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0 ,大小:1.57MB ,
资源ID:85248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524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七讲--溶液中的化学平衡.ppt)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七讲--溶液中的化学平衡.ppt

1、第七讲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竞赛要求,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最初阶段人们从性质上认识酸碱。酸:使石蕊变红,有酸味;碱:使石蕊变蓝,有涩味。当酸碱相混合时,性质消失。当氧元素发现后,人们开始从组成上认识酸碱,以为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盐酸等无氧酸的发现,又使人们认识到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阿累尼乌斯(Arrhenius)的电离学说,使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发生了一个飞跃。HA=H+A 电离出的正离子全是 H+;MOH=M+OH

2、 电离出的负离子全是 OH。进一步从平衡角度找到了比较酸碱强弱的标准,即、。阿累尼乌斯理论在水溶液中是成功的,但其在非水体系中的适用性,却受到了挑战。例如:溶剂自身的电离和液氨中进行的中和反应,都无法用阿累尼乌斯的理论去讨论,因为根本找不到符合定义的酸和碱。,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为了弥补阿仑尼乌斯理论的不足,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里(Lowry)于1923年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HCl,NH4+,HSO4,H2PO4等都是酸,因为它们能给出质子;CN,NH3,HSO3

3、,SO32都是碱,因为它们都能接受质子。为区别于阿仑尼乌斯酸碱,也可专称质子理论的酸碱为布朗斯特酸碱。,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可见,质子酸碱理论中的酸碱不限于电中性的分子,也可以是带电的阴阳离子。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就既是酸又是碱,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如HCO3等,通常称为酸式酸根离子。酸碱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质子相互联系,酸释放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酸。这种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可用通式表示为:酸碱+质子此式中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例如:NH3是NH4+的共轭碱,NH4+是NH3的共轭

4、酸。HCO3的共轭酸是H2CO3,HCO3的共轭碱是CO32。,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跟阿累尼乌斯酸碱反应不同,布朗斯特酸碱的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传递质子的反应,通式为:酸1+碱2碱1+酸2例如:HCl+NH3 Cl+NH4+H2O+NH3OH+NH4+HAc+H2OAc+H3O+H2S+H2OHS+H3O+H2O+S2OH+HS H2O+HSOH+H2S,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结论1:单独一对共轭酸碱本身是不能发生酸碱反应的,因而我们也可以把通式:酸碱+H+称为酸碱半反应,酸碱质子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交换质子的反应;结论2:酸碱质子反应的产

5、物不必定是盐和水。在酸碱质子理论看来,阿累尼乌斯酸碱反应(中和反应、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阿累尼乌斯酸碱的电离、阿累尼乌斯酸碱理论的“盐的水解”以及没有水参与的气态氯化氢和气态氨反应等等,都是酸碱反应。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根本没有“盐”的内涵。,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水的电离平衡(1)水的离子积常数H2O(l)H+(aq)+OH(aq)=H+OH式中的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标准平衡常数,式中的浓度都是相对浓度。由于本讲中使用标准浓度极其频繁,故省略除以的写法。要注意它的实际意义。,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水的电离平衡表-1 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结论: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所以,

6、温度升高时,值变大。,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水的电离平衡在溶液中,只要有 H2O,H+,OH 三者共存,之间就存在如下的数量关系:H+OH=不论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常温下,H+=1107,表示中性,因为这时=1.01014;非常温时,溶液的中性只能是 H+=OH。,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水的电离平衡(2)pH 值和 pOH 值pH=lg H+pOH=lg OH因为 H+OH=1.01014所以 pH+pOH=14pH 和 pOH 一般的取值范围是 114,但也有时超出,如:H+=10 mol/L,则 pH=1。,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1)一元弱酸

7、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将醋酸的分子式简写成 HAc,用 Ac 代表醋酸根,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可以表示成:HAcH+Ac用表示酸式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经常简写作。且:,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1)一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氨水 NH3 H2O 是典型的弱碱,用(简写成)表示碱式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则有:NH3 H2O NH4+OH=1.8105,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2)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对应每一步电离,各有其电离常数。以 H2S 为例:第一步H2S H+HS 第二步HSH+S2,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弱酸和弱碱的电离

8、平衡(2)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显然,。说明多元弱酸的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两个方程式相加,得:H2S2H+S2、的大小可以表示弱酸和弱碱的离解程度,K 的值越大,则弱酸和弱碱的电离程度越大。,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缓冲溶液(1)同离子效应HAc H+Ac 达到平衡时,向溶液中加入固体 NaAc(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由于Ac的引入,破坏了已建立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HAc H+AcAc增多,使平衡左移,使 HAc 的电离度减小。定义: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电离平衡左移,降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9、,3、缓冲溶液(2)缓冲溶液概念:能够抵抗外来少量酸碱的影响和较多水的稀释的影响,保持体系 pH 值变化不大的溶液,我们称之为缓冲溶液。如向 1L 0.10 molL1 的HCN 和0.10 molL1 NaCN的混合溶液中(pH=9.40),加入0.010 mol HCl 时,pH 变为 9.31;加入0.010 mol NaOH 时,pH 变为 9.49;用水稀释,体积扩大 10 倍时,pH 基本不变。可以认为,0.10 molL1 HCN 和 0.10 molL1 NaCN 的混合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可以维持体系的 pH 值为 9.40 左右。,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缓冲溶液(2)

