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06.41KB ,
资源ID:78631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631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必拾教材边角知识总结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必拾教材边角知识总结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下列关于该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CA.病人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病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C.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的 D.严重腹泻病人应大量饮水可以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调节机制。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错误;人在发热状态下为加快散热,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舒张,B错误;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和散热不均衡造成的,C正确;严重腹泻病人为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D错误。3.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研究细胞内

2、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摘自必修1 P44“小框内容”4.溶酶体与硅肺(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科学家发现有40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摘自必修1 P46“相关信息”命题预测:结

3、合常见疾病,考查溶酶体的结构、功能以及酶、基因表达、免疫等知识。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大肠杆菌没有核糖体 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抗体、激素和酶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D.硅肺是由于吸入肺部的硅尘直接破坏吞噬细胞的核糖体引起的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A错误;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激素和酶的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不一定在核糖体合成,C错误;硅肺是由于吸入肺部的硅尘直接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引起的,D错误。5.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

4、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摘自必修1 P47“小字内容”应注意细胞骨架与其他“骨架或支架”的本质区别,如:多聚体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下列有关生物学中“骨架”或“支架”的描述错误的是( C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DNA分子以碱基对为基本骨架 D.生物有机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解析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由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5、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都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答案C6.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利用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小球包裹的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问题源于必修1 P49“相关信息”提示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高考预测:可结合“膜流”或“囊泡运输”命制选择或非选择题。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大小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7.磷脂结构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

6、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摘自必修1 P66“思考与讨论”辨析生物膜为何以“磷脂双分子层”作支架。辨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被用丙酮提取其脂质后在空气水界面上为何能铺展成单分子层,且测得其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解释为何脂溶性分子(如酒精、固醇类激素、甘油等)能自由通过生物膜。推测细胞中包裹油滴的“膜”(内为油,外为水)其磷脂分子为双层还是单层。8.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例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离子通道是由蛋

7、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通道与神经信息的传递、神经系统和肌肉方面的疾病密切相关。摘自必修1 P74“科学前沿”通道蛋白载体蛋白(1)相同点: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2)不同点:通道蛋白参与的只是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结合,也不会移动,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相应的分子结合,并且会移动,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且消耗代谢能量;在协助扩散过程中,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

8、侧运输,不消耗代谢能量。科学家发现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但是将控制红细胞膜上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合成的mRNA注入细胞内,发现这些细胞也会迅速涨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CHIP28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的原因是细胞膜上无类似CHIP28的蛋白质C.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的原因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了过多的水D.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重吸收水可能有类似CHIP28的蛋白质解析由题意可知,CHIP28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再运输至细胞膜上,A正确;某动物细胞,在注入用于合成CHIP28

9、(一种水通道蛋白)的mRNA后,该细胞会迅速涨破,由此可推断该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是因为其细胞膜上无类似CHIP28的蛋白质,B正确;根据信息分析可知,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的原因也可能是其细胞膜上存在较多的CHIP28,通过该水通道蛋白吸收水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肾小管和集合管可以对水分子进行重吸收,这可能需要类似CHIP28的蛋白质的协助,D正确。9.盐酸催化淀粉水解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生产过程需要在245 kPa的高压和140150的高温下进行,并且需要耐酸的设备。60年代以后改用酶法生产。摘自必修1

10、P85“与社会的联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可否用淀粉、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提示pH的设置涉及盐酸处理,其本身可催化淀粉水解。(经典高考题)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解析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宜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不合理;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故实验不合理;斐林试剂呈碱性,

11、盐酸可催化淀粉水解,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用盐酸处理,故不合理。10.溶菌酶与抗生素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摘自必修1 P87“科学技术社会”关注三类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水解之。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需用蛋白酶破坏之。真菌细胞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类,与上述两类细胞壁均不同。可设置新情境题,给予相关信息,结合中心法则考查溶菌酶或抗生素杀菌原理或干扰素抗病毒原理或诠释为何不能“滥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利福平”可抑制RNA聚合酶

12、活性,红霉素能阻止核糖体功能等。(2016全国卷)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解析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在DNA双链解开后才能进行,A、B正确;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间期,若DNA双链不能解开,细胞周期将被阻断在间期而不是中期,C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该物质能阻断DNA分子的复制,故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正确。下面

13、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抑制细菌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环丙沙星会抑制a过程,利福平将会抑制b过程B.除青霉素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抑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作用C.过程d涉及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tRNA最多有64种 D.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解析由题干可知,环丙沙星会抑制细菌解旋酶的活性,故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过程(a过程)。利福平会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故可抑制DNA的转录过程(b过程)。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故可抑制细菌的

14、翻译过程(d过程)。只有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e过程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翻译过程涉及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tRNA最多有61种。11.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中的H(1)细胞呼吸过程: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NADH)。摘自必修1 P94“相关信息”(2)光合作用过程: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辅酶(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NADPH)。摘自必修1 P103“相关信息”点睛 NADPH来自水光解所产生,NADH来自葡萄糖及丙酮酸分解,NA

