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84.30KB ,
资源ID:8438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38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渔业资源评估管理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渔业资源评估管理文档格式.docx

1、年龄12345678910-总计资 源100080064051232821013486553522渔获量9259382415244平均年龄4.95岁表1-2b 总死亡率49%,捕捞死亡率(33%) 和自然死亡率(16%)2611336818167854411338平均年龄4.48岁1)渔业愈强化,每年自然死亡的鱼类比例将愈低。2)捕捞对渔获量年龄的影响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总渔获量在数量上随着捕捞作业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是和捕捞努力量成比例的,假使捕捞努力量增加一倍,被捕鱼类数增加不到一倍(338和244)。捕捞愈加强烈,低龄鱼被捕捞得愈多,而且资源中存留下继续生长为高龄鱼的数量愈来愈少,结果资

2、源就衰退了。所有这一切在各渔船所捕的渔获物的年龄(或体长)组成反映出来,而且低龄鱼被捕得愈多,则在被捕前死于自然原因的鱼类就更少,而总被捕数随着渔业的增加而增加。第二章 鱼类的生长1.长度与体重关系W=a Lb幂指数系数b用于判断鱼类三维是否等速生长,条件因子a与环境条件有关Ricker(1975)认为,a, b 可以用来表示鱼类是否为匀速生长,b =3为匀速生长。实际上许多种类 b 3,因此有时近似地:W=a L3,则a=W/ L3 ,又肥满度C= (W/ L3)x100,可见两者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一般在其性成熟时,肥满度最大,即对匀速生长的鱼类来说,其条件因子a在其性成熟时最大。2.生长

3、方程(growth function/formula) :为了对鱼类个体的生长进行定量研究,人们用数学模型(或称方程)来描述鱼类体长和体重随时间(或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该模型或方程称为生长方程。根据生长方程在坐标图上绘出的体长和体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生长曲线。3.指数生长方程 或 其中Gi表示第i时间的瞬时增长率假设一条鱼从原来的kg长到kg,求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Gi=ln(5/2)=0.9164.V-B生长方程以体长表示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L(1-e-k(t-t0) 以体重表示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Wt=W(1-e-K(t-t0)3 5.

4、V-B生长参数的估算:高一龄体长对低一龄体长的线性回归法其中Lt表示t龄时对应的体长。t0的估算,每一年龄的t0:6.生长速度、加速度和生长拐点的含义鱼类的生长速度一般是指某种鱼类或渔业生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每一段时间所增加的长度或重量,生长速度也称生长率。生长加速度是表示生长速度增加(或减少)的快慢程度。生长加速度为零时,即鱼类生长由加速增长开始转入减速增长(生长速度最快)时,称为生长拐点。7.体长-年龄相关表p52例题第三章 捕捞努力量及其标准化1.捕捞努力量,一般可以通俗的认为是全部的捕捞作业量,也表示人们在某海区或水域,在一定期间内(年、月或渔汛等)为捕捞某资源群体所投入的捕捞规模大小或

5、数量,它反映了被捕捞的资源群体捕捞死亡水平的高低。(了解)捕捞努力量所用的计量单位:一般常采用与实际捕捞行为最密切相关的渔具使用次数作为捕捞努力量的计量单位。然而就渔具使用次数来看,船的大小、网具结构和规格的大小等的不同,捕捞性能和效率也不一样,必须确定统一标准,即标准化问题。 捕捞努力量具体要选择什么单位最为合适,得根据渔业的实际情况和渔业统计资料中是否能取得而定。如拖网渔业的投网次数、拖网船作业天数、标准拖网船船数(考虑到渔船类型)、标准渔船作业天数等等。对于手钓渔业用渔民作业天数或钩数乘以作业天数可能更为合适。总之,捕捞努力量的量度能表明与渔获率成线性相关关系者就是一种好的量度单位。2.

