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KB ,
资源ID:8424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24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太原民风民俗资料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太原民风民俗资料Word下载.docx

1、社火,实际上就是太原人俗称的红火。古老的太原大地,久传着一句民谚,那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红火。”当然,民间的风俗,由于受到地域、历史、经济、交通的影响,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色。就拿这句民谚来说,在不同的地方,虽然同属太原地区,有着不同的传承内容。比如有的地方叫:“庄户人,要得乐,唱大戏,耍红火。”有的地方说:“唱大戏,耍红火,穷苦人盼的就是这。”也有的地方却是:“耍红火,弄红火,婆姨娃娃全家乐。”但是,综观其实质,原本是一个:红火,在劳动人民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现,是人们对幸福的真挚追求。所以,红火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乃至于在千

2、百年来,日趋丰富,日趋充实,日趋完美。太原的红火规模大大、形式多、内容广,生活气氛浓烈,地方特色别具一格。大致说来可分为日间红火和夜间红火两大类,但是,这两大类红火并不能截然分割,很多的红火可以在日、夜之间交叉进行,重复进行。而同是一个形式,同是一个内容,仅仅由于时间的差异,却产生出迥异的奇特效果。把这些红火的名称罗列出来,主要的有太原锣鼓、太原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二人台、哑老背妻、二鬼摔跤、刘三推车、大头娃娃、跑场秧歌不一而足。太原锣鼓太原锣鼓,是指流行于太原地区民间的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的那种“流水”,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相传,它始于公元 947年,后汉高

3、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一会儿急似一会儿,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太原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誓必决一胜负。其演奏技艺之娴熟,场面之激烈,实属国内罕见。它反映出太原人自古以来粗犷剽悍的地方特性,也反映出太原人不屈不挠,对胜利的向往和追求的民族特性。它构成了太原锣鼓声色雄壮的地方特色,也奠定了太原锣

4、鼓在太原民间社火习俗中独占鳌头的地位。提示:每年的正月十五,太原市各城区都要组织锣鼓表演,欢庆节日!徐沟铁棍、背棍、担棍、划棍棍的民俗文艺活动,也是太原传统闹红火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棍”,无论是极高的铁棍,一人肩背的背棍,两人肩抬的担棍,还是由四人抬起前后高低滑动的划棍,都是以棍抬人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只不过因其活动位置和形式的不同,而分别名之。铁棍,又称为抬铁棍,是一种较为大型的棍式表演形式。“铁棍”的表演,是在长杆后面有高七、八寸,宽五寸的横条小高台,两端竖起两支直径为三公分的铁棍,前面平台上也竖起同样的一支铁棍,棍之间,为演员们打制了一对脚踩的铁耳,上端在齐腰的地方,打制了

5、一个铁腰卡,演出前,用白布将演员从足到腰和支撑他(她)的铁棍紧紧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当在这三支铁棍上绑好三个孩子之后(一般是女孩子),导演就根据自己的构思,让演员在铁棍上扮演出许多剧目来。自然,演员中也包含了抬起横杆的十六个男青年的走步与动作。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的男子汉肩背一种专制的三角形铁架,铁架下扎于腰,中搁于肩,上部为一个铁插座。上面的表演者,亦为八九岁的灵巧女孩。铁棍、背棍是每年正月十五最重要的民间文艺表演节目。最有名的当数徐沟铁棍,曾多次上京演出,引起轰动!您可以在正月十五白天乘车到徐沟欣赏精彩的铁棍表演,顺便品尝一下徐沟的美味小吃-灌肠!清徐架火清徐架火其实是典型的南庄

