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0.86KB ,
资源ID:79998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998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巢湖市十三五现代农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巢湖市十三五现代农业.docx

1、巢湖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巢湖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巢湖市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日第一章 “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巢湖市2011-2015年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实施农业经济发展“双提双增”战略,加强两个基础建设,加速两个双向转移,加快两个基地建设,形成“一带、三区、四园、十大集群”的现代农业布局。经过四年的努力,规划核心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在主要经济指标上,2014年,粮食总产33.1万吨,较2010年增长5.6%;油料5.9万吨,较2010年增长2.6%;棉花7601吨,较2

2、010年增长0.4%;肉蛋产量持续增长,生猪出栏19.9万头,家禽出栏1145万只,肉蛋总产5.3万吨,较2010年增长9.1%,规模养殖比重达72%;农业总产值50.9亿元,提前完成了“十二五”50亿元的目标任务;农产品加工产值131.8亿元,超过计划的16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0元,提前完成了倍增计划;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4.1%。表1-1 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对比表序号项目单位2010年2014年年均增长率1粮食万吨31.3433.101.38%2油料万吨5.755.900.65%3棉花吨757176010.10%4生猪万头20.919.9-1.22%5家禽

3、万只107211451.66%6肉蛋万只4.865.32.19%7规模养殖比重率%56726.48%8农业总产值亿元32.3450.912.01%9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50131.827.42%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8381386024.13%在政策扶持上,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业基础,巢湖市政府连续三年出台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巢政201294号、巢政201395号、巢政201490号)三个文件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现代农业发展意见、巢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滨湖旅游观光大道沿线区域农村土地流转奖励暂行办法、巢湖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4、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基础。另外,全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口,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形成了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以特色农业园区为支撑,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基地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布局上,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按照“稳粮油、扩果菜、优畜禽、重加工、兴生态、提休闲”的发展思路和现代农业建设标准,初步建成了以中垾番茄、烔炀草莓、烔炀设施蔬菜、城郊绿叶菜以及沿湖水生蔬菜为主的

5、优质高效蔬菜生产区;以沿湖岗地、区域山场、环湖公路和巢湖南岸生态修复基地为主的花卉苗木园艺展示区;以环湖北岸沿线休闲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体验区;以银屏山区为主的生态林业休闲区;以巢湖、柘皋河、裕溪河沿线为主的优质粮油生产区;以年出栏5万头以上三元杂交猪、800万只以上良种肉鸡、年存栏50万只以上良种蛋鸡和年饲养量50万只以上鹌鹑等为主的规模化畜禽健康养殖基地。在经营方式上,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理念,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促使土地加速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有序、合理流转,加速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6、。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流转程序。到2014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7.14万亩。在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了粮食、水产两个既有生产基地又有加工销售,既有龙头企业牵动,又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水平。二、“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整体进入了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阶段。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升。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

7、33.1万吨,跻身于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生猪出栏19.9万头,家禽出栏1145万只,肉蛋总产5.3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72%。2、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先后两次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高效农业特色化、规模化、设施化、生态化、园区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到27万亩,新增合肥市级特色高效农业园区39个、安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合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安徽省及合肥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58个,各类农家乐、休闲农庄发展到51家,设施农业发展到5.2万亩。巢湖北岸生态建设落实项目80个,投资总额达56亿元。农产品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作物

8、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超级稻应用面积达32万亩。养殖业加快发展。2014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6.5%。3、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新进展。2014年,全市面积10亩以上高效特色农业种植户发展到590户、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发展到754户,较2010年分别增加117户和182户,专业大户经营总规模达16.8万亩,较2010年新增4.6万亩;全市拥有各类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189家,注册资金累计达1.2亿元,经营种养殖面积3.41万亩,养殖规模牲畜1.3万头、家禽26万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04个,发展社员2.4万人,带动农户7.2万户,业务范围已涵盖了全市的粮

9、油、畜禽、蔬菜、经果、棉花、水产等六大主导产业。4、产业化经营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市各类农业企业突破200家,合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31.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2.6:1,形成了粮食、水产两个超十亿元的产业集群。创合肥市名牌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7个,省名牌农产品15个,国家名牌产品称号1个,获得驰名商标称号2个,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12个。5、农业科技推广收获新成效。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技推广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并推广新品种24个、新技术20项。建设部级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4个,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12

10、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80万亩次,病虫害统防统治140万亩次,绿色防控20万亩次。2014年,水稻机械化插秧(播种)发展到14.81万亩,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面积达63.18万亩。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3个,省科技成果奖2个,省科技进步奖2个,合肥市科技进步奖1个。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获得新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创建合肥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新增“三品一标”48个,全市“三品一标”总数发展到113个。农业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明显提高。全市17个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已建立,并健全了规章制度,开展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时鲜蔬菜、瓜果的农残抽样定性