6、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某渔场在一定时间内(如年、月、汛)所捕获的总渔获量除以该时间内的总捕捞努力量而得到的值,即平均每一个捕捞努力量所捕获的渔获量。3. 其中,F为捕捞死亡系数,q为常数,以后在各个章节中均用 F=qf表示上式,其中q称为可捕系数(或称捕捞效率或称可捕率,还有称渔获率的),它是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捕捞死亡系数。 其中,C:渔获量、f:捕捞努力量、D:资源密度。4.捕捞努力量标准化应考虑的因素1.)捕捞时间:捕捞时间的标准化一般可从出海天数中,减去非直接用于捕捞或探测鱼群的时间而求得。非直接捕捞作业时间包括有:(1)因恶劣天气而损失的时间;(2)往返渔场的时间;(3)为

7、捕捞而准备渔具的时间;(4)处理渔获物的时间。生产性时间包括:(1)在渔场探测鱼群的时间;(2)操作渔具、捕鱼的时间。2)捕捞能力:即某一特定渔具的捕捞能力,是指从给定的鱼类密度中在单位捕捞时间中所获得的渔获量。可从下面两个部分来衡量:(l)渔具作业的活动范围(水域面积或体积),在该范围内鱼类都可能遭捕获(以a表示);2)在该水域范围内实际被捕获鱼的比例(以P表示)。3)捕捞作业的分布:渔船作业分布的不均衡也是捕捞努力量标准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5.捕捞努力量标准化的方法:1)效能比法效能比是某任一渔船与所选定的标准船在相同渔场、相同渔业资源密度、捕捞作业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其CPUE的比值,该比值也

8、称为效率因素,或相对捕捞能力,实际上效能比就是捕捞效率或能力的比。例如,:在同一渔场作业(设资源密度相同)有 A、B、C、D四类渔船,若选择A类渔船为标准化船,则各类渔船的效能比如下: 四类渔船的捕捞努力量可以根据效能比进行修正即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总捕捞努力量为:例如,有A、B、C、D四类拖网渔船在同一渔场作业,若各类渔船均投放100网次,每次拖曳时间均为3h,A类船共渔获1000t,B类船800t,C类船为500t,D类船为200t。现选定A类船为标准船,则各类船的效能比分别为:rA1,rB0.8,rC0.5,rD0.2。若以投网次数为努力量单位,则其总标准捕捞努力量为: f总=1000.8

9、X1000.5X1000.20X100250网次若以捕捞小时数为单位,则总捕捞努力量为: f总=300300X0.8300X0.5300X0.2750h2)有效捕捞努力量的方法书上例题(了解P67)第四章 鱼类死亡与死亡参数1.鱼类的死亡包括捕捞死亡和由于敌害掠食、疾病、环境因素及衰老等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自然死亡两个方面,两者的综合称为总死亡。2.下图是表示渔业资源群体一个世代数量变动的基本特征。 P76 图4-2从出生到进入渔场的补充年龄,其补充量为N(tr)或R ,此阶段称待补充阶段。从tr到首次捕捞年龄tc这一阶段只有自然死亡,其资源残存曲线相对于tc以后的曲线较平坦,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渔

10、具网目尺寸的大小。从出生到tc阶段称未开发利用阶段,从tr起到世代消失称补充阶段,从tc到世代消失称开发利用阶段。3死亡系数(mortality coefficient)又称瞬时死亡率,它表示某瞬间单位时间内瞬时相对死亡率。可分为总死亡系数Z 、捕捞死亡系数F和自然死亡系数M 。Z=F+M,即总死亡系数等于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的代数和。 单位为时间的倒数。4.死亡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年、月、旬或渔汛等)鱼类死亡数量和时间间隔开始时资源数量的比值。死亡率可分为总死亡率A 、捕捞死亡率u和自然死亡率v 。A=u+v,显然,死亡率只能描述在某一段时间内鱼类数量平均死亡程度,是个百分数,

