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6.59KB ,
资源ID:81201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201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一语文暑假专题 记叙文整体阅读鄂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一语文暑假专题 记叙文整体阅读鄂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二、具体步骤如下: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 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 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 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 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 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 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

2、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题。挑山工 (1)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架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端翘起处,垂下几根绳子,拴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时,他们的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垂着,伴随登踏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以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这样才能不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碰在台阶的边沿上,也为了省力。担了重物,照一般登山那

3、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路线曲折,就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多于游人们路程的一倍。 (2)你来游山,一路上观赏着山道两旁的奇峰怪石、峭岩绝壁、参天古木、飞烟流泉,心情喜悦,步子兴冲冲。可是当你走过这些肩挑重物的挑山工的身旁时,你会禁不住用一种同情的目光,注视他们一眼。你会因为自己身无负载而倍觉轻松,反过来,又为他们感到吃力和劳苦,心中生出一种负疚似的情感而他们呢?默默的,不动声色,也不同游人搭话除非向你问问时间。一步步慢吞吞走自己的路。任你怎样嬉叫闹喊,也不会惊动他们。他们却总用一种缓慢又平均的速度向上登,很少停歇,脚底板在石阶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嚓嚓声。在他们走过之处,常常会留下零

4、零落落的汗水的滴痕。 (3)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你慢。你从他们身边轻快地超越过去,自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可是,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四处雄美的山色,或在道边诵读与抄录凿刻在石壁上的爬满青苔的古人的题句,或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濯足,他们就会在你身边慢吞吞、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悄悄地超过了你。等你发现他走在你的前头时,会吃一惊,茫然不解,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4)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时,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黄木木凳子,另一头捆

5、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他去。可是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平平的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这当儿,竟发现那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着烟。随后,我们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身后,直到看不见。但当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时,却见他正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他的挑儿。褂子脱掉,现出黑黝黝、健美的肌肉和红背心。我颇感惊异。走过去假装问道,让支烟,跟着便没话找话,和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干了近二十年。然后他说:“你看俺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长年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

6、矮粗。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来,晃晃悠悠哪!”他逗趣似的一抬浓眉,咧开嘴笑了。露出皓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5)这么一来,谈话更随便些,我便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出来: (6)“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边来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儿吗? (7)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之色。他吸一口烟,吐出来,好像做了一点思考,才说: (8)“俺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俺们跟你们不一样。不能像你们在路上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总往

7、前走。别看俺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瞧,是不是这个理儿? (9)我笑吟吟、心悦诚服的点着头。我感到这山民的几句话里,似乎包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种切实而朴素的思想。我来不及细细嚼味,做些引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在我流连山色之时,他还是悄悄超过了我,提前到达山顶。我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碰见他,他正在那里交货。我们的目光相遇时,他略表相识地点头一笑,好像在对我说: (10)“瞧,俺可又跑到你前头来了! (11)我自泰山返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在陡直而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登攀。多年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

8、书桌前,不肯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1. 本文先写挑山工的群体形象,然后又突出一位挑山工的形象,这种写法是:_。 2. 题目是“挑山工”,文中却不断写“我”的见闻感受,“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第(1)段详写挑山工的登山路线,用意何在? 4. 第(2)段写游人看到挑山工的吃力和劳苦,为什么会生出“负疚似的情感”。 5. 第(5)段所说的“不解之谜”与上文的哪一句相照应,请用横线画出。 6. 用波浪线画出第(4)段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概括挑山工的性格特征。 7. 挑山工一文在记人叙事的基础上,提示出一个人生真谛,请概括出来。 8. 去掉最后一段,文章结构仍然完整,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此段? 解析:

9、这是一道记叙文阅读题。选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中透视出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能取得成功。”从试题设置看,第1题考查写法特点。第2题考查记叙的线索。第3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第4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第5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前后照应。第6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第7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第8题考查对文章写作艺术的认识。 答案: 1. 由面到点(或点面结合、由概括到具体) 2. (1)线索人物(2)衬托挑山工的形象。 3. 为下文突出挑山工的形象作铺垫。 4. 因为自己身无负载,挑山工却肩挑重担。 5. 等你发现他走在你

10、的前头时,会吃一惊,茫然不解,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6.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褂子脱掉,现出黑黝黝、健美的肌肉和红背心”。“他逗趣似的一抬浓眉,咧开嘴笑了,露出皓白的牙齿”。勤劳、淳朴(或勤劳、坚韧淳朴、幽默)。 7.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能取得成功。 8. 以画面再现了挑山工的形象,并写出挑山工的精神对“我”的鼓舞。(或“深化文章中心”) 例2: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转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

11、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撂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

12、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胞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被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伸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棍,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

13、,把棒棍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 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将第二、第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处。 2. 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 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4. 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5. 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原因: 结果: 作

