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8.47KB ,
资源ID:797655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765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1、3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89.544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0.615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万元1301406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95.17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6565.28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75.19城市再生水利用率1010.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11适宜农村沼气用户普及率2323.6(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推进机制注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关于

2、贯彻国办发201036号文件精神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保障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强化组织协调。明确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循环经济主管部门。2006年4月成立了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全省各市和大部分县(市、区)也都成立了节约能源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全省上下协同、横向联动、紧密衔接的组织推动体系。(二)开展试点示范,引领全面发展做实企业小循环。通过采用生态设计、清洁能源、清洁原料和清洁工艺技术,引进、研发关键链接技术,推广清洁产品等措施,减少了资源能源消耗

3、,形成了企业内部小循环。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造纸、有色、建材、轻工等领域,涌现出了济南钢铁、山东泉林纸业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企业。推动园区中循环。充分发挥园区内产业集聚效应,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产出,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了园区内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集成共享,成功培育了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型园区。构建城市大循环。合理规划区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整合各种要素,建立了产业耦合、系统复合、区域整合的共生体系,完善了废旧物资的回收网络及再生利用体系,构建了循环经济区域大循环,青岛

4、、淄博等循环经济型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三)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实施效果突出抓好再制造产业。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再制造企业已达23家,复强动力、潍柴动力、泰山建能、富美科技、胜机石油等5家企业列为国家再制造试点企业,其中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技术、营销和管理体系,再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利用,推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建材、冶金、电力等行业对废物的消纳作用,实现废物的最大资源化利用。“

5、十一五”期间,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730家,利用工业固体废物2.5亿吨,利用废气358亿立方米,回用废水4836万吨,实现综合利用产品销售收入1490亿元。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济南、淄博、烟台、临沂、兖州5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建立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新型回收网络,开办各类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打造再生资源产生回收利用产业链,在全省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和园区。(四)破解技术瓶颈,强化科技推动积极打造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平台。财政投入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研发内容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挥洁净煤、重型汽车、橡胶、生物制造等行业技术中心及高等院校、研究院所

6、的作用,加强行业共性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集中突破了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和循环生产的共性与关键技术。组织实施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和示范推广。通过现场会、技术装备展览会、节能技术设备展洽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循环经济重大技术成果1100项,实施了1500多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总结完善了山东泉林纸业20万吨秸秆清洁制浆及废液资源化工程等“十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出了莱芜钢铁集团等“十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有利因素1、战略地位的提升,为循环经济

7、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省委九届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必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全方位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相关实践。2、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球资源短缺

8、、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日益突出,世界要发展,不仅要突破新技术、转变发展方式,而且要使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化为可再生的丰裕资源,这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由于污染重、消耗多的粗放型产业比重仍然较大,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现有生产方式带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必须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成本,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3、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建设平台“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

9、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这为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平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这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4、节能减排任务的强力推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节能减排任务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10、,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重点企业,继续实施节能减排预警调控机制。同时,将出台一系列更加严格的地方节能和环保标准,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不利因素1、循环经济的产业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内在动力不足“十二五”时期,我省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一些产业内部呈单线式发展,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高度关联和有效互补的循环经济链网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用于废物利用、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2、循环经济的人才缺乏

11、,智力支撑不够循环经济高端管理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比较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能力不强,循环经济人才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不足。3、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资金保障能力不强发展循环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大与资金投入少之间的矛盾突出,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流向循环经济型企业的社会资金不多,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和有效的资金带动力度不够,省、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有待于设立和加大额度。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理念

12、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突出“高效、生态”两大主题,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培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产出率,减少或避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基本原则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源头减量化优先,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重视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和废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强化废物资源化,减少废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2、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原则将循环经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有关

13、专项规划相衔接。突出循环经济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把长期战略和近期目标、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试点示范与系统普及结合起来。形成上下联动、功能协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循环经济促进机制。3、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原则政府充分运用政策引导、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和投资扶持等手段,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集约型、循环型、低碳型产业的发展。政府、企业和公众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4、坚持理念引导、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原则通过舆论宣传、培训教育和典型引导,摒弃传统的线

14、性发展思维,树立循环经济理念。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充分引进先进技术,及时将创新技术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并推广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循环经济主体的活力,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引导资本、技术转向有利于资源循环的方向。(三)发展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和框架,建立起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化水平显著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方式不断优化,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