6、架火。南庄架火,始于明代初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工艺独特,有许多令人惊叹之处。架火,由描龙绘凤、金匾高悬的十数层殿宇楼阁顶架而成,形如古塔,气势宏伟,颇为引人注目。架火有平年与闰年之分。平年架十二层,闰年架十三层。这些殿宇楼阁,层层飞檐高挑,铃铛垂吊,从底到顶足有十三米开外。塔顶,城斗高矗,旌旗飘扬,别具情趣;塔身,彩炮成串,幡缀相连,五彩缤纷;塔底,人物山水和牌坊亭台相衬托,主次分明,恰似一座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架火上悬挂着数百个彩炮,外饰以精致的彩色图案,全部用五颜六色的手工纸和瓦金纸裁成细如发丝的纸条编织而成,图案各异,风格奇特。图案有八卦、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悬挂架火之上,恰似

7、锦上添花,颇为别致、好看。清徐经济发达,每年正月十五都有盛大的架火,远近村民都成群结队地前往观望架火,就连外地的客商也要借此机会观赏架火,并洽谈生意。您可在正月十五当晚乘车到清徐县城观看精彩的架火表演。唱大戏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于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而且这一剧种历来受到山西中部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故称中路梆子。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格。山西省晋剧院设在太原,现有演职人员近三百人。这个剧院,在历史上曾经汇集了山西省内晋剧的老艺人丁果仙、牛桂英

8、、郭凤英、梁巧云、冀美莲等人。这些老艺人,经过舞台生活的千雕百琢,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表演风格、唱腔,在群众中留有很深的印象和很高的威信。现在,这个剧院的著名演员有王爱爱、田桂兰、冀平、马玉楼、刘汉银、郭凤英、王宝钗等。山西省晋剧院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空城计、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在太原周围的许多村庄每年都有赶会唱戏的习俗,游客可以到村里亲自体验晋剧的艺术魅力!莲花落太原较早的曲艺表演,似乎要数太原莲花落了。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20世纪60年代初,太原市曲艺演员曹强对晋中莲花落加以改造而成现今的太原莲花落。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

9、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颇合当地人的口胃。太原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多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和呼延庆打擂;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小寡妇上新坟和夫妻格水等。曹强老先生的莲花落脍炙人口,在广播中还经常播放,游客也可以在音像店中购买到曹强先生的莲花落专辑,您可以大饱耳福!太原剪纸剪纸,是一种用纸造型构成各种图案的艺术表现形式。或用剪刀在纸上裁剪,或用刻刀在纸上裁刻,是太原农村已经普及了的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工艺品。 剪纸的图案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10、。比较惯用的图案有花草鸟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吉祥文字、喜庆图案。色彩绚丽,乡土气息浓郁。各色剪纸贴在新换的窗纸和明净的玻璃上,清新、别致、大方,使农家院落喜气盈盈,生机勃勃,节日气氛非常浓烈。快过年时您在大街小巷随处可看到卖剪纸的摊点,花样繁多,做工精致,一般一元一对。您不妨买一些贴在窗户上,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太原地方名品特产传统工艺推荐榆次堡子酒榆次堡子酒系历史名酒,1900年慈禧太后曾饮此酒,故称为御酒。据榆次县志记:“烧酒性香烈,行销远近,以产高家堡、乔家堡者为最,人称堡子酒。”民国四年(1914年),堡子酒在巴拿马国际赛酒会上获得一等奖。玻璃圪嘣玻璃圪嘣是一种薄玻璃响器

11、,是太原地区节庆应时的一种儿童玩具,头大,呈扁圆形,中接细长管,用嘴吹,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生“圪嘣、圪嘣”的声音,清脆悦耳,极受儿童欢迎。段亩砚段亩砚产于五台县城南40公里滹沱河南岸的段亩山(又称文山)。文山石色有紫、黑、绿三种,以紫色石最佳。文山西麓素有“砚乡”之称,选料精细,制出的仿古砚台精美异常。兰亭序砚、仿明抄手海水池砚、雕龟兽池砚、五蝠捧寿砚已经成为山西名砚。仿古铁器太原晋祠宋铸铁人闻名天下,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的杰出代表。近年来,太原北城区金属工艺厂以优质生铁作原料,陆续生产仿古铁器,产品品种繁多,用工精良,如“马踏飞燕”、“明九龙鼎”、“云冈佛头”、“晋祠铁人”等酷似原作。汾

