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9.93KB ,
资源ID:7876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76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若干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若干问题.docx

1、武汉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若干问题武汉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若干问题“十五”计划是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时期也是我市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客观评价和总结“十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认真分析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没有根本转变“十五”期间,我市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发展为主题,经济呈现快速平稳增长态势,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预计今年地区生

2、产总值增速为13.7%,“十五”前四年,经济年均增速为12.6%。从2003年开始,摆脱了前几年持续通货紧缩、物价长时间低位运行的状况,价格总水平伴着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而出现恢复性上涨,全市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特征。快速的经济增长使我市经济增长迅速扩张,人均GDP迅速提高。2004年我市GDP达到1956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为3083.8美元,首次突破3000美元,达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根据国际经验,我市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通道,这标志着我市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同

3、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高投资、高能耗,低质量和低效益的状况比较明显。1.从产出的能耗情况来看,“十五”以来,我市单位GDP能耗和用水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用水量集中反映城市地区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工艺水平、资源丰度等密切相关。2004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57吨/万元,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高0.17吨;单位GDP用水量85.14吨,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高29.24吨。主要原因是我市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耗水产业比重大;水资源丰富,水价低,企业和市民的节水意识不高。2.从城市环境来看,“十五”期间,

4、我市生态环境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尚未得到根本好转。2004年,我市空气污染指数为93%,比2000年上升4个百分点。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67.5%,仅246天,远未达到80%以上的计划目标。主要原因是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污染也有逐年上升趋势。在二氧化硫排放方面,主要是青山热电厂、阳逻电厂、武钢自备电厂目前还没有实行烟气脱硫,今年因煤电供应紧张,我市电厂用煤量增加100万吨,原煤含硫量高,又基本未进行脱硫处理,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75万吨。在工业废弃物控制方面,2004年我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80.4%,比2000年上升1个百分

5、点。主要原因,工业大户晨鸣纸业公司部分造纸白泥外排,华中华能阳逻电厂粉煤灰堆存,使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未达到规定要求。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43%,比2000年提升2.6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国家卫生城市95%的标准。主要原因是部分乡镇企业达标率低。环境问题植根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不同的。“十五”以来,我市逐渐进入重化工业高速发展时期,重化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十五”前四年,工业平均增速达到14%,比GDP平均增速高 1.4个百分点;重工业平均增速达到19%,比工业增速高5个百分点。其结果是工业重型化特征更加突出。2004年

6、,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为50.7%,比2000年下降6个百分点。尽管工业重型化是我市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过的环节,但如果不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环境将无法承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将无以为继。二、“两业并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发展缺乏多点支撑“十五”期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制造业,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7:44.2:49.1演变为2004年的5.3:46.2:48.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变化不大,

7、经济增长呈现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协调发展的特征。“十五”期间,我市产业结构一个显著变化特征是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上升,由2000年的44.2%上升到2004年的46.2%,提高2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演变符合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特征,是积极的变化。但从二三产业内部看,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从工业内部看,主要问题是先进制造业还没有成为产业的主导,制造业发展尚未形成多点支撑的格局,产业配套能力不强。1.先进制造业还没有成为产业的主导,以钢铁及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4年十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十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8、的排序为:1、钢铁制造业(368.86亿元),占25.4;2、光电子信息制造业(257.58亿元),占17.7; 3、汽车及机械制造业(256.85亿元),占17.6;4、烟草及食品制造业(177.89亿元),占12.2;5、石油化学工业(173.23亿元),占11.9;6、环保制造业(102.48亿元),占7.1;7、纺织服装制造业(83.50亿元),占5.7;8、生物医药工业(67.77亿元),占4.7;9、造纸及包装印刷业(49.93亿元),占3.4;10、家电制造业(17.47亿元),占1.2。2.发展不平衡,我市工业经济尚未形成多点支撑的格局。2004年,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

