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54KB ,
资源ID:81972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97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PVC胶粒配方设计之增塑剂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PVC胶粒配方设计之增塑剂Word格式.docx

1、9095100Shore A989694898783777367646256二、增塑剂应具备的条件(1)塑化效率(plasticizing efficiency)高,以较少的加入量获得较高的塑化效果与树脂相溶性行(compatibility)佳.相溶性不足时,增塑剂会从树脂中分离出来,表现为渗 出发汗等情况. 挥发性(volatility )低 减少成型加工以及制品存放过程中挥发损失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耐久性好 耐水、耐油、耐有机溶剂的抽出。抽出性是指增塑剂向液体介质中的移动现 象,塑料制品和与溶齐賊洗涤液接触时,易抽出的增塑齐U就会被抽取出来.(5)耐迁移性好 耐迁移(Non migratio

2、n)指增塑剂由增塑制品中向着与其接触的另一种塑料 制品(包括增塑剂种类和用量不同的一种塑料制品)迁移的现象(6)耐寒性好低温下仍有良好的柔软性(7)耐热性好在加工温度和使用温度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稳定(8)无毒、无味、无臭、无色。(9)耐霉菌性好(10)具有阻燃性。(11)电气绝缘性良好。(12)耐污染、耐化学药品侵蚀。(13)价格低。没有一种增塑剂能完全符合上述条件。使用时只能根据制品的需求、增塑剂的性能和 市场情况,选择综合性能较优秀的产品。性价比经常作为选择助剂的一个标准,性价比越 高,产品越有优势。第二節作用机理影响塑化的主要因素1聚合物的分子间力增塑剂加入到聚合物中时,增塑剂分子之间、

3、增塑剂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 增塑作用影响很大。这种相互作用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力,范德华力又包括色散力、诱 导力和取向力3种。(1 )范德华力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极性或者非极性的分子之间,系同微小的瞬间偶极的相互作用,使靠近的偶极处于异极相邻状态而产生的吸力,但只有在非极性的体系中,其色 散力才占主要地位。当一个具有偶极的分子在相邻的一个非极性分子中,诱导出一个诱导 偶极时,诱导偶极和固有偶极之间的分子吸引力称作诱导力。对于芳族化合物,诱导力特 别强。聚苯乙烯与低分子量的酯的增塑作用主要是诱导力当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由于固有偶极取向,引起分子间产生一种作用力,通常称为取向力酯 类增塑剂

4、与PVC的相互作用就是一个代表例子 .(2)氢键 含有-OH基或-NH-基团的分子,如聚XIAN胺,聚乙烯醇等在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 .氢键是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键,它的存在会妨碍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间 氢键沿着聚合物分子链分布越密,相应的增塑剂分子插入越困难,因此要求增塑剂与聚合物分子产生类 似的强的作用当温度升高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妨碍了聚合物分子的取向 ,氢键的作用会相应减弱2聚合物的结晶度土空间有规结构聚合物的分子链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结晶 ,增塑剂的分子插入结晶区域要比插入无定形区域要困难的多。因为在结晶区聚合物链之 间的自由空间最小。如果增塑剂的分子仅仅能插入部分结晶聚合物的无定

5、形区域,则此增 塑齐帳是非溶齐悍增塑剂。如果增塑剂的分子即能插入聚合物的无定形区域,又能插入结 晶区域,则此增塑剂便是溶剂型增塑剂,所谓主增塑剂。二、增塑剂的作用机理1. 润滑理论润滑理论认为,树脂能够抵抗形变(刚性)是因为分子间有磨擦力。增塑剂能起润滑剂作 用,促进大分子间或者分子链间的运动。增塑剂仅仅降低分子间的作用力,因此只能引起 部分增塑。2.凝胶理论凝胶理论认为,聚合物抗形变由于内部存在着三维蜂窝状结构或者凝胶所致。这种凝胶 是由于在聚合物分子链间或多或少发生粘着而形成的。由于分子吸咐点常集中在一块,因 此软质塑料或者硬质塑料中的蜂窝是很小的。这种蜂窝弹性极小,很难通过物体内部的移

