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64.96KB ,
资源ID:82904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2904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沙县生态功能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沙县生态功能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

1、沙县位于福建中部,地处1173211806E,26062640N之间,东临南平、西接梅列、南靠大田、北邻顺昌,东南与尤溪毗邻、西北与将乐接壤。东西宽57.8km,南北长73.7km,土地总面积1815.42km2。全县辖15个乡镇,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23.96万人(其中市镇人口9.3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8.9%;乡村人口14.6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1.1%),人口密度132人/km2。沙县距三明市区23km,距南平市64km,是福建中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沙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也同样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人们对

2、环境影响的方式及对环境的要求也随着不断变化,在这总的背景下,在全省的生态功能区划中,沙县主要划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沙溪流域亚区三明沙县产业走廊带生态功能区(湖源乡南部属闽东闽中低山山原生态区闽江中游亚区)。也就是说,沙县生态环境的保育和建设,首先应为产业走廊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持,同时要重点针对产业走廊带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此,我们根据沙县内部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要求,根据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服务功能,同时考虑沙县生态环境在国家、福建及沙溪生态保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提出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

3、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恢复区的划分的要求,基本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分类方案与编码系统(暂行)的要求,对全县进行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在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上,共绘制了651个图斑,其中重要水系和水库的水源涵养环境2处,面积362.69km2;重要饮用水源集水地4处,面积305.87km2;饮用水源取水口4处;饮用水源引水渠3处;水土流失敏感区160处,面积494.37km2;地质灾害敏感区28处;水土流失危害区66处,面积89.89km2;重要江河干流一重山景观1处,面积309.2km2;重要水库库沿一重山景观1处,面积45.79km2;重要交通干线视域景观1处,面积559

4、.3km2;重要城镇视域景观4处,面积301.19km2;重要自然和人文遗迹20处;自然保护区1处,3.33km2;自然保护小区12处,面积33.80km2;森林公园1处,面积0.56km2;风景名胜区4处,面积19.68km2;有机食品基地4处,面积10.19km2;现代农业基地6处,面积47.17km2;规模化养殖厂45处;矿产可采区35处,面积187.63km2;正在开采的规划矿产限采区14处;矿产禁采区13处,面积80.06km2;城镇建成区、开发区和规划区15处,面积23.57km2;生态公益林区119处,面积353.06km2;重要交通干线6处;防洪堤坝2处;水库48处;水电站27

5、处;污染处理厂2处;排污口2处;垃圾填埋场1处。在背景图的基础上共划分了10个生态功能小区),以便为生态环境的保育、管理及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空间定位目标。参加本次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有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沙县环境保护局。沙县人民政府领导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给予重要指示和支持;沙县各有关部门对这一工作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帮助,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使本工作顺利完成,在此谨表衷心的感谢。2. 工作范围区划工作范围包括沙县全境,面积约1815.42km2。3. 区划依据(1)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福建省计发委,200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11.26日印发,

6、国发200038号(3)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国家环保局,环办20028号(4)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建议稿),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文件,2002.3(5)中国21世纪议程,1994.3.25,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6)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环保局,1995.7.19,环然1995444号(7)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2000.3.18,闽政2000文81号(8)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福建省环保局,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2002(9)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0)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要(草案),沙县计划局,2001.2(

7、11)关于县级生态功能区划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环保局,2003(12)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20034. 目标(1) 明确沙县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 明确沙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3) 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4) 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高敏感区;(5) 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生态保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5. 区划原则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

8、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3)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4)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过

9、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5)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所划分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6.1 自然环境(一)自然条件沙县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沙溪下游。地势由东南和西北向中间倾斜,较高山峰大部分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形成两处大致平行呈北东向延伸的中山区。东南部由大田县五马槽入境,往东北经卜锅峒、乌石顶到南阳的长山坑后山,山势陡峻,坡度变化急剧,锣钹顶海拔1537

