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49KB ,
资源ID:81020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020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歌颂古代历史人物的散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歌颂古代历史人物的散文.docx

1、歌颂古代历史人物的散文歌颂古代历史人物的散文 篇一:关于历史人物评价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 翟锡年、王斌、李国林 所谓历史人物,就是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对历史进程或社会某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现行高中教材选取的历史人物是从积极意义上而言的,即在人类历史上对一定地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或在特殊领域作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 一、教材解读基本模式 人物成长背景+登上历史舞台的主要作为+评价 背景,一般包括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就是重大历史事件爆发前,亦即重要历史人物等上政治舞台前国内(甚至有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家庭背景包括出身家世、家庭教育熏陶、个人性格品质。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

2、始皇,社会背景在教材第一、二自然段,比较充分,家庭背景只说他登上秦王宝座和亲政,隐含了他出身贵族家庭,受到良好教育,果敢、机敏、残暴、好斗的性格,继承商鞅的治国策略和韩非的治国思想,先代君主累世一贯的兼并策略。主要作为就是他登上历史舞台后所经历和主导的重大事件及其作用影响。评价,即该人的历史地位和你对它的价值判断。 二、人物分类 1、政治家: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首领;奴隶制君主、帝王、能臣;封建制帝王、能臣、少数民族领袖;资产阶级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 2、军事家:古今中外历史上,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 3、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理论家等。 4、科学家:基础

3、理论科学家,如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应用理论:农学家、医学家、建筑学家;综合理论科学家。 5、文学家:诗作家、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等。 6、艺术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雕塑家等。 三、评价标准 1、共同标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受历史检验。 2、具体标准: 政治家 A 军事民主制首领:在所在的地域从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即向文明社会转型中所作的贡献:民族融合、制度创设、文字发明、金属工具使用等。 B 奴隶制君主、帝王、能臣:在多大程度上扫荡氏族制残余,进行适应阶级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创设,出现政局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4、C 封建帝王、能臣:政局,是否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制度,是否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完善;经济,是否促进生产力恢复发展,经济繁荣,解决迫切的民生问题;文化,文化政策是否开明和促进文化的发展进步;外交,对外政策是否开明和准确把握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利益。民族,是否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团结和睦;统治者个人人格和品质。 D 资产阶级政治家:开国领袖,在多大程度上改革或扫除封建制度,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如何将启蒙思想家的国家蓝图转化为资本主义基本原则,进行政治制度的创新并给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留下宝贵遗产,还有个人人格和品质;守成领袖,在多大程度上完善制度,克服社会

5、危机,其他基本同封建帝王、能臣。E 少数民族领袖:统一整合本民族,建立政权、制度创设、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制度文化,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F 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理论创新:对人类历史的认识、革命的理由、手段、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个人的人格和品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者和实践者: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革命道路、方法、社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建设道路,其他同封建帝王、能臣。 军事家:在军事领域的特殊地位;军事思想的创新、继承和发展;军事实践,战略战术、重大战事的地位和影响;个人人格和品质。 思想家:在思想领域的特殊地位;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思想对当时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

6、个人的人格和品质。 不同领域的名家(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在各自领域的特殊地位;重大成就、作用和影响;钻研方法;个人人格和品质。 四、评价原则 1、标准的针对性:评价具体标准要与被评价者个人类别和从事领域相对应,亦即不能用政治类人物标准衡量其他类,反之亦然;如对政治类人物评价具体标准只是可能涉及的方面,要因人因史实而异,不能求全责备,千篇一律,即那人那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完成的程度如何,如开国的封建帝王,主要看他是否削平割据,实现统一,对前代制度的革新或新制度的创立,并采取措施巩固和维护统一,只要他做到了这些,就应主体上给予肯定;又如资产阶级革命家、开国领袖,看他是否领导人民

7、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的国家构想转化为资本主义基本原则,只要他做到了这些,也应主体上给予肯定。总之,开国的君主、领袖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这都是后来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2、叙述的客观性:对与行为主体相关的历史史实叙述要准确无误,不能根据自己感情好恶增减史实。 3、评价的合理性:首先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其次是实事求是,不因个人感情倾向隐恶长善,别立褒贬。再次是将特定的人物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时代主题或对具体领域的特殊贡献,用历史的眼光看他比前人多做了什么,不适用当今的标准要求他应该做什么,也就是不能用后一个时代人物的标准衡

8、量前一个或几个时代的人物,比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下只能实行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不能要求他实行广泛的民主,对于封建君主可以要求开明专制,但不能要求他实行民主;用发展的眼光看他在当时已具备的条件下应做而没做的看他的局限性,比如秦始皇的治国思想未能适应战国晚期意识形态领域融合的趋势,将儒、道、法、墨、阴阳诸家思想结合,取其利于巩固统一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长处,反而崇法灭儒,放大了法家思想中蔑视教化、冷酷无情的弊端,最终导致良好的中央集权郡县制还未发挥其优势便倒在农民战争的血泊之中,短命而亡,这才是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局限性。 五、评价模式(方法) 1、分总式:分类要点(论)+分类史实及作用、影响(据)+

