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1 ,大小:215.50KB ,
资源ID:815604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560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师生沟通艺术Word下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师生沟通艺术Word下载.doc

1、二、师生关系的性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学校教育常常忽略普通的人际关系的常识。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中,有意识的是如何去“塑造”学生,如何去“改变”学生,如何来“培养”学生,总之,如何从教师权威的角度去传递教育影响来影响学生,没有明确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与教师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同样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之间关系的性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三、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 一位教师只有将理论能够化为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技巧,才算真正地消化了理论,

2、才算真正具有了教育的能力。如前所述,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效能决定教育的整体效能。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首先要养成的教育能力。在过去传统的教育理论中,在给教师进行的正规教育培训的体系中,注重的是一些概念和抽象理论的学习,而不是注意如何帮助教师将理论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化为具体的沟通实践。比如,过去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尊重学生的需要”这个理论性的概念,然而,一个教师应怎样做才是在“尊重学生”,很多教师并不知道。我们提供给教师的这套沟通和与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的系列技巧,是给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教师一份深化理解各种教育理想的经验。一、打破“好教师”“好学生”的神话1、

3、“好教师”的神话 一般来说,教师职业总给人一种“神圣”、“崇高”的形象,教师对自己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教师给自己订一些标准,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标准订得太多,往往会产生反效果,以及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坏影响。这种传统时代中流行的“好教师”应具备下列品行:好教师应该是沉着而不容易激动,经常保持稳定的心情,永远不失“冷静”,不流露强烈的情绪;好教师不偏倚,对学生没有成见,都能一视同仁;好教师能够也应该对学生掩饰自己真实的感情;好教师对所有学生接纳的程度都一样,心目中绝无宠儿;好教师应该常常超时工作,为公忘私;好教师对学生应该怀有无条件的慈悲心肠,对学生的要求有求必应;好教师能够提供一种学习的环境,

4、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既安静又有次序的环境;好教师高度智慧,他们的智慧远远高于所有学生,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好教师互相支持,不管在个人感情、价值观、行为评估等方面,他们都能对学生表现一致;好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永远不犯错。当一位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些完美的品质而又达不到这些要求时,会产生这些负面的心理压力和后果:社交生活受影响;厌倦教学工作;头痛、恶心,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落,自尊心下降;消极无助。2、“好学生的神话” 我们常常期望一个“好学生”应该具有下列的好品质:无条件尊重教师,从不反驳教师的命令和要求;好学不倦,能够长时间不分心的读书;八面玲珑,不得罪同学;上课时始终保持安

5、静;保持形象,为校增光;十项全能,样样皆精。其实,要学生时常或者一定要达到这些要求,不但令学生感到不合情理,要求太苛刻,而且也容易让教师产生失望感和失落感。二、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重整一下对自己的要求,重新制订一些较实际、较具体的指标,从而帮助我们释放一些没有必要的压力,使我们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接受这些较实际的标准时,可以使用这些心理语言:“教师尽量要希望能够,可以”,给自己保持较开阔的心理空间。新时代的教师形象是:新时代的教师能够触角敏锐,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能够积极进取,创新求变;懂得忙里偷闲,清除自己的压力,掌握放松的技巧;对学生要求合理,循序渐进的推进

6、工作;处事公正,重情重理;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团队精神,互谅互助;幽默乐观,坦诚真挚;容易宽容、接纳学生的过错。三、新时代的学生形象 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有配合新时代的标准和要求,与新时代教师的形象和价值观相吻合,使师生关系容易相吻合。学生在接受这些较实际的标准时,可以使用这些心理语言:“新时代的学生尽量要希望能够,可以”。新时代的学生形象是:多才多艺,尽量展开所长;动静得宜,有我有答;善于安排时间,珍惜青春;触角敏锐,创新求变;尊重人,乐于与他人合作;幽默乐观,坦诚真挚。四、良好师生关系的五个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1、 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2、

7、 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3、 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4、 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5、 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一项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窄化了对沟通的理解。 一、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人类生活中充满了语言和非语言,有意传达和无意传达的信息,而我们说话所应用的词汇仅仅只占其中的7%-24%。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状扮气质,说话和表情,对学生都是在传递一种信息,让学生在下意识层面时时在判断“我是不是该喜欢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怎么看待

8、我?”“这个老师喜欢我吗?”“这个老师是不是让我觉得很愉快,觉得很舒服?”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师生双方整体讯息的沟通,是每时每地每刻在不间断进行的。二、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课后习作与练习:一、 对自我成长的觉察能够与别人建立起长期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评估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的进行,不断的产生问题,但借着彼此坦诚的沟通,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在你的个性中,需要哪种性情来平衡?1、_2、_3、_二、对与学生人际关系的敏感和觉察(一) 在你与学生沟通之间,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2、_3、_4、_5、_(二) 当你学习了本章之后,你找到了其中的原因了吗?

