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05KB ,
资源ID:78795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795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word版赤壁赋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word版赤壁赋说课稿.docx

1、完整word版赤壁赋说课稿赤壁赋说课稿 一、导语: 欣赏了这段视频,您是否也感受到了美得享受和情理的熏陶呢?古代散文意境悠远、文字优美,以他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向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场景和深刻的哲理。但是由于时空的距离,我们的学生“谈古色变”。如何改变学生的这一状况,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次教学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以教师的点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古文学习的意境中。 二、说教材: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赤壁赋”乃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是一篇难得、有味的经典美文。

2、钱光昕教授将苏轼的赤壁赋收入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二单元中。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q合间阐述哲理。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我把它确立为本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是因为它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的点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三、说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高中起点的技校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

3、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恰恰使他们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我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品性之人。 2、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作为一篇讲读课文,它在文言文知识方面对本单元的其他篇目有着

4、牵引性的总结作用。无论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还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它都有着典型性。因此,我把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本内容作为其中一个知识与能力目标。此外,为了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熟练的背诵课文。 作为一篇赋,赤壁赋既保留了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又借鉴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从而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使文章兼具了诗歌的深致情韵和散文的透辟理意。因此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了解“以文为赋”的特色作为第三个能力目标。学生在感受其优美文辞的同时,又能从作文的角度得到启发,使学生理解“原来同一文体还可以借用其他文体的创作手法”。从而打破了作文中对文体的禁锢

5、。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写的,因此要求学生在过程和方法上关注背景,了解作者,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风格。此外,通过对本文学习过程的把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和态度目标 从情感、态度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3、重难点 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学生没

6、有与苏轼类似的人生体验,所以在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它设定为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讲授过程中我采用采用感官剌激法、追溯联系法、提问法、讨论法和交流互动法,学法指导采用多维听记法、合作探究。结构突出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特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其目的是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在思考、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作用。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我将做出如下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

7、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记,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梳理字、词、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即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走出文本,寻找中国传统文人在身处逆境的不同生命轨迹及其心理特征,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拥有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让学生有所学、有所用、有所长,达到从诵读到研读、从整体感知到深层评价、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8、;也使教师做到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10min) 1、导入 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个桥梁,因此我采用感官剌激法和追溯联系法导入课文。 播放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视频朗诵,并让学生随着视频朗诵。目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好的基调。 另外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利用追溯联系法由念奴娇赤

9、壁怀古这一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可以使两篇文章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便于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2、常识积累 接着利用师问生答得方式,进入到课文。 在播放完视频后我会问学生“这首词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我会接着问“你们对苏轼了解多少”,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介绍苏轼作为“文耀百代,词唱千年,诗传万世,书画俱工”的“魅力全才”,却注定漂泊一生,磨难一生,但又不失豁达、乐观。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黄州可以说是他政治的低谷,也可以说是他才华的巅峰,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写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最负盛名的“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中的一咏

10、,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赤壁赋也是其中的一咏。从而完成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提问法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又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的主角由教师变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学到了文学常识,又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心理。 至此“导入文本”环节结束。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 这一环节中将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从听、读、问、看、记、想多维角度完成本部分的教学。 (1)听(听名家朗诵) 落实好正音读识文字察语气断句读。教学中引用录音,打破了学生在上课时仅仅面对课本和老师的枯燥局面,增加了讲课的生动性,在听觉上吸引学生,抢占了

11、学生的注意力。 (2)读(读课文) 我先列出生字和多音字,再让学生根据录音进行仿诵、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并且充实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 (3)问(提问题) 针对预习和诵读的情况,将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记(文言字、词、句) 我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帮助学生梳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学生进行记忆。而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我在讲解和练习

12、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应用动画,用视觉上的动态效果,弥(m)补思维上的枯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达到娱教欲学效果。 (5)看(看视频) 在梳理字词的基础上观看视频,使学生进一步规范读音和断句。另一方面,好的视频能使学生随着动听的朗诵和优美的图片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 视频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感受美得熏陶中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减轻了学生对学习的抵触。 (6)想(文章内涵和感情变化) 再看玩视频后,我会设置问题“在动听的阅读和优美的画面中,你感觉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你又是怎样理解本文的文意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在学生诵读和思考后,我会找学生回答,

13、并通过课件将学生的答案引入正规,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把握水到渠成。 以问题导航,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课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又能让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诵读品析”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从听、读、问、看、记、想的多维角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另一方面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改变了以往的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僵化模式。此外,在课堂上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只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减少了课堂工作量。 (3)把握文义(10min)

14、 熟读课文,教师进行点拔,清理文章思路。 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 至此第一课时完毕,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并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准备所要讨论的话题,每组有一位同学进行总结,形成300字左右的发言稿。这有助于学生求同存异,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由于学生已经走入课文,所以第二课时在导入上可以简化,直接由第一

15、节设置的两个讨论导入。并且围绕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总结教师适时引导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做到掌握文本,即第三个板块: (三)合作探究,拥有文本 此板块中要求学生细品本文“美妙之景,曲折之情,深刻之理”,达到“拥有”文本的目的。 第一课时中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习了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而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则是突破重点,分解难点。本节课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摒弃看似热闹,实则浮躁无功的特点,所以在设置讨论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由易入难,层层深入,逐步展开。 (1)检