11、检测,保障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7、新农村建设达到新高度。2012年前,全市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共整治320个自然村。自2013年始,组织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共投入资金1.1亿元,建设17个中心村。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在全省考核评比中,获皖中片区第一名,并获全省表彰。8、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2013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14年达13860元,提前实现了倍增计划,年均增长24.1%,连续4年超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三、区划调整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后,为巢湖市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建设有力地

12、促进了巢湖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省会城市的巨大市场需求为巢湖市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环巢湖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实施和环巢湖观光大道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紧抓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新定位,围绕巢湖市“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新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生产、经营、主体、要素、功能”五个转型升级,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农业特色化、规模化、设施化、园区化、集约化水平,突出现代农业的产品供给、生态保护、就业增收、

13、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农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经验“十二五”期间,巢湖市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成就巨大,积累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丰富经验。1、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五年来,5个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提速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城乡统筹、“四化”同步、科技兴农等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在“三农”工作中起到了引领作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2、因地制宜,创新破难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亮点。农业产业化

14、三大集群和四大园区、滨湖观光大道生态农业、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已成为巢湖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突破口,必将在以后一个发展时期起到引领作用。3、农民的首创精神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土地有序合理流转,农业经营方式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快速推进等好的经验和做法,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推动力量。4、广大农业工作者辛勤劳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器。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长期奋斗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一线,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稳定、农村发展;广大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等顺应农村经济发展潮流,

15、用现代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工业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加快了各种经济要素的合理融合,有力地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第二章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环境分析一、有利条件1、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巢湖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壤多数为黄红壤、黄壤、砂壤,土层深厚,较肥沃,无污染,保水、保肥能力及透气性较强,多呈弱酸性,有机质1.5%上下,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境内植被良好,岗冲交错,湖光山色秀丽,大气质量良好,适宜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休闲旅游等高效生态农业。2、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巢湖市地处皖中,位于合肥、芜湖两城之间,京福高铁、淮南铁路、合巢芜和合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路经

16、裕溪河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通过农村“道路联网”、“通达工程”的建设,境内遍及各村的道路网已全部形成。3、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种植业上,巢湖市是全国商品粮油生产示范县,巢南优质粳米和柘皋河、裕溪河流域优质籼米生产基地,单产水平和优质率均位于全省前列。中垾、柘皋设施蔬菜,坝镇和散兵茶叶以及黄麓葡萄、烔炀草莓、环湖水生蔬菜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在养殖业上,形成了以苏湾、烔炀、槐林为主的良种肉鸡生产基地,以银屏、烔炀、柘皋为主的良种蛋鸡养殖基地,以坝镇、栏杆、夏阁为主的良种生猪生产基地,以夏阁、烔炀、庙岗为主的肉羊生产基地,以夏阁、柘皋、庙岗为主的蜜蜂养殖基地。4、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初步形成。全市

17、现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4家,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90个,家庭农场189家。50亩以上种植大户发展到754户,生猪、蛋鸡、肉羊规模养殖场892家,为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加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制约因素1、农户经营土地规模小。农户户均耕地面积小、田块多,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难度。2、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低。由于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多为年老体弱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3、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18、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对于工业等其他行业和领域,农业的投入仍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造成发展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仍然不强,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4、农产品价格波动大。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全面放开,农产品经营面临市场信息不畅、产业链短和国际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等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农产品的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常有发生,造成价格低,销售不畅,效益不稳,影响了农户进一步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5、农业生产效益增加缓慢。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产品优质不一定优价,加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政策性增收、价格上涨增收空间有限。随着市场准入制的逐

19、步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加工、包装要求将愈来愈高,产品外销难度加大。6、产业化程度不高。现有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较短,粗加工比例大,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三、发展机遇1、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政策机遇。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城乡一体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四化同步”等发展战略吸引了大量资金、科技、人才向农业聚集,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2、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机遇。长江经济带、合肥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发展战略,要求合肥市在融入整体经济分工的同时,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优质资源和基地。3、城

20、乡居民消费方式转变带来的市场机遇。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增加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对农业休闲需求更大,这将拉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休闲农业发展。4、巢湖治理带来的环境机遇。随着国家对大江大湖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的实施,为巢湖治理与环湖生态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必将推动巢湖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四、面临挑战1、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长期以来,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有效供给,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对农业农村环境影响越来越大,造成农业灌溉水和耕地质量下降。农业资源的过

21、度开发、掠夺式经营,造成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压力日益加大,农业环境问题逐年凸显。2、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挑战。由于现阶段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还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改变,对土壤、水源和食用农产品造成的污染问题也难以在短时期内明显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农产品质量社会公信力下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分散化,增加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迟、基础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食品消费结构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营养和健康,所有这些,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3、“两板挤压”的挑战。目前,国内部分农产品