11、它不能直接了解在某一瞬间的死亡尾数或存活尾数。5.死亡系数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开始时资源数量用N0)Nt=N0e-zt,若t=1,则N1=N0e-z,所以年残存率S= N1/ N0= e-z,而总死亡率A=1-S=1- e-z ,故Z和A的关系如下式: Z=-ln(1-A) =-ln(S)6.下图是一年中由恒定的死亡率而引起的残存尾数的变化。从图中很明显的看出死亡一半的时间不是在半年,而是小于半年。t=0.4726.描述鱼类死亡水平高低有死亡率或死亡系数两种参数。(1)死亡系数:Z=F+M,由捕捞或自然死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F/Z和M/Z。(2)死亡率:A=u+v,由捕捞或自然死亡所占的比例分别

12、为u/A和v/A。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从上述各式中可看出,其相互的比例关系均与时间无关,即这些比例关系在任一瞬间或任一时间间隔内均成立。7.条件捕捞死亡率m:m=1-e-F条件自然死亡率n:n=1-e-M条件死亡率表示死亡率的关系式为:A=m+n-mn由此可见,A=u+vm+n;8.例题:(1)某种鱼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2和0.3,其总死亡系数和总死亡率是多少?(2)若由自然因素死亡和捕捞因素死亡独立作用于某一种群,在一年中其死亡率分别为20%和30%。若由两者共同作用于该种群,在一年中其总死亡率是否为50?如果不是,其总死亡率等于多少?(1)0.5,39.3%;(2)不是

13、,44 例题2、由浮游生物调查表明,一个产卵期中产出的总卵系数为21011粒,繁殖力研究可知成熟雌鱼平均每尾产卵105粒,从市场调查表明,在第二年上市的3000000尾鱼中,40为成熟雌鱼(即至少已产过卵一次),问一年中有百分之几的产卵雌鱼被捕获?如果总死亡系数为1.2,则捕捞和自然死亡系数各为多少? , , , 9.捕捞对自然死亡率的影响:随着捕捞死亡水平的提高,其年自然死亡率v将随之减少。10.渔获量方程平均资源尾数渔获尾数 q称为可捕系数,f:捕捞努力量,捕捞死亡系数F和自然死亡系数M例题:某一群鱼在连续两年中所受的总死亡系数为0.85和0.8,如果第一年初的鱼数为1000尾,则这二年中

14、每年的平均资源尾数有多少?从这两个年资源平均数估算出的总死亡系数为多少?11.(了解)根据未开发的原始种群的首次渔获量曲线估算M 根据从未开发种群的生物采样中得到的渔获量曲线可求得死亡率(Baranov,1918)。由于该种群首次被开发或比较长期的停(休)渔(因战争或其他原因)以后的首次捕捞,在其全面补充年龄以后的渔获量曲线和原始种群各龄相对数量变化曲线是很相近的,此时的捕捞死亡系数F=0,用上节中的各种方法所估算得的总死亡系数Z即为自然死亡系数M值。12.捕捞死亡系数估算(F)1. 直接观察调查法:2.扫海面积法 3.标志放流法 4.用实际种群分析(VPA)估算F值第五章 动态综合模型Dyn

15、amic pool model1.动态综合模型:动态库模型,又称分析模型、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该模型的出发点都是吧种群作为个体的总和,并把童年出生的一个世代在医生中可提供的产量作为一年中各个年龄组所能提供的产量相等为前提。2.动态综合模型的两个特征1)当资源处于平衡状态时,即补充量、生长和死亡率都是恒定的,则整个资源群体所提供的渔获量等于单一补充群体一生中所提供的渔获量。2)年渔获量在其它综合因子一定的条件下是与年补充量水平成正比的。3.B-H 模型假设条件1 一个世代所有个体在同一时刻孵化;2 开发利用阶段自然、捕捞死亡系数恒定;3 补充和网具选择性呈“刀刃型”;4 资源密度均匀;5 体长、

16、体重关系能用 W = a L 3 拟合;6 生长方程能用 VBGF 拟合。4.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单位:g / 尾5.F与YW/R的关系(见图5-5)起初,YW/R随F的增长而迅速增长,当F达一定值时YW/R取得极大值,这时如果F继续增大,YW/R曲线开始慢慢下降,这时YW/R接近某一临界值。在F无限大时,即该资源群体达到tc时即被全部捕获,YW/R的临界值就等于首次捕捞年龄时的个体平均体重。6.首次捕捞年龄对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影响tc与YW/R的关系(见图5-11,比照图5-5)起初,YW/R随首次捕捞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当tc达一定值时YW/R取得极大值,而后随着tc的继续增大,YW/R曲线