10、缓冲溶液原理缓冲溶液之所以具有缓冲作用是因为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当外加少量酸(或碱)时,则它与抗酸(或抗碱)成分作用,从而使溶液pH值基本不变。适量水稀释时,由于弱酸与弱酸盐(或弱碱与弱碱盐)以同等倍数被稀释,其浓度比值亦不变。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弱酸及其盐(如HAc与NaAc)或弱碱 及其盐(如NH3与NH4+盐)以及多元弱酸及其次级酸式盐或酸式盐及其次级盐(如H2CO3与NaHCO3,NaHCO3与Na2CO3)组成。,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缓冲溶液(2)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pH值 计算可概括为如下两种形式(a)弱酸及其盐H+=pH=(b)弱碱及其盐OH=pOH=,二、弱

11、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缓冲溶液(2)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称为缓冲对。缓冲对的浓度愈大,则它抵制外加酸碱影响的作用愈强,通常称缓冲容量愈大。缓冲对浓度比也是影响缓冲容量的重要因素,浓度比为1时,缓冲容量最大。一般浓度比在10到0.1之间,因此缓冲溶液的pH(或pOH)在p(或p)范围内。,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4、酸碱指示剂(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能通过颜色变化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的物质,如石蕊,酚酞,甲基橙等,称为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的有机酸。现以甲基橙为例,说明指示剂的变色原理。甲基橙的电离平衡表示如下:HInIn+H+=4104,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4、

12、酸碱指示剂(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HInIn+H+=4104 分子态 HIn 显红色,而酸根离子 In 显黄色。当体系中 H+的浓度大时,平衡左移,以分子态形式居多时,显红色;当体系中 OH 的浓度大时,平衡右移,以离子态形式居多时,显黄色。究竟 pH=?时,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则与弱酸 HIn 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有关。,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4、酸碱指示剂(2)变色点和变色范围仍以甲基橙为例,HInIn+H+=4104;当 In=HIn 时,H+=4104,pH=p=3.4,显橙色,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当 pH 3.4,In 占优势时,黄色成分大。,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4、酸碱指示剂

13、(2)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故 pH=p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甲基橙的理论变色点为 pH=3.4,酚酞的理论变色点为 pH=9.1。距离理论变色点很近时,显色并不明显,因为一种物质的优势还不够大。当 HIn=10 In 时,显红色,当 In=10 HIn 时,显黄色。这时有关系式 pH=p,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4、酸碱指示剂(2)变色点和变色范围各种颜色互相掩盖的能力并不相同。红色易显色,对甲基橙,当 HIn=2 In 时,即可显红色;而当 In=10 HIn 时,才显黄色。故甲基橙的实际变色范围为 pH 值在 3.1 和 4.4 之间。酚酞的实际变色范围是 8.010

14、.0。选用指示剂时,可以从手册中查找其变色点和实际变色范围。,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H2O 电离出的 H+或OH 结合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的水解。(1)强碱弱酸盐以 NaAc 为例讨论。NaAc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Na+和Ac:NaAc=Na+Ac,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1)强碱弱酸盐Ac会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为弱电解质HAc,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2OH+OH Ac+H+HAc 总反应为:Ac+H2O HAc+OH=,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1)强碱弱酸盐Ac+H2O HAc+OH=是水解平衡常数。一般都很小如Ac的

15、=1.01014/(1.8105)=5.61010,故计算中常采用近似法处理。,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1)强碱弱酸盐Ac+H2O HAc+OHOH=盐类水解程度常用水解度h表示:h=,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2)强酸弱碱盐以 NH4Cl 为例讨论。NH4Cl=NH4+Cl H2O H+OH NH4+OH NH3+H2O 1/+:NH4+H2ONH3+H3O+H3O+=h=,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3)弱酸弱碱盐以 NH4Ac为例讨论。NH4Ac=NH4+Ac H2O H+OH NH4+OH NH3+H2O 1/Ac+H+HAc+:NH4+Ac NH3+HAc,三

