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73KB ,
资源ID:79479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479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docx

1、教育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 一、单项选择 1论语为政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 A 教育的政治功能 B 教育的文化功能 C 教育的人口功能 D 教育的经济功能 2 英国学者米尔顿说:“他(昆体良)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 全书。我终身服膺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都可以溯源于少年时代阅读昆体良的著作。”这一 著作是( )。 A 理想国 B 雄辩术原理 C 尼可马可伦理学 D 法律篇 3 对英国“公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思想也同样是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和德国理性教育思想的源泉的人物和

2、著作是( )。 A 洛克的教育漫话 B 斯宾塞的教育论 C 康德的论教育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4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这一理论是( )。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 神话起源论 5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一教育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 A 1957年 B 1958年 C 1978年 D 1985年 6 下列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表述有误的是( )。 A 富勒和布朗的关注阶段论 B 叶澜的关注阶段论 C 伯林纳的

3、教学专长阶段论 D 费斯勒的职业生命周期论 7 下列教材不是宋代至民国初年最流行的儿童识字教材的是( )。 A 三字经 B 百家姓 C 千字文 D 急救篇8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小学稳定的领导体制的时间是( )。 A 1953年 B 1963年 C 1978年 D 1993年 9 教育研究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伦理原则 D 一致性原则 10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属于( )。 A 原始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11下列选项不是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量数的是( )。 A 平均差 B 方差 C 标准差 D 积差相关 12下列关于问卷设计时要

4、考虑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问题表述要每题只表述一个观点 B 题目排列要本着先熟悉后陌生、先一般后具体、先封闭后开放等原则 C 问卷的形式有开放式、封闭式 D 问卷答案的格式有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序式、等级式、定距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行动研究最早产生于美国 B 科特勒温将行动研究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研究上 C 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标志着行动研究被第一次系统地引入到教育中来 D 21世纪初,行动研究被介绍到中国 14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正确的是( )。 A 强调学生只需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课程结构要体现均衡性、选择性 C 强调课程内容与生活

5、的联系性 D 建立国家、地方二级课程管理体系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低年级开设的课程没有( )。 A 语文 B 数学 C 艺术 D 品德与社会 二、简答 1简述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 简述学校效能的分类。 3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 4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评价的要求。 答案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映的是教育是“化民成俗”的关键。这正是教育的政治功能。因此,答案为A 。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昆体良的代表作,昆体良的代表作在西方的影响很大, 正如米尔顿的评价

6、一样。昆体良的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 因此,答案为B 。 3 A 。【解析】洛克的绅士教育体系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体系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英国传统“公学”的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来看,以洛克为主要代表的绅士教育思想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和德国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教育学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因此,答案为A 。 4 A 。【解析】教育的起源论有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等。题目中的表述反

7、映的是生物起源论,因此,答案为A 。 5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问题。题目中的 教育方针是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正式对1957年毛泽东提 出的教育方针的肯定。因此,答案为B 。 6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叶澜是在富勒和布朗的关注阶段论的基础上,以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关注对象的转移为依据来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其理 论被称为“自我更新”阶段。因此,答案为B 。 7 D 。【解析】宋初,识字教材主要有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凡将篇和急救篇。 宋代出 现了三字经百家姓。从宋代至民国初年,最流行的儿童识字教材为三字经 百家姓

8、千字文。因此,答案为D 。 8D 。【解析】校长负责制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过程,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小学稳定的领导体制是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确认的。纲要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因此,答案为D 。 9 D 。【解析】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因此,答案为D 。10B 。【解析】选项A为干扰项。教育文献的等级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为一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文摘等,被称为二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专题研究报告等

9、,被称为三次文献。因此,答案为B 。 11D 。【解析】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量数,如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的地位的量数,如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因此,答案为D 。 12C 。【解析】问卷的形式有开放式、封闭式和综合式。其中开放式也称非结构型问卷;封闭式也称结构型问卷;综合式也称半开放式或半封闭式问卷。因此,答案为C 。 13D 。【解析】行动研究最早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是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长柯利尔为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

10、系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究。这是行动研究最早的尝试。随后,科特勒温把行动研究直接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上。20世纪50年代,考瑞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标志着行动研究被第一次系统地引入到教育中来。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被介绍到中国。因此,答案为D 。 14C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建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

11、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答案为C 。 15D 。【解析】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因此,答案为D 。 二、简答 1【答案要点】 在中国,长期将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等同使用。实际上,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 (1)联系:教育方针所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与教育目的的要求是一致的;学校教育系统通过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在这一点上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 (2

