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4.15KB ,
资源ID:8485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8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环境属性(人类生存环境,环境要素如温度适于人类生存)和资源属性。所以,自然界的自然物质条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自然资源,可以相互转化,具有两重性,如古代所谓的自然环境因素如水、空气等现在看来已成为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本身又是自然环境中的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保护自然环境。 生态因子的资源因子与条件因子 四、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1)人均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耕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30%森林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 草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32%矿产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2)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表)(3)自然资源的缺口日趋增大 三、自然资源

2、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1、确保有限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要求 “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 2、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8个领域进行有关资源保护工作 建立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过程中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土地及土地资源特征、土地的概念 人类的衣、食、住

3、、行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极宝贵的资源。 土地可认为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域综合体。 土地不等于土壤,包括地上和地下,也可认为是地球表层以上和以下的多种自然资源要素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土地的三个基本属性 位置固定:是指土地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及一定的形态特征。经纬度、海拔固定,不能移动,只能就地利用。不能进口,区位优势,当地因素决定土地质量。 面积有限:指非经漫长的地质过程,土地面积不会有明显的增减,总面积基本不变。单项用地增加,必然导致其它用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类型。 不可代替:指土地无论作为环境条件(人类生活基地、动植物栖息

4、地),还是作为生产资料,一般不能用其他物质来代替。无土栽培难以推广。、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 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地量少。总量占世界第3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3。 2. 土地类型多样。由于水热条件的组合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的土地。不同的温度带,不同的湿度带。 3. 山地面积大:我国山地(丘陵、高原)约633.7万km2,占66%,全国1/3的人口,2/5的耕地和9/10的有林地分布在山地山地地形复杂,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但利用不当,易遭生态破坏。 4. 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 5.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宜农、宜牧、宜林的土地不多,能开发的大部分被利用。、我国国土概貌 1/3是难以被

5、农业利用的沙漠、冰川、石山、高寒荒漠地带。 2/3约627万km2农林牧渔及城市建设用地,其中: 耕地1.35亿hm2,14% 林地1.67亿hm2 ,17% 天然草地2.8亿hm2 ,29% 淡水水面0.18亿hm2 ,2% 建设用地0.27亿hm2 ,3%、世界土地资源概况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两大问题: 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化在扩展 次生盐渍化面积大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污染日益加重 土地浪费严重、优良耕地减少 工业和城市的蚕食 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受外力(水、风)作用所发生的各种破坏、移动和堆积过程以及水分损失。如水蚀和风蚀。 水土流失往往发

6、生于土质疏松的丘陵山区或坡地 在植被破坏、利用不当或耕作不合理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点上有治理,面上在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 38,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南方山地。土地荒漠化在扩展 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指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中和类似沙漠景观的现象。 “三北”地区最为严重,估计约17.6万km2,约95%由人为造成。土地沙化后,生产力下降,甚至生产力完全丧失。环境更趋恶化,造成许多村社和农田被流沙吞没。土壤次生盐渍化自然的原生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而蒸发强烈,土

7、壤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蒸发逐渐富集于地表而形成的。 人为的次生盐渍化 由于大面积土地利用中灌溉制度与方式等的失误而造成。 据有关数据,全世界灌溉耕地约有近2亿公顷,而每年平均有12万公顷由于次生盐渍化而丧失其生产能力。土地肥力下降 肥力下降是指土壤的结构变坏,养分减少,地力下降。 原因:掠夺式经营,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 全球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 如:地力衰退长期人工林经营,如杉木连栽。土壤污染 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 三废” 物质直接或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地向土壤系统排放,破坏了土壤系统原来的平衡,进而产生污染。 受污染了的土地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或以植物的果实、

8、根、茎和叶给动物提供食物的途径向环境输出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工业和城市的蚕食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大,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旅游业、军用设施等的建设均需占用大量的土地。 美国 :工业和城市发展每年占地约600多万亩 ; 英国和前苏联 :每年因开采地下资源而破坏的地表,都在35-45万亩 之间; 意大利 :农业用地每年被工业、城市建筑吞食的,相当于罗马市区的面积,约70万亩 。 中国 :从解放到80 年代,由于居住环境的扩大以及公路、工业用地就占去了2亿多亩 耕地。 三、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 对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从自然条件着手: 人为改造土地条件,使地形、土壤、水、植被、热量等自

