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1.52KB ,
资源ID:82784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278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考试必考基础知识题140题及答案精品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考试必考基础知识题140题及答案精品Word下载.docx

1、D. 电源的内阻12. 全电路欧姆定律是指:在全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呈正比,与整个电路的内外电阻之和(B ) A. 成正比B.成反比C.成累加关系D. 无关13. 基尔霍夫的第一定律是表明(C )为零A. 流过任何处的电流B. 流过任一节点的电流平均值C. 流过任一节点的瞬间电流的代数和D. 流过任一支路的电流14. (C )是表明“流过任意节点的瞬间电流的代数和为零”A.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B. 叠加原理C.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D. 戴维南定理15. (B )定律的数字表达式是 IR= EA. 基尔霍夫电流B. 基尔霍夫电压C. 基尔霍夫电动势D. 基尔霍夫电感16. 任一回路中各段电压之间

2、的关系符合数字表达式 IR= E ,称为(A )17. (A )定律的数字表达式是 I 入 = I 出C. 基尔霍夫电路D. 基尔霍夫电场18. 任意节点中各段电流之间的关系符合数字表达式 I 入 = I 出,称为(A )19. 如下图所示的节点 a 上符合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式子是(A )A.I5+I6-I4=0B.I1-I2-I6=0C.I1-I2+I6=oD.I2-I3+I4=o20. 如上路所示的节点 c 上符合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式子是(D )A.I5+I6=I4B.I1=I2+I6C.I1+I6=I2D.I2+I4=-I321. 如下图所示的节点,已知 E1=15V, E2=70V,E

3、3=5V,R1=6O, R2=5,R3=10,R4=2.5,R5=15, 支路 电流 I4为(C )A.5AB.2AC.6AD.8A22. 如上图所示的直流电路, 已知 E1=15V,E2=70V,E3=5V,R1=6,R2=5,R3=10,R4=2.5,R5=15, 支路 电流 I2为(D )23. 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 (C),可用等效电源代替此网络。A. 二端网络B. 四段网络C. 含源二端网络D. 含源四端网络24. 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含源二端网络,可用等效电源代替(C )A. 内电阻B. 网络中的电源D. 开路电压25. (D )最适用于求复杂电路中某一条支路的电流B. 齐次原理26.

4、 戴维南定理最适用于求(A )中某一条支路的电流。A. 复杂电路B. 闭合电路C. 单电源电路D. 简单电路27. 一含源二端网络测的短路电流是 4A, 等效内阻为 2.5,则他的开路电压为(C )A.4VB.2.5VC.10VD.0.4V28. 一含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为 2.5,开路电压为 10V, 则他的短路电流为(B )A.10AB.4AC.1AD.2.5A29. 与一电流源并联内阻为 2, 电流源的电流是 5A ,可把它等效变换成(C )的电压源A.5VB.0.4VD.2.5V30. 电流源的电流是 6A, 可等效变换成 12V 的电压源,与电流源并联的内阻为(B )A.1B.2C.

5、2.5D.1231. 一电压源的电压是 10V ,可把它等效变换成电流是 5A 的电流源,则电压源的内阻是(B )32. 一电压源的串联内阻为 5,当电压是(D )时,可把它等效变换成电流为 5A 的电流源A.12.5VB.10VC.20VD.25V33. 如下图所示,如果 R1=0.2,R2=0.2E1=7V,E2=6.2V,R2=1则流过 R3的电流是(D )B.10AC.2AD.6A34. 如上图所示,如果 R1=0.2,R2=0.2,E1=7V,E2=6.2V,R3=2.1则流过 R3的电流时(A )A.3A35. 如下图所示,已知:E=15V,R1=1,R2=9,R3=5,则开路电压

6、 U0为(A )C.3VD.1V36. 如上图所示,已知 E=30V,R1=1,R2=9,R3=20, 求开路电压 U0为 (D)A.5vD.20V37. 复杂电路指的是含有(B )的直流电路A. 多个电源B. 多个电阻不能用串并联关系花简C. 多个节点D. 多个网孔38. 复杂电路指的是含有多个电阻(C )的直流电路。A. 不能直接计算B. 且组织各不相等C. 不能用串并联关系花简D. 既有串联又有并联39. (B )是分析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原理A. 戴维南定理D.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40. 叠加原理不能用于分析(D )A. 简单电路B. 复杂电路C. 线性电路D. 非线性电路41. 节点电压

