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1.08KB ,
资源ID:84588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588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临证撷英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临证撷英Word下载.docx

1、窦性心动过缓(52次分),室性早搏,S丁段水平下移,T波倒置。诊为气虚血阻、心阳不振、水湿内遏。治疗以益气活血汤加焦白术、降香、炙麻黄、肉桂、薤白。服5剂,自觉胸闷、气短及心前区痛明显减轻,大便恢复正常。效不更方,又服10剂,胸闷消失,仍稍有气短,心前区已10多天未痛。前方又服20剂,自觉精神、体力均好,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T波V4稍低,余正常。后改隔日服1剂,又服10剂,停药观察,情况良好,嘱其注意生活调养,以颐养天年。调搏增率汤治疗慢心率并早搏 附子10g,人参10g,挂枝15g,茯苓3og,麻黄10g,细辛3g,苦参15g,甘草10g。每日l剂,先水煎参、附,煮沸2小时后再入其它药物,

2、煎3汁混合,分4次服,每饭后及睡前各服一次功能:益气健脾,温阳化湿。慢心率并早搏。本病属祖国医学惊悸、怔忡范畴,多由素体虚弱,复感外邪所致。临床以胸闷、气短、心悸、畏寒怕冷等虚寒见症为主,病因为寒邪湿阻。病极为寒湿阻遏、心窍闭塞,以致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而心律紊乱,脉率缓慢。故治宜益气助阳、散寒化湿。方中附子为温补回阳之要药,能振奋心阳而逐寒外出;人参大补元气,为益气养血之峻补药,使脾肺气足,则一身元气皆旺,心脉才能鼓动有力;桂枝、茯苓助阳化湿行水,专治水气凌心、湿阻心窍;麻黄、细辛为驱寒之要药,配合益气温阳化湿之剂,增强驱寒外出之力,并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有助于提高心率;苦参燥湿袪浊,善治心律失

3、常;甘草调和药性.诸药相合,能益气健脾温化水湿,使脾健、而病愈加减:心虚胆怯者,加酸枣仁15g、琥珀5g;心脾两虚者,加黄芪20g,龙眼肉12g;心血瘀阻者,加川芎12g、丹参15g;气凌心者,加干姜12g、白术12g;心阳虚弱者,重用桂枝、附子。慢心率并早搏在现代医学中尚无适宜药物治疗,而增搏调率汤治疗本病,则可获取满意疗效.临床观察治疗本病45例,治愈者26例,好转者13例,总有效率达86.67%。并且治愈后不易复发,远期效果良好。例 宋XX,女, 45岁,1992年5月23日初诊。心悸不安、胸闷4月余,稍动则心慌气短,自汗出,易疲劳,四肢酸软,平时头晕昏沉,口淡无味,纳呆便溏,小便清长,

4、经血量少,白带不多.查:形体肥胖,精神萎靡,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结细。心率45次分,心律不齐,每分钟闻及早搏56次。l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系“感冒”后出现上述症状,故辨证为余邪未尽、内侵心系,寒湿阻遏、心阳不振。治疗予调搏增率汤加减。药用:附子15g、人参12g、麻黄6g、茯苓20g、桂枝20g、细辛38、苦参15g、甘草l0g,先煎头2味,沸后煮2小时,再入其它药物,煎取3汁,混合后分4次服。服用6剂,自述胸闷减轻,心率增至52次分,早搏亦略减少,投药有效,原方继用。1月后诸症消失,心率78次分,律齐,心电图恢复正常。仍予上方服用1月,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益气解毒

5、化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黄芪30g,当归15g,川芎lg,茯苓20g,桂枝15g,板蓝根30g,菖蒲15g,丹参15g,地骨皮30g,薤白15g,防风log,甘草log。水煎分4次服。益气活血,解毒祛浊,化瘀通络。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多由外感热病失治、误治,毒邪损阴伤气,心气受损,湿郁不得宣发,而脉络闭阻所致。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咽喉肿痛、午后低热等,心电图异常,舌质淡红,苔白或厚黄腻,脉多细数或虚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应着眼于气虚、湿阻、邪毒留恋,气虚主要是心气虚。阳虚气化无能,而湿毒攻心,故以黄芪、当归、川芎益气活血;茯苓、桂枝助阳化湿;菖蒲、薤白理气化浊、