16、、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3)弱酸弱碱盐此类水解称为双水解,它的水解常数比相应的单水解常数大得多如NH4Ac的=1.01014/(1.81051.8105)=3.1105水解后溶液呈现的酸碱性不能从水解反应看出,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4)多元强碱弱酸盐多元弱酸有正盐、酸式盐之分。正盐以Na2CO3为例,酸式盐以NaHCO3为例讨论。,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4)多元强碱弱酸盐Na2CO3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每步各有相应的水解常数。Na2CO3=2Na+CO32 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由于,所以。多元弱酸盐水解以第一步水解

17、为主。计算溶液pH值时,只考虑第一步水解即可。,三、盐类的水解,1、各类盐的水解(4)多元强碱弱酸盐NaHCO3溶液中,HCO3有两种变化:HCO3H+CO32 HCO3+H2OH2CO3+OH=1.0 1014/(4.3 107)=2.3 108=5.6 1011,故OH H+,溶液显碱性。,三、盐类的水解,2、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盐类水解反应吸热,H 0,T 增高时,增大,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例如Fe3+的水解Fe3+3 H2OFe(OH)3+3 H+若不加热,水解不明显;加热时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得到深棕色的 Fe(OH)3 沉淀。,三、盐类的

18、水解,2、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2)浓度的影响由上述水解反应式可以看出:加水稀释时,K不变,而Q减小,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度增大,这点也可以从水解度公式 h=看出,加水稀释时,虽然各种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都在减小,但h增大。如Na2SiO3溶液稀释时可得H2SiO3沉淀。,三、盐类的水解,2、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3)酸度的影响水解的产物中,肯定有 H+或 OH,故改变体系的 pH 值会使平衡移动。例如SnCl2+H2OSn(OH)Cl+HCl 为了抑制 SnCl2 的水解与 Sn(OH)Cl 的生成,可以将 SnCl2溶于浓盐酸来配制 SnCl2 溶液。,四、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物质如AgCl

19、虽然难溶于水,但仍能微量地溶于水成为饱和溶液。其溶解的部分则几乎全部电离为Ag+和Cl。一定温度时,当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就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1、溶度积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在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中存在如下关系:=,四、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习惯上简写为:=Ag+Cl式中是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对于AnBm 型难溶电解质,溶度积表达形式为:=A+nBm对于相同类型的物质,值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该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的难易。与平衡常数一样,与温度有关。不过温度改变不大时,变化也不大,常温下的计算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20、。,四、沉淀溶解平衡,2、溶度积规则比较 和Q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例如:AgCl(s)Ag+(aq)+Cl(aq)某时刻有 Q=Ag+Cl。(1)Q 时,平衡左移,生成沉淀;(2)Q=时,平衡状态,溶液饱和;(3)Q 时,平衡右移,沉淀溶解。上述结论有时称之为溶度积规则,据此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沉淀的生成根据溶度积规则,当 Q 时,将有生成沉淀。但是在配制溶液和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 Q 时,却没有观察到沉淀物生成。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沉淀的生成盐效应的影响:事实证明,在 AgCl

21、 饱和溶液中加入 KNO3 溶液,会使 AgCl 的溶解度增大,且加入 KNO3 溶液浓度越大,AgCl 的溶解度增大越多。这种因加入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盐效应对溶解度影响较小,一般不改变溶解度的数量级,因此在一般计算中,特别是较稀溶液中,不必考虑盐效应。,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沉淀的生成过饱和现象:虽然Ag+Cl 略大于,但是,由于体系内无结晶中心,即晶核的存在,沉淀亦不能生成,而将形成过饱和溶液,故观察不到沉淀物。若向过饱和溶液中加入晶种(非常微小的晶体,甚至于灰尘微粒),或用玻璃棒磨擦容器壁,可立刻析出晶体。,四、沉淀溶解平衡,3

2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沉淀的生成沉淀的量:前两种情况中,并没有生成沉淀。实际上即使有沉淀生成,若其量过小,也可能观察不到。正常的视力,当沉淀的量达到105 gmL1 时,可以看出溶液浑浊。,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 根据溶度积规则,使沉淀溶解的必要条件是Q,因此创造条件使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降低,就能达到此目的。降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如下几种途径:使相关离子生成弱电解质要使ZnS 溶解,可以加 HCl,H+和 ZnS 中溶解下来的S2 相结合形成弱电解质 H2S,于是 ZnS继续溶解。,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 下面讨论一下0

23、.01mol 的ZnS 溶于1.0 L 盐酸中,所需的盐酸的最低的浓度。查表知:=2.01024;=1.3107;=7.11015。溶液中存在下述平衡:ZnS(s)Zn2+S2 H+S2HS H+HSH2S,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 总反应:ZnS(s)+2 H+Zn2+H2S平衡浓度 x 0.010 0.010 x=0.21,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 即平衡时的维持酸度最低应为0.21 molL1。考虑到使ZnS全部溶解,尚需消耗H+=0.020 molL1,因此所需HCl最低浓度为:0.21+0.020=0.23 molL1。

