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02KB ,
资源ID:79757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75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文档格式.docx

1、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余年,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洋务运动可谓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炮,可这一炮并没有放响,因而引起了对洋务运动不同评价的争论。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历来学术界众说纷纭,且不同时代受社会环境影响侧重点也不相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们给予它充分肯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使中国由封建走向近化化;建国后的几十年则否定多于肯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军事改革;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学者,则可能较多地用经济砝码来衡量它的历史作用。下面就我个人认识来发表一些看法。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它是一个“引路人”,引领中国进入

2、了近代化的门坎儿。(一)传统外交转向近代化外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王朝同列强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已无法避免,1860年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设置“总理衙门”,清廷批准,从此清政府的对外事务多由奕訢出面主持,文祥从中策划,形成了中央的洋务派势力。“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专门办理中外一切交涉的机关,还兼管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借款,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设有英、法、俄、美、海防五股。1873年各国派遣公使同清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1877年起,清政府也相继在英、法等世界各地设立了数十处领事馆。公使馆和领事馆的设立,使清政府的外交体制逐步完备起来,走进国际社会,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总理

3、衙门下设的京师同文馆还培养了许多外交和翻译人才,洋务派还在地方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变革迈出的第一步,它是中国第一个办理对外事务的常设机构,标志着中央外交机构开始迈进近代化。近代外交体制的出现是洋务运动的先声。(二)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转变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曾、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把创办洋务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中体西用”,它以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为主体,以西方近代文化为辅用,具有保存中学和提倡西学的双重性质。

4、从中可以看到洋务派反对传统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跨出了提倡西学的第一步,不仅主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设工厂,开矿藏,造轮船,筑铁路,而且主学习西方的教育、商务、法律和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已经大变,传统的“天朝大国”已不复存在。1861年,桂芬在他的校 庐抗议中说“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对西方要“始则师而法之”。“中体西用”实已是一革命性的态度,从理论上看他们以这种思想模式将容合法化,肯学所指向的世俗价值,肯定其具有传统论理价值所不能替代的实际功用,这就承认了西学确有超越于中学的地方,从而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

5、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毫无疑问“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理论,使中国人迈出了由“传统人”走向“近代人”转变的脚步。(三)军事领域的近代化军事领域的近代化包括创建新式军队和开办近代军事企业。洋务运动被洋务派自称为“自强新政”,他们认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1861年奕訢等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炮是其开始,随后在、等地也纷纷聘请洋人用西法练兵,其中湘军和淮军最为积极,实力迅速加强,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淮军发展成为清军中武器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基本上使用新式前装滑膛枪炮。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洋务派认为不能取胜原因是器械不利,清政府开始筹建新式水师,从1863年开始向外国订购轮船。1870年

6、船政大臣葆桢提出建置新式海军,船政局所造之船均归其管辖,一支新式舰队形成,以闽台海防为重任,除马尾军港外,还将基隆、澎湖等要塞辟为基地。1874年日本侵台后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筹建海军的活动,1875年5月总理衙门规定10年为期,建成北洋、南洋、粤洋三大海军,1879年海军独自成立,到中法战争前,清朝表面上维持了北洋、南洋、和四洋海军。中法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实际主持人是鸿章,加速发展北洋舰队,购买了铁甲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拥有新式舰船25艘,成为晚清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同时鸿章还在各军港修筑海岸炮台。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

7、器之器”。这一意见反映了洋务派的共同看法。因此,洋务派特别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创建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设立军械所是开端,1863年开始购买机器,建立机械厂。从60年代中期开始,洋务派先后在各地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其中较大规模的有5个:1、鸿章创建的江南制造总局,它在当时是东亚最先进的机器兵工厂,厂还设立机械学校,培养机械工程师。2、1865年鸿章创建的金陵制造局。3、1864年左宗棠在马尾创建的船政局。4、1867年创建的机器局。5、1889年之洞创建的枪炮厂。除五大军工企业外,还先后在、等地建立了机器局,制造西式枪炮弹药等军需用品。(四)经济领域的近代化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

8、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它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实现自强的。洋务派从70年代开始经营民用企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除在设总局外,还在国外19个港口设分局或开辟航线,不仅经营河航运和沿海航运,而且还开展远洋航运业务。2、开平矿物局,鸿章创办。该局在吸收私人股金100万两,1894年产量达到年2000吨,90年代初,工人发展到3500多人,所产煤除供轮船招商局、机器局、北洋海军使用外,还大量销售市场。3、电报总局,鸿章创办。电报总局“经营数十年,布满各省,瞬息万里,官商称便”,形成了全国的电讯网。4、机器织布局,鸿章筹建,到1892年每日夜