9、受武钢、武烟、石化、东风本田等少数骨干大企业新增生产能力的释放,4户企业新增产值和利润占全市新增量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市工业增长过分依赖少数骨干企业,工业经济多点支撑的格局尚未形成,这也是武汉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的差距。从2004年“十大行业”发展情况看,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家电等行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全市工业的发展,对全市工业的支撑作用不够。3.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断裂,协作配套能力不强,是主导产业不能迅速做大的主要原因。十大主导产业中,只有钢铁、汽车及机械、光电子信息、烟草及食品、石油化工、环保等六大产业过百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本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

10、的产业链,需求外溢。投资类电子本地配套不到10%,且主要是包装、卡盘等初等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全部依赖进口,15%20%的配套产品由广东等沿海地区企业提供,只有不到3%的如外包装、印刷品等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产品在本地配套。华工科技、楚天激光等企业技术雄厚、市场广阔,但是除机柜、机箱等简单的外部设备可在本地加工外,其他关键设备如激光器、激光晶体、光学膜片、扫描器等均需要从国外进口或外省采购。长飞的配套供应60%左右来自国外,30%左右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本地配套不到10%。再如汽车产业,武汉整车与零部件的产值比例关系为 1:0.2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1.7,零部件产业配套水

11、平太低。神龙公司国产化率虽然达到85%,但本地配套仅占国产化零部件的45.5%的份额,而发动机、车桥、底盘、轮胎、轮毂等核心部件均须从国外和外地采购。再如纺织服装产业,武汉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600余家,几乎全是成衣厂。2004年年产服装3亿多件套,一年需采购面料、辅料、饰品等约25亿元,其中80%的面料、90%的辅料,以及缝纫线、拉链、纽扣等配套饰品基辅全部来自江苏、浙江和广东。总之,产业集中度低,“有头尾、无中端”的产业链条,导致企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主导产业、拳头产品缺乏核心的企业群和产品群支撑,地区整体产业结构效率不高,产业竞争力下降。从服务业内部看,生活性服务业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2、滞后,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低,现代服务业对全市的经济贡献偏低。2004年,我市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3%,虽比2000年降低4.7个百分点,但继续占第三产业首位。金融、房地产、物流业、文化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8.3 %、11.8 %、2.1%。对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贡献较大的产业分别是批零、住宅、餐饮、交通运输等,而金融、房地产、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等产业对GDP的贡献只有13.9。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城市聚散功能的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不利于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三、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但消费对经

13、济增长的贡献减弱,投资主导型的经济特征明显“十五”期间,武汉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增长趋势,20012003年分别为508.4亿元、570.4亿元、645.1亿元,2004年达到8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增幅创9年来最好水平,是2000年的1.78倍,预计2005年到10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十五”头四年,武汉投资率分别为37.7、38.2、38.8和4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1.5、43.5、47.5、55.8。“十五”期间,武汉投资年均增幅为16.7%,比全国的平均值20.2%低3.5个百分点,

14、因此不存在投资过热的风险,发展不够、投入不足仍然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投资结构对城市经济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十五”以来,投资主体、融资渠道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1.从投资的产业结构上看,2000年、2003年和2004年,一二三产业投资构成比分别为0.9:10.3:3.5、2.3:26.0:71.7和1.5:27.4:71.1。2.从投资的所有制构成上看,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为442.2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53.8%,港澳台投资30.7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7%,外商投资41.51亿元,占全市投资的5.3%,民间投资287.2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6.5%,

15、非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的46.2%,比“九五”时期有所提高,但还不是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3.从资金来源的构成看,“十五”期间全社会将完成固定投资投资3546亿元,到位资金3414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40亿元,占比4.1%;国内贷款671亿元,占比19.7%;债券10亿元,占比0.3%;利用境外资金48亿元,占比1.4%;自筹资金1782亿元,占比52.2%;其他资金来源763亿元,占比22.3%。城市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达到了398亿元,固定自产投资中,非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项目的资金平衡问题突出。4.从投资种类看,2004年投资投向基础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分别为323.28亿元、185.