9、然因素处于较好的组合状况; 从人类活动自身着手: 规范人类活动的行为与方式,采取有利于保护土地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法 中国及世界: 目前土地整治与保护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土保持 土地沙漠化防治 盐碱地改良 防治土壤污染*水土保持 原则 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 治坡和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 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 案例:小流域治理工程黄河皇甫川流域土壤侵蚀系统的治理模式*土地荒漠化防治 生物治沙技术。 生物治沙技术又常称植物治沙,是通过封育、营造植物等手段,达到防治沙漠与沙漠化、稳定绿洲、提高山区环境质量和生产潜力的一种技术

10、措施。 工程治沙技术。 工程治沙是指采用各种机械工程手段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体系,通常又称为机械固沙。*土地沙漠化防治 化学治沙技术。 是指在风沙环境下,利用化学材料与工艺,对易发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地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又具有保持水分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中国沙漠化防治的主要模式 盐碱化土地的治理 水利改良措施: 又称为工程措施,是通过一定的农田水利工程,排除地表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或引淡排盐排碱,或通过原有盐碱地土地的改造,达到治理盐碱的目的。 农业与生物改良措施 是在水利改良措施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农业和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理化形状,提高

11、土壤保水透水性能,加速土壤淋溶盐和防止返盐的作用,使原有的盐碱地在合理的利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治理和改良。 化学改良措施 *盐碱化土地的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 是指原非盐碱的土地,由于灌溉不当、排水不畅或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积盐,造成土壤返盐的过程。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健全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 合理灌溉,控制地下水位上升 井渠结合,井灌井排 防止渠道渗漏 抑制土壤返盐 *污染土地的整治 消除和控制土地污染源 污水净化处理 污水氧化塘 污泥综合治理 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 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第三节 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 森林是以乔木和

12、灌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它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二)森林的重要环境功能除提供大量木材、林果产品(经济林),经济社会效益外,还有许多生态环境功能: 调节气候:蒸腾、林内外温度和湿度; 防风固沙:防风固沙林 蓄水保土和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林 净化大气:吸滞粉尘;衰弱噪声;吸收大气污染物;分泌杀菌素等。 吸收CO2,放出O2:C库,天然制O2机,生命的摇篮,730kgO2/hm2 .d, 供1000人正常呼吸 维持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库 美化环境,

13、生态旅游,景观功能等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7类(三)全球森林资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第7次世界森林资源调查结果( 1995年): 世界森林面积3.454109 hm2 俄罗斯联邦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占22.1% 其次是巴西占15.9%、加拿大占7.1% 、美国占6.2% 中国3.9% 上述 5 国森林总面积占世界的55.2%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6 hm2 发达国家1.1 hm2;发展中国家0.5 hm2 中国人均仅0.11 hm2,排世界第120位 世界森林覆盖率26.6% 苏里南和圭亚那森林覆盖率最高,均达94.4% ; 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芬兰、瑞典、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森林覆盖率均

14、在40% 以上。 中国属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20.3%,排世界第100 位后。*热带雨林: 生态环境效益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亚马逊河流域仅0.08 km2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发现4.2万种昆虫, 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的密度达1200种/km2以上,地球上1/5的动植物都生长于此 亚马逊热带雨林所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四)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2001年: 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7107 hm2,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108 hm2, 但森林覆盖率仅居世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

15、北、西南和东南。 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 中幼龄树种比重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71,人工林中的中幼龄树种比重高达87。我国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国有林区集中过伐,更新跟不上采伐,即消耗量大于生长量。 计划外采伐量大,难以控制。超过国家计划的木材用量,民用烧柴,乡镇企业。 毁林开荒和滥伐现象极其严重:片面追求粮食生产,刀耕火种。 火灾频繁、损失严重: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受灾133万hm2。 森林病虫害严重:松毛虫、白蚁、杨树腐烂病、落叶松落叶病、线虫。大面积人工林受损。*我国热带雨林的分布状况 热带雨林资源在中国可谓珍稀之极 海南: 1956年:天然林面积1.