17、呈下降趋势,在tc为无限大时,即意味着采用的网具能使鱼的一生都能通过而逃逸。7.体重瞬时增长率GiP150,表52会计算。P155,表55会计算第6章 剩余产量模型1.剩余产量模型(Surplus yield model)又称总产量模型或一般产量模型(general production model)、综合产量模型(Pooled yield model)、产量模型(production model)、平衡产量模型(equilibrium yield model)是把种群或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分析的单位,表明一个资源群体的持续产量、最大持续产量与捕捞努力量和资源群体大小之间的平衡关系。2.按最早期的

18、Graham和Schaefer模型,有下列五点假设条件:(1)在一个有限生态系统中,任一资源群体的资源生物量B的增长直到接近该生态系统的最大容纳量(大多数根据有效食物)之后才停止,并作为资源量水平近似(渐近地)等于环境最大容纳量(B);(2)B接近于初始资源群体(等于未开发时的生物量Br );(3)B随时间朝B的增长可以用逻辑斯谛曲线描述,在B/2处dB/dt有一个最大值,在B和B0两处dB/dt为零。(4)B降到一半时,群体将发生最高的净增长,即剩余产量的最大值(最大持续产量MSY)。(5)MSY能够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开发的资源群体的资源量也同样地被维持在B/2水平。3.开发中资源群体的B水

19、平取决于渔获量的高低。如果渔获率高过资源群体的自然增长率,B下降;反之,B会增加;如果渔获率和增长率相等,则B保持稳定,此时的渔获量为平衡渔获量。在每一资源生物量的水平上,可以渔获一定数量而不影响生物量的水平,该渔获量即为平衡渔获量Ye,也称为持续产量。4.Be=B/2,此时的Be称为最适资源生物量Bopt,其所对应的平衡产量Ye称为最大持续产量MSY5.MSY= rmB/4或KB2/4MSY所对应的捕捞死亡系数FMSY , FMSY= rm/2或KB/2,f为:fMSY= rm/2q或KB/2q上述的Graham理论可以概括如下:MSY在资源群体的资源生物量等于资源生物量的环境容纳量的一半获

20、得,其量值等于环境容纳量与内禀自然增长率乘积的四分之一。6.令a=qB,b=q2/K或q2B/rm代入,则7.Ye=afe-bfe2,当fe不等于零时,(CPUE)e=Ye/fe=a-bfe可见,平衡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之间也呈抛物线关系,(CPUE)e与捕捞努力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则可得到fMSY=a/2b,MSY=a2/4b,其中, Be为平衡状态时的资源生物量;Fe为维持Be的捕捞死亡系数;Ye为平衡产量;rm为资源群体的内禀自然增长率。设rm/ B=K8.平衡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e=Cfee-dfe,式中C=qB,d=q/K,由上式的Ye对fe求导并令其为零,即可求得最

21、大持续产量MSY和相对应的捕捞努力量:fMSY=1/d, MSY=C/(d.e),MSY所对应的生物资源量水平BMSY= B/e(约为B的1/3处,而非1/2处)。9.上图中,通过原点直线的斜率为F。设对某渔业的捕捞死亡系数F1(图中OP直线的斜率),若当时的平均资源生物量为B2,而此时的实际渔获量为SB2,大于所对应的平衡渔获量QB1,使资源量水平下降而向B1靠拢;若当时资源量水平为B3,则此时的实际渔获量为RB3,小于其所对应的平衡渔获量QB1 ,资源量水平上升而向B1靠拢。可见如果逐年均以稳定的F进行捕捞,则资源群体将会通过自身的再生产起调节作用,使资源量水平处在该捕捞水平所对应的平衡资

