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67.44KB ,
资源ID:79255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255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资源勘察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资源勘察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1、勘查区各拐点地理坐标及直角坐标见表1-1勘查区拐点地理坐标及直角坐标一览表 表1-1拐点编号经度纬度3度带直角坐标6度带直角坐标XY109004046154515840.1236597092.404516850.8019343805.39247304518153.7636597062.074519164.5519343854.20310004518172.3436598468.194519135.0019345260.9944520948.7336598431.854521911.5119345319.0754520972.3436600189.594521874.9419347076.896

2、4518195.9536600227.204519098.4419347019.48710154518177.0336598820.474519127.6619345612.69847004517251.5736598832.834518202.1519345593.3894517246.8836598481.104518209.5019345241.64104515858.7036598499.574516821.2519345212.62本次详查是在2007年3月-2007年5月开展的普查工作基础上进行的,由内蒙古五勘院承担。在普查工作期间首先进行了1/10000地质测量,在矿区内中太古界

3、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浅灰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中发现了22条规模不同的铁矿体,利用现有民采采坑和槽探工程对矿体进行了地表控制,在规模较大的1号矿体上施工了4个钻孔、在16号矿体上施工了3个钻孔、在17号矿体上施工了1个钻孔进行深部控制。在此基础上参考探矿权人意见,根据矿体分布特征,择优在勘查区南部选择了对成矿有利和基岩出露较好地段圈定出详查范围。详查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详查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24519586.0036598450.004520548.7219345290.5836600230.004520487.8119347069.84面积:6.76km2本

4、次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是在详查区范围内择优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3。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3ABCDEF4.30km2 矿体赋存标高:1381-1087m矿区东距沙德盖苏木40km,经沙德盖苏木至110国道60km,为哈石线柏油公路,东距包(头)-白(云)铁路朝阳火车站18km,南距包头市区65km;矿区西距额尔登布拉格苏木25km,经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至乌拉特前旗(西山嘴镇)45km。目前,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至西山嘴镇、沙德盖苏木至包头市均为柏油公路,矿区至沙德盖苏木、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均有简易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见图1-21.3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一、

5、自然地理矿区位于乌拉山北坡,该区海拔标高1142.72262.6m,山峰陡立,相对高差可达100500m,矿区内海拔标高1145.891435m,相对高差289.11m;区内沟谷纵横,地表水系不发育,多为干谷,阴坡灌木丛生。本区具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特点,春季多风,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最高温度32,最低温度-29.5,年平均气温6.5;每年七、八月为雨季,且多为暴雨,年降水量146.0458.6mm,平均降水量为375.7mm,年均蒸发量2100mm;无霜期135天,冰冻期由10月至翌年4月,最大冻土深1.80m;冬、春季节多见西北风,一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可达21m/s。本地区动

6、峰值加速度为0.15,对照烈度为7.5以上地震设防区,1996年5月3日在此地区发生了6.4级地震。因此应做好地震预防工作,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二、经济状况矿区范围内只有蒙古族牧民零散居住,以放牧为主。因受气候和降水量的制约,靠天养牧,抗灾自救能力差,没有工、副业。工作区内现有水源很少,只有居民点的生活用水井,供人、畜饮用水位随季节升降,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同时,对未来矿区供水方向也做了相应的调查工作。在区域内乌拉山山前洪积扇地带富水性好,因此,未来的供水源地应把矿区北部的洪积扇地带作为供水开发区。区内工矿业很少,仅有小规模的铁矿、长石和石英采矿业。由于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关心,山区牧民目前已

7、用上电。距矿区东3km的点力斯太铁矿选厂的高压输电线路解决了矿山的用电问题。1.4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本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只进行过一些基础性的地质工作,现简述如下:1957年华北地质局202队进行1:50万普查找矿,著有普查地质报告。1965-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本区进行了1:20万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系统地研究了矿区内的地层层序、构造变动、岩浆活动,确定了乌拉山群的地层单元,1980年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5年内蒙古第一物化探队(现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在佘太镇幅(XVI幅)范围内进行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编著1985年1

8、:20万区域化探佘太幅白云鄂博幅金异常成果报告和乌拉山大桦背岩体金异常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报告1.5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德尔斯台沟矿区铁矿详查工作由内蒙古五勘院承担,是在2007年3月-2007年5月开展的普查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在普查工作期间,首先进行了1/10000地质测量,在矿区内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浅灰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中发现了23条规模不同的铁矿体,利用现有民采采坑和槽探工程对矿体进行了地表控制,在规模较大的1号矿体上施工了4个钻孔、在16号矿体上施工了3个钻孔、在17号矿体上施工了1个钻孔进行深部控制,在此基础上参考探矿权人意见,根据矿体分布特征,择优在勘查区

9、南部选择了对成矿有利和基岩出露较好地段圈定出详查范围。2007年5月6日,与委托单位签定了详查地质工作合同后,内蒙古五勘院随即组织人员编写详查工作设计,并于7月中旬开始进行野外施工,于2007年9月21日完成野外地质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3。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1/50000区域地质修测km23101/50000水文地质测量5581/0000矿区地质测量8.451/2000矿区地形测量6.761/2000矿区地质测量1/2000地质剖面测量M1014探槽m31500钻探m/(孔)983.19/(8)基本分析样件587内检样75外检样32化学全分析样组合分析样物相分析样小体重样35

