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5.44KB ,
资源ID:8431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31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注控制糖尿病的几个关键词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注控制糖尿病的几个关键词Word文件下载.docx

1、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主要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临床表现(一)代谢紊乱症候群: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及食物模糊。 (二)并发症和伴发病 (1)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常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诱发。 多数患者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及乏力,

2、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烦躁、嗜睡和呼吸深快,呼气中伴有烂苹果味,也有部分患者以腹痛为首要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显示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多为16.733.3mmol/l,血酮体升高,并有酸中毒表现。血钾可正常或偏低,治疗后出现血钾下降。 出现DKA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主要的治疗有小剂量胰岛素滴注和大量输液消酮治疗。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常见于老年人。常由于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血液或腹膜透析、静脉内高营养、不合理限制水分,以及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和B受体阻断剂等诱发。 起病前多有

3、多尿、多饮,伴有食欲减退,随即出现嗜睡、幻觉、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最后陷入昏迷。无深大呼吸。 实验室检查显示尿糖强阳性,但无酮症或较轻,血糖常升高至33.3mmol/l以上,同时伴有血钠明显升高。 本病病情危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原则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若不积极治疗控制控制血糖,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糖尿病:常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见于病史较长,未积极控制血糖的患者。其发展主要分V期: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增加;期:肾损害无

4、临床表现,尿白蛋白正常,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出量24h,尿蛋白总量0.5g/24h;期:终末期肾衰,表现为尿毒症、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治疗主要为:饮食调节,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降糖治疗(选用胰岛素等);控制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可给予利尿,防治并发症,防治感染,禁用激素;肾衰治疗(可作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超过10年,大部分患有均有视网膜的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按眼底表现分为二型六期:单纯型包括三期: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5、。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增殖型也有三期: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治疗主要为: 积极控制糖尿病。药物保守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早期最多见的神经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四肢远端有本体觉、位置觉、振动觉、温度觉异常,常有共济失调、踏棉絮感,四肢蚁走感,或手套、袜套样感觉,随后可伴有深部钝痛与痉挛样痛,即痛性神经病变,疼痛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疼痛过敏。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为主。 糖尿病足:糖尿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技坏

6、疽,称为“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因此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就是足部溃疡,常合并有细菌感染化脓现象,严重的可演变成足部坏疽。治疗主要为控制血糖、换药、负压吸引、或截肢等综合治疗。 诊断: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OGTT2h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有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l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及OGTT 2h血糖11.

7、1mmol/l两者以上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治疗: 1、糖尿病健康教育 2、饮食治疗 3、体育锻炼 4、自我监测血糖 5、口服药物治疗 6、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治疗的所谓五驾马车主要指的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个单一的治疗,而是一个综合治疗。那么综合治疗它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其中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总热量,要求进食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膳食。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双胍类阿卡波糖、胰岛素及中医药。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则是通过学习了解糖尿病知识,懂得如何把治疗融合入日常生活中,怎样观察血糖、尿糖控制饮食何时应寻求医生的帮助

8、等。充分的教育可促进糖尿病的良好控制。正确认识胰岛素 患者一听说要打胰岛素,就全身发抖。一方面,他们知道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以为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相当于药物成瘾,以后再也不能离开这个东西,需要终生用药。因此,有些患者宁愿死,也不愿打胰岛素。 如果那些患者朋友能够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天天吃饭,天天喝水,也没有人认为“我们对米饭形成依赖,对水形成依赖”。可见,是否形成依赖,并不是以你是否终生使用这种东西为依据的。胰岛素就像大米和水一样,是人体需要的必须元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物质。没有胰岛素,人体不可能完整的发育和生长。 回顾人类治疗糖尿病和使用胰岛素历程

9、,我们惊人的发现,人类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历史,连头带尾,总共才只有80余年的历史。很早以前,就有关于糖尿病的描述:“这是一种将身躯和四肢逐渐熔化,然后通过排尿将其排出体外的一种疾病。”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此病一直没能得到清楚的认识,也没有正确的治疗办法。在胰岛素发明以前,很多高血糖昏迷或者酮症酸的患者,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在1922年,科学家们才发现,胰腺中有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这些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从此,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1982年之前,使用的都是动物胰岛素。而我们现在使用的胰岛素,是“基因重组的人的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优泌