16、10亿元和233.30亿元,占比为39.3%、22.5%和28.4%,较之2000年的占比30.5%、22.8%、21.9%和2003年的38.5%、22.9%、26.3%,用于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的份额有所增加。“九五”时期,我市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6.1%、56.7%。“十五”时期,由于大力推进“项目兴市”,2004年投资贡献率和消费贡献率分别为55%、4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18.9,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了11.7。投资率高、消费率低的特点,是由我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加快发展与城市化加速推进并存的发展特征决定的,也与经济上升周期中的投资周期性因素

17、高涨有关。但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消费,长期靠过高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结构失衡,损害经济增长的效率。四、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强,领域不断拓展,但对外开放的层次有待深化与提高面对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十五”以来,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提高。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来汉投资累计已达55家,实际利用外资额呈逐步上升和稍有波动之势,2000年为13.03亿美元,2001年为14.32亿美元,2002年为15.76亿美元,2003年为17.62亿美元,200

18、4年为15.2亿美元,预计2005年为17.1亿美元。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拓宽,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扩展,由制造业向房地产业、商贸业、餐饮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领域延伸,由经济向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里发展。按外商投资在一二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投资的占比排序是:工业、房地产公用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供销仓储业、农林牧渔水利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福利事业,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横向比,武汉对外开放的能力在全国19城市中相对较低,直接地反映在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上。2004年武汉实际利用外用外资15.2亿美元,在19城市中居第11位,

19、与武汉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称。在对外贸易上,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为42.98亿美元,其中出口19.31亿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2.12倍和1.64倍。“十五”期间,各年的进口都大于出口,净出口为负值,“十五”前三年武汉的出口总额在19城市中均处于第15位,2004年更是滑到第16位。从理论上讲对外贸易能力差拉了武汉经济增长的后腿,同时,地产品出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出口产品的行业分布上,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6.85亿美元,增幅为29.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5%;船舶、无线电话机出口额均突破1亿美元;显示器出口4699万美元;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如服装

20、、家具、鞋的出口稳中有升;武汉市加工贸易和传统产品出口特征比较明显,地产品或自营企业出口产品量按产业分布排序是:纺织服装业、光机电产业、钢铁产业、船舶及机械制造业、轻化工业、汽车及零配件、农产品。武汉外经步伐不大,外经潜力没有很好发挥。2004年全国外经营业额200亿美元,武汉只有1亿美元,占全国的1/200,规模太小;武汉在全国科技和人才竞争力明显,科技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外经潜力很大,有待于充分发挥。“十五”时期,虽然我市投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东南沿海相比,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除了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投资硬环境有待改善以外,软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投资成本高,产业配套较差,通关环境

21、有待进一步改善,天河机场国际厅面积偏小和码头设施不完善等制约了武汉口岸的发展。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十五”时期,我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正规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效益提高。加上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农业没有遇到较大的灾害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十五”年均增幅达到8%,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但相对于全市发展而言,农村的发展仍然显得滞后,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仍然存在。

22、20002004年以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低于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个百分点,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2.2:1扩大到2004年的2.42:1,如果将社会保障、教育等因素考虑在内,差距会更大。2004年,我市人均GDP达到24963元,按当前汇率计算在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看似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市的现实情况是有56.2%的城市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特点在于农业和工业两部门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可以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来进行测度。2004年我市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27,二产业的比

23、较劳动生产率为1.37,二者差异明显。二元对比系数是农业与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系数通常为0.310.45,发达国家一般为0.520.86。2004年我市二元系数为0.20,说明二元经济结构并未随改革开放而消除。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低。目前我市农村土地资源紧缺,2004年人均耕地还不到一亩。仅为0.99亩;人均拥有农机净值只有174元;农村金融信贷占比仅为1.1,远低于农业占GDP5.3的占比。同时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靠天收的总体格局仍未根本改变。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农业收入增长不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业

24、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目前,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9.5%、占总人口的40%、占全部劳动力21%的农村,创造的生产总值只占全部GDP的4.24%。农业生产仍以种植业为主,2004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例为57.94:0.83:24.73:15.7:0.8,同期长沙的平均水平为48:4.3:42.7:4:1。农村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向城市和工业,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截至2004年,农民储蓄存款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40%,但在全社会贷款余额中,农业和乡村企业贷款则占比只是5%左右。特别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为27%,但19-30岁年龄组的转移

