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35KB ,
资源ID:8187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87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影像X线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影像X线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1、低亮5.由于人体结构的密度和厚度不同,对X线吸收不同,因此,它们的影像密度有差异。(1)利用人体组织器官本身密度的差异来形成对比清楚的影像者,称为自然对比;人体内,胸部及肢体的各种组织的自然对比最为明显;(2)对于人体内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这种方法也称为造影检查6.X线的检查方法A.普通检查:包透透视和摄影(1)透视:为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法除了观察内脏的解剖形态和病理改变外,还可以观察人体器官的动态,透视的缺点为不能显示细微病变(2)X线摄影:又称平片,是X线检查的主要方法。优点是影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

2、缺点为不能观察人体器官的动态功能改变B.特殊检查 软X线摄影:用钼作靶面的X线管所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称之为软X线。软X线摄影用以检查软组织C.造影检查 高密度造影剂:钡剂为医用硫酸钡混悬液,主要用于食管和骨肠造影 碘剂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用于肾盂及尿路造影7.造影检查方法:(1)直接引入法:即将造影剂直接引入器官内或器官周围。如胃肠造影、逆 行肾盂造影、子宫输卵造影等(2)间接引入法: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和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包括吸收性与排泄性两类。吸收性如淋巴管造影;排泄性如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8.螺旋扫描CT

3、(SCT):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 直移动而实现的9.电子束CT(EBCT):又称超速CT(UFCT),结构与普通CT或螺旋CT不同,不用X线管。UFCT对心脏血管检查有独到之处。10.对肺与纵隔应先用X线检查,然后再用CT或MRI第二节 肺与纵隔1.胸部摄片:(1)后前位(正位),前胸壁贴片,X线自背后射入;(2)侧位,患侧侧胸壁贴片,两手抱头,X线自侧面射入2.正常胸部x线表现A.胸壁软组织:(1)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2)胸大肌(3)乳房及乳头B.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C.肺门: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

4、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左侧比右侧高12cmD.正常人右下肺动脉横径不超过15mmE.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F.肺实质和肺间质:(1)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2)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 3.肺部病变A.空洞与空腔:(1)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2)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的肺囊肿及肺气囊等B.Kerleys B线:位于两肺下野外侧,近肋膈角处,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等所致的左心衰4.支气管阻塞性表现A.阻塞性肺气肿:X线

5、片上患侧肺体积膨大,透亮度增加,肺纹理较正常稀疏、纤细、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穹隆平坦,位置下降,呼吸活动减弱B.阻塞性肺不张:(1)肺泡内不含气体或仅含少量气体时,肺组织萎陷,称为肺不张。(2)X线片上表现为均匀的密度增高的片状或三角形阴影。(3)X线可见患侧普遍密度增高,纵隔移向患侧,同时膈肌升高,肋间 隙变窄等5.胸腔积液(x-ray 300ml以上可见)少量积液(300ml):首先在侧位胸像上显示后肋膈角变钝,继之在后前位 胸像上显示患侧外肋膈角变钝中量积液:指积液面超过整个膈面。立位后前位胸像表现为患侧肋膈角消失,下肺野均匀致密,上缘呈内低外高的弧线影大量积液:指积液面内上缘

6、超过肺门角水平。表现为患侧肋间隙增宽,肺野大部分均匀致密,纵隔向健侧移位6.目前高分辨力CT可确诊支气管扩张7.肺炎A.大叶性肺炎 X线表现:(1)充血期X线检查无明显变化(2)实变期X线检查可发现肺野出现均匀性密度增高的片状阴影,病变范围呈肺段性或大叶性分布,在大片密实阴影中常可见到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3)消散期X线可见实变阴阳逐渐减退,由均匀性变为不均匀性,并出现散在性的斑片状影,大小不等,继而可见到增粗的肺纹理,最后可完全恢复正常B.支气管肺炎 X线表现:(1)病变常位于两肺下野的中内带,(2)表现为沿增粗的肺纹理有散在的多数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亦有的融合成片状或云絮

7、状密度增高的阴影,但密度不均匀8.肺结核A.原发型肺结核(I型)可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X线表现:两肺弥漫性大小一致的粟粒样(直径13mm)致密阴影,边界清楚。其特点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9.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发生部位可分三型:(1)中心型: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2)外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达细支管以上(3)细支气管肺泡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汜上皮X线表现:A.中心型肺癌:早期局限于黏膜内,可无异常改变。病变发展,使管腔狭窄,引起肺叶或一侧肺阻塞性肺气肿,但很难发现。多数病例由于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