10、林”,他们的成分,和人体内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一模一样。我们惊讶的发现,其实使用人胰岛素的历史才只有20年。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活一天,相当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活了上千年!也就是说,如果你出生在80年前,不管你有多大的经济实力,得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只能等死。从这个角度好好考虑一下,能够在今天用上胰岛素,是一件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啊。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而血糖的良好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眼底和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胰岛素是用来治疗糖尿病最有效和最猛烈的武器。目前,胰岛素治疗,不仅仅用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佳的患者,对于一些刚刚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很高,也

11、提倡使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水平。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新发现的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血糖的控制(不管是用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都有很大好处。 因此,建议各位糖尿病朋友,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胰岛素的作用。在看到胰岛素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缺点。首先是有人认为注射胰岛素不方便。但是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有的患者可以通过每天注射1-2次胰岛素而控制血糖。其次是低血糖反应: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应对这种并发症。胰岛素治疗还有一个陷阱:能够使得体重增加。一些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

12、,因为担心低血糖,多次加餐,最后导致体重增加。但是我们知道,体重越大,胰岛素抵抗越重,胰岛素需要量就越大。这样,患者的治疗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体重越来越重,血糖控制越来越困难。因此,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监测体重的变化。如果体重有明显增加,应该及时对饮食、体育活动和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糖尿病的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2型的两个主要异常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14, 27。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

13、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28-31。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饮食和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如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或有严重的高血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双胍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有些指南还推荐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临

14、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UKPDS亚组试验显示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32。此外,双胍类药物还可以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33。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并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但常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

15、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一次的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

16、善胰岛素敏感性。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主要有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吡格列酮。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之一。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由于存在体液潴留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潜在心衰危险的患者应用该药物可以导致心衰加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在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之前应检查肝功能并在使用过程中

17、注意肝功能的监测。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有关评价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近期研究提示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女性患者。-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lc下降0.5%0.8%,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

18、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临床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STOP-NIDDM次级终点分析显示可能降低糖耐量异常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5,36。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本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 1.0%1.5%。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37。格列奈类药

19、物可引发低血糖,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38。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希望广大糖尿病朋友看了后能对糖尿病运动疗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适量的体育运动能辅助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糖尿病运动疗法前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前评估。首先应估计实际生活中的活动量情况,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活动量也不同,如果让患者带着计步器作标准,活动量过少者为2000步以内日,活动量中等为2000步日10000步日,较大者为10000步日。如果让每日活动量在2000步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突然增加至10000步日是不合适的。同时应进行医学检查,除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外,还应进行肝、肾功能,血

20、、尿酮体等生化指标,心电图(必要时可做运动负荷试验),胸部X线照片,眼底检查,尿蛋白定量,骨关节系统及外周血管(如下肢动脉)等检查,以排除严重的心肺疾患,了解慢性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等。对于适宜运动疗法的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活动时间的安排:一般早晨的气温较低,这是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而糖尿病患者有多少伴有轻重不一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遇冷空气刺激很容易诱发,导致突然发病,另外,清晨多数病人都习惯空腹运动,这样也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运动。因为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加之胃内的食物也消化大半,跟餐后立即运动相比,也不容易伤害肠胃。

21、尤其是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是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此时运动往往不必加餐。需注意的是,患者不要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2)活动量和活动持续时间,以循序渐进为宜,从较轻的活动量开始,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发生意外,运动要持之以恒。最好每日坚持,每周最少不得低于3天。(3)运动形式应是耗氧式(轻度的抗阻力运动,如行走、骑车、慢跑、太极拳、上下楼、登山、游泳等),而不是等长式(如举重等)。(4)采取的运动方式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体力情况、生活习惯和爱好,同时根据住房条件、周围环境,选择一种适合患者体力情况而又方便

