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80.33KB ,
资源ID:83401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3401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剖析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剖析文档格式.docx

1、在稀播种育壮秧的基础上,插双株和3株的96寸、97寸的产量最高,三年平均分别为11730公斤/公顷、11912公斤/公顷。二、两早1、适时早育苗。建议从3月18日开始育苗至4月5日结束育苗。早育苗一是能争得有效积温,我们对盖置床早育苗的和未盖置床晚育苗的,进行了两年温度观察,盖置床早育苗的比未盖置床晚育苗的,二年平均棚内多得活动温度206,有效温度71.6,床面多得活动温度322.1,有效积温174。盘下多得活动积温423,有效积温231。二是能做到低温成苗,育出高质量的壮苗,不得病。三是能够实现早插秧。水稻病害防治(一)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近年来水稻发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由于其具有流行性、暴

2、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常常给稻农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防治稻瘟病是稻农和我们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和技术指导中决不能忽视的一环。根据其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可分为叶瘟、节瘟、穗茎瘟、粒瘟。(1)叶瘟 在插秧后和成株叶片上均可发生,分蘖盛期发病最重。病斑有4种类型:急性型:在低温多湿条件下,感病品种叶片常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病斑,正反面都生有大量灰色霉层。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慢性型:病斑梭形,两端有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常有淡黄色晕圈,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斑多时互相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白点型:多在感病品种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白色小点。条件适

3、宜可转变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仅产生针头大小褐点,局限于2叶脉间,条件不适宜发病的可转化为慢性型病斑。(2)节瘟 多在抽穗后在剑叶下第一、二节上发生。最初在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逐渐围绕节部扩展,最后整个节变成褐色或黑色,造成茎秆节部弯曲或折断。(3)穗颈瘟 抽穗时期最易感病。在穗颈或枝梗上初生褐色小点,后形成黑褐色不定型病斑,得病后易变黑枯死或折断,严重时全穗变白不结实。(4)粒瘟 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生。发生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粒变成暗灰色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黑褐色斑点。一线三部病斑两端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中毒部(外围淡黄色晕圈)坏死部(中间层褐色

4、坏死)崩解部(中央灰色的组织)2、发病条件(1)水稻品种抗病性减弱或丧失,这是造成水稻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内因。(2)稻瘟病病源菌菌量多、残留量大,由于近年来不同稻区都不同程度的有稻瘟病发生,病菌在田间地头的杂草和秸秆上的残留量大,这就为稻瘟病的流行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3)栽培品种单一,偏施或晚施氮肥,加重了稻瘟病的发生。(4)前期苗小、苗弱。进入七月份低温高湿、多雨寡照是稻瘟病流行的客观条件。针对以上病害发生的原因,对水稻稻瘟病采取改革耕作制度、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越冬菌源、控制肥水管理、关键时期早预防、早治疗,实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耕作制度的改革 实行3-5

5、年的秋季深翻或当年秋季进行一次旋耕。(2)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3)消灭越冬菌源,搞好种子和病稻草的消毒处理病稻草和带菌的种子以及田间地头的杂草是水稻稻瘟病的初侵染菌主要来源,因此搞好种子和病稻草以及杂草处理十分重要,在水稻收获结束后和育秧前必须组织力量,及时、干净清除田间地角的杂草和病稻草,烧毁或提前垫圈沤肥,沤肥时要充分沤熟才能施用,禁止用病稻草盖种、催芽、捆秧。(4)因地制宜,实行平衡施肥法 即按品种、地力施肥,多施基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宜给秧苗吃的“过饱”或“过好”,中后期控制氮肥的施用,避免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5)、掌握好灌水原则 提倡“浅水插秧,浅水分蘖,

6、够蘖深灌,足水孕穗,湿润壮籽,黄熟落干。”,切忌怕干旱而长期深水。(二)细菌性褐斑病此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叶片染病,初为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不见菌脓。叶鞘受害,多发生在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病斑赤褐,短条状,后融合成水渍不规则大斑,后期中央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剑叶发病严重时抽不出穗。穗轴、颖壳等受害,产生近圆形褐色小斑,严重时整个颖壳变褐,并深入米粒。防治方法:1、注意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易感病品种。2、及时处理带病稻草,进行稻种