10、m,为本县的最高峰。西北部山脉由将乐烧香歧入境,经雪峰山、天湖仔到天台山,最高峰雪峰山海拔1299m。县内最低洼地谷地是青州洽湖,海拔仅80m,相对高差1457m。中山区的外围为低山区,县境中部为广阔丘陵区,沙溪呈南西-北东流向斜贯中部,城关为堆积盆地。支流发育、总体呈北西-南东向,主要有东溪、洛溪等,形成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间盆谷错落其间的地貌景观,夏茂为本县最大的盆地(面积约1333.33hm2),呈指状向西北延伸,整个地貌总格局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山地总面积中,中山面积约占20%,低山占30%,高丘占40%,低丘占5%,盆谷地占5%。沙县的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

11、短,春秋平分,干湿明显,春季及初夏多阴雨,秋冬多晴。本县年平均气温19.2,一月平均气温9.0,七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7.1,无霜期303天。降水以雨水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为1662.4mm,多集中于春夏。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45.5mm,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70.7mm,连续最长降水日数为35天,连续最长无降水日数为39天。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五月寒、秋寒、干旱、洪涝、霜冻等。沙县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平均每年渗入量约3.43亿m3,地下径流量3.25亿m3。地下水水质一般为无色、无味、透明的低矿化度水,适宜饮用,但分布距城区较远,且出水量不大,无法满足给水

12、水量的要求。但本县地表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深度约800mm,多年平均产水量15.5亿m3。即使是枯水年,产水量也大于用水量。境内水量充沛,河网密度较大,河川径流量年平均14.87亿m3。闽江上游沙溪在县域内长约50km,流域面积1800km2,较大支流有东溪、洛溪等。成土母岩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类 45种,其中花岗岩、流纹岩、凝灰岩等酸性岩,约占土地57.3%;闪长岩、安山岩等中性岩,占3.4%;砂砾岩、粉砂岩、页岩等沉积岩,占20.6%;片岩、变粒等变质岩,占18.7%。沙县的土壤有7个土类: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石灰性土、潮土、水稻土,以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为主。下

13、分17个亚类,50个土属。红壤分布在海拔900m以下,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400m山地中上部,土层厚,水肥好。山地草甸土分布于中山山地顶部,表层厚,但有效养分低。紫色土分布于红色岩层分布区。石灰性土分布于富口镇郭墩。潮土分布于河流两岸河滩地上。沙县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楮类阔叶林小区,以次生植被为主。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经济林、灌丛草甸等7种。此外,沙县还有许多珍贵树种,如富口镇罗卜岩的楠木、天竺桂、秦氏厚壳桂;高砂的福建青岗栎;虬江墩头的钟萼木及黄连、八角莲、昆明鸡血藤等。受地形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土壤、植被分布具有明

14、显垂直分布特征,形成多种多样小生态环境。(二)自然资源(1)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深度约800mm,多年平均产水量15.5亿m3。(2)水力资源:沙县小水电蕴藏量丰富,水力资源总蕴藏量257.2MW,可开发量180MW,多年平均发电量8.1亿KWh。至1999年底,已开发小型水电站,104处,装机容量达44856KW。(3)建材、矿石资源丰富:沙县有石灰石、石英石、钾长石、钨、铌、陶瓷土、高岭土及花岗岩石材、砖瓦粘土等矿产,且有一定储量。(4)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农副业综合经营。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沙县主要耕地土壤,面积1.5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主

15、要分布于河谷地带和山间谷地,海拔801300m之间。红壤:面积达12.7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5.3%,主要分布在城关、琅口、西霞、夏茂等乡镇。黄壤:面积1.6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7%,主要分布在大洛、郑湖、湖源、富口、南霞等乡镇,海拔7001400m,适宜发展毛竹、柳杉等经济用材林及药用植物。紫色土:面积0.9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8%,主要分布在南霞、城关、高砂、富口、青州、西霞、梨树、琅口等乡镇,多位于低山丘陵地带,是发展经济作物的重要土壤资源。(5)植被资源:垂直分布:A)低山丘陵人工植被带:海拔140400m;B)毛竹林带:海拔400900m;C)常绿槠类阔叶