12、)区别: b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概念。教育方针是工作话语,是属于教育政策学或教育政治学的范畴,主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的要求。 教育目的着重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的规定,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的,指受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反映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指向的是国家的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领域。 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方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落实的要求,具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一般而言,教育目的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方针而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和联系。在我国的话语体

13、系中,常常将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等同使用,但教师不能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2 【答案要点】 学校效能不仅指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还包括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仅指向学生,还指向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等复杂体系。 因此,学校效能的概念正在不断地复杂化、多元化、动态化,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学校效能分为: (1)指向内部的学校效能。关注如何提高校内各种行为的有效性。 (2 )指向外界的学校效能。关注相关人士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以及教育的公众责任。 (3 )指向未来的学校效能。关注学校未来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学校效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需要注意的

14、是不仅要回答学校效能的分类,还要回答学校效能的定义。 【答案要点】 从“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有: (1)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2 )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简便易行,易为中小学教师掌握。 (3 )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 )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它的缺点有: (1)更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解决宏大的理论问题。 (2 )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能有过高的期望。 (3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科学理论以及教育研究方法。 (4 )研究过程中需要研究者

15、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解析】 教育行动研究是适合教师针对日常教学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教育研究而采用的方法。它是现在学界和实践界比较倡导的研究,因此教师需要明晰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这正是本题的主旨。 4 【答案要点】 (1)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强调以“白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3 )打破传统的只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课程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模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的要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

16、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生产力 B人口 C生产关系 D政治制度3“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技4(2014年真题)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5(2013年真题)教育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6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B生产力

17、水平C学科结构D校园氛围7(2012年真题)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8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 )。A教育的文化功能 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C教育的本质属性D教育的社会属性9“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10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A华勒B舒尔茨C布鲁纳D布卢姆1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12学校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为(

18、 )。A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C观念文化、组织文化、物质文化 D观念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13下列不属于学校文化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B评价反馈功能C凝聚功能D规范功能1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学生文化的( )特征。A过渡性B多样性C互补性D非正式性15某校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以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规范功能D保障功能16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

19、( )。A学生文化B学校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17以下不属于教育对人口的影响的是( )。A改善人口素质,提高民族素质B促进人口迁移C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D再生产劳动力18个体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身心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被称为( )。A人的身心发展B人的生命发展C人的生理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19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是( )。A高中阶段B初中阶段C小学阶段D大学阶段20(2014年真题)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 )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21(2013年真题)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

20、,“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2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按照感知运算一前运算一具体运算一形式运算的顺序发展的,这体现了( )。A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C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D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23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24在教育工作中,“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5(2013年真题)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

21、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6人的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必须遵循( )。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27有的学生虽然眼患残疾,但是他们的听觉明显高于周围的同学。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8“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C个别差异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C教育工作要扬长

22、避短、长善救失 D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心,相信学生30以下属于内发论代表人物的是( )。A孟子B孔子C苟子D庄子31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 )的观点。A多因素作用论B白板论C内发论D外铄论32提出著名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是( )。A霍尔B高尔顿C威尔逊D格塞尔33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A递减B递增C不变D倒U形发展3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的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5(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

23、的决定作用。A华生B格塞尔C洛克D弗洛伊德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社会环境B教育C遗传D学校教育37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A教育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遗传素质38(2011年真题)“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依赖性B改造性C可塑性D主观能动性3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

24、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40(2012年真题)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 )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4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负责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ABCD42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 )提供的。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43(2013年真题)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

25、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4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是因为( )。A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B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训练C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D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现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来实现的。2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2013年真题)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因此,教育没有

26、自己的独立性。4(2012年真题)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方向。5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6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与质量。7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8教育工作中的“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9.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10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11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2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1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14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遗传的重要性。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印

27、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被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4个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祭祀僧侣,他们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以上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他们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主要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此外,学校为适应时势,要求学生学习发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作为习经的基础,这些知识被称为“六科”。问题:请运用教育与社

28、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原理,简要评析印度的受教育权。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最强大脑中国战队的十二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引人关注,他们平均年龄十四岁半。共性是:未成年人、自信、天赋异禀,在舞台上放言要挑战全世界。但随着在对抗赛中的失控表现,人们将关注点转向神童的表现反差:赢了比赛输了快乐;注重荣誉与胜利,不会享受比赛;天才少年的成长模式该不该借鉴;刻意培养神童,要付出哪些代价等,一系列话题被越炒越热。在我国,对神童的科学称呼是“超常儿童”,而“超常儿童”毕竟是少数,如果刻意去培养,定是以牺牲童年为代价得来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3(2014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但他在成长中有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他后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五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父亲没能及时教育他,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二十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问题:试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理论分析材料。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