6、通窍缮络;地骨皮、板蓝根、防风解毒清热;丹参通瘀活络共奏益气活血、通阳开窍、化湿解毒之功,达气旺、毒消而病愈。加减:湿盛痰阻者,表现为肢体倦怠、头昏沉、恶心欲吐、食欲欠佳、舌质淡暗、苔白厚或黄腻,上方加苍术、半夏化湿降逆,加黄芩、干姜取辛开苦降,解毒化浊之旨;若气虚甚者加高丽参,若心悸、怔忡、惊厥、心率快而不齐者,为心胆虚,上方加琥珀、朱砂冲服;若胸闷憋气加重,心率缓慢并早搏者,为心阳不振、水气凌心,上方加附子、肉桂以温阳化湿;若心烦意乱、睡眠不宁者,为余毒攻心,加栀子、豆豉清心除烦,加酸枣仁、珍珠母宁心安神例 王XX,女,3s岁,某医院护士自述感冒发热、头痛;全身关节痛,在院输液加抗生素及激

7、素治疗10余天,发热头痛虽明显好转,但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不欲食,稍食则恶心呕吐。ST段下移,T波倒置,伴有心律失常。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又按心肌炎输液治疗月余,上症不减,而身体更加虚弱,稍动则气喘、心慌,晚上惊厥、心怯,舌质谈暗,苔白根部稍黄厚脉虚数,有时出现早搏。辨证为气虚湿阻,用上方加苍白术、砂仁、生姜等,稍有加减,用药15剂,心电图恢复正常,病告痊愈。苏柴透解汤治疗感冒苏叶30g,川羌15g,荆芥15g,柴胡15g,黄芩15g,太子参15g,甘草10g。水煎2次服,日服2剂散寒透热扶正怯邪。感冒发冷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全身关节痛等。感冒皆因风寒乘虚侵袭、寒盛生热所致如素问云:

8、“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张介宾注之。认为:人伤于寒而传为热者,寒盛则生热也,寒散则热退。故治疗拟方以苏叶、川羌、荆芥辛温散寒化湿;以柴胡、黄芩清热透表;以太子参扶助正气。共奏散寒透热、扶正怯邪之功。加减,风寒化热、壅塞咽喉出现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牛蒡予以清热利咽;寒热闭肺出现咳嗽气喘者,加爽麻黄、杏仁宣肺止咳;体虚外感、或感冒失治误治日久不愈而出现全身酸软无力、出汗、恶寒发热者,前方加黄芪,焦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无论哪一型的感冒,治疗皆按急症急治的原则,均应1日2剂,水煎后分4次服,取微汗而解以上方药已研制生产成感冒系列袋泡剂,临床效果良好,既省药又方便,通过药效学实验有显著的解热、消炎

9、、止咳、提高免瘦功能作用。苏地桑白汤治疗咳嗽苏叶20g,地骨皮30g,桑白皮15g,炙百部15g,白前I5g,紫菀12g,桔梗15g,陈皮10g,甘草l0g。宣肺疏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咳嗽。方解;咳嗽,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又是多种疾病的个症状。本方主要治疗以咳嗽为主的病症,多系外感热病后或与热病同时发作,热病愈而咳嗽仍在。病机为热郁于肺,清肃功能失调。病因为气逆、火郁、痰阻,即气逆上冲、火邪上蒸、湿痰上泛等导致肺失宣降主要去现为咳嗽、胸闷憋气,时发时止,早晚加重,一般无寒热,大便多干,舌质红、苔白,脉虚数或细数。派肺气郁闷、痰热气阻的证候故治疗以宣肺疏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为主。方用苏叶宣

10、散肺气;地骨皮、桑白皮清肺泻热;百部。白前、紫菀润肺化痰;桔梗、陈皮宣肺降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之效无论老人,小儿,久病、新病,皆可服用。若寒邪束肺,咳喘并作者,加炙麻黄10g,杏仁12g;若风邪伤肺,于咳无痰、连声咳嗽阵阵发作者,加麦冬15g、瓜蒌30g;若痰热内阻,咳嗽剧烈、痪粘咳吐不出,咽喉肿痛者,加芦根30g、黄芩10ge、马勃12g;若肺气失肃、气机上泛、冲击咽喉而咳嗽、喘憋者,加川朴l0g、杜杷15g;若寒邪郁肺、湿痰内阻、痰湿上泛而咳嗽、吐痰清稀者,加焦白术15g、半夏l0g、炮姜炭6g;若痰湿郁久化热,痰黄粘稠、咳嗽吐不尽者,加黄芩10g、川贝10g,若风热犯肺