16、林带:海拔6001300m;D)中山灌丛草坡:海拔1300m以上。植被类型:A)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富口乡的山氽、堆积坑、荷山、高桥镇的桂岩、上坑,大洛的华口和郑湖的上洋、高地。B)落叶阔叶林:小块状或零星混生。C)常绿阔叶林:杉木林:天然成熟林主要分布在青州、南坑仔、西霞等地,海拔600900m的阴坡、山凹、谷地,呈小块状零星分布;人工林中,幼林主要分布在高砂、青州、高桥、西霞、郑湖等乡镇。马尾松林:成熟林多分布于郑湖、大洛、湖源、富口。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于富口、高桥、大洛、湖源。毛竹林:主要分布于大洛、高砂、城关、富口、郑湖。经济林油茶林主要分布于南阳、南霞、琅口、高砂、高桥、梨树、夏茂

17、;油桐林主要分布于高桥、富口、西霞;茶叶、果树主要分布于城关、琅口、夏茂、高砂。灌丛草坡:主要分布于城关、夏茂。(6)林业资源沙县隶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楮类阔叶林小区,典型植被类型建种116类槠,丝粟栲、南岭栲、钩粟占优势,少量为甜槠、若槠、柳杉、檫树、杉木、马尾松。1996年全县调查土地总面积17.98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4.81万hm2,占82.34%。森林覆盖率77.42%,绿化程度94.03%。6.2 社会经济1980年代以来,沙县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1999年全省综合评价中,沙县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居全省县级第20位和第8位,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2000年以

18、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200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9.92亿元(含高速公路1.7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48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91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值由1999底21.9:48.7:29.4(按1990不变价)调整为2002年底12.59:52.12:18.9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形成了第一产业稳步增长,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明显,以沙县小吃为主

19、的劳务输出达2万多人;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造纸、食品、笋竹木制品加工、化工、纺织、水电等支柱产业。经济实力的增长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但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变不仅对沙县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生态安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2002年,市场价格总水平有所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市场物价仍在低位运行,但降幅继续缩小,达到全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力度加大和改制工作顺利;兼并、破产、关闭等工作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事业下岗职工实现基本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展良好。金融

20、、投资、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但劳动就业工作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年末全县单位在岗职工总人数19035人,比2001年减少486人,下降2.5%。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供需变化,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部分下岗职工、城镇和农村的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等。7. 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7.1 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建国以来,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沙县在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

21、1) 界定了重点生态公益林(背景图斑编号(下同):360001360119)面积353.06km2,占全县有林地面积(1480.79 km2)的23.84%,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为272.86 k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7.29%,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18.4%。重点生态公益林按地类分,有林地254.11 km2,占93.1%;疏林地0.47 km2,占0.2%;灌木林地12.76 km2,占4.7%;未成林造林地3.15 km2,占1.2%;宜林地2.34 km2,占0.8%。(2) 建立大量的蓄水引水工程。至1999年底,沙县拥有各类水利工程3274处,有效灌溉面积129.24km2,占耕地

22、面积的93.51%,保证灌溉面积124.48km2,占总耕地面积的90.08%。其中蓄水工程129座(包括中型水库1座,43048;小(二)型水库39座,山塘坝84座),蓄水总库容5583万m3,有效灌溉面积41.48km2,保证灌溉面积40.97km2;引水工程2759处,有效灌溉面积82.35km2,保证灌溉面积78.55 km2;电灌工程77处,装机80台,其1092kw,有效灌溉面积4.58km2,保证灌溉面积4.25 km2;机灌工程6处,装机6台,共143马力,有效灌溉面积0.5km2,保证灌溉面积0.42 km2;水轮泵工程3处,装机4台,有效灌溉面积0.33km2,保证灌溉面积

23、0.3 km2;防洪治涝工程255处,建成防洪堤坝长84.46km,保护耕地14.56 km2;喷灌工程31处,果园及菜地喷灌面积3.57 km2,管灌工程14处,改善灌溉面积4.48 km2;小型水电站104处(小二型以上水电站,4400144027),装机容量44856瓩。建成饮水工程120处,年供水量1469万t,饮用自来水人口达17.85万人。1995年1月通过初级水利化县验收,基本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需求。(3) 建立了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罗卜岩自然保护区,21001),建立了26处自然保护小区(点),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2%。建立了1个森林公园

