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7.15KB ,
资源ID:811715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171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毕业设计雨辰鼠标外壳注塑模毕业全套图纸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毕业设计雨辰鼠标外壳注塑模毕业全套图纸Word下载.docx

1、2.发展阶段 30年代,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塑料工业的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3.飞跃阶段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塑料的产量和数量不断增加,成型技术更趋于完善。4.稳定增长阶段 70年代以来,通过共聚、交联、共混、复合、增强、填充和发泡等方法来改进塑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应用领域,生产技术更趋合理。塑料工业向着自动化、连续化、产品系列化,以及不拓宽功能性和塑料的新领域发展。我国塑料工业发展较晚。50年代末,由于万吨级聚氯乙稀装置的投产和70年代中期引进石油化工装置的建成投产,使塑料工业有了两次的跃进,于此同时,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和工艺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

2、发展,各种加工工艺都已经齐全。塑料由于其不断的被开发和应用,加之成型工艺的不断发展成熟于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成型模具的开发于制造。随着工工业塑料制件和日用塑料制件的品种和需求的日益增加,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对塑料和产量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 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模具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塑料模是指用于成型塑料制件的模具,它是型腔模的一种类型。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加工设备的好坏、制造力量的强弱、模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

3、国工业的基础”,日本则称“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劳动力”。近年来,我国各行业对模具的发展都非常重视。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在重点支持改造的产业、产品中,把模具制造列为机械技术改造序列的第一位,它确定了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振兴模具工业的主要任务。三、 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副好的塑料模具与模具的设计、模具材料及模具制造有很大的关系。塑料成型技术发展趋势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1.模具的标准化 为了适应大规模成批生产塑料成型模具和缩短模具制造周期的需要,模具的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标准化程度只达到20。注射模具零部件、模具技术条件和

4、标准模架等有一下14个标准:当前的任务是重点研究开发热流道标准元件和模具温控标准装置;精密标准模架、精密导向件系列;标准模板及模具标准件的先进技术和等向标准化模块等。2.加强理论研究3.塑料制件的精密化、微型化和超大型化4.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各种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模具加工技术的革新,CAD/CAM/CAE技术的应用都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趋势。四、CAD/CAM开发平台及其发展趋势CAD/CAM技术从诞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历经二维绘图、线框模型、自由曲面模型、实体造型、特征造型等重要发展阶段,其间还伴随着参数化、变量化、尺寸驱动等技术的融入。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CA

5、D/CAM技术在基础理论方面日趋成熟,同时推出了许多商品化系统,诸如Pro/Engineer,UGII,CATIA,Solid Works等。“美酒愈陈愈香”,但软件技术则不同,停止就意味着被淘汰,CAD/CAM系统的开发正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向着更高、更深层次方向发展。AD/CAM系统的开发主要100%式中 塑件的平均收缩率; Smax塑料的最大收缩率; Smin塑料的最小收缩率。计算公式参考教材P151式(5-18): (LM)z =(1+ )LS(0.50.75)z表示塑料的平均收缩率;(=0.55%) LS表示塑件的基本尺寸; 表示塑件尺寸的公差;Z取/3。本毕业设计包含了

6、论文文档和CAD图纸;毕业设计文档使用Word 2003撰写;图纸类型AutoCAD2010.dwg。 完整图纸和论文请联系雨辰教育。QQ: TEL: 当制件的尺寸较大、精度级别较底时式中取0.75,当精度级别较高时式中取0.5。本塑件为鼠标的外壳其精度要求较高,故在本设计中取0.75。腔深度的计算:2.52 型心尺寸的计算型心尺寸的计算公式参考教材P151式5-19:(LM)LS+0.75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运用平均收缩率法:(hm)z =(1+Scp)LS+1/3zH型芯高度尺寸(mm)z型芯高度制造公差(mm) (hm)=(1+0.55%)14+0.16/3 =14.097中心距离的尺寸计

7、算中心距离尺寸的计算公式参考教材P151式5-22:(CM)Z/2=(1+) CSZ/2 CS表示塑件的基本尺寸;2.53 模具型腔侧壁和底版厚度的计算塑料模具型腔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型腔侧壁和底版厚度过小,可能因硬度不够而产生塑性变形甚至破坏;也可能因刚度不足产生翘曲变形导致溢料和出现飞边,降低塑件尺寸精度和顺利脱模。因此,应通过强度和刚度计算来确定型腔壁厚。矩形型腔的结构尺寸计算在本模具设计中采用了整体矩形型腔。整体式矩形型腔,这种结构与组合式型腔相比刚度较大。由于底板与侧壁为一体,所以在型腔底面不会出现溢料间隙,因此在计算型腔壁厚时变形量的控制主要

