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621.21KB ,
资源ID:788501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850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 上图示区域的地形是A. 山谷 B. 山脊 C. 鞍部 D. 陡崖5.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原理推测图中四条小路,坡度较小的是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6. 图示区域内唯一的河流流速变化特点表现为A. 慢快 B. 快慢 C. 慢快慢 D. 快慢快【答案】4. A 5. B 6. C【解析】4. 据图可知,地势从X到Y逐渐降低,且两侧较高,据图至该区域为山谷。故选A。5.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四条小路中,乙、丙位于山麓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故选B。6. 结合X-Y地势变化可知,该区域地势变化呈缓-陡-缓的趋势,因此河流流速变化特征应为慢快慢。故

2、选C。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 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A. B. C. D. 8. 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A. 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 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C. 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D. 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答案】7. D 8. C.8. 小镇通过线引水,对乙河产生影响,导致乙河下游水量减少,河水的自净能力下降,故选C。【考点定位】引水路线的选择及影响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 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1

3、0. 关于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 位于西半球 B. 位于低纬度C. 位于大西洋 D. 位于南温带【答案】9. D 10. C9. 根据甲地的对趾点为(30N,135W);图示(20N,110E);(40S,170(0,45(30W)。10. 根据的地理坐标(0W),判断位于大西洋。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对趾点及经纬网的综合应用。【知识拓展】对趾点: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位于地球直径两端的点1。如下图中A与D为相互对趾的点。特点:关于地心对称,比如上海的对趾点,靠近布伊诺斯艾利斯。两者位于不同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上。时差12小时,这里午夜,那边正午;季节恰好相

4、反,这里炎夏,那里寒冬。两点之间距离两万公里,等于地球半圆周长。两点纬度相同 经度东西经相对且互补。两点总是孤立的屹立在两边,一个在东岸,一个在西岸。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1. 飞机飞行航线A. 一直不变 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北后向南12.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A. 8小时 B. 12小时 C. 16小时 D. 20小时【答案】11. D 12. B11. 甲乙两地在同一纬线上,也在同一经线圈上,最短的飞行距离是经北极点,先向北再向

5、南。选D正确。12. 甲乙两地沿最短路线飞行时间是8小时,飞行距离是60*1100km,速度825km/h;甲乙两地经度差是180,在60纬线上两地间的实际距离110*180*Cos609900km,用相同的飞行速度,则飞行时间12小时。选A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最短距离及地图知识。【知识拓展】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大圆上的劣弧,其中赤道、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1)同一经线圈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极点。2)若两点在赤道上,则两点间最短航线应是沿着赤道朝两点间的劣弧方向运动,即向东或向西。3)若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点间最短航线应是沿着经线朝两点间的劣弧方向运动,即向北或向南。4

6、)若两地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这两点大圆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经过极点。同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同在南半球,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南,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考虑经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确定最短航线的走向和航程。敦格铁路北起敦煌火车站,南至青海省的格尔木火车站,全长约616.79千米,预计2019年通车。下图中的虚线为敦格铁路。13. 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千米,由此可推知,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A. 130万 B. 130 000万 C. 12 500万 D.

7、 1200万14. 关于上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B. 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C. 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 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答案】13. C 14. D13. 读图可知,图中敦煌和格尔木两地相距约2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509千米,故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12500万,故选C。14. 图中的实线、虚线都是图例;图中的文字是注记;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但该图既没有经纬线、也没有指向标,故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ABC均正确,D错误。故选D。15. 导致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8、. 地形差异 B. 纬度不同C. 土壤成分 D. 降水多少【答案】B【解析】据图,图示等值线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反映了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主要是受纬度高低的影响。16.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 位于太平洋板块之上,地壳极不稳定B.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C. 日本群岛属于火山岛,火山频繁爆发,诱发频繁地震D.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答案】D下左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右图为日本某传统民居。17. 2014年2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18. 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可防灾,该民居可

9、能分布在19. 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 水热条件优越 B. 矿产资源丰富C. 海运交通便利 D. 科学技术发达【答案】17. A 18. A 19. C17. 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冬季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西北季风,日本岛的西侧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大,据图城市受灾最严重。18. 日本西侧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据图可知,该民居主要是木制,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可防灾,故选A。19. 据图可知,日本工业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带赖户内海沿岸;日本国内缺少工业生产用的矿产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需要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太平洋沿岸和带

10、赖户内海沿岸面向太平洋,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发达的海运,便于进口资源,出口产品。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20.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A. 小麦 B. 稻米 C. 玉米 D. 油菜21. 图示地区种植这种农作物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A. 土地面积广阔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 雨热同期 D. 机械化水平高【答案】20. B 21. B20. 据图,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河流、国界等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为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农产品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沿海平原地区,因此可判断为稻米。21. 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

11、丰富,因此利于水稻种植,B正确;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机械化水平低,D错误;AC为自然条件。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22. 图中主要反映出A. 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 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C. 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 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23. 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A. 合理施肥 B. 农产品品质鉴定C. 作物估产 D. 土壤状况调查24. 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A.

