于地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图,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

26、度要由浅到深,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方法。教材中的三个读图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第二个环节,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同纬度的西岸和内陆的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此,本环节既要注意进行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要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第三个环节,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有利条件,

27、适应和改造不利条件,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没有突出体现,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地协调的观念也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由于初中学生理解力有限,建议师生共同讨论。本环节的知识也不要求必须掌握,重在培养思想和观念。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例河师大实验中学 贠士安知识点:培养阅读读图能力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地图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阅读探究学习读图能力的培养; 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运用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 注意利用: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点: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