9、定性+结论 分类要点,即将历史行为主体所主导或参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给予分类,描述他在该事 件中的地位,也就是 “论”, 如关于华盛顿的评价要点:1、独立战争的领导者;2、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3、制定1787美国宪法的主导者和民主制度的设计者;4、美国早期内外政策的执行者和总统制度的完善者。分类史实及作用、影响,就是证明“论”的“据”,仍如关于华盛顿的评价: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成为领导北美人民进行独立战争的旗帜;1787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政体,形成美国的民主传统,为美国的发展强大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就任美国一、二任总

10、统,任期内美国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国际地位提高,是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和政策的肇端者;完善总统制,形成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先例。定性就是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华盛顿是美国国父,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结论就是你对他的看法,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如华盛顿,他热爱祖国,不谋私利,不恋官位,为美国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不愧国父的称号,他高贵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2、总分总式:定性+分类要点(论)+分类史实及作用、影响(据)+结论 六、评价示例 1、秦始皇(分总式) 中国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缔造者:灭六国,结束五百多年分裂割据,实现统一,避免 了我国永久性分裂,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

11、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揭开秦汉大一统的序幕,自此统一称为中国历史的主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首创者: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 治模式,为后世各代中央和地方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经验,利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重要经济文化制度的总结推行者、重大工程的主导决策者:肯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维护先进 的生产关系,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统一和华夏族的形成。凿灵渠、筑长城,为中国和世界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制定秦律的决策者,奠定中国古代法律基础,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 展的成果,成为维护统一和集权制度的有力工具。 暴政的实施者:法酷

12、、赋重、役繁,速致民变,使秦二世而亡。 综上看来,秦始皇是封建时代的千古一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敢担当、有作为、善创新的精神值得称道,残暴、专断的品质应予批判;总之,秦始皇一生功过兼有,功大于过,总体应予肯定。 2、孔子(分总式) 儒家学派创始人:创立“仁学”,提倡“仁”,重视“礼”,强调“中庸”,以仁爱、礼仪调节 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希望通过礼乐教化,提高民众素质,建立和谐社会。使儒学成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注重礼仪、进取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的思想折射的仁爱和谐、共享太平的精神具有超越阶级、时代

13、的普遍意义,对于解决现代化中国和后现代化进程中的西方以及纷争的世界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古代典籍的修订整理者:删定诗书礼易春秋,保存了古典文化,成为儒学主 要经典和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开私人办学之先河:“有教无类”体现教育权利的平等性,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知识迁 移的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诚实好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习“六艺”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古代教育奠定基础,对近现代教育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综上看来,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尽管其思想中含有等级观念、重男轻女、 轻视体力劳动等局限或糟粕,但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中华文化代表的形象。篇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内容: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白居易长恨歌 自主赏析:屈原湘夫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杜甫蜀相陆游书愤 推荐作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李白越中览古李清照一剪梅黄遵宪今别离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意志。 2、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3、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离别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相关人生经历,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2、学会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

15、切身感受。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赏析指导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2、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解读)+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以意逆志”呢? 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作

16、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 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二、以意逆志如何操作? (一)方法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二)举例 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 凉州

17、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

18、”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质疑有道理吗?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4、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 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

19、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 山 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

20、晚之景。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1、。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 五、布置作业 自读长恨歌,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主旨。 第2课时 一、导入 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选择:A爱情诗 B闺怨诗 C羁旅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22、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二、要准确理解诗歌,除了 “以意逆志”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请阅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3、怎样知人论

23、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 三、赏析长恨歌1、诵读全诗。 2、阅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重要的句子: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贬;交代二人身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24、)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 “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 “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

25、人,悲不欲生。 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民愤)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无可奈何)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睹物思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 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描写二人天人永隔的悠悠情思、绵绵长恨。 重要的句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寻觅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仙人永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长恨) 3、讨论:理解诗歌主题 标题是“

26、长恨歌”,“恨”什么? (1)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凡人写。 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讽刺不是主旨,这一爱情悲剧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既是皇帝又是凡人。 一方面讽刺他们荒淫无度,一方面对其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且

27、更偏重于后者。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 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

28、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 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 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 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 诗歌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

29、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 诗歌形象地叙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惋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湘夫人 教学目标 :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

30、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篇三:古代诗词散文欣赏 古代诗词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测试卷 1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31、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下文写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D尾联想到自己胸怀抱负,如今年岁已老,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于是悲从中来,不禁涕泪交流。 2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A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表明人们喜动喜热闹,所以他们争着、拥挤着、吵吵闹闹地渡过河去,一起走向江村;而诗人却喜静喜冷清孤寂,于是他一个人走向了寂寥的山林。 B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C诗人真实地抒写出了脱尽尘世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