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4KB ,
资源ID:788864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888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

1、(6分)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

2、,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

3、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

4、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

5、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2、(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答案】(2分)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分)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6、(2分)【解析】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醉别”:“醉”与“别情”要捆绑(2分)。单独回答“醉”不给分,单独回答“别情”给1分。“江风引雨”:关键词:悲凉。(2分)情感不匹配不给分。一定要落实到是心情的“凉”,回答自然景色的“凉”不给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

7、、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代:站在友人角度设想、想象。(2分)回答“回想、想起、回忆”不给分。友情(1分):情深意切。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

8、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

9、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3、(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

10、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

11、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4、

12、(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暮春 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13、。(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思念故乡之情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

14、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送蜀客翻译:剑

15、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别想着你的行程比我长,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5、(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5分)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

16、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6、(06安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伤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

17、作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聚”启“散”。【解析】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18、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

19、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

20、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