11、引动肝火,咽干喉痛,咽喉刺痒作咳者,加板蓝根20g,牛蒡子10g;若肺叶焦急、伤及血结而致咳嗽吐痰带血丝者,去苏叶,加麦冬15g、黄芩炭10gR、侧柏叶15g、旱 莲草15g。此方是治疗热病后咳嗽的妙方,效果良好。至于其它病引起上午咳嗽,应以治疗主病为主,不应见咳止咳。因为咳嗽不仅是一个病症,也是人体驱邪外出的一种保护性病理反射,故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不同的病因驱邪外出,邪去病除而咳嗽自止 例 王XX,男,12岁。5天前因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无痰、咽喉肿痛,按感冒治疗,热退痛消,但咳嗽不止,早晚咳嗽加剧,无痰,咽喉干痛刺痒,咳嗽随刺痒加 重而加剧,有时呈连续性咳

12、嗽咳吐少许白粘痰,咳嗽发作时头痛、胸胁刺痛,憋气,咳止则消,无寒热,曾用药治疗无效,舌质红、苔少白,脉细数。诊为风邪犯肺、失其宣降,热邪上熏、清肃无力所致。治疗宜宣肺清热。化痰降气。方用苏地桑白汤加板蓝根30g、牛蒡子10g,水煎,分4次服,每4小时1次。连服3剂,咳嗽大减。又服3剂而病愈。平喘纳气汤治疗支气管哮喘黄芩10g,地骨皮30g,桑白皮15g,桔梗15g,炙麻黄10g,山药20g,茯苓20g,山莱黄15g,桃仁12g,陈皮I0g,甘草10g。水煎服。清热宣肺,化痰止嗽,健脾固肾,纳气平喘,活血通络,祛浊开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可逆的支气管平滑

13、肌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病理改变,表现咳喘、憋气等为主的一种病症属中医哮喘症,其病位在肺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棍,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咳嗽之因,在肺为实,实则气逆,多因痰浊壅阻,在肾为虚,虚则气不纳,多因精气内虚,肺肾出纳失常。病虽在肺肾,但痰为脾所生,理脾在所当然。津血同源,气滞血必瘀,治疗又当痰瘀同治,临床方能显效故组方药以黄芩、地骨皮,桑白皮清热宣肺;炙麻黄宜通肺气;桂枝、陈皮化痰散郁,山药、山萸肉补睥肾以助固纳;桃仁配诸药以行滞散瘀,尚有止咳干喘之效;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秆清,有补,能宣善透,降纳并施,标本兼顾用本方加减治疗近百例支气管哮喘,皆取得较好疗效。本病发作多有一定的时

14、间性,一般多为病后或因气候、环境、节气变化及其它异味物质诱发,若发作时昼重夜轻,服上方;若昼轻夜重,上方去黄芩、地骨皮,加仙灵脾、核桃仁;若厂半夜发作不能入睡,去黄芩、地骨皮,加肉桂、附子、五味子;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核桃仁;喘甚夜尿多者去黄芩,加蛤蚧、仙茅、覆盆尹;痰多黄稠难吐出者,加葶苈于、竹沥汁;痰多清稀,壅吐不尽者,加炮姜、半夏;若咳喘吐痰带鲜红血丝者,加藕节、侧柏叶、旱莲草;咳喘吐血暗红量多者,加三七粉、阿较、血余炭;日久损心,致肺心病,见心悸、咳喘不得卧者,去炙麻黄,加麦冬、五味子、菖蒲、远志。此病治疗症状缓解后不要停止治疗,还应坚持服药以巩固疗效,一般给予蛤蚧定喘丸、都气丸、麦味