7、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A )列出节点电流方程,从而解得。A.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B. 回路电压定律C. 叠加原理D.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2. 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C )方程,恻然解得。A. 支路电流B. 回路电压C. 节点电流D. 节点电影台43. 回路电流法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D )列出回路电压方程,从而解得。B. 回路电流定律44. 回路电流法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B )方程,从而解得。B. 电路电压D. 节点电压45. 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设 E1=10V,R1=20, E2=2V, R2=40, R3=60,

8、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为 (B ) 。A.I1=0.2A I2=0.1A I3=0.3AB.I1=0.2A I2=-0.1A I3=0.1AC.I1=0.3A I2=-0.2A I3=0.1AD.I1=-0.1A I2=-0.2A I3=-0.1A46. 如上图所示的电路中, 设 E1=15V,R1=30,E2=3V,R2=60, R3=90,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为 (B ) 。A.I1=2A I2=1A I3=3AC.I1=3A I2=-2A I3=1AD.I1=-0.1A I2=0.2A I3=0.1A47. 正弦交流电压 u=100sin(628t+60) V ,它的有效值为(B

9、 ) 。A.100VB.70.7VC.50VD.141V48. 正弦交流电 u=100sin(628t+60) V ,它的初相角为(C ) 。A.100B.50C.60D.62849. 关于正弦交流电相量的叙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模表示正弦量的有效值B. 幅角表示正弦量的初位C. 幅角表示正弦量的相位D. 相量只表示正弦量与复数间的对应关系50. 关于正弦交流电相量的叙述中,模表示(A ) 。A. 正弦量的有效值B. 正弦量的初相C. 正弦量的最大值D. 正弦量与复数间的对应关系51. 关于正弦交流电相量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 模表示正弦量的最大值B. 模表

10、示正弦量的瞬时值D. 幅角表示正弦量的初相52. 正弦量用相量形式表示时,只有在(C )时可进行计算。A. 幅值相同B. 相位相同C. 频率相同D. 无要求53. 正弦量用相量形式表示,在(C )不相同时不能进行计算。A. 有效值B. 初相位C. 频率D. 幅值54. 如下图所示,正弦量交流电的最大值为(A ) 。A.14.1mVB.10mVC.0.01mVD.100mV55. 如上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A )为 14.1mV 。A. 最大值B. 平均值C. 有效值D. 瞬时值56. 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B )为 3.14rad/s。A. 电频率B. 电角频率C. 初相位57. 如上图所示,

11、正弦交流电频率为(A ) 。A.0.5HzB.2.5HzC.3.14HzD.1.5Hz58. 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是(A ) 。A.30B.60C.120D.21059. 如上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C )是 /6.A. 工作相位B. 角度C. 初始相位60. 两个阻抗 Z1、 Z2串联时的总阻抗是(A ) 。A.Z1+Z2B.Z1Z2C.Z1Z2/(Z1+Z2)D.1/Z1+1/Z261. 两个阻抗 Z1、 Z2并联然后与 Z3串联时的总阻抗是(C ) 。A.Z1+Z2+Z3Z2Z3C.Z3+Z1D. (1/Z1+1/Z2)62. 串联谐振时电路中(B ) 。A. 电感及电容上的电压

12、总是小于总电压B. 电感及电容上的电压可能超过总电压C. 阻抗最大、电流最小D. 电压的相位超前于电流63. 串联谐振时电路中(A ) 。A. 阻抗最大、电流最大B. 电感及电容上的电压总是小于总电压C. 电抗值等于电阻值64. 并联谐振时电路中(B ) 。A. 电感及电容支路的电流总是小于总电流B. 电感及电容支路的电流可能超过总电流C. 总阻抗最小、总电流最大D. 电源电压的相位超前于总电流65. 并联谐振时电路中(A ) 。A. 总阻抗最大、总电流最小B. 电感及电容支路的电流总是小于总电流66. 某元件两端的交流电压(C )流过她的交流电则该元件为容性负载。A. 超前于B. 相位等同于

