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0.75KB ,
资源ID:83625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362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字军作战装甲兵运用启示录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字军作战装甲兵运用启示录Word文档格式.docx

1、双方作战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初,最后,歼灭德、意军共3.3万人、坦克300辆,迫使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撤回至阿格拉地区。但是,英军在本来就拥有优势参战兵力和雄厚后备兵力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完全达成战役企图,而且自身也伤亡了1.7万精锐、坦克270余辆。双方在作战中对装甲兵的运用,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一、集中与分散 英军进攻计划的基本部署为:由第13军牵制据守利比亚与埃及边境的德军,同时由第30军迂回到这些设防阵地的翼侧,“以搜索并摧毁”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然后与边境70英里外托布鲁克突围出来的守军会合。这样,英军的2个军就在相距很远的两个战场上各自为战,削弱了其突击力量。战后,当时任

2、非洲军参谋长的拜尔林将军评价这次战役中英军的兵力部署时说“索伦防线只要用少量兵力加以监视即可,不必用两个师去攻击它。印军第四师整整在那里被牵制了两个月,事实上,英军的攻击主力只有两个师,一个师包括着装甲兵的大部分,另外一个师掩护着它的侧翼,所以兵力太少不足以发生决定性作用。英军的每一次进攻,主力都太弱,而且这种脆弱的兵力又常常作分散使用。”实际上,在作战过程中,英军的装甲兵部队大都以旅为独立作战单位投入战斗的.而隆美尔机敏地抓住了对方这一弱点,将有限的坦克集中起来,以师为单位在战区内游动,选择英军的要害部位进行打击,各个击败对手。如:在战役发起后,他判明最大的威胁来自西迪拉杰格,21日集中他集

3、中了第15、第21两个装甲师对该地英军进行猛攻,其第21装甲师几乎全歼了英军第7轻骑队,第15装甲师在与第2皇家坦克联队作战中尽管损失较大,但通过将反坦克炮与坦克巧妙结合的战术,仍给英军第7装甲旅以重创,只是由于第22装甲旅及时赶到,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导致这种兵力部署的根源在于英军陈旧的战术教条。当时,各种官方军事教材和参谋学院是这样教导的:“消灭战场上敌人的主力部队”是司令官的首要目标,也是惟一正确的目标。他们认为:“歼灭敌人的坦克,仗就可以顺利地打下去。”英军对其第8集团军及其装甲军下的命令中说:“你们直接打击的目标是消灭敌人的装甲兵部队。”但是,装甲兵部队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力量,不

4、象步兵队伍那样容易停滞。因此,英军想通过在宽大的正面上捕捉并歼灭隆美尔的捉摸不定的装甲兵部队时,从一开始就暴露出兵力分散、战线过长、相互联系薄弱的弊端。启示:集中兵力是兵家的常识,对这一点英军将领也一定知晓。从英军最初的布署来看,尽管分散了两个军的力量,但每个方向上也都占有优势。然而,英军对其兵力在作战过程中的进一步分散没有能控制好尺度。在广阔的战场上实施机动作战时,集中兵力应是相对的集中,否则当敌发现其处于绝对劣势时,势必会以机动来避免正面接触,很难达成歼敌主力的目的;分散也是相对的分散,要以便于组织指挥与协同为准则,否则,形不成相对优势,即便与敌接触,也会被各个击破。二、进攻与防御 本次战

5、役中,攻防战斗转换频繁。首先,英军处于全线进攻,而德、意军队处于防御态势。但是,很快德、意军队就充分利用其装甲兵部队对英军实施进攻作战,在作战实施过程中,双方经历了几次攻防转换。在进攻作战中,英军的装甲兵主要协同步兵或单独对德、意军队的设防阵地进行攻击,但大都是对其正面实施攻击。由于德、意军队擅长利用雷场、铁丝网等障碍物与反坦克炮、88毫米高射炮布设反坦克陷阱,加之英军装甲兵部队的分散使用,往往造成进攻力量的不足。因此,其装甲兵部队在对敌阵地进攻过程中损失较大。如11月21日在对包围托布鲁克的德、意军队阵地进攻作战中,英军把三个装甲队中的两个派去支援被隆美尔集中两个装甲师打击的先遣部队,只剩下