16、查巩固(5min) 检查课文诵读及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 (2)讨论探究(15min) 1按照三人一组探讨,分析描写意向水月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我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并给他们分工(现实中、历史上和哲理中),最后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首先现实中的“水月”是作者与客的欣赏之实,是一种柔和之美;接着是历史中的“水月”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意,为的是凭吊古人,开始进入一种虚写;最后进入哲理中的“水月”,探讨人生之须臾,体悟人生之境遇,也是虚写。 2再次让学生讨论哲理中的“水月”,侧重分析主客问答。让每组同学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并探讨是否真的存在主客?如果不存在苏轼为什么做如

17、此的处理?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一般会得出主和客分别代表达观和悲观的态度。我再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理解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并在此讲解有关赋得特点。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分角色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求同存异,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起到了发扬共性、张扬个性的作用。师生互动,互相交流,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 (3)重点突破(5min) 着我结合苏轼的感情变化,和学生一块讨论景、情、理紧

18、密结合的巧妙之处。进而突破重点。 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到此,对赤壁赋得本身教学已经完成。语文教学本身的外延是无限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文本”。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此板块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理解苏轼-一个遭遇挫折,身处逆境而泰然处之、豁达乐观、苦乐随缘的人,一个具有生命厚度、韧度、高度的人,从而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一个立德、立人、立言之高标,并使学生在人生路上得益。 (1)对比欣赏(8min) 首先让学生结合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

19、人格超越。接着由我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指出陶渊明那种“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感情是带性使气的;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而苏轼的“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并提出苏轼这种精神对现实生活得指导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2)难点解析(12min) 设疑:“如何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先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我点拨(b),教导学生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培养他们豁达的情怀。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能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抓住技校生渴望成熟的心态,引用余秋雨先生在

20、苏东坡突围文末关于成熟的文字结束课程。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此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但须言之成理,有据可依。节尽量避免消极、积极的无谓争论,引导学生在分析占有的材料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观点。 其实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一扇门,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去挖掘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我向学生推荐以下资料: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百家讲坛苏轼 正如周国平所说:

21、“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六、小结 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本着“教师启蒙,学生学习”的原则,由师生共同完成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做学习的主人。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是学习方法,是学习思路。教材是一个例子,教师通过教一篇、几篇课文,让学生学会一类文章的欣赏,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板书设计 最后布置作业,小结全文。 (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利用本次课的学习思路,自学后赤壁赋。赤壁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定位 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赤壁赋分别被收录在不同的教学单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

22、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单元;本次说课将赤壁赋定位于第二种情况。(二)教材分析: 1、教材总体要求: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本单元教学要求: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们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范例。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

23、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二、教学目标在以上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状,确定教学目标。(一)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经过必修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如

24、下三方面的需要: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二)目标确定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三)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在充

25、分地把握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四)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三、 说教法和学法。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2、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3、第二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

26、学习。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美读成诵(一)导入课文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最负盛名的 “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同学们,让我们品读其三咏之一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伴随多媒体录音,展示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在词的大江里真是激起了滔天巨浪,从此一个声音悠远地响了起来豪放派。那穿空卷雪的壮景仿佛还在我们面前,那人生如梦的浩叹仿佛还在我们耳边,

27、让我们带着这些温馨的记忆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 新旧联系,激情导入。老师带有感情的解说,既使学生了解了文学常识,又引发了其阅读的欲望。 )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约15分钟)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学生将完成学案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集体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点播。2、初读课文,学生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完成检测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包括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3、再读课文,试理解文意。(三)美读指导(58分钟)(朗读时,韵脚要交代明白,要响亮到位,使之同声相应,一

28、贯而下。整句是靠内容上的互补,形式上的反复来强化表达效果的,朗读时不能将文气读断,要读得前者呼后者应,似断实连。层次内部读紧凑,层次之间停顿要适度。体会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轻畸重,暴高暴底。)(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810分钟)教师点拨: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29、。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以上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完成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耗时控制在30分钟左右。(五)重点阅读“客曰”“苏子曰”两段,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并对此作出评价1、学生自读体会,并分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2、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以上环节耗时控制在10分钟左右,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言之成理即可。(六)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并介绍下一节学案的侧重点。问题: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提示:1、紧扣课文内容分析,切忌空发议论。2、从苏轼人生际遇入手,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3、形成书面材料,准备下节课讨论。(七)

30、布置作业1、诵读课文。2、完成第二节学案。(读渔父,借助注解和释文读通材料。)第二课时 理解背诵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方法却大不相同。好赌者借赌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乐家借音符抒发胸中的愤懑,文学家则借悲愤成就千古鸿文。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愤大苦痛时写就的“以文为赋”的不朽经典,它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今天我们就试图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哪一个在矛盾痛苦中完成升华的灵魂。(一)检查巩固(1520分钟)1、检查诵读。2、展示学案。(二)围绕学案上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研究(1015分钟)(本

31、课时围绕学案上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发言讨论总结的形式,教师适时点播。)1、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方法:(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师生互动,互相交流,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结合创新设计上相关背景资料、念奴娇 赤壁怀古(1082年4月)后赤壁赋(写于1082年10月15而课文写于1082年7月16)进一步了解苏轼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2、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能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3、三组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说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