22、源量水平。如果捕捞努力量逐年变动,则渔业将永远达不到任何平衡点。第7章 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1.补充量与亲鱼量之比率K称为繁殖率,又叫再生长率,用数学式表示为:K=R/PRicker认为,在绘制补充量R对亲体量P的关系曲线时,需要考虑某些共同特点:(1)曲线必须通过原点,因为没有成鱼群体也就没有繁殖。(2)曲线不能在较高水平的群体量(或亲体量)时下降到横轴,因此不存在在高密度时繁殖完全消失之点(这在逻辑上未必尽然,但似乎合理,而且与所得的观察实际相符)。(3)补充率(R/P)必须随亲体量(P)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至少在理论上这一条件在群体密度某一中间范围内是明显的。(4)补充量必须超过在某一幅度

23、的P值的亲体数量(R和P是以同等单位计算),否则资源群体就不能繁衍下去。2.Ricker型繁殖模型的表达式和含义:R = Pe-P 其中R为补充量(以尾数表示);P为亲鱼量(可用尾数,重量会产卵量等表示);为一个无维参数(不依赖群体死亡的指数);为1/P的有维参数(依赖于群体死亡的指数)。3.B-H型繁殖模型公式:R = 1/(+/P) = P/(P+)第8章 资源量估算和渔获量预报1.资源量的估算(1)根据扫海面积法估算资源量。 该方法常用于新开发的底层鱼类渔场。这种拖网试捕调查法有两个必要条件:被调查海区应包括资源群体分布的整个范围;知道拖网经过的通道内每一网次捕获的比例是多少。分层调查法

24、实例:在一次拖网资源调查中,18个站位放了18网,其各网次的渔获量记录如下:如果调查所使用的拖网每网次的扫海面积为40公顷,并假定拖网能捕到拖曳通道上全部鱼类的50。(1)在每一站位,估计其资源密度(公斤/公顷)是多少?(2)如果总调查面积是6106公顷,试估算该调查面积的总资源量(简单抽样法的估算结果);(3)已知在前10个站位上,拖网所在的渔场水深是020m;第1115站的5个站位,水深是2040m;第1618站的最后3站位水深是40m以上。并已知这三种水深的渔场面积分别为1106、2106和3106公顷,那么,按分层抽样法进行计算,其总资源量又能得到什么估计值?(2)根据鱼卵、仔鱼数量估

25、算资源量(3)根据标志放流估算资源量。 用这一方法只能在具备下述条件时才可能取得正确结果:标志鱼和未标志鱼的死亡率相等;标志鱼不脱掉标志牌;标志鱼和原来的鱼群充分混合;标志鱼和未标志鱼的捕获率相同;可以忽略调查期间的补充量;重捕全被发现并均有回收报告。实际上要满足这些条件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应用这种方法估计资源量还难以得出可靠的结果。(4)根据累计渔获量、累计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死亡系数估算资源量(5)根据初级生产力估算资源量的方法。原理:生物生产和能量流动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每一种水生生物群体都处在一定的营养级上,一般认为生态效率为10。用上述原理估算潜在资源量和渔获量的方法就是所谓的营养动

26、态法,或称初级生产力法。 假设用P表示终级生产量,P0表示初级营养阶层(浮游植物)生产量,E表示生态效率,n表示在同一生态效率情况下的营养阶层转换级数,则P = PoEn 用生产力估算的结果相差较大的原因:初级生产力的实验和推测数据不同;很难准确估计生态效率;捕捞对象的营养层次的估计值对潜在渔获量的估计值影响很大;捕捞量在水产资源的潜在资源量中所占比例由于它不同。(6)用水声学法估算资源量 2.渔获量预报: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预报方法:第一,统计分析法;第二,相关分析法; 第三,资源分析法;第四,综合分析法相关性预报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因子,另一类是根据试捕资料或渔业统计资料而取得的相对资源量指标。关于渔业统计资料处理所取得的相对资源量指标,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各捕捞年度的总渔获量或世代渔获量;另一种是各年或各渔汛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第9章 实际种群分析1.实际种群分析(Virtual population Analysis, VPA)包括年龄结构种群分析(TVPA)、世代分析(TCA)和体长结构的实际种群分析(LVPA),该方法需要以往各年份各年龄组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