7、消毒,杜绝病菌来源。3、加强肥水管理。不要过量追施氮肥,合理灌溉,及时排除田中暴雨积水。(三)赤枯病赤枯病俗称僵苗,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水稻发病后,叶片枯死,生育期延迟,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2013年,我县大面积暴发赤枯病,平均减产15%座左右。对于盐碱地和二洼地,不光要补锌、补钾,还要治理盐碱,调理肥料,改良土壤,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根治水稻赤枯病的发生。1、症状识别 一般水稻分蘖后开始发生,受害水稻矮化,老叶黄化,心叶变窄、直,茎秆细小,分蘖少而小。初期上部叶片为深绿色或暗绿色,进而基部老叶尖端出现边缘不清的褐色小点或短条斑,后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铁锈状斑点。以后病斑逐渐增多

8、、扩大,叶片多由叶尖向基部逐渐为赤褐色枯死,并由下叶向上叶蔓延,严重的全株只剩下少数新叶体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叶鞘与叶片症状相似,产生赤褐色至污褐色小斑点,以后枯死。缺钾,原因有:土壤内缺钾;土壤内有钾,但由于土壤温度低或气温偏低,稻田内长期深水,影响水稻充分吸收;因土壤中存在大量亚铁离子及硫离子,使稻根中毒,影响钾的吸收。另外,缺钾还有利于胡麻斑病发生。缺锌 土壤中缺锌或石灰性土壤中的锌往往被固定,以及土壤的透气性不好,产生有毒物质等均可影响稻根对锌的吸收,导致缺锌等。中毒型赤枯病 一般土壤黏重,地势低洼积水,长期深灌,发病重。主要因土壤中缺氧,加上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产生有毒物质,造成

9、根窒息而受毒害,从而影响氮磷钾尤其钾的吸收。深水缺氧引起有毒气体对根的毒害等。水稻插秧后遇到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肥料的吸收。2、缺磷型赤枯 多发生于栽秧后34周,能自行恢复,孕穗期又复发。初在下部叶片叶尖有褐色小斑,渐向内黄褐干枯,中肋黄化,根系黄褐,混有黑根烂根。缺锌与缺钾引起的症状相似,但亦有不同之处:缺锌病叶首先有中脉黄化,随后出现红褐色斑点,最后变红褐色焦枯,病状由叶片基部渐向叶尖、由叶片中部向叶缘发展。而缺钾正相反,叶片是由叶尖向下,由叶缘向内侧发展。缺锌老叶发脆,缺钾则不明显。缺锌一般在PH6.5时容易出现,缺钾则不受此限。2、防治方法 改良土壤结构与增施钾肥、锌

10、肥是根本措施。改良稻田土壤结构:通过选地与加深土壤耕作层,并增施腐熟的有机粪肥与绿肥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尽量不用砂土、黏土做稻田之用。增施钾肥或锌肥:对缺钾的稻田,应以基肥形式,每公顷施氢化钾或硫酸钾120-180千克或草木灰900-1200千克。砂土稻田因钾素易流失,基肥应改分几次追肥应用。对缺锌的稻田,可每公顷施硫酸锌15-22.5千克作基肥,也可用0.5%的硫酸锌液于插秧前蘸稻根。加强稻田水肥管理:应在基肥中施用腐熟的粪肥、绿肥等。水稻插秧后应进行浅水勤灌,适时排水晒田,并结合追施速效肥料,促进稻田早发,使根系发育健壮,减轻发病。发现症状及时控制病情:对已发病的稻田,应根据缺素的种类,及