13、C. 滞后于D. 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67. 流过电容的交流电流超前于(D ) 。A. 电容中的漏电流B. 电容上累计的电荷C. 电容上的充放电电压D. 电容两端的交流电压68. 在 R-C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角,与电路元件 R 、 C 的参数及(D )有关。A. 电压、电流的大小B. 电压、电流的相位C. 电压、电流的方向D. 电源频率69. 在 R-C 串联电路中(D )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角,与电路元件 R,C 的参数及电源频率有关。A. 电阻 R 上的电压B. 电容 C 上的电压C. 电容 C 中的电流D. 总电压70.R-C 串联电路复阻抗为(D ) 。A.1+jwRB.1

14、+jwRCC.R+J/wCD.R-j/wc71. (A )电路的电路复阻抗为 R+1/jwCA.R-C 串联B.R-C 并联C.R-L 串联D.R-L 并联72.R-C 串联电路中的电路复阻抗为(C ) 。A.L+jwRB.1+jwRLC.R+jwLD.R-jwL73.R-L 串联电路的电路复阻抗为(A ) 。A.R+jXB.R+XC.R+jLD.R+wL74.R-L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为(B ) 。A. 电压落后电流 角B. 电压超前电流 角C. 电压超前电流 90D. 电压落后电流 9075.R-L 串联电流中(B )超前电流 90。A. 电阻元件两端电压B. 电感元件两端电压

15、C. 总电压D.R 或 L 两端电压76. 在下图所示中各线圈的电阻和电感、 电源端电压、 电灯的电阻及交流电的频率均相同, 最暗的灯是 (B ) 。A.a 灯B.b 灯C.C 灯D.A 灯和 c 灯的电灯是(A ) 。B.B 灯D.B 灯和 c 灯78. 两个阻抗并联的电路,它的总阻抗的计算形式(D ) 。A. 为两个阻抗之和B. 为两个阻抗之差C. 与并联电阻计算方法一样D. 与并联电阻计算方法一样79. 两个阻抗并联的电路,它的总阻抗的幅角为(D ) 。A. 两个阻抗的幅角之和B. 两个阻抗的幅角之乘机C. 总阻抗实部与虚部之比的反正切D. 总阻抗虚部与实部之比的反正切80.R-L-C

16、并联电路在满足条件(D )时产生谐振。A.wL=wCB.1/wL=wCC.wL=wC=RD.XL-XC=081.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是(B ) 。A.wL+wC=0B.wL-1/wC=0C.1/wL-wC=RD.XL+XC=082. (B )时,三个相电压等于线电压且三相电流相等。A.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B. 对称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C. 对称三相负载星形联结D. 对称三相负载星形联结83. 对称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时,相电压等于线电压且(B ) 。A. 相电流等于线电流的 1.732倍B. 相电流等于线电流C.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的 3倍D.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的 1.732倍84. 在负

17、载星形联结的三相对称电路,相电流的(C ) 。A. 相位超前线电流 30B. 相位滞后线电流 30C. 幅值与线电流相同D. 幅值是线电流的 1.732倍85. 在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对称电路中,中性线电流(D ) 。A. 等于相电流的 1.732倍B. 等于相电流C. 等于向电流的 3倍D. 等于零86.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相电压时指(C)的电压A. 相线之间B. 中性线对地之间C. 相线对零线间D. 相线对地间87. 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 (C ) 。A. 相电压是指相线对地间的电压B. 中性线对地之间电压总是为零C. 线电压是指相线对相线间的电压D. 线电压是指

18、相线对零线间的电压88. 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联结,若每相负载的阻抗为 38,接在线电压为 380V 的三相交流电路中,则 电路的相电流为(B ) 。A.22AC.17.3AD.5.79A89. 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联结,若每相负载的阻抗为(B ) ,接在线电压为 380V 的三相交流电路中,则 电路的线电流为 17.3A 。A.22B.38C.17.3D.5.7990. 额定电压都为 220V 的 40W 、 60W 和 100W 的三只灯泡串联在 220V 的电源中,它们的发热量由小到大排 列为(A ) 。A.100W 、 60W 、 40WB.40W 、 60W 、 100WC.10

