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38.96KB ,
资源ID:83285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3285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提问三甲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提问三甲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1、一、常用艾条灸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离腧穴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可以治疗常见虚寒性慢性疾病如胃痛。2、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不固定距离,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也可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一般灸5分钟左石。多用于治疗常见急性病、小儿和晕厥急救。3、回旋灸: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约3cm进行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科灸20-30分钟,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1、治疗室(病房)要求安静、舒适、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关门窗或屏风遮挡病人。2

2、、采用直接灸或间接灸时,操作者应认真守护在病人身旁,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热感,以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因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肢体痛苦,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施灸时体位要平而稳,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烧伤衣被。灸时余灰应用弯盘接取。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按常规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灭后的艾灸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铁罐内,以防复燃而发生火患。5、病人局部知觉减退或病儿及昏厥病人对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操作者可用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分别测知病人局部皮肤的受热程

3、度,以便随时调节艾灸的距离,防止烫伤。6、艾条施灸的先后顺序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7、颜面五官及有大血管处不宜施灸;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禁灸;实热证不宜施灸。8、使用过的物品均应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慢性虚弱性疾病、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湿温疼痛、肢体麻木、呕吐、腹痛、泄泻、脱肛、阴挺、阳痿、遗尿、骶瘘等。四、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内热者禁;传染病一般不宜用灸法;孕妇、高热、急性炎症(肠痈、急腹症)、大饥大饱、醉酒、大惊、精神病禁灸;面部、眼周、心脏、大血管、黏膜等处及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耳穴压籽理论目的 采用清洁的菜籽、药籽、磁石、绿豆等圆形硬粒按压

4、在耳穴上,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注意事项1、使用中应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个别对胶布过敏患者禁用。2、耳廓皮肤有炎症、冻疮者不宜采用,耳穴应轮流选用,更换耳穴时,应将胶布痕迹清洗干净。3、双耳交替进行。二、穴位定位心:耳甲腔最凹陷处内分泌:屏间切迹的基底部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交界处的内上方三、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凡使用毫针治疗的一切疾病均可用耳压治疗。2、禁忌症: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年老体弱、贫血者慎用或不用,耳廓有炎症或冻疮者禁用。中药保留灌肠理论提问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二、适应症各种慢性痢疾、结肠炎,以及高温降温

5、。三、禁忌症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病员,大便失禁患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四、注意事项1、灌肠前应了解病人病情及病变部位,以便选择适当的卧位和插管深度(慢性痢疾应选择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部位在回盲部应选右侧卧位)。2、灌肠前需排便、排尿,一般选择晚睡前灌为宜。3、药液应过滤,温度保持在39-41,量部超过200ml。4、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25-30 cm),液体流速要慢,插管要深(15-20cm),肛管要细。5、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中药湿热敷目的 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一、适应症 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风湿、关节疼痛、扭搓伤、颈、腰椎痛、各种痛症。二、禁忌证 热证、皮

6、肤过敏性疾病、疮疡破溃、急性扭挫伤初期不宜使用。三、注意事项1、热敷毛巾应折叠平整、绞干,使热量均匀透入。2、治疗过程中随时听取病人对热的反应,观察皮肤颜色。3、热敷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对皮肤知觉迟钝者尤须防止烫伤。4、热敷治疗后忌汗出当风。中药贴敷法 缓解风湿骨痛、骨折肿痛、跌打损伤等病症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等,达到通经活络、接骨续筋、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一、禁忌症 皮肤过敏、破溃等。1、敷药推制药均匀,太薄药力不够会影响效果,太厚浪费药物且溢出,污染衣服。2、敷药时注意温度,防止过热烫伤,过冷影响药效且加重疼痛。3、嘱病人药物干时应及时取下,防止磨伤皮肤,并用热水擦洗干净皮肤。4

7、、敷药后,若出现红肿、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5、对皮肤易过敏者,敷药前可涂一层紫莲膏。6、局部皮肤有破溃感染,皮肤病者忌包敷中药。刮痧法操作刮痧的定义及作用 1、定义:是应用一定的刮具,在患者体表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或瘀痕,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2、作用:具有疏通腠理的作用,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一、常间的刮痧部位1、头部:眉心、太阳穴。2、颈部:喉头两侧、颈部左右侧面和颈后两侧。3、背部:两肩部、脊中线、脊柱旁两侧和肩胛内缘向下、向外处。4、胸部:沿肋中线及胸骨两侧。5、四肢:上臂肘内侧、下肢委中穴上下、大腿内侧、后跟腱处。1、室内空气

8、流通,忌对流风,注意保暖避风,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患者体位要舒适,背部刮痧可采取俯卧或反骑坐位,胸部刮痧可采取仰卧位,。为避免患者疲劳,操作中可适当更换体位。3、根据患者病情、部位、体位以及耐受力,选用合适的手法和刺激强度。(1)、取单一方向刮拭(不能来回刮动),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2)注意力度轻重适中,均匀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切忌刮破皮肤,更禁用暴力。一般以皮下呈红色或紫红色瘀点(即刮痕)为度。(3)、背部刮痧,应自内向外向下,向脊椎两侧沿肋间呈弧线状对称的刮,每次刮6-8条,每条长8-15cm左右。4、刮痧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面色、局部皮肤颜色等情况,若见胸闷不

9、适、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沉伏和神志不清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5、刮痧后要卧床静养,20-30分钟后方可活动。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刮痧部位恢复正常后可进行第二次刮拭。6、使用过的刮具浸泡消毒后,清洗、擦干备用。三、附注1、刮痧前,容器内可放润滑剂或清水、麻油,或加中药红花、白芷、麝香、山甲等提炼浓缩成的润滑剂。2、刮痧用具: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铜钱、瓷匙、硬币、有机玻璃扣、小陶瓷酒盅,或用牛角特制的刮痧等物。三、适应症与禁忌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署痧、绞肠痧(痢疾)、吊脚痧(霍乱)等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体型过于消瘦者,有出血倾向或皮肤病变处有出血、

10、感染者禁用。四、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1、刮痧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一杯温糖水,迅速用刮具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涌泉穴(重刮)。中药泡脚疗法理论将中药煎汤,放于腿浴治疗器内,浸泡双下肢,因皮肤在磁场的作用下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同时通过水温熏洗刺激下肢的多个穴位、经络,以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周围血管疾

11、病、周围神经病变、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瘙痒、筋骨疼痛等。有出血症状的患者、皮肤有炎症或破损、血压过高、体温超过38.5、活动性结核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1、注意保暖,治疗中避免风吹。2、皮肤感觉迟钝,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3、泡脚后出现皮肤过敏、脱皮、水泡等现象应暂停治疗。4、高血压患者治疗完毕30分钟后测量血压。5、药疗袋应一人一袋,避免混用,以防交叉感染。穴位注射理(水针)论 病人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有出血倾向或高度水肿者禁用。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及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有毒副作用或刺激性较强

12、的药物不宜做穴位注射。凡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结果为阴性者方能使用。2、按医嘱选穴,腰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注入深度,每个穴位注射的药量一般为1-2ml。头面浅表部位为0.3-0.5ml,耳穴仅注射0.1ml,胸背部可注射0.5-1 ,腰臀部通常注射2-5ml,肌肉丰富处甚至可达10-20ml。3、选穴精简,一般以2-4穴为宜,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为佳,也可选择阿是穴。穴位应交替轮换,一穴不宜连续注射。4、药液不可注入血管、关节腔、脊髓腔、胸腔内,以免造成不良后果。5、孕妇的下腹部、腰部及某些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血禁用此法,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酌减。6、无菌盘有效期部超过4小时,凡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按常规处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