15、、绿色消费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山东循环经济各项工作均位于全国前列,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有60家企业(园区)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到2015年,能源产出率达到1.18亿元/万吨标煤,比2010年提高20.41%;水资源产出率达到154.6元/吨,比2010年提高1.24%;万元GDP取水量达到64.7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1.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68%,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城市建筑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比2010年提高9.9个

16、百分点,适宜农村沼气用户普及率达到28%,比2010年提高4.4个百分点。“十二五”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指标类别2015年资源产出指标能源产出率亿元/万吨标煤0.981.18水资源产出率元/吨152.7154.6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率165资源消耗指标万元GDP能耗(按2005年价格计算)0.8565.564.7资源综合利用指标0.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28568城市建筑废物综合利用率60209628四、发展重点按照源头减量、过程循环、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系统复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突出“工业、农业、服务业、园区、社会”五大重

17、点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链接,推进产业间的协作和区域内的系统整合,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建设循环经济链网体系,重点培育500家循环经济示范单位、20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精心打造十二个重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工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围绕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纺织、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医药等十二个重点行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重点培育4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2种循环经济示范模式,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向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和高效益转型。1、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

18、式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实现源头削减。推广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淘汰或减少高耗能工序。用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改造现有炼铁、炼钢、轧钢等系统,推广连铸连轧、热装热送、熔融还原炼铁、低温余热利用等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废物深度资源化技术,完善钢铁工业静脉产业链。推广应用转炉、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技术,建立余热发电产业链。推广煤气干法除尘、现代粉体加工和新型生态建材生产等技术,建立钢铁废渣建材、采矿尾矿(矿渣)建材产业链。应用高炉、转炉冷却水闭路循环技术,构建钢铁工业水资源梯级利用产业链。大力推进蓄热式加热炉等新技术,建立能源梯级高效利用产业链。充分发挥钢铁工业的钢铁生产、能源转换、社会大宗废物消

19、纳处理三大功能,以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契机,构建以钢铁生产为中心,与交通运输、外贸、石化、建材、能源等相关行业有机协调以及与社会生活共享资源的链网体系,着力培育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附件模式一)。2、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的源头减量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铝行业中推广管板式降膜蒸发、多管道溶出等工艺技术。在黄金行业中加大细菌氧化、原矿焙烧、加压氧化、高效闭路循环设备和节水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铜行业中重点发展绿色铜冶炼工艺技术,提高矿石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加工材成品率,减少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产生和排放。突

20、破有色废物中贵金属深度资源化关键技术,完善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广从赤泥中提取硅、氧化铝和苛性碱及贵金属元素等深度资源化新技术,建立赤泥硅氧化铝碱贵金属、赤泥硅氧化铝碱建材产业链。鼓励铜冶炼渣提取铁合金、阳极泥提取稀散金属、电解液回收镍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建立铜冶炼渣铁合金微晶材料及矿渣水泥等环保建材、阳极泥稀贵金属和多金属提取深加工等产品产业链。推广应用黄金工业矿渣和氰化尾渣的铜、银、铅等多元素回收利用技术,建立氰化尾矿贵金属、黄金矿渣贵金属等产业链。开发有色工业水利用优化集成技术,加强冶炼废水的处理和尾矿排水的循环利用,建立水资源梯级利用产业链。充分利用冶炼烟气及余热,建立烟气回收硫酸

21、硫酸钾联产PVC、烟气热电产业链,培育完善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附件模式二)。3、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高碳行业低碳生产的理念,推行绿色化生产。加大矿井生产技术的清洁化改造,采用“保水开采”技术、边角煤和薄煤层开采技术、煤炭洗选技术、“三下”采煤技术与减沉技术、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以及减少矸石产生与排放等减量化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实现产品升级无废物、高效生产无排放、充填开采无沉陷的“三无”目标。创新煤炭工业的链接技术,扩展和完善煤基产业链。以煤炭采选和精深加工为主,上游加强与服务业、煤炭设备制造业的联系,下游延伸与电力、煤化工、冶金等相

