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6 ,大小:94.12KB ,
资源ID:7901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01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数一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我们呢要学会用数

2、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去回答问题。(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认识主题图:(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看主题图数数。(1)提问:是啊,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那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要求学生重复要求两个,先自己数,再数给同桌听)(根据

3、数的实际情况,表扬用手指着数、笔头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的小朋友)(3)集体交流。指名到讲台前先说数的是什么,再用长小棒边指边数,最后说出一共多少个。(在数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根据学生数的实际情况指导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还有看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1)说说怎样数数又对又快?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2)我们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多到少(从大到小)在图里重新数一数。认识点子图:1揭开下面的物体和点子对图,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组织交流。图里的物体和

4、人就是图里的,而小图下面圆点的个数与物体个数是对应的。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适当表扬坐姿写姿好和点的圆的小朋友)(4)在完成好的情况下,按小图顺序完整地说一说。三、巩固1.书上的儿童乐园里藏着许许多多的数,我们的身边也藏着很多很多的数呢!2.找一找,我们每个小朋友身上也藏着好多数呢,你能把他们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吗?3.画一画,我们

5、教室里也藏着一些数,先把他们找出来,再用圆点表示吗?4.背一背,哪些儿歌里有我们学过的数?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乐园里不仅好好的玩了一会,还知道了有好多东西不仅好玩,好看,还可以用数表示它们,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作用可大呢,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快乐成长。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

6、、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教学具准备主题图、光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比一比的游戏,好吗?揭题。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3)指导学生用在

7、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可以用两根事先准备两绳子比一比)(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看图中,还有哪些物体之间可以比一比长短的?2比高矮。(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选择站的高度不一样,让学生比,体会站在同一地面上)图中还有哪些物体之间可以比一比高矮的?(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3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

8、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明确天平下沉的一端物体比较重,上翘的一端物体比较轻。4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1想想做做”第1题。(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2想想做

9、做”第2题。哪条路近?让学生看图,说说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用手在书上指一指。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确一条路是直的,所以比较近,一条路是弯的,所以比较远。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先说明每一个方格一样大小,数一数,知道上面的一条相当于九个方格边的长度,中间的相当于八个方格边的长度,下面的一条相当于十个方格边的长度。4“想想做做”第4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轮椅上的男孩站起来比女孩高;结合图进行帮助病人和残疾人的教育。5、找几个同学

10、,从高到矮排排队。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第三单元:分一分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分一分(教科书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使学生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学生在连线涂色整理以及相应的交流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同样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11、,理解分的结果不能互相包含或交叉。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磁性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知道商店的商品是摆放在什么地方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图中有几

12、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小结:谁能告诉大家共分为几大类?一类是 一类是5.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玩具又是怎样摆放的呢?(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观察书的摆放,小学生字不认识,老师告诉他们每一层各放的是什么书提问:老师要拿玩具小轿车,该从哪个货架第几层拿呢?(积木 小熊等)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

13、?(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商店里的分类摆放,显得有条理便于我们挑选,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接下来我们也来试一试分类摆放,好吗?好,我们一起去植物园看看吧。看,植物园里有什么呢?2.听老师读题 把树叶分在3个筐里,用线连一连。先思考,图中的树叶你准备怎样分呢?(根据什么的不同来分?)学生先说说可以怎么分。然后再连到筐里。学生尝试。展示学生连线情况 。(颜色不同 ,形状不同等)注意分完之后看看是不是每片叶子都连到筐里了?看看总数是不是一样。2.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师:让我们再去动物园玩一玩吧。出示想想做做1图。哇,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呢?喜

14、欢它们吗?哦,都喜欢啊,那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生活动。展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想想,这些小动物又可以分为几类呢?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3.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哎呀,咱们来到什么地方了?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读题学生按要求涂色。4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参观了这么多地方,小朋友们口渴了,想找杯子喝水,看,给大家带了了什么样的杯子呢?你会分一分吗?说说是怎样分的。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2、其实

15、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看一看自己的书包,能把书包里的东西按自己的标准整理一下?学生活动。第四单元:认位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

