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36KB ,
资源ID:8485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85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收入直接制约着消费,收入分配严重地影响着消费。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消费对收入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当前制约消费水平增长重要因素已经从受制于供给能力的增长转变为受制于广大人民的消费需求,现在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成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原因。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水平也随着提高,他们之间具有正向同步变动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恩格尔系数对居民消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的数据资料见表1。 表1年 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绝对数(元)指数 (1978=100)恩格尔系数(%)19964838.9301.61926.1418.148.856.3

2、19975160.3311.92090.1437.346.655.119985425.1329.92162.0456.144.753.419995854.0360.62210.3473.542.152.620006280.0383.72253.4483.439.449.120016859.6416.32366.4503.738.247.720027702.8472.12475.6527.937.746.220038472.2514.62622.2550.637.145.620049421.6554.22936.4588.047.2200510493.0607.43254.9624.536.74

3、5.5200611759.5670.73587.035.843.0200713785.8752.54140.4734.436.343.1200815780.8815.74760.6793.237.943.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明显高于同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比1998年增长1.54倍,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仅比1998年增长94.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不同步,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不同步。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55元

4、,比1998年增长了94.1%,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3265元,仅比1998年增长88.7%。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仅绝对额相差较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的27.5%),而且从消费支出比例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近十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历年增长速度虽然大多数年份略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但均低于历年同期全体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年扩大,城乡消费水平对比项的比值虽起伏不大,但其消费的绝对值持续拉大。2、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既定时期内只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和消

5、费倾向。而且收入水平上升下降,只是构成了需求增加或减少的上限,其对需求总量的实际影响,则是由消费倾向决定的。所谓消费倾向,即居民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西方经济学认为,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具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低收入者平均消费倾向也较低,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消费倾向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在不同条件下,各种因素所起作用大小差异极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会出现一个居民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前十余年间,我国商品供应短缺,居民也大多数处于低收入阶段,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较高,若不适时地抑制消

6、费,将会加剧商品供应短缺程度,而且也难以实现高积累率和高投资率,进而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商品供应短缺时代已成为历史,国家实行的是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所以会逐渐出现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那么我们实行消费战略转移的目的并不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而是尽可能使居民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放缓。3、居民的消费结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整体差距我国目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由于各自所处消费环境、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及消费偏好不同,因而在消费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目前偏向于满足吃、住等基本生存条件的消费,而城镇居民则偏向于衣着、精神文化等高质量生活的消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

7、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恩格尔系数不断减小。虽然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消费结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得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亦呈现巨大差距,依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我们主要归纳以下几点:(1)、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居民。1985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57.79,城镇居民是52.24,两者的差距是5.54个百分点,1990年、1995年两者的差距相继扩大到4.57和8.68个百分点,1998年两者的差距高攀到8.95个百分点。如果只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消费层

8、次不仅滞后于城镇居民,而且这种滞后的时间有延长的趋势。(2)、在衣着消费方面,城镇居民的消费大大高于农村居民。1985年农村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占其消费支出的9.72,而城镇则高达14.56,高于农村居民4.84个百分点;1990、1995、1998年城镇居民分别高于农村居民5.93、6.65和4.93个百分点。(3)、从消费顺序看,城镇居民基本上是按吃穿住行的消费序列,农村居民则是吃住穿行的序列。从1985年到1998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的消费序列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

9、讯、医疗保健。食品和衣着在总消费支出中下降的11个百分点主要贴补在文化教育、住房和交通通讯的支出中。而农村居民1985年的消费序列为从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到1998年转变为食品、居住、文化教育娱乐服务、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的支出增加了将近7个百分点,是支出结构中变化最明显的部分。(4)、产品消费级次的差距。在居民消费的级次上,城镇居民的消费正在从千元级向万元级、10万元级的消费发展,从1999年数据来看,洗衣机、彩电、冰箱都已基本达到饱和,计算机、住房和家用轿车正在形成消费热点;农村的消费则是从百元级向千元

10、级、万元级的消费发展。虽然,农村居民各项中低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在19901999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自行车、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彩电、收录机、黑白电视机分别增长了1.74%、18.5%85.7%、194.7%、78.9%、8.8%、41.6%、6.3%,但从1999年有关资料可以看出,除了自行车、手表、电风扇等耐用消费品达到饱和外,农村居民对其他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仍然较低,如每一百户电冰箱只有10.64台,照相机只有2.69部,彩电只有38.2台。可以看出,千元级商品仍将是今后农村居民消费的主体。(附表2)表二: 耐用品消费数量指标名称2005年2006年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辆)城

11、镇8.7111.03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辆)农村61.0462.66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部/百户)城镇178.62181.02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 (部/百户) 农村130.04136.89每百户家用电冰箱拥有量(部/百户) 城镇97.7999.27每百户家用电冰箱拥有量(部/百户) 农村 62.2167.81(5)、质量档次的差距。在服装消费上,城镇居民的服装消费 主要是中高档为主,款式也讲究新潮、时髦、前卫,农村居民的消费虽然也开始由低档向中档变化,但总体上仍然以中低档为主,主要指标是结实耐用。5据估计,我国高档服装的消费者占城市人口的0.6%,中档服装消费者占城市人口的7075%,占

12、农村人口的26%,65%的农村人口是低档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体。4、消费环境城乡居民所处的消费环境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城镇的建设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公共设施发达,市场体系发育良好,居民的消费环境舒适方便,消费条件明显优于农民。农村大多处于地域条件偏僻的地方,交通不发达,公共设施建设不力。具体来说,大多数农村没有自来水和煤气的供应,电力的供应也不如城镇的及时方便,而且电价偏高。农村很少有像城镇那样的大商场和超市,医疗机构也没有城镇的发达,文化娱乐设施更是离城镇有较大的差距。在目前的现实消费环境条件下,农民的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必然受环境的制约而造成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5、消费观念农民消费观念的