8、而发生阻塞性肺炎,表现为在相应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继而癌瘤可将支气管完全阻塞而引起肺不张。如肿瘤同时向腔外生长或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时则可在肺门形成肿块。发生于右上叶的支气管肺癌,肺门部肿块和右肺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可形成横行“S”状的下缘即横“S”征。有时肺癌发展迅速,较大,其中心可发生坏死而形成空洞,多见于鳞癌,表现为内壁不规则的偏心性空洞B.外围型肺癌:早期较小,直径多在2cm内。多表现为肿块或结节,部分结节呈磨玻璃样不透明区。肿块常见不规则分叶、短细的毛刺、不规则的厚壁空洞,肿块内钙化少见,可有胸膜凹陷征CT表现:(1)支气管腔狭窄CT断面图像上能更清晰地显示。(2)肺门肿块,

9、表现为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的肿块,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3)侵犯纵隔结构,表现为瘤体与纵隔结构之间的脂肪界面消失,瘤体直接与纵隔结构相连。(4)纵隔淋巴结转移CT扫描,特别是高分辨率CT扫描能提供较X线胸片更清晰的图像,有利于分析结节或肿块的边缘、形态、瘤周表现、内部结构特点及密度变化等10.转移性肺肿瘤 X线表现血行转移: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的棉球状阴影或广泛粟粒状阴影,轮廓光滑,密度均匀,大小不一,多出现在中下肺野。连续观察,转移性肿瘤可在短期内增大、增多11.纵隔肿瘤 X线表现(1)前纵隔肿瘤:常见为胸腺瘤及畸胎瘤(2)中纵隔肿瘤:主要为淋巴瘤(3)后纵隔肿瘤:常见者为神经源性肿瘤第

10、三节 心脏与大血管1.心脏和大血管的正常投影A.后前位:(1)心右缘分为两段:上段为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下段为右心房(2)心左缘分三段:上段为主动脉球;中段为肺动脉干;下段为左心室B.心左缘的搏动主要代表左心室的搏动;心右缘的搏动代表右心房的搏动C.正常心脏可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三种类型2.X线表现A.心脏增大:确定心脏增大最简单的方法为心胸比例法。正常成人心影横径一般不超过胸廓横径的一半0.5。(1:2)甲、心左室增大:(1)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2) 相反搏动点上移(3) 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4)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向前下移位(5) 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

11、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乙、左心房增大:(1) 食管受压向后移位(2) 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心房影(3) 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4) 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B.肺血管改变(1)肺充血:指肺动脉内血流量过多。X线表现为肺动脉段膨隆,两肺门影增大,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段和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即所谓肺门“舞蹈”。(2)肺静脉高压:压力25mmHg,间质性肺水肿出现,表现为各种间隔线即Kerleys A、B、C线,以B线最多见。当压力进一步升高,则出现肺泡性肺水肿,表现为肺内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严重者可见聚集在肺门区周围的“蝶翼状”阴影。(3)肺动脉高压:出现肺门截断现象3.单纯二尖瓣狭窄,X线表现

12、:为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左心房及右心室增大,左心耳部凸出,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及左心室变小,二尖瓣瓣膜偶见钙化。肺内为肺静脉高压或伴有肺动脉高压表现4.高血压性心脏病,X线表现:心脏改变以左心室肥厚增大及主动脉增宽、延长、迂曲为主。早期高血压不引起心脏增大,长期血压持续升高才使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段增大。左心衰竭时左心房增大,并有肺淤血和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则心脏普遍增大,但以左心室增大为主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X线表现:主要为慢性肺胸部病变、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主干、分支明显增大6.心包积液,X线表现:(1)大量积液的典型X线征象为多数病例肺血管

13、纹理正常(2)心影向两侧扩张,呈“普大”型或球形(3)心腰及心缘各弓的正常分界消失,心膈角变钝(4)心缘搏动普遍减弱(5)主动脉搏动可正常7.缩窄性心包炎,X线表现:(1)半数心影大小正常(2)心影边缘不规则,变直,各心弓分界不清(3)心底部横径增宽,心影可呈三角形(4)增厚部位搏动减弱。心包钙化可呈蛋壳状第四节 消化系统1.钡剂检查注意要点:造影前病人均应禁食6小时以上2.食管: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3.胃一般可分为四型:牛角型、钩型、瀑布型、长钩型4.双重对比造影能显示黏膜皱襞的微细结构即胃小区、胃小沟5.钡剂造影

14、显示的是胃肠道内腔或内壁6.胃肠道轮廓改变:(1)龛影(niche):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从病变区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2)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是指消化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致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多见于恶性肿瘤和肉芽肿。7.食管静脉曲张(1)早期食管静脉曲张发生于食管下段,X线表现为黏膜皱襞稍增粗、增宽或略有迂曲,有心因皱襞显示不连续而如虚线状。(2)晚期病情发展到典型阶段,X线表现为食管中下段的黏膜皱襞明显增宽、迂曲,呈蚯蚓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8.食管癌,X线表现:(1)黏膜皱襞改变(2)管