16、2106 hm2,占全岛总面积的35%,森林蓄积量在1.0 108 m3以上。 1981年:天然林面积只占总面积的0.5%,森林蓄积量比1956年减少了40%50%。 西双版纳: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950年: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为50%以上 1972年:减至33% 1985年:降至27.4% 。二、 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概念已经成为自然界生态平衡基本规律的简明的科学概括,也是衡量人类社

17、会发展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要尺码。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得怎样,很大程度上要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是否合理来衡量。 生物多样性包括多个层次和水平,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三个层次。(二)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 广义:蕴藏在地球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亦称为基因多样性。Population生态学:种群分类学:居群遗传学:群体 Population是某一特定时间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 Population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又是

18、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遗传多样性基本上包括了下面几层含义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 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的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的表现是多层次的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物种多样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总和,主要是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个区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 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常常是从群落组织水平上进行研究,强调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有时称

19、生态多样性(ecological diversity)或群落物种多样性。()中国物种多样性特点物种高度丰富 如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8000多种,鸟类1244种 特有种属繁多 如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的57%. 区系起源古老 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全球物种多样性概况物种数目:全世界大约有1300 万至1400 万个物种,但科学描述过的仅约有175 万种。对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了解相对比较清楚,对其他类群如昆虫、低等无脊椎动物、真菌等还不很了解。每年仍然有大量的物种被发现。哺乳动物是人们研究较深入的类群,但1992 年5 月在越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发

20、现了一个新属(Pseudoryx)。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纳米比亚热带雨林中也发现一个森林建群种是一个新属Exarata)( 紫葳科)。 分类学家发现,动物长度每减少10 倍,物种数目将增加100 倍。对昆虫、低等无脊椎动物等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如昆虫类已描述的物种数目约95.0 万种,而估计可能存在的物种数目达800万种。物种多样性特丰富国家:物种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世界168 个国家,位于或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少数国家拥有全世界最高比例的物种多样性,称为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megadiversity country)。 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

21、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12 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拥有全世界6070, 甚至更高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国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生境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生境的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乃至整个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包括演替和波动)方面的多样化。从物种组成方面研究群落的组织水平或多样化程度的工作已有较长的历史,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 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

22、物组分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景观生态类型的丰富性及各景观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景观多样性是较生态系统多样性更高一层次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主要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三种类型。 斑块多样性是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类型多样性是指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如农田、森林、草地等)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以及斑块与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的多样性。(三

23、)生物多样性消失原因 1、栖息地破坏和破碎化2、掠夺式过度开发3、环境污染4、农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5、外来物种引入和侵入上述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但这些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的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而且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往往是复合因素。 由于人口增长而带来的对生存空间和食物需的增长,使地球上的许多地区大面积人造景观,如农田、人工草场、人工林和人工水产养殖基地等已经取代了自然景观。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展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这是目前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 我国拥有陆地生态系统599个类型 有高等植物3280

24、0种, 特有高等植物17300种; 脊椎动物6300多种,特有物种667个 中国还拥有众多称之为活化石的珍稀动植物 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等。 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 水稻地方品种50000多个 大豆20000个品种 经济树种1000种以上。中国、世界已描述和世界有待发现的估计物种数(万种) 世界已灭绝物种数(1989) (四)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中国政府编制了 一系列的规划、发展合保护纲要 积极承担和履行有关国际义务 开展了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走私贩运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加大建设各类各级保护区 建立了多种专业性的生物

25、多样性信息系统 为拯救濒危物种,我国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就地保护:是指在自然界划出一定面积加以保护。保护地有多种类型,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历史纪念地等 迁地保护:是把受保护的对象迁出原来的栖息地,建立特殊设施进行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基因库、种子库等 (五)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是指人类自觉和有意识地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手段。 保护对象包括: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26、; 水源涵养区; 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1)国际自然保护区分类(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3个类别9个类型自然生态类自然保护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下分5个类型:a.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c.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d.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e.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a.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b.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a.地质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b.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选择自然保护区的条件 不同自然地带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在原生类型已消失的地区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次生类型)和自然综合体。 区域特有的或世界性的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