8、是为保证塑件尺寸精度和顺利脱模。矩形板的最大变形量发生在自由边的中点上。壁厚的计算公式参考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2-158凹模侧壁和底板厚度的计算。S=式中 C常数,其值由型腔的高度与型腔的长度之比确定。因型腔的 查教材表5-17矩形型腔壁厚推荐尺寸,取45 mm。所以本模具型腔的壁厚值为45 mm。底板厚度计算.由于熔体压力,板的中心将产生最大变形量。按刚度条件,型腔厚度为h=式中 C,常数,其值由型腔的高度与型腔的长度之比确定。因型腔的高度与型腔的长度之比=14/119.52=0.,查手册得C=1.4;P型腔压力,一般取2545MPa,在此取40 MPa;a型腔的深度。其值为10.;E弹性模

9、量。钢的取2.1105;允许变形量,查教材表5-12ABS为0.05,在此取0.01。 h= = =32.17 mm查手册的推荐值在此取37 mm。动模垫板厚度的确定查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动模垫板厚度的推荐值,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为(119.5264)2=15298.56合152.98,在100200的范围内,则垫板的厚度为3040,在此取40mm。2.6推出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项的原则:1.推出机构应尽量设计在动模的一侧;2.保证塑件不因推出而变形损坏;3.机构简单动作可靠;4.保证良好的塑件外观;5.合模时的真确复位。在本模具的设计过程中采用推杆的形式对塑件进行脱模,其

10、具体的布置情况考虑平衡受力的原则。2.61 脱模力的计算注射成型以后,塑件在模具中冷却定型,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腔产生包紧力,塑件必须克服磨擦阻力才能从模腔中脱出。按力的平衡原理,列出平衡方程式: Ft=AP(cos-sin)在式中塑料对钢的摩擦系数,约为0.10.3; A塑件对型芯的包容面积; P塑件对型芯的单位面积上的包紧力,模内冷却一般取(0.81.2)107;在此取中间值1.0107。 Ft脱模力; 型芯的脱模斜度,在本模具中为40。先计算A值:A=(1064.98+119.5210)4=7380 Ft=Ap(=7380(0.2cos40-sin40) =7.3106KN。2.7侧向分型

11、与抽芯机构的设计在给定的制件外形分析,成型时可用侧向分型机构来完成,但使模具结构复杂。考虑到要实现制件的外形,观察其外形形状,在內两侧边可以用侧向抽芯实现成型,在型腔与型芯之间用一镶块的型芯来成型,必须用抽芯机构进行成型,这样可以把模具结构简化,降低制造成本。在本模具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是机动侧向抽芯机构。抽芯距离的确定和抽芯力的计算:为了安全的起见,侧向抽芯距离通常比塑件上的侧孔、侧凹的深度或侧向凸台的高度大23mm。抽芯距用s表示,则s=s1+23mm=2+2=4mm。抽芯力的计算:对于侧向抽芯的抽芯力,往往采用如下的公式进行估算: Fc=chP( c侧型芯成型部分的截面平均周长(m); h侧

12、型芯成型部分的高度(m);本模具为9mm Fc导向机构是保证动定模或上下模合模时,正确定位和导向的零件。合模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形式。本模具采用导柱导向定位。一、导向机构的作用 1、定位作用 模具闭合后,保证动定模或上下模位置正确,保证型腔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导向机构在模具装配过程中也起了定位作用,便于装配和调整。 2、导向作用 合模时,首先是导向零件接触,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闭合,避免型芯先进入型腔造成成型零件损坏。 3、承受一定的侧压力 塑料熔体在充型过程中可能产生单向侧压力,或者由于成型设备精度低的影响,使导柱承受了一定的侧压力,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若侧压力很大时,不能

13、单靠导柱来承担,需增设锥面定位机构。导柱导向机构的主要零件是导柱和导套,导柱和导套均采用标准件。导柱设置在动模一侧,导柱固定端与模板之间采用H7/m6的过渡配合:导柱的导向部分采用H7/f7的间隙配合,而导套用H7/r6的配合镶入模板。一、导套和导柱(一)导柱 1、导柱的结构形式 导柱采用1表2-111标准形式,这种形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用于简单模具。2、导柱结构和技术要求 (1) 长度 导柱导向部分的长度应比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812mm,以避免出现导柱未导正方向而型芯先进入型腔。(2) 形状 导柱前端应做成锥台形或半球形,以使导柱顺利进入导向孔。(3) 材料 导柱应具有硬而耐磨的表面,坚韧