15、地黄丸。除药物治疗外,迹应从病因上注意,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并要增加营养,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复发。例 王XX,男,12岁,临沂市人。1994年11月初诊。其母代述,患儿从婴儿时因感冒失治而致咳喘,开始按月发作,治疗后每入冬天稍受寒冷即发病,咳喘憋气由于长期使用激素抬疗,面目及形体虚胖,咳喘吐痰清稀而多,晚上加重,白天减轻,阴天加重,晴天减轻,舌质淡红,苔白粘浊,脉沉壤已出现阳虚水泛之症治疗以干喘纳气汤去黄芩、地骨皮,加炮姜、桂枝。服6剂后咳喘减轻,痰减少又服6剂,症状缓解。后隔日1剂,连服30剂,症状基本消失给蛤蚧定喘丸常服,坚持治疗2年后,入冬未见发病。败鱼公甲汤治疗肺痈败酱草

16、30g,鱼腥草30g,蒲公英30g,黄芩15g,炮山甲l0g,桔梗15g,大贝母15g,桃仁15g,冬瓜仁30g,芦根30g, 甘草l0g水煎。视病情急性化脓期可1日2剂,4小时服1次: 病情缓和,1日l剂服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化瘀,消痈排脓。 主治:肺痈(肺脓疡)。 方解:肺痈即现代医学的肺脓疡,由风热毒邪内遏于肺、热 壅血阻,血败成脓而致。其病开始多有恶寒发热、胸痛、咳嗽等 表里实热证,继而出现高热、咳喘、吐脓血痰、胸痛憋气等毒邪 壅肺、血败成脓的证候。治疗不是一般清热解毒、散结药物所能 奏效。故拟方败鱼公甲汤,药用败酱草、鱼腥草、蒲公英、黄芩 清热解毒,泻肺之邪热;桔梗,大贝母宣肺散结

17、;炮山甲、桃仁、 冬瓜仁散结透脓;芦根、甘草清肺解毒消痈热甚便秘者加大黄 通便泄肺:痰多黄稠、咳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桑白皮清热泻浊; 午后热甚者加地骨皮、白薇;热退吐痰不利者为体虚无力排毒,上 方去败酱草、蒲公英、黄芩,加黄芪、山药益气托毒、去腐生肌; 咳嗽,吐痰带血鲜红者为阴虚肺燥,去炮山甲加沙参、麦冬、丹 皮、藕节滋阴润肺、凉血止血。对此病如按教科书所言分期治疗, 临床很难截然分开,而经多年经验拟定此方治疗肺痈近百例均取 得较好效果。 例 刘XX,男,56岁,农民。1988年6月5日就诊。主诉 发热、咳嗽、吐脓血痰半月半月前开始恶寒发热、咳嗽、胸痛, 在当地医院按感冒、肺炎用抗生素治疗10

18、多天,病情不减,来院 求治,时值高热40c左右,持续不降,见咳嗽,胸痛,吐大量脓 血样痰、有腥臭味,面红,舌质红,苔黄干,脉数胸透提示:右 肺脓疡因经济困难不能住院,嘱回当地继续加大抗生素治疗,并 取败鱼公甲汤6剂,1日2剂水煎服。3天后来诊,热退,咳减, 仍吐脓血痰但较前稀,自觉体弱、咳嗽气喘而无力排痰,停用抗 生素,上方去败酱草、黄芩,加黄芪、沙参、淮山药,又服10剂 益胃化瘀汤治疗胃脘痛 组方;党参29g,芎15g,蒲公英80g,苏梗30g,川楝子 6g,玄胡15g,广木香15g。水煎2次,分2次服。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化浊,行气止痛 主治;胃皖痛。胃皖痛包括则代医学的各类胃炎、胃及十

19、二指肠溃疡, 病由寒湿侵胃、郁久化热、热伤血络、气血瘀阻、气虚精亏所致, 故治疗以党参益气健睥,生精和胃;川芎活血行气,化瘀生新;苏 梗理气化浊:蒲公英清热解痉;川楝子、玄胡行气通络;广木香 理气止痛。共奏益气健脾、生精和胃、活血行气止痛之效, 加减:上腹灼热、恶心吐酸者加黄连、吴茱萸、瓦楞子;上 腹冷痛泛酸者加吴茱萸、海螵蛸、高良姜,痛甚吐清水者加炮姜、 艾叶;胸胁窜痛、痞满者加片姜黄、枳壳;上腹灼痛、口干舌燥、 大便于结者加玄参、槟榔、白芍、麦冬、芦根;大便溏稀者加焦 白术、炮姜;痛甚便血者加三七参、白及;有溃疡者加乳香,没 药、白及等以此方加减治疗胃皖痈近千例,皆取得良好效果。 例 李X

