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9.75KB ,
资源ID:81679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679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范例课程设计哲学家进餐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范例课程设计哲学家进餐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5测试及结果 116课设总结 147参考文献 151设计题目与要求1.1实验目的通过实现哲学家进餐问题的同步深入了解和掌握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原理。1.2设计要求哲学家有N个,也定全体到达后开始讨论:在讨论的间隙哲学家进餐,每人进餐时都需使用刀、叉各一把,所有哲学家刀和叉都拿到后才能进餐。哲学家的人数、餐桌上的布置自行设定,实现刀和叉的互斥使用算法的程序实现。1.3 初始条件(1)操作系统:windows(2)程序设计语言:C+(3)设定圆桌上有六个哲学家,三对刀叉,如下图摆放:图1-1 哲学家进餐问题设定图2总体设计思想及相关知识2.1总体设计思想哲学家的生活就是思考和吃饭,即思考,饿了就餐,再

2、思考,循环往复。要求是:每一个哲学家只有在拿到位于他左右的刀叉后,才能够就餐;哲学家只能先拿一把刀或叉,再去拿另一把刀或叉,而不能同时去抓他旁边的两把餐具,也不能从其他哲学家手中抢夺餐具;哲学家每次就餐后必须放下他手中的两把餐具后恢复思考,不能强抓住餐具不放。设计一个程序,能够显示当前各哲学家的状态和桌上餐具的使用情况,并能无死锁的推算出下一状态各哲学家的状态和桌上餐具的使用情况。即设计一个能安排哲学家正常生活的程序。为哲学家设计3种状态,即“等待”“进餐”“思考”。每个哲学家重复进行“等待”-“进餐”-“思考”的行动循环。其中:“等待”-“进餐”:只有一个哲学家处于等待进餐状态,且左右手两边

3、的餐具都处于“空闲”状态时,可以发生这种状态改变。此状态改变发生后,哲学家拿起左右手两边的餐具。“思考”:此状态改变发生后,哲学家放下左右手上的餐具。餐具状态由“使用中”转变为“空闲”。“思考”-“等待”:哲学家思考结束后,无条件转入等待状态。由上所述,程序中应设置6个元素的信号量数组,tools6,用来保持哲学家之间的同步。2.2 临界区互斥编程原理不论是硬件临界资源,还是软件临界资源,多个进程必须互斥地对它进行访问。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临界资源是一次仅

4、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每次只准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进入后不允许其他进程进入。本程序主要使用了EnterCriticalSection (&cs)和LeaveCriticalSection (&cs)两个函数实现临界区互斥。EnterCriticalSection (&cs)用来进入临界区,LeaveCriticalSection (&cs)用来离开临界区。2.3开发环境与工具系统平台:WINDOW环境实现语言:开发工具:VC+6.03数据结构与模块说明3.1 数据结构Philosopher-number:int-status:+Philosopher(in num:int)+find

5、() const:+getinfo() const:+Change():void图3-1 哲学家类的UML图程序中定义一个哲学家类,包含两个私有对象和四个公有对象。Number对象:报讯哲学家的编号。Status对象:用于保存当前该哲学家的状态,0表示正在等待(即处于饥饿状态)1表示得到餐具正在吃饭,2表示正在思考Philosopher(int num)方法:哲学家类构造函数,参数num表示哲学家编号find() const方法:返回该哲学家编号getinfo() const方法:返回哲学家当前状态Change()方法: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哲学家的状态(等待-进餐-思考-等待)另外,程序中包含一个

6、公有对象,bool类型数组tools6,用来保存6把餐当前状态:true表示该餐具当前空闲,false表示该餐具当前正被使用。程序中还包含两个公有函数:print和toolstatus。Print用来返回一个哲学家的状态,toolstatus用来返回一个餐具的状态。3.2程序各模块流程图3.2.1 主程序模块图3-2 主程序模块流程3.2.2 状态改变模块图3-3 状态改变模块Change()流程图3.2.3 返回哲学家状态模块图3-4 返回哲学家状态模块print()流程图3.2.4 返回餐具状态模块图3-5 返回餐具状态模块toolstatus(bool a)流程图4源程序代码/实验目的:

7、/设计要求:在讨论的间隙哲学家进餐,/每人进餐时都需使用刀、叉各一把,所有哲学家刀和叉都拿到后才能进餐。哲学家的人数、/餐桌上的布置自行设定,实现刀和叉的互斥使用算法的程序实现。#include time.hstringiostreamassert.husing namespace std;bool tools6; /全局变量,用餐工具CRITICAL_SECTION cs; /信号量, 在线程中使用,临界区class Philosopher private: int number;int status; /*标记当前哲学家的状态,0表示正在等待(即处于饥饿状态),1表示得到两支筷子正在吃饭,

8、2表示正在思考*/ public: Philosopher(int num=0): status(2), number(num) int find() const return number; int getinfo() const return status; void Change() ; /状态改变函数;void Philosopher:Change() EnterCriticalSection (&cs) ; /进入临界区 if(status=1) /正在进餐 toolsnumber%6=true; /放下左手工具 tools(number-1)%6=true; /放下右手工具 sta

9、tus=2; /改变状态为思考 else if(status=2) /思考中 status=0; /改变状态为等待 else if(status=0) /等待中 if(toolsnumber%6&tools(number-1)%6) /左右手两边工具均为空闲状态 toolsnumber%6=false; /拿起左手工具 tools(number-1)%6=false; /拿起右手工具 status=1; LeaveCriticalSection (& string print(Philosopher *pA) /pA-Change(); int i=pA-getinfo(); string s

10、tr; if(i=0) str=等待; else if(i=1) 就餐 else str=思考 return str;string toolstatus(bool a) string state; if(a=true) state=闲 if(a=false)用 return state;int main() char con = y /判断是否继续 for(int i=0;i6;i+) toolsi=true; /3组刀叉都未使用,初始化 Philosopher P1(1),P2(2),P3(3),P4(4),P5(5),P6(6); 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 (&

11、/初始化初始化临界区 cout-状态说明示意图:-endl; 哲学家0号的状态 哲学家5号的状态 叉3的状态刀1的状态哲学家1号的状态 刀3的状态 叉1的状态哲学家4号的状态叉2的状态刀2的状态哲学家2号的状态哲学家3号的状态餐具的状态,“用”表示使用中,“闲”表示空闲中。-哲学家们开始生活: while(con=) P1.Change(); P2.Change(); P3.Change(); P4.Change(); P5.Change(); P6.Change();当前状态为:P1.find()print(&P1)P6.find()P6)toolstatus(tools0)toolstat

12、us(tools1)P2.find()P2)toolstatus(tools5)toolstatus(tools2)P5.find()P5)toolstatus(tools4)toolstatus(tools3)P3.find()P3)P4.find()P4)con; Sleep(20); DeleteCriticalSection (& /退出资源区 return 0;5测试及结果图5-1 程序运行开始界面图5-2 哲学家状态1图5-3 哲学家状态2图5-4 哲学家状态3图5-5 哲学家状态4图5-6 退出程序6课设总结经过了前后共2周的时间,我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

13、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注意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提到的东西。而且,通过这次设计,我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锻炼了通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有些代码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运行起来就是不出正确结果。代码内部可能存在逻辑或语法等方面我们平时不会注意到的小问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积累了不少这样小问题的解决方法。设计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势必要自己分析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比如利用互联网。这次课程设计也加强了我上网查数检索问题的能力。有些时候,学习到的知识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7参考文献1宗大华,宗涛,陈吉人著. 操作系统.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李爱华,程磊著. 面相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