19、0W 、 40W 、 60WD.60W 、 100W 、 40W91. 额定电压都为 220V 的 40W 、 60W 和 100W 的三只灯泡并联在 220V 的电源中,它们的发热量由大到小排 列为(A ) 。92. 三相交流电路中,总功率为(A ) 。A.P=1.732UeIecosB.P=3UpIecosC.P=3UeIecosD.P=3UeIesin93. 三相交流电路中,总功率为(B ) 。A.P=1.732UpIpcosB.P=Pa+Pb+Pc94. 带中性线的三相不对称电路中的(D ) 。A. 相电压不对称B. 线电压不对称C. 中性点产生位移D. 中性线电流不为零95. 三相不

20、对称电流中的中性线(B ) 。A. 可以不接B. 不可接熔断器C. 电流不为零D. 使中性点产生位移96. 三相三线制测量电路总功率可以用三表法或(B )来测量。A. 一表法B. 二表法C. 三表法D. 四表法97. 测量(A )电路总功率可以用二表法。A. 三相三线制B. 三相四线制C. 三相五线制D. 单相98. 三相四线制对称负载测总功率可以用(A )来测量。D. 二表法或三表法99. 测量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总功率时,二表法(B ) 。A. 适用于不对称负载B. 适用于对称负载C. 适用于不对称负载或对称负载D. 对不对称负载或对称负载都不适用100. 工厂为了提高 cos ,在电路上并联

21、的电容(B )A. 只能很小B. 大小可调C. 越大越好D. 小些好101. 工厂为了提高 cos ,常采用并联适当的(B ) 。B. 电容D. 电动势102. 为了提高电网的(A ) ,可采用的措施是降低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A. 功率因数B. 电流因数C. 电压因数D. 总功率103. 为了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可采用的措施是(B )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A. 增加B. 降低C. 消除D. 无视104. 当电路的(D )发生变化时,电路从原稳定状态经过渡过程后进入新的稳定状态。A. 状态B. 参数C. 连接D. 状态方式、参数或连接方式105. 当电路的状态、参数或连接方式发生变化时,电

22、路从原稳定状态经过渡过程后(D ) 。A. 停止工作B. 进入调整状态C. 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D. 进入新的稳定状态106. 电感元件在过渡过程中,流过它的电流(D ) 。A. 逐渐增加B. 突然变化C. 保持不变D. 逐渐变化107. 电感元件在过渡过程结束时,流过它的电流(C ) 。B. 逐渐减小C. 保持稳定108. 由于(D ) ,因此电路产生过渡过程。A. 电路中的储能元件参数变化B. 电路中元件的储能发生变化C. 电路发生变化D. 电路发生变化时元件的储能发生变化109. 电路在变化时,不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是(A ) 。A. 电路中不存在储能元件B. 电路中存在耗能元件C. 电路中

23、仅元件参数发生变化D. 电路存在储能元件,且电路发生变化110. 电容在过渡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D ) 。B. 逐渐降低C. 不变111. 电容在过渡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C ) 。C. 不能突变D. 不变112. 电容元件换路定律的应用条件是电容的(B ) 。A. 电流 ic 逐渐增加B. 电流 ic 有限C. 电流 ic 不能突变C. 电压 uc不能突变113. 电容元件换路定律的(C )是电容的电流 ic 有限。A. 表达形式B. 结论C. 应用条件D. 使用对象114. 电感元件换路定律的应用条件是电感的(B ) 。A. 电流 iL 逐渐增加B. 电压 uL 有限C. 电流 iL 不

24、能突变D. 电压 uL 不能突变115. 电感元件换路定律的(C )是电感的电压 uL 有限。116.RL 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 =(B ) 。A.-R/LB.L/RC.-Rt/LD.R/Lt117.RL 电路中若 R=10, L=20mH,则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 =(C ) 。A.0.5msB.0.5sC.2msD.2s118.=L/R是(A )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A.RLB.RCC.RLC 串联D.RLC 混联119.RC 电路中若 R=1k, C=2uF,则过渡过程的时间参数 =(C ) 。B.0.5usD.200ms120. 分析过渡过程的三要素法中的三要素为(C ) 、 f ()和 。A.f (0-)B.f ( +)C.f (0+)D.T121.f (0=) 、 f ()和 称为求解电路过渡过程的(D ) 。A. 时间常数B. 稳态值C. 暂态分量D. 三要素122.高低压供电系统通常由高压电源进线、高压配电所、高压配电线、(B)、低压配电线等组成。A. 低压配电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