11、时追肥,控制病情。对缺钾性赤枯病,应立即排水,每公顷追施氯化钾60-90千克,以后浅水勤灌,促进新根形成,也可每公顷喷1%氯化钾或硫酸钾溶液液600-750千克进行叶面追肥。对缺锌性赤枯病,也应立即排水,每公顷追施硫酸锌15-22.5千克,以后浅水勤灌,促进新根形成,也可喷施0.3%硫酸锌或氯化锌液进行叶面追肥。但要注意这类稻田切不可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否则可加重病情。水稻虫害防治1、水稻潜叶蝇 是盐碱洼地苗期及返青阶段主要害虫。清除稻田附近杂草、浅水灌溉、培育壮秧。在插秧前2-3天,稻田用40%乐果乳油800倍喷雾一次,插秧后发现叶片有大量白色虫卵时,用2.5%新科(阿维菌素类)2000倍液

12、喷雾。2012年,我县大面积发生潜叶蝇虫害,损失较大。与稻瘿蚊危害水稻部位相似,应在插秧后和返青期用乐果等药剂进行预防,施药前应先排水,最好是前期撒施,后期叶面喷施。2、稻摇蚊为害特点是以幼虫取食水稻根部,影响水稻的正常发育,使叶色变黄,稻株矮小,叶茎细弱,严重时造成漂秧和死苗。要及时排水晒田,排盐洗碱;有机肥最好施用炕洞土、腐熟的马粪等。水稻根部和叶片均可受害,但当根系粗壮时幼虫及成虫会转移取食地上鲜嫩的的叶片,常造成叶片干枯,漂在水面(老百姓叫脱裤子),直立的受害叶片呈灰白色(老百姓叫一炷香)。3、二化螟在吉林省1年发生一代。成虫产卵盛期在7月上旬,7月中下旬是幼虫危害盛期,以老熟幼虫在稻

13、茬、稻草及杂草中越冬。以幼虫钻蛀稻茎杆内危害,在分蘖盛期造成枯鞘,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时造成虫伤株,增加秕粒,对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二化螟时有发生,且危害越来越重,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到8-10%左右。根据技术人员多年实践经验,防治的最佳防治时间为6月末-7月初第一遍用药,7月上旬第二遍用药。所用药剂有杀虫单、杀虫双等。农业防治:秋季深翻,春季深水泡田,清除田边杂草和稻草、稻茬。消灭越冬虫源。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在一代化蛹初期,先排干田水2-5天或灌浅水,降低二化螟在稻株上的化蛹部位,然后灌水7-10厘米,保持3-4天,可使蛹窒息死亡;二代二化螟1-2龄期

14、在叶鞘为害,也可灌深水淹没叶鞘 2-3天,能有效杀死害虫。 生物防治:在螟蛾盛期放赤眼蜂,每公顷30万头。用青虫菌和杀螟秆菌,每克含一百亿个活孢子的菌粉加水2000-3000倍喷雾。物理防治:灯光诱杀和采卵,用黑光灯或卤素灯诱杀成虫,在成虫盛期采卵块。药剂防治:可用杀虫单、杀虫双等药剂按使用说明应用。内容提要水稻缺素症状如何选购化肥水稻如何施肥李比希的学说植物矿质营养学说:驳斥腐殖质营养学说,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

15、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肥料的定义与包容肥料肥料:指一些能够直接向植物提供营养元素的有机或无机物质无机肥料化肥有机肥料农家肥、沤制绿肥、草炭灰微生物肥料生物菌肥农业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化肥在农业中的贡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在19501970年的20年中,世界粮食增产近1倍,其中因播种面积增加而增加的产量占22,因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所增加的产量占78。在各项增产因素中,增施化肥要起3050的作用(一般可按40估计) 数以10万计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斤化肥平均可增产812kg粮食;48kg油料

16、;36kg棉花。施化肥增加的农产品价值是化肥投资的4.8倍。水稻吸肥规律对氮素的吸收以分蘖期最高,达50%,其次为幼穗发育期。对磷的吸收,以幼穗发育期最高,占50%左右,分蘖期次之,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当数量的磷;对钾的吸收,抽穗前吸收最多、抽穗后很少。(水稻整个生育期,孕穗期需肥量最大,其次是分蘖期,希望农民朋友不要走入误区。)水稻目标产量与施肥量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1.5-1.9公斤;需磷0.8-1.0公斤;需钾1.6-2.3公斤。如果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则需纯氮160-165公斤;需纯磷75-95公斤;需纯钾125-130公斤。从上述条件看,氮、磷、钾所需比例大约为2.5:1:2