14、用: 分析:这是一道小说阅读题,同时也是名著阅读题,从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水浒传中选编了“武松打虎”一章。从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倡导读好书,诵诗文活动,并且在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了中小学生推荐阅读篇目。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中考试题中也开始大量出现名著阅读试题。从试题设置看,第1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第2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第3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告诉学生学会在衬托中实现主要人物。第4题考查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把握。第5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参考答案: 1. 第二回合:抡、劈。第三回合:揪、按、捺、踢、打。 2. 比喻、夸张修辞。 3. 这

15、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厉害,衬托(或反衬)武松的武艺高强和英雄气概。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 4. 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突出了他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意思对即可)人物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5. 原因:因为“使尽了平生力气”,却又“打急了”,“打在枯树上”;结果:武松手无寸铁,没有武器。作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下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更显英雄本色。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一)阳光,是一种语言雷抒雁 (1)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

16、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2)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3)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4)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

17、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5)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6)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 )鼓,即使是喁喁( )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

18、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7)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8)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 请从第(1)段划线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词语:_、_、_。 (2)作用:_。 2. 从(1)(4)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 _ 3. 第(5)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 4. 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

19、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7)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 5. 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话,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1. 词语:攀谈、颤抖、炫耀、兴奋;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2. (1)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 (2)动情(动听、温馨) (3)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3. 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虚幻、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切切实实”的。

20、 4. 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 5. 示例:(1)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变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久的回忆。 (2)阳光是灿烂的微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让人平添信心和勇气。(答案不限于此,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例(3)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

21、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语,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 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

22、物。 2. 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 3. 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 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6. 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这篇记叙文阅读,共有六道试题,均为主观题,测试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有词语、记叙的要素,句子的含义、写作方法、文章内容等。应答时,先要了解测试的综合性特点,不能简单地孤立地去做某道试题,要有一个总体的梳理。然后要一

23、题一题确定测试的知识类别和应答角度,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将试题与阅读材料结合起来一并考虑。同时,还要注意试题间的联系和互相间的启示意义。 1. 时间:某天上午9点左右或一个寒潮初袭的清晨。 地点:北京、老王家中。 人物:老王。 2. (1)絮絮叨叨;(2)漫不经心、不耐烦,赶紧截住。 3. 意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七旬老母少有牵挂。 4. 含义:父母对儿女以及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应是人间最温暖的,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 心理:表现了老王的困惑、内疚,有所醒悟。 5. 对比的写法。 6. 要点:领会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以实际行动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

24、。例(4)阅读下文,完成14题。春天的奇迹 (1)年复一年,奇迹总是带着音响和香味从我身边经过,我爱着,祈求着这种奇迹却始终没有理解;现在,奇迹已在眼前,但我却没有看见它是如何来临的,我看不到幼芽的外衣如何裂开,看不到第一道温柔的泉水如何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2)突然间,到处是一片繁花似锦,树上点缀着明晃晃的叶子,或者是一朵朵泡沫般的白花,鸟儿欢唱着在温暖的蓝天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形。A. 虽然我不曾亲眼目睹奇迹是如何来临的,但是奇迹确实已经变成了现实,枝叶繁茂的树林形成了拱形,远处的山峰在发出召唤。B. 去尽情享受新一年的春天吧! (3)我觉得,每一个新的春天总比上一个更为美丽,但是也总比上一

25、个消逝得更为迅速。从前,我还是一个孩子时,那时的春天多么的漫长,简直是没有尽头!而今年的春天却多么的_;春天匆匆的脚步,让我追寻这瞬间的奇迹。 1. 根据上下文判断,第(3)段横线上应填一个_字词,前后语句才连贯、对称。 2. 第(1)段最后一个词“颤动”用得生动、传神。请联系“颤动”一词前的词语“第一道”、“温柔”、“阳光下”、“微微”,写出该词语运用的妙处。 3. “到时候了,快快准备好靴子、行李袋、钓竿和船浆”,是从上文第(2)段中抽出的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向往之情。请判断,它应放在第(2)段中A或B的哪一处? 4. 文章为什么不用“春天”做题目,而加上“奇迹”二字做

26、题目,请用简洁的话回答。1. 短暂、短促。2. 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在阳光照耀下细微流动之状。3. B4. 因为作者所写内容不是一般意义的春天景物,而是一种已在眼前而却看不见的一种奇迹,而这种令人欣喜、向往的奇迹又消逝得很迅速。解析:这篇散文其拟制了四道题,考查的知识涉及词语的运用、前后句子的连贯、文章的思路、标题的含义等。解答第1题,要扣住上句中的“漫长”,从反义去思考;第2题,要抓住原句去想象;第3题,要联系上下文去揣摩;第4题要通览全文,从整体上去品析。捅马蜂窝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叫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

27、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里。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桶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28、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