6、动使其变形。增塑剂进入树脂中,沿高分子链产生许多吸咐点,通过新的吸咐而松弛破坏 原来的吸引力,并替代了聚合物分子内的引力中心,使分子容易移动。3.溶剂化理论基于胶体化学。增塑剂的溶剂化和溶胀能力取决于 3种分子间作用力。增塑剂/增塑剂,增塑剂/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之间的力。增塑剂应该是小分子,对聚合物分子应该有一定的吸 引力,而该力要小于聚合物 /聚合物之间的作用力。增塑剂 /增塑剂间的力越低,越能发挥增塑剂的效能。增塑剂也不应该太小,否则容易挥发。4.极性理论极性理论认为,在增塑剂分子、聚合物分子和增塑剂 /聚合物分子之间必须很好的平衡,以确保凝胶是稳定的。因此增塑剂必须是含有一个或者多个

7、与特定聚合物极性相匹配的极性 或者非极性基团。即以上提出的聚合物的结晶度。三:增塑过程一般认为,增塑过程分为以下几步:1.润湿、表面吸咐增塑剂分子进入树脂树脂孔隙并填充其孔隙。2.表面溶解增塑剂渗入到树脂粒子中的速度很慢,特别在低温时更是如此。一般认为增塑剂先溶解溶 胀聚合物表面的分子,当聚合物表面有悬浮聚合残留的胶体时,能延长诱发阶段。3.吸咐作用树脂颗粒由外部慢慢地向内部溶胀,产生了很强的内应力,表现为树脂和增塑剂的总体积 减少。4.极性基的游离增塑剂掺入到树脂内,并局部改变其内部结构,溶解了许多特殊的官能团,反应为增塑剂 被吸咐之后,介电常数比起始混合物高。这一过程受温度和活化能大小的影

8、响。5.结构破坏干混料中的增塑剂是以分子束的形式存在于高分子或者链段之间。当体系受到较高能量如 加热至160-180oC,或者将其辊炼。聚合物的结构将会破坏,增塑剂便会渗入到该聚合物 的分子束中。6.结构重建增塑剂与聚合物的混合物加热到流动态而发生塑化后,再放冷,会形成一种有别于原聚合 物的结构。这一结构表现出较高的韧性,但结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比如使用 DOP作 增塑剂时,经过一天才能达到最大的硬度,而使用中等分子量的聚酯,则需要一周的时 间。第三節增塑剂的性能及评价一、塑化效率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即 降低聚合物的软化温度,这是增塑剂

9、最基本的性能。不同的增塑剂塑化效能不同,其性能 优劣通常用塑化效率来表示。塑化效率可理解为使树脂达到某一柔软程度的增塑剂用量, 它是一个相对值,可以用来比较增塑剂的塑化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聚合物塑化的结果表现为玻璃化温度和模量的下降。为此经常为玻璃化 温度和模量来表示增塑剂的塑化效率。1.玻璃化温度增塑剂作用导致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移动,其移动性通常用玻璃化温度来度量。在玻璃化温 度以上聚合物是柔软的,在玻璃化温度以下是坚硬的。可见不同的增塑剂在相同添加量的 情况下,玻璃化温度越低,则塑化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PVC的玻璃化温度为 80C左右,但每加入10PHR的DOP,其玻璃化温度 为下降20-

10、25oC,若加入50PHR的DOP,则PVC的玻璃化温度下降到-60C.2.模量塑化效率不仅可用玻璃化温度的降低来表示,而且可用与温度有关的力学性能如模量和 阻尼来表示。模量表示比较复杂,但比较客观,此处不多讲述。3.影响塑化效率的因素增塑剂的塑化效率与本身的化学结构以及自身的物理性能有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 面:(1)增塑剂的分子量影响增塑剂的塑化效率。分子量小的增塑剂显示出良好的塑化效 率。(2)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子内极性基团多的或者环状结构多的增塑剂,塑化效率较 差。(3)支链烷基结构的增塑剂塑化效率不及相应的直链烷基的增塑剂。(4)酯类增塑剂中,烷基链长增加,塑化效率降低。(5)