22、关产业的链接,建立煤炭设备制造(服务业)煤炭开采电力,煤炭设备制造(服务业)煤炭开采煤化工,煤炭设备制造(服务业)煤炭开采冶金等产业链。完善废物高附加值再利用产业链,提高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突破煤矸石高附加值再利用关键技术,建立煤矸石热电、煤矸石土地修复、煤矸石建材等产业链。加强矿井水、水热资源双重利用及其与太阳能高效复合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建立矿井水热泵(太阳能)水热资源利用产业链。推广井下清污分流、水仓预沉等技术,实现矿井水的原位循环使用。加强煤层气地面开采、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乏风煤层气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煤层气燃料、煤层气化工、煤层气电力产业链。以矿区地表

23、塌陷的生态修复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利用和矿区生态建设相结合,形成煤炭生产与生态修复同步发展的良好运作机制,培育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附件模式三)。4、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干除灰、水资源梯级利用等先进技术,加大煤炭、水等资源的消耗管理力度,实现废物的源头消减。采用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降低煤炭消耗,提高发电效率。加强对燃料的选择和净化处理,推广洁净煤技术,提高环保装备水平,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粉尘和灰渣的产生与排放。充分利用废物和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电力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能、沼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建立清洁能源电力工业产业链。加大余热、余能

24、回收和循环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发展热电冷联产、热电煤三联供等技术,搞好循环冷却水供暖,建立电力工业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联合配置新鲜水、中水、废水资源,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推广脱硫石膏生产硫酸、新型建材等新技术,建立脱硫石膏硫酸、脱硫石膏建材产业链。鼓励灰渣用于市政建设、土壤改良及建材生产等项目的推广,建立灰渣建材、灰渣肥料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附件模式四)。5、石油加工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石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石油炼制装置的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减少加工过程能量损失,降低石油加工业的生产能耗。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推广新型催化剂、高效节能设备,全

25、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强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上游产业与石油加工业的联系,鼓励催化、裂化与气体分离装置接续成龙,燃料油和化工产品复合成网,建立石油烯烃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石油三苯深度化工产品(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涂料)、石油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酯切片(PET)化纤产品、石油邻二甲苯苯酐及其下游增塑剂产品链。创新石油焦气化燃烧、干气回收制氢、废气制硫磺、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等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干气制氢、废气制硫磺、能量梯级利用等特色静脉产业链。普及应用催化裂化烟气能量回收、火炬气等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副产品及余热、余压、中水等的综合利用

26、率。建立催裂化烟气余热回收、催裂化烟气煤气生产合成氨,以及废水的深度处理与高效回用等产业链,丰富和拓展石油加工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附件模式五)。6、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化学工业的生态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推广清洁原料、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煤化工、盐化工、橡胶加工以及化肥工业的工艺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原料使用量和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重点提升化学材料的技术层次,优化农药、化肥等化工产品的品种结构,拓展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品种,纵向延伸产品产业链。加快发展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技术。发展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的煤气化多

27、联产技术。加快推广以高纯镁盐和化学肥料为主产品的苦卤综合利用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梯级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物质消耗。强化化学工业与有色金属、建材、冶金、纺织印染、造纸等产业的横向链接,构建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附件模式六)。7、建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技术、低氮、富氧、全氧燃烧、水泥生产粉磨系统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等工艺技术,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推广高效节能细粉磨和助磨技术,提高水泥熟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废物原料,延伸生产过程产业链。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页岩、泥岩、粉煤灰等材料替代粘土配料,利用矿渣、粉煤灰、磷石膏、赤泥

28、、铜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和混合材料生产水泥,建立工业废渣水泥产业链。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环保型轻质板材的新技术,建立农业废物建材产业链。鼓励建材产品向深加工发展,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开发太阳能用玻璃、风力发电机用玻璃纤维布、节能保温中空玻璃、新型墙体、装饰装修、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等新材料,拓展建材环保、电子信息、物流等相关产业链。提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玻璃、陶瓷工业余热利用技术,丰富和发展建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附件模式七)。8、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生态设计,鼓励绿色原料、绿色助剂和绿色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无氯漂白、化机浆废水零排放等清洁工艺及本色非木浆等清洁产品。延伸产品产业链,提升造纸行业生态环境效益。合理使用麦草资源,适当利用棉杆、玉米秸秆、芦苇、芦竹等非木纤维浆原料,鼓励使用废纸资源,建立废物资源化与再利用原料产业链。强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完善造纸行业静脉产业链。推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