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4 ,大小:143.50KB ,
资源ID:792788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27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ppt)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ppt

1、第一章 科学入门复习,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

2、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1、长度的测量。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2、体积的测量。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凹形最

3、低处相平。,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特点 优点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到0.1。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1.蜗牛没有 听觉。2.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生命,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3.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营养方式的不同,即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动物要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第二节 细胞,1

4、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内含有味道、气味相关的各种物质),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1)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视野左上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左上方移。(2)使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视线盯牢物镜。(3)低倍镜换高倍镜。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4)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体积变大。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先滴清水最后用红墨水染色。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先滴生理盐水,最后

5、用亚甲基蓝染色。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第三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2、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加(如果是单细胞生物还意味着生物个体的增加)3、细胞生长。4、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多种组织。5、用橡皮泥分裂来模拟受精卵分裂的方法是模拟实验法。用图来表示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方法是模型法。,6、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动物组织:上

6、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7、皮肤由外到内分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三层,皮肤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皮肤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在真皮内,如果损伤皮肤导致出血或感觉疼痛,则必须是伤到了 真皮。8、器官是由许多种 组织 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 功能 的结构。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9、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肝脏分泌胆汁。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10、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7、器官 植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1、界门纲目科属种。对生物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 二歧分类法。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少;生物的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多。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 脊椎动物 和 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鱼 类、爬行 类、两栖类、鸟 类和 哺乳 类。4、两栖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 胎生、哺乳。五大类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鸟类和哺乳类。只有 哺乳类 是胎生的,其他都是卵生的,无脊椎动物包括:(举一代表动物);原生动物,如 草履虫、变形虫;线形动物,如 蛔虫、饶虫;节

8、肢动物,如 蝴蝶、螃蟹;环节动物,如 蚯蚓;扁形动物,如 涡虫、血吸虫;腔肠动物,如 水母;棘皮动物,如 海星;软体动物,如 蛤、蜗牛。,第五节 常见的植物1、植物根据能否产生 种子,可分为 种子植物 和 无种子植物。(1)种子植物根据 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 被子植物 和 裸子植物。(2)无种子植物中:根、茎、叶的分化情况,可分为 蕨类、苔藓类、藻类。2五类植物是 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3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珙桐(被子植物)和沙椤(蕨类植物)。,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族。有一层 外骨骼,身体分为头

9、、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蜘蛛8条腿,无翅,不是昆虫。豚类(鲸、海豚、河豚、白鳍豚)海豹、海狗、海狮、海象、海牛(儒艮)蝙蝠等 属于哺乳类海马、鲨鱼等属于鱼类,第六节 物种的多样性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最有效的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火山、地震和泥石流。泥石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三类岩石的成因与特征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有明显的矿物质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

10、或化石(这是区别于其它两种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常有片状的结构。如大理岩(石灰岩变质形成)板岩(页岩变质)4岩石的应用:(1)优质建筑材料;(2)工艺品材料;(3)形成各种矿产资源,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 一种微粒。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 原子 或 离子 等微粒构成的。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1)分子之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

11、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4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而液体和固体中分子间的间隙较小。5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的现象。扩散现象证明了: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是 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扩散造成的,可证明分子在热运动,但飞舞的雪花、飘扬的灰尘、掉落的树叶等都是物体,它们本身不是分子,因而这些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都不能证明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的条件: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在运动。扩散的快慢:分子空隙大小,分子热运动程度(温度)。,8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

12、察细胞的仪是 普通光学显微镜。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态水中的要 大。但绝大多数物质的固态比液态空隙要小。10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11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长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扩散现象,它既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也说明了固体分子也在热运动。,12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难对被拉断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其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距离增加时斥力和引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引力;当距离减小时斥和引力同时增加,但斥力增加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斥力。13两个铅柱被粘合在

13、一起很难被拉开,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第2节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 物质 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质量。2、砝码生锈质量增大,测量值会偏小。砝码磨损质量减小,测量值会偏大。游码未归零就调平,测量值会偏大。3、天平在月球上可以正常使用,在太空里失重条件下无法使用。,第3节 物质的密度一、密度的概念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计算公式:(与m、V无关),公式中表示 密度,m表示 质量,V表示 体积。对公式的理解同种物质一定,m与V成正比。即:当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体积越大)。同体积的不同物质,

14、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3.密度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 千克米3,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特性,跟该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 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只要温度(及压强等)不变,其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但要注意气体的密度是比较容易改变的:如一钢瓶氧气(内全为气态)用去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原来的一半。(因为当钢瓶中的氧气被用去一半时,其体积不变),二、常见物质的密度表1.密度表中,除水蒸气外,其他气体都是在0、1标准大气压下所测定的数值。2.从表中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地说,固体和液体的密