15、DPH作用对象为三碳化合物,NADH作用对象为O2。(1)可就两种生理过程中H来源及生成场所与H去向及相关作用予以考查。(2)可结合两种生理过程中“ATP”来源、生成场所与去向及作用予以考查。【例证】全国卷,29)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填“B和C”“C和D”或“B和D”)。(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_。解析(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形成NADPH和氧气,

16、因此图中是O2;可形成NADPH,应为NADP;可形成ATP,应为ADPPi;三碳化合物还原可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因此表示C5。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NADH。(2)图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代表细胞质基质(可发生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代表线粒体(可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但不能合成ATP还会消耗ATP。因此,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C和D。(3)植物叶肉细胞中,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最终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答案】(1)O2 N

17、ADP+ ADP+Pi C5 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预测】下图表示某自养型生物细胞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都能产生ATP B.过程需要H2O参与,能产生CO2C.过程和过程离不开叶绿体和线粒体 D.过程和过程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解析若过程发生于原核细胞,则不需要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12.藻类植物与光谱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依次是浅、中、深,这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 摘自必修1 P100“拓展题”提示 有关。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

18、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即红藻反射出了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含短波长的光,所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13.端粒、端粒酶及细胞衰老机制“两学说”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此外,还可因辐射及有害物质入侵而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自由基不仅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大

19、分子,还会攻击生物膜、DNA、蛋白质等。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从而导致端粒内侧的正常DNA受到损伤。摘自必修1 P122小字内容“细胞衰老的原因”端粒酶可以把DNA复制损失的端粒填补起来,即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其作用机理是用它自身携带的RNA作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通过逆转录催化合成后延长链5端DNA片段或外加重复单位。可结合新情境,命制细胞衰老机制推断题可以联系细胞的衰老、癌变、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知识进行考查。(2015全国卷,2)端粒酶由RNA

20、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预测】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

21、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端粒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B.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C.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会使蛋白质活性下降D.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某种组成成分可以产生自由基解析端粒位于染色体上,故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且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A正确;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所以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序列会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B错误;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会使蛋白质活性下降,C正确;自由基攻击

22、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D正确。2.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下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B.若过程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将引起白化病C.若过程使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受损,葡萄糖将会自由进出细胞D.过程可能导致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数量增加解析据图分析,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从而产生更多的自由基,使反应程度增加,属于正反馈调节,A错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黑色素减少不一定引发白化病,白化病是由体内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引起的体内黑色素严重缺乏,B错误;葡萄糖进出细胞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运输,若细胞膜上转

23、运葡萄糖的载体受损,葡萄糖将不能进出细胞,C错误;过程可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数量增加,D正确。14.单一基因突变是否会引发癌症?(关爱生命)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摘自必修1 P126下方小字内容必修2遗传与进化1.突变果蝇的变异类型验证按照遗传规律,白眼雌果蝇(XwXw)与红眼雄果蝇(XWY)交配,后代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后代雌果蝇都应该是红眼的。可是有一天,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Bridges)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

24、。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2 0003 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 0003 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你怎样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验证你的解释?摘自必修2 P38拓展题提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 0003 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有两条X染色体,或者不含X染色体。如果含XwXw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受精,产生XwXwY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X的卵细胞与含XW的精子受精,产生OXW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在上述杂交中的子一

25、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中找到Y染色体,在那只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解释是正确的。可将该段材料作“新情境”命制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已知果蝇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1)假设一个达到遗传平衡的果蝇种群有2 000只个体,白眼雄果蝇有100只,则该种群中,红眼雌果蝇有_只(雌雄比例为11)。(2)已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如表所示:性染色体组成XYXXXXXXXYXOXYYYY性别雄性雌性超雌性(死亡)超雄性(死亡)现有一只基因型为XDXd的红眼雌果蝇和一只基因型为XDY的红眼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产生了一只基因型为XdXdY的白眼雌果蝇,可能是因

26、为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发生异常。若要鉴定该果蝇的基因型,可以选择_与该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然后_,若后代为_,则该果蝇基因型为XdXdY。解析(1)一个达到遗传平衡的果蝇种群有2 000只个体,其雌雄比例为11,即雌、雄果蝇各1 000只,若白眼雄果蝇(XdY)有100只,则d的基因频率为0.1,D的基因频率为0.9,则雌果蝇中白眼果蝇(XdXd)占1/100,有10只,红眼雌果蝇有1 00010990(只)。(2)已知父本的基因型为XDY,不含d基因,而母本的基因型为XDXd,则XdXdY是由于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有d的X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基因型为XdXd的卵细

27、胞,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而成。为鉴定该果蝇的基因型,应选择正常红眼雄果蝇(XDY)与该雌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XdXdY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dXdYXdXdY1122,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DY,如果产生的卵细胞与含有XD的精子结合,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死亡)XDY(红眼雄)XDXd(红眼雌)XDXdY(红眼雌)1122;如果产生的卵细胞与含有Y的精子结合,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Y(白眼雌)YY(死亡)XdY(白眼雄)XdYY(白眼雄)1122,因此杂交后代雌果蝇中,红眼白眼为41,雄果蝇中红眼白眼为14。答案(1)990(2)母本正常红眼雄果蝇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雌果蝇中红眼白眼为41,雄果蝇中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