14、而不易折断的内芯,因此多采用Y8、T10钢经淬火处理,硬度为HRC5055。导柱固定部分表面粗糙度Ra为0.8m,导向部分表面粗糙度Ra为0.80.4m。(4) 配合精度 导柱固定端与模板之间一般采用H7/m6或H7/k6的过渡配合;导柱的导向部分通常采用H7/F7或H8/f7的间隙配合。(二)导套1、导套的结构形式 本模具的结构形式采用1表2-114形式,这种形式结构较简单,便于加工。2、导套的结构和技术要求(1) 形状 为了使导柱顺利地进入导套,在导套的前端应倒圆角,导柱孔最好作成通孔,以利于排出孔内空气及残渣废料。如模板较厚,导柱孔必须作成盲孔时,可在盲孔的侧面打一小孔排气。(2) 材料

15、 导套与导柱用相同的材料或同合金等耐磨材料制造,其硬度应低于导柱硬度,以减轻磨损,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导套固定部分和导滑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0.8m。(3) 固定形式及配合精度 导套用环形槽代替缺口,固定在定模板上。用H7/f7或H7/k6配合镶入模板。2.8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注射模的温度对塑料熔体的充模流动、固化定型、生产效率及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都有重要的影响。注射模中设置温度调节系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控制模具温度,使注射成型具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根据ABS塑料的成型工艺,本模具只要设置冷却系统即可。一、冷却系统的计算冷却系统的计算包括热传导面积的计算、温控介质通道的尺寸

16、和介质用量的确定以及通道回路的排布等,这些工作是注射模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这里略,其参数根据资料推荐值选则。二、冷却系统的设计准则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和争取型腔表面温度的均匀和稳定,在系统的综合设计中应遵守生产中的约定原则。在管道回路布置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型腔的形状和尺寸,并使加工方便和密封效果好。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如下:1.冷却水道应尽量多、截面尺寸应尽量大;2.冷却水道至型腔表面距离应尽量相等个;3.浇口处加强冷却;4.冷却水道出、入口温差应尽量小;5.冷却水道应沿着塑料收缩的方向设置。还有冷却水道应尽量避免接近塑件的熔接部位,以免产生熔接痕,降低塑件的强度;冷却水道应易于清理,一般水道孔径为

17、10(不小于8)。根据中间板的厚度和型腔尺寸,参考设计手册推荐值,在中间板中开设5条直通式冷却水道,直径为10,具体布局参间零件图。冷却水道和外界的连接采用标准件水嘴连接。2.9 注射机参数的较核由于选用XS-ZY-250注射机,其装模高度在250-370之间而本模具的总高度是355.5,在装模的范围之内。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为(11282)2=18638合186.38,而XS-ZY-250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面积是500 cm2,也在合格的范围内。所以在前面的初选用XS-ZY-250注射机是符合本模具的要求的。第3章 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装配图是机械设计中设计意图的反映,是机械设计、制造的重要

18、技术依据。在部件和零件设计和制造及装配时,都需要装配图。本模具装配图表达了模具的工作原理、零件的安装配合关系和各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以及装配、检验和安装时所需要的尺寸和技术要求。本套图纸中还有一张型芯组件图,表达了主型芯、镶块和动模板之间的位置和配合关系。零件图是设计部门提交给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文件,它更具体的反映了设计者的意图,表达了机械或部件对零件的要求(包括对零件的结构要求和制造工艺的可能性、合理性要求等),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本套模具图纸中详细标注了零件的各个尺寸和公差,位置公差和粗糙度等。在设计中绘图主要用计算机绘图,使用的软件主要有:Pro/Engineer、Auto CAD20

19、02等。在绘制塑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时,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出了很多的错误和标注不合理的地方,经过多次改正,不断提高图纸质量。 第4章 注射件成型缺陷分析模具设计制造完后,要进行试模。由于设计存在的缺陷,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解决,不要在正式生产中产生类似的问题和缺陷。以下表4注射模成型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法。表4 注射塑件成型缺陷分析序号成型缺陷生产原因解决措施1制 制品形状欠缺1.料筒及喷嘴温度偏低2.模具温度太低3.加料量不足4.注射压力不足5.进料速度慢6.锁模力不够7.模腔无适当排气8.注射时间太短,柱塞或螺杆回退时间太早9.杂物堵塞10.流道浇口太小,太薄、