16、相对的。教学具准备教师:光盘课件。学生:文具盒、学具盒等。教学环节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咱们每人都有几只手啊?我们写字画画用哪只手呢?(用右手)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右手)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哪只手是右手呢?想想看,我们还有做什么事时用右手呢?(拿筷子等)另外一只手是左手.2.玩左右的游戏。想想做做1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边和右边,我们分得清!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3.伸出右手,咱们继续来做个伸手游戏:上面有个天,下面有个地,中间有个我,前面有个你,后面有个他。好,大家都知道了上下前后左

17、右,今天我们就来用上下、前后和左右的知识认识物体的位置了。(板书课题:认位置)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多指名回答,齐说。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指名回答。谁能像这样说说小红和小芳的位置位置关系呢?(2)图中还有哪些物体之间有什么样位置关系?

18、比方说国旗在黑板的哪面,黑板在国旗的哪面?(小组汇报交流)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左右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谁?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互相纠正。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2)谁能选择两样食品说说谁在谁的哪面?(3)看右图,认识三种物体,说出茶壶在水瓶的哪面?还可以怎样说呢?(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2“想想做做”第4题。认识郁金香花的位置,数一数它的左面有几朵?右面呢?学生涂色。3. 按教师的要

19、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橡皮摆在文具盒在上面。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同桌一人发指令,另一人操作。4.思考题:观察图中小朋友 做什么?了解法规,走路上下楼梯也好都要靠右行。上楼梯的几人?下楼梯的?要求考右行?那谁走错了。四、总结评价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你还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说句话吗?(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2.作业: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第五单元 认识1-5的数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内容:第12页教学要求: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

20、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是星期几啊,谁知道星期一是什么节日呢?对,你看讲台上有好多花都是小朋友们送给老师的,你们喜欢老师吗?来,我们一起看,小朋友在开庆祝教师节联欢会呢!出示主题画。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

21、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拉琴的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等,要求学生拿出1枝铅笔,1本本子,伸出1个手指头等 。刚才,我们数的人或物都是1个,1个可以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表示,(师拨)可以用数字1表示。(板书:1)(2)指导书写:写时要稍微斜(3)请你拿出1根小点,笔画要直,学生书空,课本上描红,独立书写。展示书写,评价。(注意书写姿势)2.认识2认识了1,我们要认识几呢?刚才图里什么东西数出来是 2个?让学生指着图数。还有吗?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个数是2个的?学生活动,数出2枝铅笔,2块橡皮,伸出2个指头,问:刚刚数的都是几个?可以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原来有一颗了,怎么做就是2颗

22、了呢?(边说边拨,1颗后面再添上1颗,就是2颗珠子了)说明:2盆花,2枝铅笔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板书2)领读2。指导书写,书空,描红,独立书写,评价。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在计数器上怎么拨?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4)指导书写。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4、55.看黑板板书,按顺序全班齐读。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到5之间吗?找一找,数一数。四:练一练1.第1题:图中有什么,数一数黄瓜有几根,连一连,其余学生做在书上。2.看数涂色

23、。3.数一数,写一写。4.先明确要数什么,依次数出,写出相应的数字。写完说一说有各几个什么物体。第五单元:认数(一)教学内容:认识15的练习课(教材P1415页“想想做做”第59题。)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教学难点把15各数写端正。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2出示数字卡片。3.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

24、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4.(补充: 看着黑板上的数字卡片,体会一下相邻的数字。)二、进入练习:1.完成第6题。教师读明题意。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2.第7题:把星星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学生说明分的理由,师示范圈,学生圈一圈。3.出示第8题,选出6个同学照图中样子站成一队,让每个人分别说说自己的前面和后面各有几个同学。4.让学生继续练习写数,注意指导。四、总结全课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五单元:认数(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和第几(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

25、15-1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

26、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3)谈话: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2“想想做做”第1题。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左边第3个,左边3个。右边第2个,右边2个。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3)书上练习。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

27、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3、小结(板书:几和第几)二、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过渡:小丽买好票来找小明(1)问:小明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2)问:如果小明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2“想想做做”第2题。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

28、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4“想想做做”第4题。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

29、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5.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三、课外延伸:你知道吗?指导阅读“你知道吗”。四、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第五单元:认数(一)认识0教学内容认识0(教科书第17页例题和第1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

30、0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了解0的不同含义。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放大的尺子图,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 表示。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