22、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状况愈演愈烈,持续蔓延;农业补贴中属于“黄箱”政策范畴的,受到世贸组织规则限制,部分补贴继续增加也遇到“天花板”。短时间内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难以实现,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地板”抬升,比较效益下降,将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4、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巢湖市周边县市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给巢湖市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竞争压力。巢湖市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基础、地理位置及条件和人文基础等差异较大,对推进巢湖现代农业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总之,在新一轮发展中,要立足市情,对接政策,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

23、感,抓住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充分发挥我市在区位、资源等方面优势,抢抓机遇,扬长避短,科学决策,沉着应对,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加快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三章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化同步”和城乡统筹战略,紧抓合肥市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巢湖市在区位、资源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全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能力新提升,高效特色农业新

24、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新改善,建成资源环境永续、产业特色鲜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巢湖市“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做出新贡献。二、发展思路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依托优势,坚持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坚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八大重点工作和主要项目工程建设。着力打造高效种植业、健

25、康养殖业、一流园艺业、先进加工业、活跃服务业现代农业格局。通过努力,农业物质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应用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经营形式渐趋多元;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增长。三、总体目标围绕巢湖市“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新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全市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功能加快拓展、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健全、经营机制日趋完善、服务城市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进一步确立。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34.5万吨,油料总产稳定在4.5万吨,棉花总产4000吨,蔬菜总产26万吨;肉类总产

26、4.2万吨,蛋类总产2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77.5亿元,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25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50元。“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类别指 标2015年预计2020年目标年均递增率农产品供给能力粮食总产量(万吨)33.434.500.65%油料总产量(万吨)5.524.50-4.00%棉花总产量(万吨)0.650.4-1.59%蔬菜总产量(万吨)21.626.003.78%肉类总产量(万吨)3.854.201.82%蛋奶总产量(万吨)1.782.02.47%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农业面积(万亩)27.035.05.3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万个)0.070.17

27、.39%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户数(万户)10158.45%畜禽规模养殖比重(%)75780.79%农产品加工能力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亿元)14525011.51%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2.64:13.23:1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98980%职业农民培育(人次)50001000014.87%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9898.50.10%农业“三品”认证总量(个)1321502.59%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万亩)7.21515.81%秸秆综合利用率(%)85951.15%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1002.13%农业总产值(亿元)55.077.507.10%

2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3852535010.50%第四章 “十三五”巢湖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一、总体布局遵循“布局优化、功能配套、产业升级、发展融合”的原则,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现代农业要求,建设形成“137”(一区、三沿、七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布局。二、布局重点(一)“一区”,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按照“高效农业、新型农民、生态农村”的总体布局,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现代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促进“优质水稻、蔬菜瓜果、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充分展现巢湖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把巢湖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29、、农民收入快速提升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二)“三沿”,即沿湖、沿路、沿山特色农业发展带1、沿湖休闲农业发展带推进“沿湖”休闲农业带建设。围绕环湖观光大道沿线,建设和提升一批兼顾产业与休闲功能的农业园区,形成环巢湖集生产科普、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生态景观、农渔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发展带。2、沿路设施农业发展带推进“沿路”设施农业带建设。以专业镇村为节点,重点围绕S105、S316、S331、S208等干线道路,以各类农业园区和规模化、标准化设施栽培生产基地为载体,推进设施农业连片建设,着力打造设施农业集群发展和示范引领的新亮点。3、“沿山”特色农业发展带推进“沿山”特

30、色农业带建设。以西大循环大道的沿山和肥东县交界沿线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耐旱瓜类、薯芋蔬菜、油茶、名优茶、苗木花卉、竹、生态涵养林等特色经果林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和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山区生态产业体系。(三)“七产业”,即重点培育七大主导产业1、优质水稻产业集成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探索总结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推进全市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调优水稻生产结构、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科学肥水运筹、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水稻防灾减灾,努力构建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全程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促进水稻单产提高、结构优化、品质提升、质

31、量安全、效益增加和环境改善。建设形成以栏杆、苏湾、柘皋、庙岗、夏阁、烔炀、中垾、槐林等乡镇为核心区,其它乡镇为一般区的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50万亩,平均单产达545公斤,较2014年提高31公斤。2、高效蔬菜产业以蔬菜标准园建设为抓手,推广高效生态栽培模式,提高设施蔬菜比重,建立优质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坚持水生蔬菜和耐旱蔬菜并进、设施蔬菜和常规蔬菜并举,深入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建设形成以柘皋、中垾、烔炀、黄麓等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以柘皋、城郊等为主的精细叶菜生产,以苏湾、夏阁、烔炀等为主的出口蔬菜生产,以庙岗、苏湾、夏阁等为主的耐旱瓜类、薯芋类蔬菜生产,以黄麓和中庙街道为核心区,以沿湖低洼圩田为重点区的水生蔬菜等五大蔬菜生产基地。到2020年,五大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发展到10万亩,建成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5个,面积1万亩以上,新培育合肥市级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实现生产区域化、基地规模化、产品优质化、加工龙头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