10、光片、薄片样水质分析样物理力学试验样组民井调查个选矿试验样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2区域地质2.1地层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内蒙台隆阴山断隆中西部乌拉山复背斜的中部,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阴山地层分区大青山地层小区,区域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该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岩组,铁矿产于乌拉山群第三岩组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褶皱变动强烈,地质特征简述如下。一、地层矿区周围地层除在乌拉山北坡基岩区以北发育有第四系冲洪积层、湖积层、风积层外,几乎全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地层,根据1/5万区测资料,乌拉山群北老南新,由北向南可分为三个岩组;第一岩组(Ar2wl1)、第二岩组(Ar

11、2wl2)、第三岩组(Ar2wl3)。本区只出露第三岩组(Ar2wl3)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区域地层见表2-1。区 域 地 层 简 表 表2-1界系统群代号岩性特征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eol由风成细砂层组成Qhl+al冲积、湖积的砂质淤泥、粘土、砂土、砂砾石层Qhapl砂砾石混杂堆积中上更新统Qp1-2粗碎屑砂砾石半固结岩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局部可见透镜状磁铁石英岩第二岩组Ar2wl2石英岩、长石石英岩、浅粒岩、变粒岩、蛇纹石化大理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第一岩组Ar2wl1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墨堇青硅线石榴斜长片麻岩

12、、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含石榴石)长石石英岩、浅粒岩、变粒岩(一)、中太古界乌拉山群(Ar2wl)1、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该岩组在本区大面积分布,主要分布在西沙德盖附近图幅中南部,出露面积约占基岩区的90%,主要岩性为黑云二长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和二辉斜长变粒岩,呈东西向展布,岩层多直立,局部倒转。在乌拉山地区本岩组厚度4993m。本区仅出露厚1900米,为磁铁矿体的含矿层位。(二)、第四系全新统(Qh)1、全新统冲积、湖积层(Qhl+al):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为一套冲积、湖积的砂质淤泥、粘土、砂土、砂砾石层等。2、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Qhpl+al):冲沟中十分发

13、育,为一套砂砾石混杂堆积,厚1015m,砾径550cm,成分复杂。3、全新统风成砂(Qheol):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由风成细砂层组成,厚210m。2.2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基岩区的30%,侵入的期次主要有太古代晚期、华力西晚期,岩性从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但以酸性侵入岩为主,现将侵入岩按期次简述如下:(一)太古代晚期侵入岩该期侵入岩规模不大,由于岩体经受多次构造变动和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的影响,岩石面貌发生较大的改变,岩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清晰,区内有片麻状含石英闪长岩,这些侵入岩多呈长条状侵入于第三岩组片麻岩中,其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很可能沿断裂侵入。1、片麻

14、状含石英闪长岩()灰绿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片麻状构造,由斜长石60%,角闪石35%,石英5%组成,岩体走向近东西,长34km,宽200300m,东端被大桦背花岗岩切断。(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和肉红色细粒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乌拉山中段,大桦背岩体为其代表,该岩体呈圆形,出露面积170Km2。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斑晶占3035%,主要由微斜长石及石英组成,基质由微斜长石25%,斜长石2025%,石英25%,黑云母5%组成,该岩体与其东侧的金、钼矿化密切,侵入时代1.902.17亿年。此外,区内还分布有多种脉岩,主要有伟晶岩脉()、花岗斑

15、岩脉()、闪长岩脉()等。2.3 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分区属华北地台内蒙台隆之阴山断隆,区域内褶皱、断裂构造强烈。主体构造型式以乌拉山复式背斜为代表,呈东西向展布,岩层多直立,局部倒转。详查区位于阴山断隆中西部乌拉山复背斜的中部北翼,区内未发现大的断层,闪长岩、花岗岩可能沿断裂带侵入,由于侵入体大,已见不到断层的标志。2.4 区域矿产区内的矿产主要有沉积变质型磁铁矿,除德尔斯台沟铁矿区外,在距乌拉不浪沟铁矿区东南5Km有苏木高勒铁矿,乌拉山中段还有黄土窑、乌拉不浪沟铁矿等。3矿区地质3.1地层本次详查对矿区内主要地层单元进行了详细划分。矿区内出露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浅灰色

16、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是磁铁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见于河流沟谷之中。1、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浅灰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灰- 灰白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斜长石多以半自形-它形粒状晶产出,石英则多以它形粒状晶产出。石英、长石常密切共生,呈条带状、透镜状分布,矿物粒径大多在0.05mm0.2mm之间,矿物含量:斜长石 45%50%;石英 25%35%。黑云母以自形-半自形片状晶产出,常以集合体形式分布,分布不甚均匀,集合体大小一般在0.3mm0.5mm之间,矿物含量10%15%。另有少量磁铁矿等金