24、(凤凰山森林公园,22001),4处风景区(2400124004),20处重点文物保护点(1650116520)。这些保护区和重要自然与人文遗迹的建立,对沙县自然生态和重要人文景观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4) 实施了生态农业试点建设,确立和规划了4个有机食品基地(2620126104),8个现代农业基地(2650126508)。(5) 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在夏茂、大洛、高砂、南阳等乡镇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从1996年开始确定了夏茂镇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乡镇,成立领导小组,1997年制定出夏茂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开展实施,2000年又在大洛推

25、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在大洛宝山村推广了三口沼气池,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7.2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根据沙县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沙县生态功能区划中以下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1)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沙县历史曾有莽莽的原始森林,由于解放前的兵匪危害,解放后的大量开发利用和不当的森林经营措施(放火炼山、大面积针叶林纯林造林、大面积皆伐、重采轻造、重造轻抚等),“文化大革命中”又曾把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风景林和庙宇林作为“破四旧”对象而伐掉。原始林已基本被人工针叶纯林所取代。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的消退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最大威胁。其一是森林

26、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地带性森林植被(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在不断缩小。除了罗卜岩楠木林自然保护区、淘金山风景区等地残存部分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外,其他阔叶林基本上由人工混交林和生物防火林带组成。由于森林的采伐和以阔叶树为原料的香菇、木耳、薪柴、烧炭等生产经营,以及由于人工造林树种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除国营林场营造的部分混交林外,乡镇造林基本上以杉松、为主,阔叶树仅占1%),导致了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简化和退化。其二是野生动植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工矿企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农林活动使用化学农药过多,乱砍滥伐,滥捕乱猎等,威胁着生物的生存与栖息繁衍生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森林物种

27、锐减。柳杉、红豆杉、樟树和楠木等珍贵植物已所剩无几;大径级的古树名木已十分罕见;濒危物种增多,过去常见的虎、豹、豺、苏门羚、黑熊、狸、猕猴等已很少见。据调查,境内珍稀濒危植物已达31种,野生动物已达47种。其三,在价值观念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矛盾。过多地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生物多样性原则。(2)森林资源质量问题。沙县森林覆盖率77.6%,全年林业用地面积14.8万hm2,有林地面积13.2万hm2。目前森林资源呈总量上升,质量下降的趋势。森林总蓄积量达1031万m3,但成熟林仅占11.5%左右,近成熟林约占17%,因此,近5年可伐资源极为有限。另一方面,人工林中幼林间伐由

28、于成本高,木材价值低而无法正常开展,林分质量下降,后续资源培育也成问题。现有林分中以杉木为主的针叶林比重过大,松木林比重偏小,阔叶林比重太少,约为1:0.64:0.53。而且商品材出材量比例也相应呈不合理状况:从19861996年,10年间原木比重下降了27.41%(1986年原木出材量为108497m3,占木材总量的74.39%,1996年原木出材量为71793 m3,占木材总量的46.98%),尤其是松、杂原木的下降幅度大,分别为36.12%和37.10%。另外木材采伐年龄也由原来的25年以上下降至目前的1618年。(3)沙县大量分散的乡镇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和家畜粪便

29、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问题。沙县乡镇企业较为发达,又以造纸、食品、化工、纺织等污染较严重的行业为主,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由于劳动力大量从农业中移出和经济性因素,城乡居民粪尿和家畜(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厂)粪便已很少回田使用,相反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有这些都导致严重的分散性的面源污染,造成一些地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严重下降。根据2002沙县环境统计分析报告,全县工业废水年排放量为4653.61万t,比2000年(2000年为“一控双达标”年,工业废水年排放量4304.19万t,其中达标排放量3470.6万t,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7.7%,排放达标率达86.3%。)

30、增加了349.42万t,比2001年(工业废水年排放量为4304.19万t)增加了331.97万t,增长了7.68%,其中工业废水达标量为3816.93万t,比2001年增加了6.1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0.06%,比2001年的83.21%有所下降。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约占全县废水排放总量的85.5%;食品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位于第2位和第3位,其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县废水排放总量的12.16%和1.68%。2002年废水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氨氮、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其中COD年排放量为14066.56t,比2001年的14666.56t减少了599.96t,下降了4.09%;氨氮年排放量为1592.3t,比2001年的1434.56t增加了157.74t,上升了11.0%,主要来自侨丹和麦丹两家企业;悬浮物年排放量为3493.3t,比2001年的3450.88t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