12、酒汾酒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白酒,始酿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汾酒“入口绵、落口甜、酒后有余香”,以色、味、香三绝著称,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曾在1916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优胜金质奖章。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晋祠大米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晋中剪纸晋中,太原郊区农村,年年剪窗花,已成传统。剪纸的内容广泛,惯用的图案有花草鸟兽、神话传说、喜庆图案、吉祥文字等,色彩绚丽,乡土气

13、息浓郁。民间剪纸目前已成为节庆市场上的红火商品。琉璃制品太原盛产琉璃制品,古已有之。太原马庄苏家所制琉璃,始于唐朝,明清时已远销外省。这些琉璃制品,装点了众多的古文物、古建筑。面塑面塑也称“面人”,是平鲁县的工艺品。用白面粉捏成各种禽兽、果 品或各种人物形象,蒸熟再进行彩绘。 面塑细致精巧,形体生动,常当作吉祥物品供人欣赏馈赠亲友。山西老陈醋老陈醋产于清徐县,为我国四大名醋之一。老陈醋色泽黑紫清亮,气味酸醇浓烈,还具有甜、绵、香、酸,不沉淀,储存越久,其味愈浓和久储不变质的特点。老陈醋不仅是调味品,且可供药用,对高血压、肝炎、皮肤病具有一定疗效和预防作用。推光漆器推光漆器,以手工操作工艺得名,

14、就是在油漆木器家具时,涂漆以后磨,磨了再漆,反复数次,再用手推出光泽来。然后,经过推凸、描金、彩绘等多种工艺流程,出现人物、花鸟、山水各种图案。推光漆器又叫金漆家具,具有绘画精致,内容丰富,永不褪色等特点。太原地区生产的推光漆器自唐代就已闻名,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俗称山西漆器,以太原金漆厂和平遥推光漆厂的产品著名,主要产品有:屏风、挂屏、古腿沙发桌、首饰柜、绣墩、书桌、烟具等。竹叶青竹叶青酒是汾酒的再制品,由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酿造历史悠久。竹叶青以汾酒为原料,配以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公丁香、广木香、紫檀香等十余种中药材经蛋青、竹叶、冰糖浸泡而成,酒精含量为45度。正品竹叶

15、青经120道工序反复检验合格才能上市,色泽青绿、晶莹透明,具有和胃、消食、除烦的功效。晋中砂子饼砂子饼,亦名疤饼。这种疤饼,直径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饼既薄而且脆,饼脸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饼”之称。 烙制疤饼时,先将面粉、食油、鸡蛋、盐、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饼坯,把平底鏊置于火上加热,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捡来的卵石洗净,放在平底缝里,等卵石烧到极热以后,把饼坯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这种饼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响存放。如果喜欢甜食,可加糖去盐制成精疤饼。六味斋酱肉具有百年历史的“六味斋”酱肉店,原为开设于民国二十七年(19

16、37年)的“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百年老字号的信誉早已深入人心。“六味斋”产品颇多,色香味俱佳,在众多的产品中,酱肘花独占鳌头。人们说“六味斋”百年老汤煮出的酱肘花“看着亮格晶晶,闻着香格喷喷,吃着美格津津”,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淡而入味,香而醇郁”闻名三晋。清徐老陈醋山西醋很有名,老陈醋是山西醋中的珍品。据传周代时,在山西就开始了醋的生产,而老陈醋在春秋战国时代,古晋阳就有一些作坊开始酿造。在清徐县城东湖湖畔建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醋博物馆。山西醋品种繁多,老陈醋为其代表性的名产。其它还有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等许多品种。如从生产醋的原料区分,则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

17、醋、酒糟醋、粉渣醋、红薯醋、银杏醋等多种。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醋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太原特色饮食文化太原的面食最为有名,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浇头菜码考究。炒莜面、拉面、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肉丝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应有尽有,特色独具。头脑: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医用食品,对人体有着滋补作用,效果甚佳。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

