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97.93KB ,
资源ID:82172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2172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2、中心体:存在于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3、核仁: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详解】A、伞藻是低等植物细胞,有核糖体和中心体,属于真核细胞,有核仁,A正确;B、中心体主要由微管构成,微管主要由微管蛋白质组成,不含核酸,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糖体的增生与核仁有关,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而中心体可以发出纺锤丝,故三者都可能与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D、三者均不含膜结构,都不含磷脂,D正确。故选B。3. 为了研究某一种物质或结构的功能,常设法将该物质或结构与其他物质或结构区分开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

2、把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开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把DNA和蛋白质分离开C.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解离液把染色体与细胞质分离开D.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0.3g/mL的蔗糖溶液把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开【答案】C【分析】1、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

3、-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的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1)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2)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层析液把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开,A正确;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还可以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开,B正确;C、观

4、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解离液使细胞之间分离开,对染色体与细胞质没有影响,C错误;D、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会失水,会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开,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故选C。4. 根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溶于水生成H2CO3,再解离成H和HCO3-离子。根细胞表面的H或HCO3-分别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发生交换,交换后的H+或HCO3-进入土壤溶液中,土壤中的离子被吸附到根细胞表面。已知某作物对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在以硝酸铵(NH4NO3)为唯一氮源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pH变化。下列相关叙述

5、错误是( )A. 根对离子的吸收偏好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 若培养液pH下降,则植物偏好吸收NH4+C. 若培养液pH升高,则植物偏好吸收NO3-D. 对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以种植偏好吸收NH4+的作物进行改良【答案】D【分析】分析题意:根细胞表面的H或HCO3-分别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发生交换,交换后的H+或HCO3-进入土壤溶液中,土壤中的离子被吸附到根细胞表面,说明作物吸收阳离子时会交换出更多的H+,使得pH下降,而吸收阴离子时会交换出更多的HCO3-,使得pH升高。【详解】A、根对离子的吸收偏好,说明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B、若培养液

6、pH下降,说明培养液中的H+浓度升高,据题意分析其原因是根细胞表面的H+与培养液中的阳离子(NH4+)发生交换引起,因此可推测植物偏好吸收NH4+,B正确;C、若培养液pH升高,说明培养液中的H+浓度下降,据题意分析其原因是根细胞表面的HCO3-(可与H+反应,使H+浓度降低)与培养液中的阴离子(NO3-)发生交换引起,因此可推测植物偏好吸收NO3-,C正确;D、对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以种植偏好吸收NO3-的作物,使得土壤pH值升高,从而得到改良,D错误。故选D。5.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酸的种类与数量不发生改变B. 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现象

7、C. 已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D. 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该细胞走向坏死【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过程中核酸特别是RNA的种类与数量发生改变,A错误;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C、已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时也能继续分裂增殖,如B细胞受

8、到抗原的刺激能继续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错误;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该细胞走向死亡,而不是坏死,D错误。6. 我国新疆棉区,在转基因抗虫棉田的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下列有关这种种植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 B. 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重要价值C. 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 D. 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分析】根据题意:混作可以使对毒蛋白敏感的个体存活,由于敏感型个体和抗性个体之间存在种内斗争等因素,因此可以降低抗性个体的数量,从而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详解】A、基因突变可以自发发生,且具有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与环境没

9、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A错误;B、在转基因抗虫棉田的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有利于维持转基因抗虫棉和非转基因棉花种群数量的稳定,降低了抗虫基因的频率,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价值,B正确;C、混作可以使对毒蛋白敏感的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抗性个体的数量,从而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C正确;D、混作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个体都得以生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因此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正确。7. 图中数字表示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图表示体细胞,则2、4可以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 若该图表示体细胞,则2可能发生

10、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 若该图表示生殖细胞,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 若该图表示生殖细胞,则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该图表示体细胞

11、,可能是二倍体,则2、4可以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B、若该图表示体细胞,则2与4相比变短,可能是2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B正确;C、若该图表示生殖细胞,图中1和3是同源染色体,可能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C正确;D、图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颜色不同,则不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因为姐妹染色单体的颜色相同,D错误。8. 下图为一段mRNA碱基序列,已知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该密码子也是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有UAA,亮氨酸的密码子为CUA或UUG,半胱氨酸的密码子为UG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字母“A”与ATP中的“A”所代表的