20、X,女,45岁。胃脘痛多年,呈持续性隐痛,上腹 痞满,食欲欠佳,多次钡餐检查提示为萎缩性胃炎,服用中西药 未见好转,近来病情加重,来院就诊。自述上腹张痛,嗳气不畅; 口干古燥,大便稍干不畅,食欲欠佳,食后账甚,舌红苔白,脉 稍数。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血瘀气滞。治法宜益气健脾、活血行 气止痛。处方:党参20g,川芎15g,蒲公英15g,白勺15g,苏 梗15g,川楝子6s,元胡15g,摈榔30g水煎日1剂,早晚空腹 服。上方服6剂来诊,自觉胀痛减轻,大便通畅,口干苦减轻,效 不更方,又服l0剂,诸症消失,又给胃苏冲剂调养,多年来未再 发作 平肝和胃汤治疗呃逆 组方:代赭石30g,生石膏30g,柿

21、蒂15g,半夏l0g,竹茹 l0g,陈皮l0g,生姜3片。水煎2次,混合分4次服 功能,平肝和胃降逆止呃。呃逆。呃逆是由肝胃不和、气机上逆所致,亦有因身体虚弱、 中气亏乏、胃阴不足失于调降所致者临床以肝胃不和、气机上 逆者多见。故治疗以代赭石、柿蒂、半夏严肝降逆,以石膏、竹 茹清胃解痉;陈皮、生姜和胃理气共奏平肝清热、和胃降气之 效。 加减c口干苦、心烦意乱者加黄连;口粘腻、苔厚者加川朴、 丁香,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体弱脾胃亏 虚者加人参。以此方加减治疗呃逆40余例,皆取得满意效果。 例l 张XX,男,56岁。自述几月来因工作繁忙,加之每 日喝酒、熬夜。致口干苦,胃部烧灼,

22、开始暖气不畅,以后频发 呃逆,严重影响工作。舌质红,苔稍黄厚,脉稍情数辨证为肝 胃不和,湿热内蕴,气机上逆。治疗宜平肝和胃,处方用平肝和 胃汤加黄连服药2剂,渚症明显减轻,后又服2剂治愈。 例2 陈XX,男,58岁。肃有慢性胃炎,长期服药治疗,近 来因工作繁忙,饮食不正常,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上腹 胀满烧灼刺痛,呃逆频数。舌质红,苔白,脉稍数辨证为肝胃 不和,热结腑实治疗宜平肝和胃。处方用平肝和胃汤加大黄服 l剂大便通畅,皖腹疼痛明显好转,去大黄又服2剂,呃逆停止, 后又经益胃化瘀汤治疗半月余,胃痛症状消失。 痛泻要方治疗过敏性肠炎焦白术30g,炒白芍20g,陈皮15g,防风15g。水煎

23、疏肝补脾。过敏性肠炎。 方解;过敏性肠炎的临床特征为:发作性腹痛腹泄,泄后痛 减,反复发作腹痛泄泻病因很多,有伤肯泄,有睥虚泄,有肾 虚泄,有寒湿泄,有疫毒泄等,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唯有肝脾 不和之泄与过敏性肠炎相似。过敏性肠炎的发生,除与饮食有关 外,更多见诱因是情绪刺激,其病因在肝,病机在脾。由于肝郁 气滞,肝气乘脾,以致肝脾不和,气机失调而腹痛,肠鸣泄泻,故 治疗重在理睥方中重用焦白术补脾燥湿,脾旺则肝体得以濡润; 配以白芍调旰缓急,陈皮芳香和中,疏肝化滞,理牌化湿;佐以 防风性润,散肝而引药人经诸药相合,补中寓疏,泻肝补睥,调 和气机,则痛泻可止。此病即为肝郁伤脾,何以电防风而不用柴