25、率达55%。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流向了城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一方面,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正规化基地规模小,规模种养有限,满足不了现有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市郊区的城镇化率只有33左右,低于全国41的平均水平,市郊至今仍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武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2.2%,贫困山区饮水条件较差。在需要建设通村水泥路的2075个行政村中,有794个受自然条件、资金匮乏影响难度较大。特别是农村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较大,加剧了

26、城乡差别。发展小城镇,是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的有效载体。六、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但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社会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十五”时期是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居民收入增长滞后的趋势仍没有改变。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十五”前四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和7.6%,比生产总值增速低3.5个和5个百分点。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28继续稳定在2004年的0.28;最高收入组收入比最低收入组收入的倍数仍达4.4。2

27、004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长春(15722元)、西安(15473元)、重庆(14357元)、哈尔滨市(13928元)等4个城市,在19个城市中列第十五位。目前,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厦门等城市的平均工资已超过2万元,其中深圳市最高,达到31928元。我市与大连(19719元)、济南(18029元)、成都(17556元)、沈阳(17332元)、青岛市(17190元)的工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倾向,导致居民消费率偏低。“十五”前四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仅增长6.4%,消费倾向由2000年的0.899下降到2004年的0.81

28、5。储蓄倾向则持续上升,主要是因为居民攒钱用于购房、购车等升级消费支出,以及子女教育、养老和医疗等未来开支。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消费支出增幅4.7个百分点,居民家庭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5,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增加值和可支配收入增加值之比)为52.1,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相对收入而言偏淡,消费信心显得不足。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以扩大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为重点,社会向和谐、稳定方向发展,但就业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巨大。“十五”前四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5%以内。2004年,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

29、单位1.94万家,比上年增长13.7%,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167.08万人,增长8.8%。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0.5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共156.2万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户数143万户次,人次数363.8万人次,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启动农村低保工作,近5万名农村特困户群众享受到低保。武汉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左右,其中近半数为大龄人员;“城中村”改造村民转居民、复员转业军人以及大中专毕业生预计有8万人,每年还有大量新增劳动力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就业总人数为24万人,而新创造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就业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30、,财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需要。截止2004年底,我市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67.09万人,离退休人员为64.79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2.571,是全国最高的城市之一。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加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资金,每年仍有2亿元的缺口。2004年底,武汉养老保险基金向银行累计借款余额达8.48亿元。就业压力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致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七、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呈现新的气象,但公共资源供给能力显得不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十五”期间,武汉在科教上的投入增加了,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

31、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进展显著,科教实力在全国强的优势进一步显现,但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开发费用占比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2004年我市制造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4年来虽然有明显增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0)比200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但离国际上一般为5,先进国家10以上的水平还有明显差距。2.研究开发人员人均劳动报酬的增长水平低于从业人员的增长水平。2004年,我市制造业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人均劳动报酬比2000年增加了91.7,明显低于制造业企业和全市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分别增加

32、137.9和163.1的水平。3.2004年全市100户企业中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的企业为26户(其中制造业企业有21户),获得美国专利申请授权为2户(其中制造业企业有1户),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如青岛市2004年全市企业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的为51户,获得美国专利申请授权的为20户。4.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不稳定,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较少。2004年制造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虽比2000年有明显增加,但与去年相比下降34.9。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建成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但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显得滞后,尤其是公共资源配置上明显失衡。投入不足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十五”期间,尽管教育、卫生投资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但仍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改革滞后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的关键因素。就教育而言,农村地区存在“上学难”问题,城区存在“上好学”问题。虽然政府一再严查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问题,但普遍存在的“择校费”、“兴趣班培养费”等对市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就医疗而言,基本医疗保险费偏低,医疗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令许多市民看不起病。而且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没有基本医疗保险,有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因病致贫在农村地区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