12、是不同物质B. 合成上述多肽链需要8种tRNAC. 若箭头处缺失一个碱基,则翻译出的第5个氨基酸是半胱氨酸D. 若箭头处缺失一个碱基,再去掉相邻的-GC-可使翻译出的多肽链只减少一个氨基酸【分析】如图为mRNA示意图,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其中AUG为起始密码子,则图中开始2个碱基-GC-不决定氨基酸,其中决定的亮氨酸的密码子有CUA、UUG2种,半胱氨酸的密码子为UGC。【详解】A、图中字母“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中的“A”为腺苷,A正确;B、密码子与反密码碱基互补配对, 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反密码子,图中存在AUG、CUA、UUU、

13、GCU、UUG、CUA、AUU、UGC、UAA共9个8种密码子,其中UAA没有对应的反密码子,则合成合成上述多肽链需要7种tRNA,B错误;C、若缺失一个碱基,则翻译出的第5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GC,为半胱氨酸,C正确;D、若箭头处缺失一个碱基,再去掉相邻的-GC-,则只减少一个密码子,其余顺序不变,最终翻译出的多肽链只减少一个氨基酸,D正确。9. 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GA3(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在糊粉层细胞中合成,然后转移到胚乳中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GA3和淀粉酶对种子萌发都有调节作用B. 糊粉层细胞分泌-淀粉酶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 淀粉分解产生可溶性

14、糖有利于细胞呼吸的进行D. GA3能诱导某些细胞-淀粉酶基因表达【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其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淀粉酶对种子萌发中的代谢起催化作用,A错误;B、糊粉层细胞分泌-淀粉酶的方式为胞吐,这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呼吸作用主要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淀粉分解产生可溶性糖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C正确;D、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GA3作为植物激素能诱导某些细胞-淀粉酶基因表达,D正确。10. 胰液的主要成分有消化酶和HCO3-等离子,其分泌的调节路径

15、如下。途径3分泌的胰液主要成分是HCO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胰腺分泌胰液可由多种信息分子共同调控B. 途径1中的各种刺激通过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C. 途径2中的胃泌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D. 途径3中胰液分泌的HCO3-可中和酸性物质从而减少胰液的分泌【分析】1、迷走神经的作用属于神经调节,通过神经调节控制胰腺分泌胰液。2、胃泌素属于激素类信息分子,作用于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作用后被灭活。3、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由题干可知,促胰液素、胃泌素和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等可共同作用胰腺细胞,调控胰腺分

16、泌胰液,A正确;B、途径1是食物的气味、进食等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C、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途径2的胃泌素和途径3的促胰液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C正确;D、途径3中胰腺分泌胰液主要成分HCO3-,HCO3-中和酸性物质,酸减少,进而可减少胰液分泌,D正确。11. 下图是膝跳反射示意图,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A. 图中是传入神经B. 若要检测A处的动作电位,应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A处两侧C. 发生膝跳反射时,处发生膜电位变化D. 的末梢和共同构成效应器【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图中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是传出神经,和是肌肉。

17、【详解】A、含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A正确;B、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差,所以若要检测A处的动作电位,应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A处膜内外,B错误;C、发生膝跳反射时,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也存在电位的变化,C正确;D、是传出神经,其末梢和肌肉组成了反射弧的效应器,D正确。12. 下表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甲戊各个种群能量数值(单位:102kJa),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已为分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戊已种群储存的能量6622140850819211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84697554316952110A 丙属于生产者,己位于第二营养级

18、B. 乙与戊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C. 第二哲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5D. 若湖泊受到重度污染,可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等很快消除【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3、同化的能量=储存的能量+呼吸消耗,所以甲同化的能量=66.2+8