11、在酯类增塑剂中,烷基部分由芳基取代,塑化效率降低。(6)在酯类增塑剂中,烷基碳链中引入醚链,能提高塑化效率。(7)在烷基或者芳基中引入氯取代基,塑化效率降低。(8)增塑剂的塑化效率与自身黏度有关。增塑剂的等效用量是随其黏度上升而增加的。 二兼容性作为增塑剂,首先要与树脂兼容,这是增塑剂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如果增塑剂与树脂不 兼容,塑化效率就无从谈起。增塑剂可能溶解一部分树脂,但大部分是渗入高分子链间起 溶胀作用,因此可以简单的把增塑剂视为溶剂。增塑剂的兼容性可以用溶解度参数、相互 作用参数、特性黏度、介电常数等表征。聚合物和增塑剂的结构对兼容性有很大的影响。结构基本上类似的树脂和增塑剂兼容性 良

12、好。作为主增塑剂使用的烷基碳原子数为 4-10的邻苯二甲酸酯,与 PVC的兼容性是良好的,但是随着烷基碳原子数进一步增加,其兼容性急速下降。因此使用的邻苯二甲酸 酯类增塑剂的烷基碳原子数通常不超过 13个。酯类增塑剂中烷基为戊基时兼容性最好。环氧酯 类增塑剂中,多元醇酯比单酯兼容性好;聚脂增塑剂分子量较大,故兼容性较 差,需用较高的温度的强烈机械混炼来补尝。氯化石蜡虽然有较强的极性,但单独使用时,仍有析出现象,只能作为辅增塑剂使用。此外环状结构比脂肪族链烃的增塑剂兼容性好;分支结构比直链接构的增塑剂兼容性好。三、加工性选用不同的增塑剂将显著地影响杩脂的加工性能。因此选择增塑剂时必须考虑基加工

13、性。增塑剂的加工性与兼容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兼容性好的增塑剂加工性也好。当然也 要考虑增塑剂的其它性能参数,如黏度、闪点等。加工性柯以通过凝胶化速度、凝胶化温度、鱼眼状斑点消失速率等参数反映出来。分子 量大,兼容性差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凝胶化速度较慢,反映出这些增塑剂加工差。配合物的 加工性同时受稳定剂和润滑剂的影响。使用了兼容性差的润滑剂和较大用量的稳定剂的情 况下,需要充分考虑混合料的加工性,防止增塑剂的渗出。四、 耐寒性所谓增塑剂的耐寒性是指用增塑剂增塑的聚合物制品的耐低温性能,反映在低温脆化温 度、低温柔软性等指标。通常将 PVC树脂中加入1%摩尔分数增塑剂报引起的玻璃化温度的下降值,称为

14、增塑剂的低温效率值。增塑剂的耐低温性能一方面取决于增塑剂的结构, 包括链长短、分支情况、官司能团和种类和多少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增塑剂进入聚合物 链间的极性影响和隔离作用,还与增塑剂本身的活化能有关,增塑剂黏度越大,流动活化 能越大,则耐寒性越差。增塑剂的耐寒性与兼容性有相反的关系。以直链亚甲基为主体的二元脂类有良好的耐寒 性;含有较长的直链的邻苯二甲酸酯类一般耐寒性良好发,但随着烷基支链的增加,分子 链的柔性降低,相应的增塑齐U耐寒性下降。因此作为主增塑剂的直链醇的邻苯二甲酸酯都 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当增塑剂分子中含有环状结构时,耐寒性会显著。目前作为耐寒性增 塑剂使用的主要是脂肪族二元酸酯(

15、 DOA、DOS、DOZ等)。五、 稳定性增塑剂本身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贮存期间几乎不用考虑热和光造成的影响,但增塑剂 的类型的浓度对聚合物配合物的兴、热稳定性影响较大。1. 贮存稳定性贮存稳定性显示的是增塑剂本身的性能。有杂质会使其降低。2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制品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热时的稳定性。增塑剂热稳定性与增塑剂的结构 有直接关系。除了增塑剂的结构外,以下因素也会影响热稳定性:(1)增塑剂的纯度对热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纯度越高,热稳定性越好。(2)增塑剂的润滑性影响其热稳定性,润滑性强的增塑剂能明显地改善动态热稳定性。(3)增塑剂的挥发性影响动态其热稳定性,挥发性高的增塑齐唸使热稳