18、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太原市清和园饭店的“头脑”和“帽盒子”以其独特的清真风味,誉满并州,闻名全国。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苹果脯:是太原市清徐露酒厂于1979年试制成的著名产品,1985年曾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核桃仁罐头:是太原市清徐露酒厂的著名产品,有咸核桃仁、琥珀核桃仁两个品种,均曾获省优产品称号。太原大曲:是太原市徐沟酒厂产品,属清香型大曲酒。曾被评为山西省商办工业系统优质产品,19

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清徐葡萄:清徐县是山西省著名的葡萄产区。裁培历史悠久,葡萄酒更是闻名遐尔。孟封饼: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村独特的传统名食,以香、酥、软、甜、凉的特点久负盛名。凡品尝过它的人,无不称其为饼中佳品。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六味斋酱肉:是太原市的名食、素以肥者不腻、瘦者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省内外。1982年,六味斋的酱肘花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老陈醋:山西酿醋历史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太原市“益源庆”醋厂所生产的名特醋,1987年被评为省优产品。可谓酸香飘三晋,驰名五大洲。刀削面:尤以太原酱园巷饭馆的刀削面有名,面条根根粗细均匀,柳叶形,

20、筋软爽口。羊(牛)肉蒸饺:是太原的著名风味小吃。认一力饺子店的蒸饺皮薄、味香、佐以老陈醋、味道绝佳。可谓肥而不腻馅成丸,一家蒸饺万家赞。羊杂割:是山西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这种小吃物美价廉、营养丰富,颇受欢迎,尤为冬令美食。提浆月饼、五仁月饼:是太原食品三厂生产的名点之一,素以皮酥馅足、甜香绵软而久负盛名。1985年被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桃酥:是太原食品三厂生产酥点中独具一格的品种,成块整齐、色泽金黄、裂纹均匀、油润香甜。稍梅(烧麦):是太原著名风味小吃,用特制的擀而杖打成花褶,形同梅花,食后齿颊留香而闻名山西。鸡蛋醪糟:太原市荣茂园海子边小吃部的鸡蛋醪糟久负盛名,至今还流传着“海子边

21、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太原号腐干:是山西省著名的“三腐”之一,早在宋代已有名,迄今800多年的历史。此品由“太原豆腐干”演变而来。这种号腐干质地密实细腻。金银枣:是太原市传统名点,历史悠久。炸制好的金银枣,外黄内白,酥脆而无硬心,味美香甜。 清真什锦细点:始于清宫光绪二十年,选料精细,配料严格,装璜美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全套点心由夹糖糕、桃酥、烫面包馅,起皮包馅四大类组成。规格整齐、甜而不腻、新颖美观。太原旅游风景名胜古迹名人太原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古典园林晋祠风景优美,文物荟萃,祠内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堪称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天龙山石窟,包容了东魏、北齐、隋

22、、唐、五代近五个世纪的作品,是领略东方石窟艺术魅力的好去处;龙山石窟是全国最大的、保存完好的元代道教石窟群;有太原城市标志之誉的双塔寺、塑有千手千眼11面观音的祟善寺、展览有名贵殷代铜觥的山西省博物馆,都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位于市内汾河边上的汾河公园,是太原市政府近年来兴建的大型城市公园,沿河而下的几公里内,花草繁茂,鸟啭莺啼;天龙山、庞泉沟等地还有保护完好的森林植被24万亩,内有珍奇的野生动物褐马鸡和金钱豹等。山西省博物馆:位于太原市上官巷东,原是文庙。博物馆占地约13万平方米,由照壁、六角井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和崇圣祠组成。棂星门内东西厢房、大成殿及东西庑均为陈列室。馆内藏品

23、丰富,省内出土的古代珍贵文物甚多,有殷代铜觥、春秋时吴王称王前所用的铜戈、北魏木板漆画、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笔法、明代名将戚继光手书致李小山归蓬莱诗轴等。乔家大院:现为祁县民俗博物馆,是清末民初金融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宅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8724.8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共计313间房屋,从高空俯瞰,形成了一个巧妙的“喜喜”字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院中有园,院内有园,造型精巧,匠心独具,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平遥古城:是山西历史较早、规模最大一座明清古城,始建于公元前周宣王时期,明朝曾重筑扩建,其城墙、街道、名居、店