17、。在这里需要与大家澄清一个道理:平时大家施肥很难达到科学值,你们总是重视氮、磷的投入,而忽视钾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水稻产量很难达到理想目标。水稻高产施肥原则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当施肥和配方施肥具体做法基肥足、蘖肥早、穗肥巧、粒肥少(三)水稻肥料运筹与施用磷肥全作基肥,钾肥40%分蘖肥,60%作穗肥,氮肥的施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底肥“一道清”施肥法 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适用于保肥力强的稻田。2.“前促”施肥法 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其余肥料在返青后全部施用。多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种,施肥水平不高或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慢的稻田。3.“前促、中控、后补”

18、施肥法 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施足底肥,早攻分蘖肥,中期晒田控氮,抑制无效分蘖,后期酌情施穗肥,以达多穗多粒增加粒重的目的。适用于施肥水平较高,生育期较长,分蘖穗比重大的杂交稻。4.“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 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减少前期施肥量,使水稻稳健生长,主要依靠栽培的基本苗成穗,中期重施穗肥,促进穗大粒多,后期适当补施粒肥,增加结实率和粒重。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品种和肥料不足,土壤保肥力较差田块。水稻产量形成原理一、水稻产量的物质来源与其他作物一样,水稻产量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借助太阳光能,由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光合作用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原动力,光合产物是水稻产量

19、的物质基础。北京农业大学“廉平湖”教授经过多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国内外水稻研究的实践,在70年代就提出了水稻生产3个90%高产栽培理论体系。经过几十年的水稻栽培实践证实,3个90%理论不仅是水稻稳产、高产、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依据,而且对其它禾谷类作物也同样适用。1、水稻产量90%来自光合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水稻产量的90%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只构成产量的5-10%。(但这里很多稻农就会提出疑问:我们花那么多的钱购买化肥进行投资,根本就没意义了,浪费啊?)大家切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而施肥就是提高光合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2、水

20、稻产量90%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水稻产量的90%是叶片制造的。据日本早稻大学教授“松岛”测定,水稻各个部位光合产物的产量中,叶片的光和产量占86.9%;叶鞘的产量占9.4%,稻穗本身的光合产量基本被自身呼吸所消耗(约占6.3%)。水稻各生育期的光合生产率也不同,灌浆期水稻的光合能力最强,达到3.84克/米.天。水稻成熟期各部位的叶片光合效率也不同。并且各部位叶片的分工也不同,上部叶片(倒1-3叶)的光合产物运往穗部,而下部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往根部,尤其是倒4叶,对水稻后期根系活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很多水稻早衰就有这方面的原因根系早衰)。3、水稻产量90%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在水稻产量不太高的情况

21、下,光合产物30%来自抽穗前,70%来自抽穗后的一个多月;而高产水稻90%的光合产物来自抽穗后。水稻产量的高低,与抽穗后的光合作用的强弱关系重大。因此,水稻高产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保证水稻抽穗后更有利于光合作用。水稻施肥的“五看”技术看叶尖:水稻心叶外的第2片叶比第3片叶长,证明田间不缺肥;若第2片叶与第3片叶相等,说明田间缺肥,水稻生长没劲,必须追肥促长。看叶心:水稻心叶长出来是卷着的,淡黄色,证明田间不缺肥;若心叶长出来是开放式的绿颜色,说明水稻需要追肥。看叶枕:水稻的叶鞘与叶枕之间的距离长,证明田间不缺肥;若叶枕与叶鞘的距离短,说明田间缺肥。看叶色:如果倒2叶比倒3叶的颜色深,属正常生长,田间不缺肥;若倒2叶比倒3叶的颜色浅,证明田间缺肥,需要追肥。看根系:水稻白根多不必追肥;黄根多要追肥;黑根多不仅是肥料问题,而且要放水搁田,看其生长趋势,酌情看苗、看田、看长相用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