15、度相差不是很大,气体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四、测定密度的实验过程1测量原理:m/v 2测量步骤:(1)小石块密度的测量。调节天平平衡,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选择合适量筒,将小石块用细线绑住,往量筒倒人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1,然后小心将小石块浸入量筒中的水中(全部浸没),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计算石,盐水密度的测量 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为V;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2;(4)计算盐水=注:如果不注意实验步骤,则很容易出现偏大或偏小的结果。,第4节 物质的比热1热传递规律:热能(也称热量或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直至温度相等。

16、2热量:一个物体吸收的那部分热能或放出的那部分热能,叫热量。即一个物体热能的改变量,就是热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1KJ=1000J3 公式:C=Q/mt4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每升高(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的符号:C,单位:焦/千克。5水是自然界中比热最大的常见物质。所以一般用水作冷却剂。6比热越大,升温降温越慢;比热越小,升温降温越快。所以内陆的温差比沿海要大。,第5节 熔化与凝固1.熔化是物质由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凝固。2.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 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 叫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

17、主要区别是:有无有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 吸收 热量。,3左图为 晶体 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 吸热升温 阶段,状态为固态;BC段表示晶体 熔化 阶段,此阶段虽然吸热,但温度基本 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此时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 熔点;CD段表示 液 态吸热升温阶段,状态为液态。B点时为固态,C点是为液态。右图为 非晶体 的熔化图象,吸收热量且温度不断 升高,直至全部变为 液态。注:通常情况下,加热的时间长短代表吸收的热能多少。加热时间越长,代表物质吸收的热能越多。,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一晶体的熔点和 凝固点是相同的。5.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

18、中温度 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 改变(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凝固时温度不断下降)。6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只吸热不升温(温度保持不变)。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吸放热不降温(温度保持不变)。7.萘的熔点是 80,硫代硫酸钠(海波)的熔点是 48,冰的熔点是 0。,8.在寒冷的地方,如北极、南极等地的气温通常在-40以下,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中的原因是: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低,不易凝固。9.说出几种晶体及非晶体:晶体 冰、海波(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各种金属 等。非晶体 松香、玻璃、塑料、橡胶、蜂蜡 等。,第6节 汽化和液化1汽化

19、是物质由 液态 变为 气态 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 吸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蒸发 和 沸腾。2.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液体 表面 进行的,沸腾是在 液体表面和内部 同时进行的。3.蒸发的实质是液体表面的分子扩散而离开液体的过程,沸腾的实质则是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分子扩散离开液体的过程。,2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另外还有 液体性质(液体种类)。3蒸发时,液体的温度 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 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

20、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了后温度回升到室温)4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 吸收热量,温度 上升,但 不沸腾;达到沸点时,液体 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这时,若停止加热则沸腾立即 停止。即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持续吸热。,5人能利用 汗液 的蒸发来调控体温,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 36.237.2 之间。正常体温是体内 产热 和 散热 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医生给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使病人体温 下降,这是利用了 酒精蒸发吸热。但狗则没有 汗腺,不能通过汗液蒸发来达到散热而降温的效果。6.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升高而 升高。

2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7在水沸腾实验中,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只有98摄氏度的原因是:液面上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在沸腾前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是:逐渐变小;在沸腾时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是 逐渐变大。,8沸点低的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冷冻疗法就是利用 汽化吸热 的特性,让其在常温下迅速 降温,而暂时失去痛感。若两种不同沸点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当温度升高时,沸点 低 的先汽化,如A物质沸点为-78,B物质沸点为-40,当混合物温度从-80逐渐升高时,则 A 先汽化。反之,当降温时,沸点 高 的先液化。,9液化是物质从 气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气体液化时

22、要 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严重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 液化 成的小水珠。10要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温(降低温度)、加压(压缩体积)。11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等都是利用了 常温下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之成为液体而储存起来的。12.大量实验表明,所有(填“所有”或“部分”)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13热管的原理是在吸液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端。(卫星就是利用热管将热量

23、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第7节 升华和凝华1升华是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 逆 过程。升华需要 吸 热,凝华会 放 热。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升华 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 凝华 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 升华 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 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2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依次是:液化,液化,凝华,液化,液化,凝华。,3试试看: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熔化、吸热;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液化、放热;3)洒在地上的水

24、变干:汽化(蒸发)、吸热;4)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升华、吸热;5)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放热;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表面结冰花:凝华、放热;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升华、吸热;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凝固、放热;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液化、放热;10)冬季人讲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液化、放热。,4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解释这些现象:答: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棒

25、冰上就会“冒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棒冰凝华而成;茶杯外壁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冷的杯子)液化而成。,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无新分子的产生。(1)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物质只发生形状、温度、颜色、状态等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2)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化学变化。如钢铁生锈(铁锈是三氧化二铁)、无色的氢氧化钠和黄色的氯化铁反应生成约褐色氢氧化铁、食物霉变等。2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物理变化。,3.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物理性质。4.属于物理性质的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属于化学性质的有:酸碱性、可燃性、腐蚀性、还原性、氧化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