22、能长期坚持的方式。(5)运动疗法应在餐后1时左右进行,以免发生低血糖。外出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同时要携带疾病证明卡、救助卡,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得到抢救。(6)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自我感觉。若出现呼吸困难,胸前区压迫感,头痛、头昏、面色苍白、紫绀等应立即停止运动。(7)对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止高血糖和酮症。天热易发生脱水,使病情加重,故应注意。有活动性增殖性的糖尿病患者,为预防眼内出血,不直参加剧烈活动。有末梢神经炎的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不敏感,应避免走路运动,同时应保护患者的神经末梢免受损伤。(8)在运动疗法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以便了解疗效,调整药物剂

23、量,因运动可使降糖药物的需要量减少,避免出现低血糖。 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疗法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如年龄、性别、病情、全身情况等差异来决定运动方式、强度、时间。做好血糖监测让血糖更平稳 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我血糖监测是目前评估血糖水平的关键措施。血糖监测选择的时间通常是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糖友进行多个时间的血糖监测,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和预防慢性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一、监测空腹血糖的意义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以空腹血糖作为糖尿病选择性诊断标准,而不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餐后血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

24、的影响,空腹血糖相对于餐后血糖更稳定且重复性较好。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同餐后血糖有着密切关系。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因此,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血糖控制,都应当从空腹血糖开始。二、监测餐后血糖的意义 2005年中国心脏调查发现,中国住院患者中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若不进行糖耐量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糖调节异常者和80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而且,大多数无“三多一少”症状的老年糖友仅表现为餐后高血糖。因此,监测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另一方面,对于预防心也有一定意义。三、监测方案要因人而异,在刚刚开始用药时一天要测血糖7次,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

25、前。必要时,还要测凌晨23时的血糖。这样可以了解血糖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情况,患者和医生就能对血糖控制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治疗方案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血糖尽快降下来并保持平稳。等到血糖平稳了,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建议每日自测血糖至少3次,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监测频率应适应治疗方案和达到控制目标的需要。一天可测4次,即空腹(早餐前)、三餐后2小时,一周只需测12天。血糖一直平稳的话,有的病人只需两周测1天即可。另外,如遇到感染、加减药物等情况和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经常有低血糖或高血糖时),测量血糖的次数应适量增多。病友如何自我血糖监测 治疗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

26、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发展。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科学治疗的五驾马车。以血糖监测为主的糖尿病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是最常用和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适度频率的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过去很多糖友往往根据自我感觉来判断自己病情的好坏,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现在由于血糖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BMG),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一、血糖监测的优缺点血糖监测的优点:1、测试血糖不受肾糖阈变化的影响,较测尿糖更准确,能更准确反映机体血糖

27、即时水平,为治疗的调整提供直接依据。2、血糖测试不仅可反映高血糖,而且可反映低血糖,因而更适合注射胰岛素病人及时发现低血糖。3、SBMG可以让我们随时监测血糖,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血糖监测的缺点:1、采血为有创伤的检查,引起疼痛。2、不能发现酮体。3、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诊断某人是否患有糖尿病时必须依据静脉血糖,而且进行自我监测的糖尿病病友也需定期去医院抽血查血糖,以了解血糖仪是否准确。二、常用血糖时间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空腹或餐前血糖水平为46 mmol/L,餐后2小时的

28、血糖值应不超过78 mmol/L。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通常有:饮食、运动、药物、情绪以及应激情况(疾病、手术、外伤、怀孕、分娩)等。一项为期10年的糖尿病控制并发症实验(DCCT)研究显示:理想的血糖控制可使眼睛病变减少76%,变降低50%,神经病变减低60%,对已患此类并发症的病人,理想的血糖控制可延缓一半以上眼病及的恶化。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是使全天的血糖值尽可能地维持在正常或可接受的范围。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包括全天24小时任何时候的血糖,一般来讲,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空腹血糖指至少空腹8小时以上没有热量的摄入,一般指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一般在清晨79点空腹状态下抽血,空腹血糖重复性好,是糖尿病诊断必查的项目。测定空腹血糖时,要注意空腹的时间不能太长或太短,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判定,另外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空腹血糖正常值3.95.6mmol/L。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同时能较好的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