24、胡疏肝理气,盏柴胡疏肝而性燥,无止泻之功,而防风味辛散肝, 能搜肝风、祛风邪,助白芍以凋肝,使肝不乘睥,又为理脾的引 经药,其性升浮,升田以止泻,故而用之。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 过敏性肠炎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例 王XX,女,45岁,1988年IZ月5日初诊。腹痛泄泻 多年,每因饮食不慎及情绪波动发作。10天前因生气引起腹痛、肠 鸣泄泻,胸胁痞闷,大便日56次,质稀而夹杂不消化食物,小 腹坠胀,泻后痛减,口谈无味,食欲欠佳,舌质淡,苔白薄,脉 弦紧。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横逆乘脾。治以疏肝补脾。处方;焦 白术30g、炒白芍30g、防风l0g、陈皮l0g水煎分2次服。服 用3剂,自觉腹痛肠鸣减轻

25、,大便次数减少,食欲稍增。连眼“ 剂病愈,随访2十月未发 按 本病因肝邯气滞而肠鸣腹痛,脾运失调而便稀泄泻,故 重用焦白术健脾和胃,使脾气旺,肝体得以濡润;白芍调肝缓急; 陈皮疏肝化滞,和中利气:防风疏散肝郁,驱风外出,助白芍调 肝缓脾。渚药合用,使牌健肝和而病愈。清肝利胆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茵陈30g,赤芍30g,金钱草30g,茯苓20g,白术15g, 鸡内金30g,柴胡15g,大黄12g,车前子30g,大枣7枚。服法; 初诊头3天病势较重者,1日2剂,水煎分4次服。待病情缓和后 1日l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期间大便保持在1日34次为好清肝利胆,化湿退黄。急性黄疽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屑中医

26、黄疽(阳黄),表现为发热、 体倦、纳差、腹胀、恶心欲吐,皮肤及白睛发黄、小便黄赤等,舌 质红、苔白或黄而粘腻。病因为湿热邪毒。病机为肝胆湿热交蒸、 肝失琉泄、胆汁外溢按传统习惯用茵陈蒿汤治疗,临床效果较 差,究其因,湿属阴,性寒质粘滞,与热交蒸使气血遏阻,气 机失调,若过用寒凉,对湿化不利故前方去栀子,配赤芍清肝 凉血通瘀;金钱草协助茵陈利胆化醒行滞;再配以茯苓、白术健 脾和胃,使脾气旺面肝得以濡润,以恢复其疏泄功能;鸡内金不 仅能健胃消食,而且能化积行滞,助大黄通淤化积;柴胡通调肝 气;车前于利湿,通利小便,为分消湿热之通路。诸药相合,清 肝利胆、健脾润肝,使热清、湿化、淤随便下、湿随溺消。

27、此方 与茵陈蒿汤比较,组方全面湿、淤、热并治,扶正祛邪井用,使 邪去正复,同时又能驱邪外出,所以有见效快、病程短、反复少 的特点。 用此方治疗急性黄疽性肝炎25例,与同期住院用西药治疗的15例相比,从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改变、黄疸消失程度到肝功能的恢复,都明显优于西药。皆黄10余日。患者干l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目睛发黄、尿黄, 作纳呆乏力,在公社卫生院查肝功诊断为“急性黄疽性肝炎”,服 用肝泰乐及清利肝胆湿热之中药冶疗,病情无改善,黄疸加重,连 求诊于刘师。刻诊,面目肌肤皆黄,小溲黄赤,口干口粘不欲饮, 纳呆、恶心、厌油腻,周身疲乏无力,精神倦怠,舌质偏红,苔 白稍厚,脉滑综观舌脉症,辨证为湿热蕴结肝胆之阳黄。治以 清肝利胆、化湿退黄药用:茵陈30g、赤芍15g、金钱革30g、茯 苓20g、白术15g、鸡内金30g、柴胡12g、大黄12g,车前子30g (包)、大枣7枚每日1剂,连服5剂,黄疽渐退,恶心止,但 仍纳呆腹胀、胸胁痞满,乏力体倦,忖其热势渐减,干上方加干 姜6g以增化湿之力。又服6剂黄疸消尽,纳食转佳,体力恢复, 复查旰功,诸项正常,病告痊愈。遂予上方5剂以巩固之随访 至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