20、太长提高料筒及喷嘴温度提高模具温度增加料量提高注射压力调节进料速度增加锁模力修改模具,增加排气孔增加注射时间清理喷嘴正确设计浇注系统2制品滋边1.注射压力太大2锁模力过小或单向受力.3.模具碰损或磨损4.模具间落入杂物5.料温太高6.模具变形或分型面不平降低注射压力调节锁模力修理模具擦净模具降低料温调整模具或磨平3熔合纹明显1.料温过低2.模温低3.擦脱模剂过多4.注射压力底5.注射速度慢6.加料不足7.模具排气不良提高料温提高模温少擦脱模剂加快注射速度加足料通模具排气气孔4黑点及条纹1.料温高,并分解2.料筒或喷嘴结合不严3.模具排气不良4.染色不均匀5.物料中混有深色物修理接合处,出去死角

21、改变模具排气重新染色将物料中深色物取缔5银丝、斑纹1.料温过高,料分解物进入模腔2.原料含水分高,成型时气化3.物料含有易挥发物迅速降低料温原料预热或干燥原料进行预热干燥6制品变形1.冷却时间短2.顶出受力不均3.模温太高4.制品内应力太大5.通水不良,冷却不均6.制品薄厚不均加长冷却时间改变顶出位置降低模温消除内应力改变模具水路正确设计制品和模具7制品脱皮、分层1.原料不纯2.同一塑料不同级别或不同牌号相混3.配入润滑剂过量4.塑化不均匀5.混入异物气疵严重6.进浇口太小,摩擦力大7.保压时间过短净化处理原料使用同级或同牌号料减少润滑剂用量增加塑化能力消除异物放大浇口适当延长保压时间8裂纹1

22、.模具太冷2.冷却时间太长3.塑料和金属嵌件收缩率不一样4.顶出装置倾斜或不平衡,顶出截面积小或分布不当5.制件斜度不够,脱模难调整模具温度降低冷却时间对金属嵌件预热调整顶出装置或合理安排顶出杆数量及其位置正确设计脱模斜度9制品表面有波纹1.物料温度低,粘度大2.注射压力3.模具温度低4.注射速度太慢5.浇口太小料温高,可减小注射压力,反之则加大注射压力提高模具温度或增大注射压力提高注射速度适当扩展浇口10制品性脆强度下降1.料温太高,塑料分解2.塑料和嵌件处内应力过大3.塑料回用次数多4.塑料含水降低料温,控制物料在料筒内滞留时间对嵌件预热,保证嵌件周围有一定厚度的塑料控制回料配比原料预热干

23、燥11脱模难1.模具顶出装置结构不良2.模具脱模斜度不够3.模腔温度不合适4.模腔有接缝或存料5.成型周期太短或太长6.模芯无进气孔改进顶出装置正确设计模具适当控制模温清理模具适当控制注射周期修改模具12制品尺寸不稳定1.机器电路或油路系统不稳2.成型周期不一至3.温度、时间、压力变化4.塑料颗粒大小不一5.回收下角料与新料混合比例不均6.加料不均修理电器或油压系统控制成型周期,使一致调节,控制基本一致使用均一塑料控制混合比例,使均匀控制或调节加料均匀总结 本设计是成型鼠标的外壳的注射模具,选用了ABS作为塑件的材料,能够满足鼠标外壳的使用性能及注射模具的成型特点。本设计采用了四导柱的模具结构

24、,在注射成型冷却后,动模部分随着注射机的动模向后移动,动模板与定模板间分型,同时由于斜导柱的作用使侧滑块也一起与塑件分离,而在拉料杆的作用之下把浇注系统的凝料随之拉出来一起与动模移动;当型芯与型腔完全分离后,塑料制件留在型芯上。这时推出机构开始动作,通过推杆把制件顶出模外;最后在合模时,在弹簧与复位杆的作用下使模具闭合,完成了一次成型。本模具采用了镶块型芯的形式,使加工方便,但是侧向抽芯部分是在定模与动模之间各一半,这样使模具型腔和型芯的加工带来不便之处;在成型侧面的槽时采用小镶块的形式定位在动模上,很容易使模具产生溢料的现象。参考文献【1】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2】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 编 丁战生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3】唐志玉主编. 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6【4】冯炳尧 韩泰荣 蒋文森主编.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