6、第6皇家坦克队向托布鲁克进军,不久就被对方强大的反坦克炮火打垮。而德、意军队的装甲兵部队在进攻中,主要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击英军的进攻纵队、后勤补给线、指挥机构,以充分调动英军,再寻机歼灭其增援部队,或造成其指挥员的心理恐慌。在对英军的阵地防御进行进攻时,大都担任对敌阵地实施迂回的战术。但在11月23日为了等待与意军阿里特师联合进攻时,英军迅速作好了防御准备,而德军却把坦克摆成一字长蛇阵,步兵和炮兵在其后一起向英军阵地正面冲击,最后,尽管全歼了南非第5旅,却使自己的装甲兵部队在对敌阵地进攻中大伤元气,损失了70余辆坦克。从全局来看,由于德、意军队缺乏后备力量,这次损失对本次战役产生了重大影响。在

7、英军发起战役前,隆美尔正在准备再次进攻多布鲁克守军,以解决自己在非洲战场上缺乏海上补给基地的困境。他为了提防英军自埃及向他的后方发动攻势,把两个摩托化步兵师(阿里特师和第斯提师)调到多布鲁克东南和以南的地区,在比尔海强、格斯尔艾阿里德和高特艾哈里加之间占领阵地,同时,把第21装甲师配置在甘布特以南地区作为机动打击力量,与两个摩托化步兵师一起构成一条机动性的防线,并在作计划时还考虑到,第15装甲师随时都可能抽去支援第21装甲师。德、意军队在防御作战中,主要是以步兵扼守阵地,而将装甲兵部队集中起来,充分发挥其快速机动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反冲击或反击行动,对进攻之敌的翼侧及后方实施迂回打击或夹击。英军

8、装甲兵部队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防御作战中,主要是遂行仓促防御,用以阻止德、意军的迂回行动,保障其步兵阵地的翼侧安全;或割裂德、意军队的联系等,很少用于攻势行动。尽管装甲兵具有强大的突击力,但无论用于进攻还是用于防御,在选择打击对象时,仍要强调以强击弱,要把打击的矛头指向敌人关键而又薄弱的环节,尽量以间接的方式,从整体上破坏敌人的作战体系。在必须对防御体系比较完善的敌军阵地进攻时,应给予充分的支援与采取适当的战法。英军的教训是因为其野战炮兵未能压制德、意军防御阵地的反坦克炮火力,而德军的教训是因为未能选敌弱点集中兵力突击。这一点在各种反坦克武器的性能不断发展的高技术战场上,显得更加突出。三、退却与追

9、击 战役进行至12月4日,英军预备力量南非第2师在卢塞姆接防印度第4师阵地,印度第4师与经过补充后的第7装甲师会合,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术,企图切断隆美尔的补给线和退路。隆美尔获悉这一情报后,考虑到自己目前兵力损失严重、部队疲惫不堪、后勤补给不济又缺乏制空权的现实,就决定向西撤退。于是,在北非的大漠上双方又展开了一场退却与追击的较量。德、意军队在组织退却时,仍将极为有限的装甲兵部队集中起来机动使用。一是用以解救被围的部队。如在12月5日下午,其装甲兵部队突然进至古比井,击溃了正在那里攻击意军防御阵地的印度旅,尔后迅速与敌脱离接触。二是担任后卫部队,以反击或阻击的方式掩护其他部队退却并建立新的防线。

10、如在12月9日,在离“骑士桥”不到8英里的地方,成功地阻击了英军的装甲兵部队。15日又在贾扎拉附近以反击的战法,吃掉了英军追击部队的先遣队,粉碎了英军的围攻。三是实施牵制行动,减少英军追击部队对退却部队的压力。如在12月22日在贝达富附近将英摩托化追击分队一直牵制到26日,使其后卫部队安全撤退30英里,到达阿杰达比亚。四是实施伏击战,突袭英军追击兵力。如在12月27日,英军第22装甲旅穿过哈塞亚特,深入沙漠30英里实施迂回追击时,突遭德军装甲兵部队的伏击,经过三天的战斗,损失了65辆坦克,只有30辆左右突围。德、意军队的装甲兵部队在退却中的灵活运用,给英军以极大的打击,同时使自己的兵力能最大限

11、度地撤离战场,保存了一定的实力。英军在组织追击时,未能发挥装甲兵在数量及质量上的优势。一是兵力分散,便于德、意军各个歼灭。二是各追击纵队相距很远,无法在战斗中及时地相互支援。三是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典型的例子是其第4装甲旅在古比井附近的作为。当时该旅经补充后已拥有坦克136辆,几乎等于德国非洲军所剩坦克总数的2倍,但该旅在12月5日至7日都是在阵地上度过的,间或进行一下短促出击,希望把德、意军引诱至第4印度师的正面阵地上,但都没有成功。四是过于教条。担任追击的装甲兵部队不管战场上什么情况,天一黑,就退入沙漠中组织宿营,从而给本来已处绝境的德、意军队以逃脱之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战术思想僵