16、定性显著降低。(4)PVC的分解产物HCL对羟酸酯的热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造成增塑剂本身的热稳定 性下降。3.抗氧稳定性增塑剂的抗氧稳定性与其本身的结构有关,增塑剂氧化之后,反映为酸值增加。4. 光稳定性增塑剂的光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光氧老化的性能,也可称为耐候性。一般耐寒性优良的增 塑剂是不耐候的。环氧化合物可以一很大程度上提高 PVC的耐候性。六、 耐久性多数增塑剂与聚合物不能形成化学键合,增塑的树脂组成物处于动态,其中的聚合物分子 不断地结合,又不断的分离。因此增塑剂有从增塑组成中移出的倾向。特别是在 PVC软制品中,或是说增塑剂用量较多的情况下,增塑剂移出现象往往比较严重。增塑制品在使用过程

17、中,增塑剂从制品中移出的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挥发 增塑剂从制品表面挥发出来,散失在空气中 抽出 增塑剂从制品表面转移至与之接触的液体中。迁移 增塑剂从制品表面转移至与之接触的固体中。故增塑剂的耐久性即包括耐挥发性、耐抽出性和耐迁移性。增塑剂的耐久性与分子量用分 子结构密切相关。要得到良好的耐久性,增塑剂的相对分子量一般要求大于 350。1.挥发性增塑剂的挥发性是很增塑剂从塑化物内部向周围空气中逃逸的倾向。挥发过程首先从制品 内部向表面迁移,然后从表面蒸发逸入空气中。增塑剂的挥发性与分子量用分子结构密切 相关,一般分子量小的挥发性大。同时兼容性好增塑剂挥发性大。分子内具有庞大的基团 的增塑剂,

18、由于它们在塑化物内扩散比较困难,所以挥发性小。在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中 DOP挥发性较大,故使用此增塑剂时应该考虑其挥发性对生产操作造成的影响。2.抽出性抽出性是指增塑的聚合物制品与液体介质接触时,增塑剂从聚合物内部向液体介质中迁移 的倾向。增塑剂能被多种液体抽出,因此在增塑制品与液体接触时,应该设法使增塑剂保 留在制品中。抽出性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增塑剂的结构、极性、分子量等因素;另一方面取 决于同塑化物接触的液体介质的性质。增塑剂的耐水性和耐肥皂水性同耐油性恰好相反, 分子中烷基比例大的耐水性和耐肥皂水性更好。聚酯增塑剂是耐久性优良的增塑剂,其性 质随原材料的不同以及端基的不同有一定差别,但对其

19、影响最大的还是分子量。高分子量 的聚酯增塑剂耐挥发性、耐抽出性和耐迁移性良好,但耐寒性和塑化效率较差。3.迁移性增塑剂的迁移是指增塑剂向固体介质扩散的过程。在此过程上,增塑剂从浓度高的塑化物 通过一些接触点扩散到另一个与之接触的塑料或者橡胶等聚合物中。增塑剂的迁移性是相 对于所接触的固体而言的,迁移现象的发生往往导致塑化物出现软化、发黏甚至表面脆裂 等现象,同时还会导致制品污染。增塑剂的迁移性与增塑剂本身的结构和与塑化物接触的聚合物介质密切相关。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迁移性随脂肪链的长度增加而急剧。增塑剂对硝酸纤维素、 ABS的迁移性较大,而对PP、PE和聚苯乙烯迁移性较小。七、 绝缘性纯净的PVC

20、树脂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硬质 PVC制品的体积电阻率是很大的,但会随着 增塑剂的入而逐渐降低。 PVC塑 化物的绝缘性通过电阻率、介电常数、功率因素、耐电 压击穿强度等参数反映出来,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体积电阻。一般体积电阻随增塑剂的种类 不同有明显差异,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绝缘性逐渐降低。耐寒性与电性能是成反比的,一般耐寒性能好的电性能差。这是因为极性较低的增塑 剂允许聚合物链上的偶极有更大的自由度,从而使导电率增加电绝缘性降低。另一方面分子 内支链较多的、塑化效率差的增塑剂却有较好的电性能。 DOA会使塑化物体积电阻降低最甚。而氯化石蜡是绝缘增塑剂的典型代表。增塑剂的纯洁度与塑化物的电性能有密