19、4.6=150.8,乙同化的能量=11.8,丙同化的能量=962.8,丁同化的能量=2.4,戊同化的能量=11.4,所以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和丙甲戊丁。【详解】A、已为分解者,不属于捕食链中的营养级,A错位;B、根据分析中的食物网,乙和戊只有竞争,没有捕食关系,B错误;C、第三营养级是乙和戊,同化的能量为11.4+11.8=23.1,第二营养级是甲,同化的能量是150.8,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3.1150.815%,C正确;D、若湖泊受到重度污染,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则可能该生态系统会崩溃,不会恢复,D错误。13. 毛乌素沙漠在历史上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

20、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逐渐变成茫茫大漠。20世纪50年代开始,榆林市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目前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若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A. 荒漠化逆转过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 治理后的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治理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

2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详解】A、荒漠化逆转过程保留了部分植被,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任何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C、治理后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D、人类在治理荒漠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氨基嘌呤(6-BA)可以延缓细胞衰老,广泛应

22、用于果蔬采后保鲜。下表是以番茄为材料实验的处理及结果:组别CK123456-BA浓度(mgL)10?4080结果(“”表示保鲜程度)A. 第3组处理浓度应为20mgLB. 保鲜效果5组比CK组差,原因是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C. 6-BA应该属于生长素类激素D. 为探究6-BA的最适保鲜浓度,应在2组和3组之间设置多个浓度出度【答案】BCD【分析】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详解】A、根据各组6-BA的浓度,后一组是前一组的2倍,所以第3组处理浓度应为20mgL,A正确;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保鲜效果第5组比C

23、K组差,说明是浓度过高起抑制作用,B错误;C、6-BA可以延缓细胞衰老,是细胞分裂素类激素,C错误;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2组保鲜效果最佳,说明最适保鲜浓度,应在1组和3组之间设置多个浓度出度,D错误。故选BCD15. 下图为一只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某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焦刚毛与直刚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B. 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E与基因Sn或sn可形成重组型配子D. 不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均先加倍,后平均分配【答案】ABC【分析】题图分析,染色体1和染色体2

24、属于同源染色体,染色体3和染色体4属于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染色体1和染色体2为常染色体,据此答题。【详解】A、染色体3和染色体4存在等位基因,但染色体形态不同,为性染色体,因此控制焦刚毛与直刚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精确复制,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则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由分析可知,染色体1和染色体3、染色体4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可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则基因E与基因Sn或sn可形成重组型配子,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加倍,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

25、目先暂时加倍,后平均分配,D错误。故选ABC。16. 关于合成DNA的原料一脱氧核苷酸的来源,科学家曾提出三种假说:细胞内自主合成、从培养基中摄取、二者都有。为验证三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将大肠杆菌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的DNA,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图13表示DNA在离心管中的可能位置。下列叙述正确是( )A. 若支持观点,则实验结果为图3B. 若支持观点,则实验结果为图2C. 若支持观点,则实验结果为图1D. 太肠杆菌的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答案】AD【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需的条件:(1)模板:亲代DN

26、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详解】ABC、将大肠杆菌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的DNA,若合成DNA的原料是细胞内自主合成,则合成的DNA没有15N标记,离心后DNA均为14N,位于顶部,对应图3,若合成DNA的原料是从培养基中摄取,则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条15N,一条14N,离心后位于中部,对应图1,若合成DNA的原料既可以从细胞内自主合成,也可以从培养基中摄取,则合成的DNA的两条链既有14N、14N和14N、15N,离心后位于中部和顶部之间,对应图2,A正

27、确,BC错误;D、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AD。17. 发热的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研究表明体温上升期可以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上升期应立即采取退热措施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 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高温持续期体内脱水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 体温下降期,加盖棉被增加排汗可辅助降低体温【答案】ABD【分析】体温是身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产热小于散热,体温降低,二者基本相等,则体温维持稳定。【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体温上升期可以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体温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所以不需要立即采取退热措施,A错误;B、人体温度稳定在较高温度时,保持相对稳定,此时产热和散热基本相等,B错误;C、高温引起人体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降低尿量,所以高温提续期体内脱水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正确;D、加盖棉被会导致散热渠道不通畅,所以不能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的方法辅助降温,D错误。故选ABD。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