24、铺、庙宇等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整个城池面积2.25平方千米,平面布局形似龟状,俗称“乌龟城”。城墙周长6163米,墙高12米,有垛口3000个,敌楼72座,象征“孔子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之说。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创立,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每年九月在平遥举办的“平遥国际摄影展”,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摄影展,这里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图片交易市场。土堂大佛: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处上兰镇土堂村西侧净因寺内的土堂大佛,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土佛为释迦牟尼,高达10米,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保存最完美的土佛。晋祠:以文

25、物、古建筑和自然式园林水景双璧合一的大型风景区,现存有楼、阁、殿、台100多处,碑迹300幢,千年古树20余株,(最老的已达3000年树龄)。园内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立交桥”。园内现存有唐李世民亲手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晋祠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晋祠三绝”: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周柏“晋祠匾额”:难老、对越、水镜台另外还有晋溪书院、金人台、水母楼、晋祠公园等景观纯阳宫:是山西省博物馆专题陈列部,简称省博物馆二部,位于五一广场西北隅。该部利用道教建筑纯阳宫展出历史文物。纯阳宫是明万历年间兴建的,清代做过整修,宫宇建筑精巧,布局独

26、特,雕饰富丽,是别具一格的建筑群。馆内展出陶瓷、铜器、玉石、竹木、牙雕、石刻、书法、绘画、碑帖、刺绣、珐琅、漆器等10多个专题。这些展品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字学、工艺美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蒙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

27、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古清真寺:古清真寺,位于太原市内解放路南段东侧,在群楼耸立中独居街畔。门前牌楼雕镂精致,装饰精美。横匾“清真古寺”四个镀金大字,笔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观瞻。寺为唐代贞元年间创建,去又经宋代重修。现存寺字,是明代重建后的遗物。寺内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殿内为阿拉伯式古典装饰,富丽典雅。柱周木壁,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雕刻工整、清晰、精细、优美。整个大殿,宽大疏朗,布局严谨。进入院内,装点颇觉雅致,布局合理、紧凑。院中央有明代建筑省心楼,外形美观,重檐歇山顶,楼角、飞檐挑起,彩色熠熠,颇为壮观。省心楼两侧,左右碑亭对峙,亭阁风雅秀丽,气度不凡。亭内,有宋代著名书法家

28、黄庭坚碑刻草书,元代赵子昂、清初傅山观后题铭碑刻,字迹劲秀,笔力挺拔,给古寺添色不少。院内,多处坚有书法榜题,这愈益加重了清真寺古朴、苍老的气氛。太山寺:又名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3公里处风峪沟北山腰。太山之名,始见于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闻名于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据碑文记载,太山寺创建于唐代景云元年( 710),原为道观,名“昊天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改为佛寺。入寺庙山门依次为钟鼓楼、东西厢房、大雄宝殿。大雄殿顶二层叠起,上座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阁周塑有十八罗汉、四大金刚。泥塑极富明代塑像俏丽俊秀的风

29、格。六角亭后为石构建筑“莲花宝洞”。寺左另有水神祠,祠底有龙泉一脉,汩汩细流。佛寺别名龙泉大概由此而得。山脚有名将李存孝之墓,李存孝本名安思敬,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子,做战极为勇猛,屡建奇功,后在太原被李克用车裂。其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堂:位于解放路 367号,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通体铁红色,间以白线装饰。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1900)被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占地约13.3万平方米,现存4300平方米。主建筑为礼拜堂,旁有两座西式尖顶钟楼。天主堂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友活动场所,也是省市天主教爱委会的所在地。南十方院:在太原市南,原名白云寺,建于明初,万历年间增修,清康熙年间建藏经阁。因临近狄村“白云飞处”古碑,巡抚图纳改名白云寺。又因太原城北门外有禅院曰十方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