17、属矿物呈稀散状分布。石榴石颗粒粗大,多分布于黑云母矿物间。该岩组分布于整个矿区,出露厚度1900m,倾向155223,倾角7080,局部倒转。铁矿即赋存于该岩组中,铁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楚,二者产状一致。2、第四系全新统(Qhal+pl)主要为洪积、冲积物,岩性为砂、未分选的砾石等,主要分布于矿区沟谷中,厚度一般大于3m。3.2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未见有岩浆岩及脉岩出露。3.3 地质构造1、褶皱构造区内出露地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南倾,局部倒转,走向近于东西,倾角大多7080,由于经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层走向有些摆动。2、断裂构造矿区内断层不发育,未见有大的断层出现,只在局部

18、地段见有层间滑动,对矿体没有破坏作用。4矿体地质4.1矿体特征一、矿体赋存部位德尔斯台沟矿区铁矿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铁矿床之变质硅铁建造铁矿,由23条铁矿体组成,矿体赋存于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浅灰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矿体与围岩产状完全一致。二、矿体特征本次详查根据矿体实际出露情况和地表工程的揭露,详查区内共圈出22条编号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9、20、21、22、23的矿体。23条矿体均呈似层状赋存于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浅灰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其中1号矿体最大,16号矿体次之

19、。兹将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1号矿体:位于矿区的西南部,呈似层状产出。沿走向控制矿体长452m,倾向南南东,倾角60-78,平均73。深部在1P3、1P4、1P5、1P6线各施工3ZK001、4ZK001、5ZK001、6ZK001钻孔,沿倾斜方向控制矿体斜深分别为47m、79m、36m、80m。根据地表9个采坑及深部4个钻孔采样分析结果,地表工程矿体厚度5.8545.59m,平均22.49m,深部钻探工程矿体厚度4.9639.78m,平均15.70m,由地表向深部矿体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地表工程品位TFe19.6632.48%,mFe16.6829.84%,平均TFe24.69%,mFe20.3

20、6%。深部工程品位TFe19.1725.56%,mFe14.84-22.66%,平均TFe22.69%,mFe18.73%。矿体厚度4.9645.59m,平均14.19m,厚度变化系数为66.68%,平均品位TFe23.32%、mFe18.93%,品位变化系数TFe16.01%,mFe23.23%,矿体无夹石。2号矿体:沿走向控制矿体长77m,倾向南南西,倾角75-79,平均76矿体只利用地表3个采坑控制,矿体厚度2.03-5.88m,平均3.44m。品位TFe18.99-20.16%,mFe12.98-13.24%,平均TFe19.21%,mFe13.03%。厚度变化系数为40.00%,品位

21、变化系数为TFe6.73%,mFe1.52%,矿体无夹石。3号矿体:位于矿区南南东部,呈似层状产出。矿体长55m,倾向南南西,倾角74-76,平均75矿体只利用地表2个采坑控制,矿体厚度2.00-2.86m,平均2.46m。品位TFe21.07-18.56%,mFe12.41-15.64%,平均TFe19.82%,mFe14.03%。厚度变化系数为6.32%,品位变化系数为TFe1.34%,mFe0.93%,矿体无夹石。4号矿体位于矿区西南部,呈似层状产出。矿体长56.5m,倾向南南西,倾角75-78矿体只利用地表2个采坑控制,矿体厚度2.00-2.90m,平均2.42m。品位TFe18.83

22、-20.97%,mFe12.48-14.99%,平均TFe19.90%,mFe13.74%。厚度变化系数为10.48%,品位变化系数为TFe0.36%,mFe2.00%,矿体无夹石。5号矿体:矿体长58.5m,倾向南,倾角70-82,平均74矿体只利用地表2个采坑控制,矿体厚度2.00-3.88m,平均2.91m。品位TFe19.59-20.09%,mFe12.42-13.08%,平均TFe19.84%,mFe12.75%。厚度变化系数为15.3%,品位变化系数为TFe1.26%,mFe2.59%,矿体无夹石。6号矿体:矿体长60m,倾向南南西,倾角79-82,平均80矿体只利用地表2个采坑控

23、制,矿体厚度2.00-3.56m,平均2.74m。品位TFe19.67-19.76%,mFe13.03-13.45%,平均TFe19.72%,mFe13.24%。厚度变化系数为14.65%,品位变化系数为TFe2.66%,mFe2.72%,矿体无夹石。7号矿体:矿体长53m,倾向南,倾角73-74矿体只利用地表2个采坑控制,矿体厚度2.00-3.17m,平均2.46m,品位TFe20.94-21.07%,mFe13.11-13.18%,平均TFe21.01%,mFe13.15%。厚度变化系数为18.06%,品位变化系数为TFe0.30%, mFe0.27%,矿体无夹石。8号矿体:矿体长51m,倾向南西,倾角79-81矿体只利用地表3个采坑控制,矿体厚度2.00-3.20m,平均2.75m。品位TFe19.47-20.01%,mFe12.78-13.64%,平均TFe19.74%,mFe13.21%。厚度变化系数为2.09%,品位变化系数为TFe0.42%, mFe0.80%,矿体无夹石。9号矿体:矿体长59m,倾向南西,倾角75-78矿体只利用地表2个采坑控制,矿体厚度2.00-2.90m,平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