9、1、_2、_3、_4、_5、_第二章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本章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探讨成功的师生沟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节 同理心与学生谈话的基本前提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教师对学生不能同理有许多不良后果,同理心传递的系列技巧和方法。第二节 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有了真诚,才会有教育的效能发生。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表达真诚的系列技巧第三节 接纳与尊重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使学生相信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

10、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一、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指: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同理心的具体界定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了解是我们对事物主观的认识,是以个人的、主观的参照标准看事物;而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是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不等于认同,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

11、。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带入了自己主观的参照评价系统。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象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在沟通中,当同感出现时,给予者与接受者的地位是相等的,同时彼此不一定要有所认同。至于同情,是沟通双方往往处于不同的地位上,例如我们了解到一个学生因为父母下岗,无力交纳学费,我们很同情他,教师们在同情心的驱使下,集体募捐帮助这个学生凑齐了学费。这种沟通的心态,有两个心理成分:一是教师们认

12、同和分享了这位学生的困难,二是教师们是处于一个较优越的地位,带着“我有资格来帮助你”的心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学生更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同感,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当学生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时,通常在那一段时期常常会敏感,自我评价偏低,假如老师对学生带有过多的同情怜悯,会更加强化这个学生的自怜、自卑感,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损无益的。二、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1、 教师要关怀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学生。2、要了解学生,首先需要先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概念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三、教师对学生不能同理的不良后果同理心的培养

13、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这是由师生关系的特质所决定的教育效能的发生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也就是说,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之后,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的基础之上。当一个教师不能或不愿同理时,与学生的沟通也就必然受阻,产生以下的后果:1、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自己时,就会觉得老师并不关心自己,随之会感到很失望,很沮丧,对老师的信任度会降低,向老师敞开心胸的欲望会很快消失和终止。2、老师对学生没有产生同理心,也就不能真正地接纳学生,非常容易对学生提出无益的指责和批评,这种出于教师主观意识的“我向讯息”的表达会让学生反感和受到伤害,与教师的沟通也就出现了对立。3、当教师不能真正同理他的学生时

14、,也就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对学生的内在世界中需要得到引导和纠正的地方也就不能产生建设性的帮助。4、一般而言,是教师的主观判断让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同理心。对学生基于主观的价值观判断和缺乏了解,也就会给学生提供不合适的教育影响,甚至误导学生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是开启学生内在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四、老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的技巧1、只是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感受、情绪、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领域的同理。下面是一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老师,我最近情绪很不好,因为快要临近期末考试了!老师:你耽心马上就要考试了吗?不,我耽心的是不知道你会出哪一类型的

15、题目,我对回答论述题没有信心。噢,你耽心的是考试题型。是的,论述题我总做不好。我明白。你觉得自己对选择题较拿手。是的,我害怕做论述题。这次考试题型中没有出论述题。太棒了!我可以不必耽心了。在这段对话里,老师的第一个反馈并没有准确反射出对学生的“耽心”,学生觉得有重新比较详细向老师表述“耽心什么”的必要,直到老师能够真正了解为止。2、 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同理心 一个学生在初中升高中的会考失败后,有五个老师分别对他进行回应:老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难过呢?老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会考失败了。老师3:因为回考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老师4:因为回考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

16、不清楚前面的路该如何走,心中很混乱。老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有想过会考会考得这样不理想,故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郁闷;与父母商量,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所以内心很矛盾。以上五个老师的回应分别象征五种层次的同理程度。在第一层次的回应中,老师似乎根本没有留意这个学生所说的话,当他问学生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是个十分不适合的问题,说明老师根本没有去感受这个学生的内心状态。在第二个层次中,老师的回应虽然在内容上是和学生表面所说的一致,但他只领会了学生十分表面的感受,所以在回应中就只有内容上的表达,缺乏感情上的要素,显得了解得不够。老师若要与学生产生积极的沟通效应,最低限度要