21、切的关系,因为带电的离子性物质容易在塑化物 中移动,增塑剂含有离子性杂质时,电绝缘性会显著下降。八、 难燃性PVC为含氯量56%的聚合物,本身具体有阻燃性和自熄性,如配合使用阻燃性能好的可 塑剂,阻燃性更优。但如果配合普通的可燃性增塑剂, PVC塑化物就不再阻燃。阻燃性通常可能延燃时间或者氧指数来表示。延燃时间长者难燃性好,氧指数高者难燃性能好。一 般说来,增塑剂的难燃性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1)增塑剂对于聚合物的挥发性。挥发性越大,难燃性越差。(2)燃烧时产生的分解物。分解物最好不是助燃物,如是将使难燃性降低。(3)增塑剂的化学结构。增塑剂中含有磷、氯和芳基结构时,难燃性比较好。目前广泛使用

22、的难燃性增塑剂有磷酸酯类、氯化石蜡类和氯化脂肪酸类。磷酸酯类增塑 剂的最大特点是阻燃性强,广泛使用于 PVC的增塑剂,单独作为阻燃剂时,也能产生较好的阻燃作用。氯化石蜡类价廉,大量作为辅助增塑剂使用,氯化石蜡的性能与含氯量密切 相关,随着氯含量的增加,阻燃性和兼容性都得到改善,但耐寒性却显著变差。氯化脂肪 酸类与PVC的兼容性比氯化石蜡好。九、 黏度稳定性黏度稳定性针对增塑糊而言。十、毒性大多数增塑剂或多或少有一定毒性。 DOP用普通包装是安全的,但接触高脂肪食品时有被油类抽出的可能,应予避免。 DOA具有良好的卫生性。磷酸酯类属于毒性较高的增塑剂。第四節 增塑剂各论一、苯二甲酸脂1概况大多数

23、增塑剂在化学上都可归为两类,一类是高沸点的脂,另一类是某些分子结构、形 状和大小与增塑聚合物十分相似的物质。不言而喻,苯二甲酸脂属于前一类。苯二甲酸脂 类是增塑剂中最重要的类别。与 PVC有极好的的兼容性,是苯二甲酸脂的一大特性。苯二甲酸脂一般都有适度的极性,其溶解度和介最常数与 PVC都较相近。聚合物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相同或者相近时,聚合物才能溶入到此溶剂。2主要类别及性能特点苯二甲酸脂类包括邻苯二甲酸脂、间苯二甲酸脂和对苯二甲酸脂。邻苯二甲酸脂又有低 碳醇酯、高碳醇酯、侧链醇酯、直链醇酯、单一醇酯、混合醇酯,烷基脂、芳基脂等等。(1)邻苯二甲酸脂 邻苯二甲酸脂是性能全面的无毒或者低毒的主增

24、塑剂。其中邻苯二 甲酸二甲脂(DMP )和邻苯二甲酸二乙脂(DEP)因挥发性大,且具有刺激性,不宜在 PVC中使用。邻苯二甲酸二丁脂(DBP )虽然挥发性大耐久性差,但兼容性好,塑化效率高,因此 有部分使用邻苯二甲酸脂中应用最多的还是 C6 13的,高碳醇酯其中常用的有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邻苯二甲酸二庚脂(D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脂(DIOP),邻苯二甲酸二 异壬脂(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脂(DIDP )等.(2) 对苯二甲酸脂 对苯二甲酸脂为结晶固体,与PVC兼容性差,但具有一定支链度的C8-9醇酯是液体,与PVC有较好的兼容性对苯二甲酸脂的挥发性、低温性及电性能均优 于相应