13、不优化是农民进行更高层次消费的思想上的阻碍,影响着农民消费结构的优化。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别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差别、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与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关。文化素质的低下不仅对农民脱贫致富有制约作用,还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在文化素质上与城镇居民的差距使得农民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意识不强烈,对发展消费的渴望也不如城镇居民高涨。三、政策建议1、密切关注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变化,适时制定实施不同的鼓励其消费的政策。改革开放30年,使目前我国形成了主要的三大不同的收入和消费动态群体,从而也形成了三大群体各自不同的消费特征。首先是高收入支持的“先

14、导型”消费群。这部分居民人数较少,约占总人口的7%、城市人口的20%。是以城镇居民为主体的富裕型、极富裕型的消费群体。这部分高收入的居民在目前我国的大众化消费供给对其已经过时,他们正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品化、个性化消费。所以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中,要充分注意其导向作用,积极引进或开发代表中国未来的消费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其次是中等收入支持的“升级型”消费群。这部分居民约占城市人口的70%,农村人口的20%。是以城市绝大多数居民和农村少数比较富裕的居民为主体的消费群体。这部分居民处于从小康型向富裕型,从讲求消费数量向讲求消费质量转变阶段,构成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市场最活跃、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呈多样

15、化的群体。其消费结构开始加快转型和升级步伐,是继高收入群体之后消费市场强有力的跟进力量。要针对这部分居民特点,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做到“适销对路”。并相应制定实施鼓励其消费的政策,促进其即期购买,快速释放其购买力存量。如加快建设中低档个人住宅、制定和实施鼓励经济型和较低排量私人轿车的消费政策等。再次是低收入支持的“培养型”消费群。这部分居民约占城市人口的10%。农村人口的75%。是以城市低收入阶层和绝大部分农村居民为主体的消费群体。这部分居民收入较低,消费能力较弱,尚处于“想买而缺钱”的阶段,是目前中低档消费市场的主体。因此,加快增加这部分居民的收入是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也迫切需要国家消

16、费政策的培育和大力支持。这方面的工作异常艰巨,需要综合治理和多管齐下,并将其上升到改革的攻坚任务去完成。此外,还有约占农村人口5%的勉强摆脱衣食困扰的更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农村贫困居民和城市居民中衣食堪忧的极少数贫民,这部分居民也是目前开展的扶贫攻坚战的重点对象。2、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的二元消费结构特征。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要滞后于城镇居民10年15年。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巨大差距,只能说明扩大农村消费的潜力巨大。而要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则难度很大。因为在短期内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不可能赶上城镇居民,甚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7、还在继续扩大,加之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较差、消费观念陈旧等因素,在短期内要将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农村,可谓“远水不解近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巨大差距,只能通过建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通过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去逐步缩小这种差距,而不可能彻底消除这种差距。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将农村市场和农村居民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要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特点,调整产品供应结构;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要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从宏观上和长远发展看,要加快城镇

18、化建设步伐。目前应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要以此为支撑,使其成为扩大农村消费和农民致富的引擎,使得大多数农村居民不仅实现“城市梦”,还能实现“住房梦”和“创业梦”。这也是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举措,这样才能够在居民消费方面获得大的改善和飞跃。但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并没有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同步推进,而是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这一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只能创造条件循序渐进。3、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步伐,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我国已进入人均收入2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世界各国都需要和都进行了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收入转移支付,以及基本公

19、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工作,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后,才有可能避免社会矛盾加剧和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与生产增长不同步的问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第二层需求就是安全需求。即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总体上已经满足了生理需求,正停留在第二需求的门槛。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随着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多项福利制度的改革,传统的由政府和企业“统包”体制被打破,而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又不健全。所以由于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导致目前居民未来预期支出大大增加,部分消费性资金转入了保障性资金。如2007

20、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比1998年末增长2.3倍,既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又大大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储蓄大量增加对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即期消费影响较大,阻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步伐。所以只有加速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减轻居民预期支出压力,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目前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程中。我认为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才有可能完成。首先要加快出台社会保险、社会援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法律法规,并严格监察执法;企业要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家庭和个人也要依法

21、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要引导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在社会救助、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当前最为急迫也是城乡居民最为关注的就是要逐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尤其是需要将大部分中低收入者纳入社保体系,如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等。要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救助、临时救济、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体系的建设投资力度,并尽快放开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准入,使民间资本和外资尽快进入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领域。还要把启动消费与扩大就业相结合,使劳动者就业面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持续扩大等。以切实解决制约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刺激居民消费快速增

22、长。4、转变消费观念,突破传统消费观的束缚,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消费观,实现消费观念的现代化。消费作为人类的一种生产、生活行为,潜在受制于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而消费观念的形成又受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消费观的本质是对消费的认识问题,是对消费的科学、理性认知,是形成科学的现代消费观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出现的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固然有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居民在消费上有后顾之忧,不敢消费,也不愿消费。这些也确实在制约着居民的消费,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更不是问题的实质。我国持续的消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传统的落后的消费观念。近年来我国在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实施上往往事倍功半,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消费观念尚未实现由传统的消费观念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消费观念转变,尚未形成现代消费观念,因此许多消费行为均受制于传统消费观念。在主要集中的三大消费群体的地区分布上,中、高收入群体比重在沿海地区和特大城市较高。分布也更集中一些;而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数量要少一些。这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全面和均衡协调发展。有赖于目前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