15、腔狭窄(3)腔内充盈缺损9.胃溃疡: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胃小弯。10.十二指肠溃疡:(1)直接征象是龛影(2)间接征象为激惹征: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11.胃癌,X线表现:(1)充盈缺损(2)胃腔狭窄(3)龛影(4)黏膜皱襞破坏(5)肿瘤区蠕动消失12.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良性溃疡恶性溃疡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和口部黏膜水肿的表现如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口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皱襞中断、破坏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峭直,蠕动消

16、失13.结肠癌,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表现如下:(1) 肠腔内可见肿块:该处肠壁僵硬平直,结肠袋消失(2) 肠管狭窄(3) 溃疡型有较大的龛影: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黏膜皱襞破坏14.胃肠道穿孔,X线表现:(1)腹部透视及腹部平片仍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2)X线征象:膈下游离气体,表现为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光影,边界清楚。第五节 泌尿系统1.排泄性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IVP)。如泛影葡胺。2.输尿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区(1)与肾盂连接处(2)越过骨盆缘即与髂血管相交处(3)进入膀胱处3.泌尿系结石:(1)阳性结石:由于结石成分不同,致使其密度及含钙量也不同,约90%

17、结石可由X线平片显示,称为阳性结石。(2)阴性结石:少数结石如尿酸盐结石难在平片显影,故称阴性结石。4.肾结核:(1)肾结核干酪化病灶可发生钙化,甚至全肾钙化,称为肾自截。(2)X线表现:早期病变当肾实质空洞与小盏相通时,显示小盏外侧有一团对比剂与之相连,肾盏、肾盂受侵而边缘不整,呈虫蚀状改变。5.多囊肾,X线表现:(1)平片可示双肾影呈分叶状增大。(2)尿路造影可见双侧肾盏及肾盂移位、拉长、变形和分离,呈“蜘蛛足”样改变。第六节 骨关节系统1.长骨的X线表现小儿骨骼: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骺和骺板等部分。2.关节的X线表现:X线不显影的两端关节软骨及介

18、于其间真正微小的空隙,形成X线所见的关节间隙。关节间隙的宽度即可大致代表两端关节软骨的厚度。3.骨骼的基本病变:(1) 骨质疏松:A.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常为有机质和无机质(盐类) 同时减少。B.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粗糙,网状结构空隙增大, 骨皮质变薄。(2) 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3) 骨质破坏:A.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质消失。B.X线表现为局部骨密度减低(3)骨质增生硬化: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5) 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骨膜可因炎症、肿瘤、创伤等出现增生性反应,产生骨化,以致

19、本来不显影的骨膜可在X线下显影。骨膜改变可呈多种形态:A.线型(平行型)B.成层型(葱皮型)C.垂直型D.散射型(日光型),是骨肉瘤较为特殊的表现之一E.花边型;多见于慢性骨髓炎(6) 骨质坏死:A.指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B.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C.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4.关节破坏,X线表现:(1)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面间隙变窄;(2)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区域的骨质破坏和缺损,严重时可引起关节半脱位和变形5.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两种。(1)骨性强直: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

20、2)纤维性强直:X在线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6.关节脱位:有完全脱位和半脱位两种。关节脱位多为外伤性。7.长骨骨折:(1)X线表现:骨骼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垢分离也属于骨折。(2)骨折的愈合:约一周后开始经过机化、纤维性及软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钙化而形成硬骨痂。8.脊柱骨折,X线表现:(1)为椎体压缩呈楔形(2)椎体前上方可见分离的骨碎片,上下椎间隙保持正常9.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可见排脓瘘管(1)有骨质修复、增生(2)骨质破坏和死骨(3)骨骼变形10.脊椎结核:(1)脊椎结核是骨结核中最常见的,以腰椎最多。(2)X线变化是椎体骨质破坏、变形,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和冷脓肿出现

21、。(3)CT显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11.骨肿瘤:(1)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形成一种局限性、扩张性或压迫性病变,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不发生转移,不伴有骨膜反应。(2)恶性骨肿瘤则生长迅速,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病变,与正常骨组织间分界不清,常有骨膜反应,多发生转移。12.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2)骨膜变化:病变区骨膜可呈成层型或放射型,在肿瘤突破骨膜处,可见袖口征样改变,即形成骨膜三角影。13.转移性骨肿瘤,X线表现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14.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1)关节软骨破坏,而使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变平,边缘锐利或有骨赘突出,软骨下骨质致密。(2)晚期可见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内游离骨体,但多不造成关节强直。15.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A.早期: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进而关节间隙变窄。B.骨侵蚀起始于关节边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重要早期征象。C.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常有软骨下囊性病灶。D.骨质疏松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重要表现。E.晚期:可见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类风湿关性节炎可引起关节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少见。第七节 中枢神经系统1.脑出血,好发于:(1)基底节(2)丘脑(3)脑桥(4)小脑2.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3)小脑(4)脑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