12、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答案】22. D 23. B 24. A22. 读图,图示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图中信息通过GPS、GIS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反映出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D对。不能体现工业基础、土壤肥力、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A、B、C错。23. 读图,图示借助肥力电子图能实现合理施肥,A能。借助产量电子图能进行作物估产,C能。借助土壤状况电子图能进行土壤状况调查,D能。缺少对农产品质量、品质评估图层,不能实现农产品品质鉴定,B不能,选B。24. 图示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借助GPS,GPS有定位功能,能提供精确的地理坐标,A对。R

13、S只是拍摄遥感图像,GIS只是分析处理,进行决策,不能分析,不会精准施肥,B、C错。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数字化,不能施肥,D错。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25. 图中 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部分出口,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中期到现在: 城市化的发展早期到中期: 市场需求的增加 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 B. C. D. 26. 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规模:先增大后缩小规模:先缩小后增大原因:早

14、期到中期: 交通的发展原因:中期到现在: 产业的升级【答案】25. B 26. D25. 据图并结合题干知,A地原来发展商品粮棉油,此时期,A城规模小,人口少,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大,适合发展商品粮棉油输出,中期,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且此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为蔬菜、瓜果、花卉的生长提供市场,体现了早期到中期: 市场需求的增加;现在成为时市区,说明中期到现在: 城市化的发展。26. 据图可知,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先增大后缩小,正确错误;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面积扩大;原因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装配、加工型外资企业进入;从中期到后期,该城市传

15、统工业区的面积缩小,原因是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错误正确。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27. 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 林地 B. 草地 C. 水体 D. 未利用土地28. 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A. 土壤侵蚀 B. 土壤污染 C. 水土流失 D. 土地荒漠化【答案】27. B 28. D27. 据图判断,草地的负增长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草地。28.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燥。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植被破坏,灌溉用水增加,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示意某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16、南部毛乌素沙漢的南緣,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9. 据图可知,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 30.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降水较少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风速较大A. B. C. D. 【答案】29. D 30. B29. 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

17、,含水量较低。30. 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风沙地貌与生态保护。二、读图填图题(共40分,包括31、32、33、34题,共四题,40分)31.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2)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3)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

18、石流, 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4)某同学私自外出,在B处迷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答案】(1)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2)不可采纳。不是该区域海拔最高点 (3) (4)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解析】试题解析:(1)鞍部,位于两山峰之间,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2)此类题型一般答题规律:首先表明观点,然后阐述理由。C处间火情瞭望台不可取,图中分析得,在C处北部有一高山(海拔大于C处),不能观察此山北面情况。(3)泥石流发生时,一般逃亡路线,向山谷两侧的高地方向,即垂直于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图中符合逃生原则。(4)B处位于山脊,且附近有河流流经,河流由高流向低,终到

19、达平地。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32. 阅读日本本土山河分布示意图以及相关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料二: 日本传统工业高度集中在“三湾一海”,而新兴工业在九州岛发展迅速,被称为“硅岛”。(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3)分析北九州老工业区发展主要的依托条件,并说明新工业区发展新兴工业的优势区位。(1)日本河流短; 流域

20、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3)有优良的港口,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环境优美;低价较低(1)据图可知,日本列岛山地为主,沿海平原狭窄,使得河流大多很短,当然流域面积也就不大;日本列岛山地海拔较高,并且离海边较近,河流落差较大,因此水流很湍急,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有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而且降水量多,河流流量最大,冬季很少, 流程短。(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濑户内海东南有四国岛,西北有本州岛,两岛均多山,而内海又位于东亚季风区,盛

21、行夏季的东南风和冬季的西北风,两岛就像两堵墙阻挡在东南方向和西北方向,使得无论是东南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还是西北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都被两岛遮挡,内海区域总是处在背风坡的雨影区,所以冬夏季节降水相对都较少。(3)据材料二图可知,北九州老工业区有优良的港口,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新工业区环境优美、远离老工业基地,地价较低。【点睛】本题以日本为载体考查河流是水文特征、工业区位条件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与流域面积、地形、降水等关系密切。(2)结合濑户内海沿岸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日本海水汽、太平洋水汽的阻挡作用解释河流冬、夏季补给少的原因。(3)工业区位条件应从资源、交通、

22、市场、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33. 下图为亚洲某国略图,是该国最大城市,该国将首度从城市迁往城市。(1)指出该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发展的不利条件。(2)比较、两城市的区位差异,完成下表。(3)分析该国迁都的主要原因。(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不利: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山地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相对不足 (2) (3)国防安全的需要;利于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1)据区域轮廓和经纬度可知,该国为缅甸,地处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但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且据图可知,该国境内山地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

23、地相对不足,不利于农业发展。(2)据图可知,城市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沿海平原为主,地处国土的南部,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和河运;而城市地处内陆,位于国土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和海运。(3)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往缅甸中部的山区内比都,作为新的行政首都,附近被山脉和茂密的树林包围,更有利于安全防范与内部控制。同时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34. 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向_流。(2)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是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

24、废弃?(1)南 北 (2)该地区的河流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地,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多属季节性河流。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差异不大,众多河流出山口后顺势北流,流程又不长,故呈平行状;由于河流均流向干旱的沙漠地区,流量季节差异大,沿途因不断蒸发、下渗和农业耗水,流量急剧减少,故流程不长便消失在沙漠之中 (3)西汉时期这里的居民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营造出片片绿洲,加上中央政府的长期管辖和经营,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富庶之地 (4)唐宋盛世之后,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下游地区水源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

25、了固沙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水源逐渐枯竭,再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解析】本题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自然条件入手,分析探讨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解题时首先应分析该图的隐含条件: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其南缘为高大的昆仑山脉,由于该地区极度干旱,河流水源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水自山口自南向北流出,因东西地势差异不大,故形成平行状水系。由于冰雪融水不大而且季节性差异大,从总体上看,河流流量不丰,加之蒸发、下渗及农业用水,河流流量急剧减少,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而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则应从当时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