25、的邻苯二甲酸脂,为耐迁移的增塑剂。代表性品种为对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已)脂(DOTP)。(3) 间苯二甲酸脂 间苯二甲酸脂的溶剂化能力、挥发性和耐抽出性均优于对苯二甲酸脂。代表品种为间苯二甲酸二辛脂( DOIP).4. 代表性产品(1) 邻苯二甲酸二丁脂(DBP) 低碳醇酯的代表。良好的加工性、耐低温性、耐老化 性。但因其挥发性大,耐水抽出性差,因而不常用。(2)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脂 俗称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常温下为无色或淡色油状透明液体。凝固点-53oC,沸点386oC. DOP与树脂兼容性好,挥发性小,光、热稳定性好,电性能 好,耐低温,相当低的毒性;能满足大多数通用制品的要求

26、,可单独便用在许多配方中,是性能全 面、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增塑剂 ;缺点:不耐油。(3)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脂(DIOP) DIOP的溶点较低,塑化效率与DOP相当,在软质PVC 中可与DOP互用但挥发性、低温柔软性、电性能比 DOP差.(4)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脂(DINP ) 一般特性都与 DOP相当,但挥发性较低,这不仅仅有利 于改善加工环境,且能提高制品的耐久性.特别是耐热老化性能较好.(5)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脂(DIDP )有较好的挥发性、绝缘性,抗雾性佳,移行、耐水、耐油、耐热及电气特性比 DOP好,须与耐低温增塑剂(如 DOA )同用,否则制品较硬;常 用于耐高温或耐低温的制品中。二、

27、脂肪类二元酸脂1.概况脂肪类二元酸脂是一类典型的耐寒性增塑剂。常用的脂肪类二元酸脂为已二酸脂、壬二酸脂和癸二酸脂。主要产品有已二酸二( 2-乙基已)脂(DOA )、癸二酸二(2-乙基已)脂(DOS )、壬二酸二(2-乙基已)脂(DOZ)等。2.主要性能特点同邻苯二甲酸脂类相比,脂肪类二元酸脂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不。(1) 低温性能优于 DOP,其中耐寒性最佳的是 DOS。(2) 塑化效率优于DOP。(3) 本身黏度低,配制塑 料糊的稳定性好。(4) 兼容性差。通常只用作辅助增塑剂。(5) 耐久性差。DOP本身耐久性不好,脂肪类二元酸脂模拟 DOP更差.(6) 电绝缘性能差。 这是因为此类增塑剂极

28、性低,允许聚合物链节上的偶极有更大的自由度,所以会使 PVC的导电率增大,电绝缘性降低。(7) 耐旋光性差、耐候性差。3.脂肪类二元酸脂结构对耐寒性的影响脂肪类二元酸脂的分子结构对其作为增塑剂的低温性能影响很大。通常分子中脂肪链 碳原子数与酯基数的比值(Ap/Po)越大,耐寒性越好。4代表性品种(1) 已二酸二(2-乙基已)脂(DOA ) DOA系耐寒性良好的增塑剂,与 PVC有良好的 兼容性,有一定耐热耐光和耐水性且无毒。在押出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润滑性,制品手感好。抗油性差,通常与 DOP、DIDP共享于耐寒配方。(2) 壬二酸二(2-乙基已)脂(DOZ )近乎白色的透明液体,乙烯基树脂优良的耐寒增 塑剂。黏度低,沸点高,增塑效率高,挥发性和迁移性小,且具有优良的耐光热性、电绝 缘性,耐寒性也优于 DOA。(3) 癸二酸二(2-乙基已)脂(DOS)淡黄色或者无色透明油状液体。能在高温下安全 加工,耐水性优于 DOA,但耐氧化性、耐候性、耐抽出性差。使用时与主增塑剂配合,用 量不得大于主增塑剂的 1/3。三、 偏苯三酸脂偏苯三酸脂属于苯多酸脂的范畴。这种酯的特点是挥发性低、耐抽出、耐迁移,具有类 似聚酯增塑剂的优点,同时兼容性、加工性、低温性能又类似于单体型邻苯二甲酸酯,所 以兼具有单体增塑剂的聚合增塑剂两者的优点。通常作为耐热、耐久性增塑剂使用。2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