17、能达到第三个老师那样的同理。这位老师的回应显示他对学生表达的表面感受有正确的了解,但他仍然没有对学生较深的感受做出回应。但是,这样的沟通对学生已经能够带来正面作用了。第四位老师,由于他所达到的同感相当深,因此在他的回应中,他表达了学生表面言语后面更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去表达更深和本来还没有察觉的感受。第五位老师,做到了最正确的同理。在他的回应中,无论在表面或深入的感受上,都很准确。在这个例子中,他不但同感到了学生很失望难过等表面的感受,甚至连很深入的,如气愤、不甘心和矛盾等也做了很准确的回应。在这个层次上能够作出回应的老师完全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了。3、在同理心的交谈中教师所应基的

18、立于 1、 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2、 教师应能“由衷的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3、 教师必须由衷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4、 教师对学生的烦恼应能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卷入学生的情感中。一、什么是真诚真诚是指在与学生沟通时,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是一个表里一致,真实可靠的人。真诚的具体界定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一个真挚诚恳的教师不会戴假面具,不会作种种的防卫来保护自己,他很愿意开放自己。在人际关系中,越是对对方流露真情的关爱、尊重、信任的坦城,往往越是可以使对方逐渐摘下面具,勇敢地学习以真实的自

19、我与他人相处,也可以学习面对真实的自我。二、教师勇于向学生表达真诚的一些技巧1、自我接纳与自信 自我接纳是指教师自己有勇气面对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软弱、阴暗和脆弱的地方。在这个接纳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别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可以体验到每个人都有他的软弱、阴暗和脆弱的一面,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宽容。这种通过进入自身内心世界,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真诚的品质在成长的过程我们越是能够接纳自己内心世界中软弱、阴暗和脆弱等过去不愿去正视的一面,就越容易放下自我防御的面具,越能够在与人沟通时流露出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实,也就越有人情味,越能够对学生产生感

20、染力了。自信来源自于对自己的了解和由此产生的安全感、自在感。当一个教师在心灵深处感到安全时,就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来构建种种防卫面具,不需要伪装和防御,那么,自然地,他会给他的学生带来安全的沟通氛围,也就帮助了学生在他的这种人格力量的感染下接受老师的正面影响了。2、在恰当的时候勇于承认自己也有无知、犯错误、存在错误偏见的时候,有分寸地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3、在与学生相处时,为学生事先制定教育计划时,要有明确的“教师意识”,但在对学生实施这些计划时,又要把自己当做是在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朋友。4、 注意真诚的表达分寸 教师不是无条件自由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心态。如果说出来的亲身感受对学

21、生没有帮助,就没有必要说出来。一、接纳、尊重学生与教师的人性观 接纳和尊重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要被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老师不要求学生先变得完美,先改正错误,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他们成长以后,常常会说是老师起初对他们无条件的接纳,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产生改变自己的力

22、量和动力。他们是在这种正面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的。老师对学生尊重和信任的程度,在于他对人性的界定。二、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内涵1、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 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与这个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两个不同的区域,教师尊重与接纳的是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学生所做的一些行为可以不接纳,不赞同。2、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 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纳学生是指教师即使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但仍然给予学生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即使学生还没有进步,但仍然

23、给予学生鼓励进步的力量。3、尊重和接纳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在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下判断,不对学生随便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无我地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4、教师对学生不轻易下判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我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学生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总之,本章所论述的三个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需要一直贯彻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它们是教师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所必须基于的沟通理念,也是教师用以提升自身对学生感受敏感度的途径。课后练习以下是几组师生之间的对话。请你做出两个回应:第一个回应是你自己的对答,第二个回应是在我们为你提供的几种教师回应中选择出较佳的那一种。一、 尊重与同理心的训练案例一我到学校来只是为了读书,并没有其它目的。我成绩不好你们可以惩罚我,但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参加课外活动呢?真没道理!你的回应是(如何来表达你对他的尊重与同理):你认为以下哪种教师的回应较好教师1: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不要读死书,你的说话太过分了。教师2:我知道你对学校的规定很不满,认为太不合理而感到气愤。教师3:你很不满校方规定你们一定要参加课外活动,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合理。教师4:你认为自己读书成绩好就够了,不必参加任何课外活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