12、化外,还与前几次作战行动中经常中隆美尔的圈套,对其存有畏惧、谨慎心理有很大关系。能在战场上歼灭敌人固然可喜,但在处于极其被动的情况下脱离与敌接触,保存一定的实力则更加不易。在部队机动能力大大提高的高技术战场上,退却的组织与实施将比二战时更加困难。尤其敌军更加强调为阻止对方重新组织队伍或者逃脱而保持对退却兵力直接压力的情况下,如何摆脱与敌人的直接接触、阻止敌人迂回阻击、粉碎敌人空中追击等,都是极为现实而又必须应予以研究的问题。在组织退却行动时,装甲兵在其他军兵种配合下,一是可充分发挥其快速机动力和强大的火力,集中兵力造成局部优势,采用反冲击、反击、伏击等战术给直接接触之敌予以重大杀伤,掩护其他部

13、(分)队退却。二是可抢占有利地形以机动防御形式阻击敌人的地面追击或迂回。三是执行反机降任务,控制关键地形,歼灭或牵制 敌空中追击之敌。四、协同与保障 在北非战场上,由于作战地区地形开阔,双方步兵都处于从属地位。但总的说来,德、意军队通常将步兵与装甲兵分开使用,一是保障了装甲兵部队的快速机动性;二是将步兵主要用于阵地防御,担任坚守关键地形或牵制敌军的作战任务,节省了兵力,整体上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英军的步兵,通常与装甲兵一起,既参与进攻,也实施防御,在小的范围内步坦协同较好,但因二者机动能力不同而在整体上影响了装甲兵的快速机动性。在炮兵与装甲兵、步兵之间的协同上,德、意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将

14、对反坦克炮、88毫米高射炮与坦克、步兵有机结合,既用于防御,也用于进攻,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坦克数量的不足。在侦察保障方面,英军充分发挥了其空中优势,而德、意军则主要依靠地面侦察,这大大限制了其对战场情况的掌握。在通信保障方面,双方都重视对对方的无线电通信进行监听,同时也都注重对对方的指挥机构与通信系统进行攻击。在11月22日,德军第15装甲师俘获了英军第4装甲旅旅部,使其指挥陷于瘫痪。11月23日,新西兰军第6旅也彻底捣毁了非洲军司令部,给德军以后几天的作战指挥带来严重影响,使其指挥官不能及时了解部队位置及行动,甚至导致指挥员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在最关键的时刻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也是其失败的原因

15、之一。在后勤、技术保障方面,由于英军准备充分,在埃及边境储备了大量物资,能对前线进行及时补给,基本保障了其优势的战斗力。在战后能及时维修大量战伤及故障坦克,大大减小了损失。在作战过程中,双方也都有直接威胁对方补给线的作战行动。在战略上,英国空军与海军凭借其在地中海占有制空权与制海权的优势,使德、意军的战略补给在1941年的7、8、9、10月份分别损失了17、35、38、37,极大地削弱了其作战能力。在战区内双方也都有因补给不及时而被迫中断作战行动的例子。11月24日,隆美尔率军对英军后方补给线进行反击时,因输送然料的运输纵队没能及时到达而失去了战机;德军第15装甲师和第21装甲师在11月26日

16、因不得不返回巴尔迪亚去补充弹药和油料,又失去了将近一天的宝贵时间。英军在追击德军时也有许多部队因缺乏油料而停止。从坦克及其他装甲战斗车辆来说,固然具有许多其他武器所不具备的长处。但从整个作战系统来看,战场上的作战要素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变化,这在客观上提高了对整体作战的要求。因此,装甲兵在作战中一方面要组织好内部的协同,使坦克兵、机械化步兵、炮兵、防空兵等诸兵种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外部协同,主要是与左、右友邻、上级炮兵及战术导弹部队、航空兵等诸军、兵种之间的协同,保障上一级作战系统的运行与稳定。此外,组织和加强对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各种保障,是装甲机械化部队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保持强大的生存力和持续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场上,先进的侦察技术和各种高效能的反装甲兵器,将严重地影响装甲兵的生存。电磁对抗更加激烈,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使军队作战行动更加注重时效性,这些都将为各种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