9、已能出布六百匹,销路颇畅,1893年又在、等处开设10个分厂。5、汉阳铁厂,之洞筹建,1893年底完工,共有大小10个厂,1890年又建大冶铁矿,接着又开江夏县马煤矿。除上述之外,洋务派还修筑了中国最早的铁路,到1894年,中国铁路总长计有447公里。这些洋务企业大都采取官商合办,创办资金大都是吸收的私人股金,在企业中机器生产被更多地采用了,如机器织布局开始建厂时,即派人到美国选购机器,包括轧花、纺纱、织布机械全套设备,后来鸿章决定扩充纺纱,又向英国增订机器。当时无论是纺织、钢铁还是其它制造业,都建立起了机器工业企业,尽管机械化程度还很低,毕竟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破天荒出现

10、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五)社会阶级结构的近代化中国产业工人的诞生要早于民族资产阶级,中国近代第一代产业工人最早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在其兴办的军事工业和中国民族近代企业中工人的数量日益增加,至1894年洋务企业中的工人达到全国工人总数的37%,产业工人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便是以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员,他们身为清政府要员直接投资兴办了一系列的近代企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个来源,其中一部分是那些投资于官督商办企业的洋务派或与洋务派关系十分密切

11、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他们构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比较雄厚。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资本家较普遍地采用了机器生产,中国的社会生产、阶级结构近代化从此开始。洋务围相当广阔,除上述几方面外,还在其它许多领域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如教育事业的近代化转变,中国早期近代化城市的形成等。总之,洋务运动引领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门坎儿,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它的开路,依靠自然的社会发展,不知中国的近代化要推迟多少年,而推迟的结果也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像朝鲜那样由外国侵略者越俎代庖的悲惨局面。二、洋务运动造就了近代化的产生,洋务创办者的封建腐朽性

12、却阻碍了近代化的发展。从思想理论上分析,洋务派本身是封建统治者,洋务活动的目的是“求强”、“求富”,以挽救大清统治,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幻想以西学来捍卫中学。洋务运动是洋务派面临“数千年大变局”所做出的选择,他们的近代化举措是被迫的无奈之举,并不想让中国发展成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体西用”本身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要先进的东西,又不扔掉淘汰的东西,这是社会发展所不允许的,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从事实上看,一方面腐朽的洋务派始终对外国侵略者心存畏惧,总想以妥协退让,换取与列强的相安无事,事实证明外国侵略者决不会让中国真正富强,真正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另一方面,洋务派的近代化举措不是破产就

13、是停滞,或者被外国资本收购。近代军队方面以北洋水师为例,1888年北洋水师建成后,再未增添任何船只,海军经费被挪用修了颐和园,1891年后又停购枪炮弹药,到甲午战前,北洋海军不仅在总吨位上落后于日本,且舰龄老化,行动迟缓,火力也差,缺少快艇和速射炮,已在总体实力上与日本舰队相形见绌,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灭。近代军事企业中,所有局厂都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由于封建官僚衙门的恶习搬到局厂,腐败现象在所难免,生产效率普遍低下,成本高昂,管理混乱,江南制造总局非生产性开支占绝大比重,船政局中“薪水工食”竟占全部经费的80%。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派既是创办者、保护者,又是这些企

14、业进一步发展的压抑者、限制者,如轮船招商局中,鸿章抵制了顽固势力的攻击挑剔,在政治上加以保护,在经济上给予支援,然而洋务派又以官督之权,把持了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些还以“商人报效”为由,为清政府特殊需要服务。在封建官僚的制约之下,这些企业很难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获得自由发展和竞争的能力,因此这些企业经营二十余年,声势不小,但收效不大。三、洋务运动主观意识上的近代化虽然停滞,但客观作用中近代化的脚步越走越快。随着洋务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一些依附于和积极参与洋务事业的开明士大夫,日益增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近代生产方式、科学技术乃至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了解,也痛感中国的落后。他们主不光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15、,也要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希望中国能够变成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这些思想形成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这些人认为,君主立宪制是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他们目光敏锐,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变化,逐渐从洋务派中蜕化出来,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也就是早期的维新思想家或维新派,他们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代表。旧事物走向灭亡,新的事物不断从旧事物中蜕化出来,社会的发展总是这样,新生社会力量的诞生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洋务运动紧随其后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即是证明,没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不知迟多少年才能发生。洋务运动还为中国资产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主观上虽不是旨

16、在把中国引向近代,客观上却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引领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门坎儿,走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使中国出现了由封建向近代的转轨。由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使得这次运动以失败而终。失败是对于运动本身而言,对于整个中国的近代化来说,它功不可抹,成功推动中国历史走向近代化。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1、桂芬采西学议、校庐抗议;2、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大学,1992年版第12页;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大学,1997年5月版第144页;4、之洞劝学篇254页;5、观应集上册;6、长莉先觉者的悲剧,学林,1993年5月版,第35、38、40页。7、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7,第17页,卷9,第34页;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6册,人民,1961年版,第6页。9、文襄公全集奏议,卷26,第6、7页,卷27,卷149;10、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1,第8册,2700页。11、洋务运动第七册;12、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1994年4月第4版,125-167页,侃等著。13、中国近代史教程增订本,华东师大学,1997年9月第二版,129-159页,郭豫明主编。在此向老师表示感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