24、,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 同理,看反应 CuS+2H+=Cu2+H2S 的平衡常数,可以求出 0.01mol 的CuS 溶于1.0 L 盐酸中,所需的盐酸的最低的浓度。所需的盐酸的最低的浓度约是1.0109 molL1,浓度过大,根本不可能存在。结论是 CuS不能溶于盐酸。,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使相关离子被氧化用盐酸作为溶剂不能使 CuS 溶解。原因是反应的平衡常数过小。实验事实表明,CuS在 HNO3 中可以溶解。原因是S2 被氧化,使得平衡 CuS(s)Cu2+(aq)+S2(aq)右移,CuS溶解。反应的方程式为:3

25、CuS+2 HNO3+6H+=3 Cu2+2 NO+3 S+4 H2O,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使相关离子被络合AgCl 沉淀可以溶于氨水,原因是Ag+被NH3 络合生成 Ag(NH3)2+,使平衡 AgCl(s)Ag+(aq)+Cl(aq)右移,AgCl 溶解。反应的方程式为:AgCl+2 NH3 Ag(NH3)2+Cl,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使相关离子被络合AgCl+2 NH3 Ag(NH3)2+Cl该反应可看成下列两个反应的总和AgCl(s)Ag+(aq)+Cl(aq)Ag+(aq)+2 NH3 Ag(NH3)2+总反应K

26、=KspKf,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的溶解使相关离子被络合例1:0.1mol AgCl溶解于1L浓氨水中,求浓氨水的最低浓度?已知:Kf,Ag(NH3)2+=1.1107,Ksp,AgCl=1.7710-10,四、沉淀溶解平衡,0.1mol AgCl溶解于1L浓氨水中,求浓氨水的最低浓度?AgCl(s)2NH3=Ag(NH3)2 Cl K平衡时 x 0.1 0.1K=得 x=2.27molL1,则c(NH3)总=2.27+0.20=2.47 molL1,Cl Ag(NH3)2,NH32,0.10.1,x2,四、沉淀溶解平衡,如果是0.1mol AgI溶解于1L浓氨水

27、中,求浓氨水的最低浓度?计算结果:c(NH3)总=3.24103 molL1 实际不可能达到此浓度,故AgI不溶于浓氨水。可见,沉淀的溶解度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则沉淀越易形成配合物而溶解。反之,沉淀的溶解度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弱,则配合物越易被破坏而转化为沉淀。,例2:在0.10mol/LAg(CN)2溶液中加入KCl固体,使Cl-浓度为0.1mol/L,会有何现象发生?Kf,Ag(CN)2-=1.251021;Ksp,AgCl=1.810-10,解:Ag+2CN-=Ag(CN)2-平衡浓度 x 2x 0.1-x Kf=(0.1-x)/x(2x)2=1.251021 x=2.710-8

28、即Ag+=2.710-8 mol/LQ=cAg+cCl-=2.710-80.10=2.710-9QKsp,AgCl,因此会有AgCl沉淀从溶液中析出。,例3:在含有2.5mol/LAgNO3和0.41mol/L NaCl溶液里,如果不使AgCl沉淀生成,溶液中最低的自由CN-离子浓度应是多少?已知 Kf,Ag(CN)2-=1.01021;Ksp,AgCl=1.5610-10,解:AgCl+2CN-=Ag(CN)2-+Cl-平衡时 x 2.5 0.41,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a.改变了金属离子的氧化数,降低了配离子的稳定性,导致配位平衡发生移动。如:2 Fe(SCN)63+Sn 2+2 Fe

29、2+12 SCN+Sn 4+b.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改变了电对的氧化或还原能力,使氧化还原平衡发生移动。如:2Fe3+2I-=2Fe2+I22 Fe 2+I 2+12 F 2 Fe F 63+2I,4.配合物之间的转化 一般Kf小的易转化成Kf大的,且Kf相差愈大转化愈彻底。如:Fe(SCN)63FeF63,例1:Cu2/Cu 中加入NH3H2O,使平衡时c(NH3)=c(Cu(NH3)42)=1.0molL1,求Cu2/Cu=?已知:KfCu(NH3)42=2.091013 解:Cu2+2e-=Cu Cu2/Cu=0.34V=(0.0592/2)lgCu2 加入NH3后有:Cu2+4NH3

30、Cu(NH3)42 当c(Cu(NH3)42)=c(NH3)=1.0molL1时,Cu2=1/Kf=+(0.0592/2)lg1/2.091013=-0.05V 可见氧化型物质形成配合物后,。,例2:Fe3/Fe2加入CN-,使c(CN-)=c(Fe(CN)63-)=c(Fe(CN)64-)=1.0molL-1。求此时 Fe3/Fe2=?已知:Kf,Fe(CN)63-=1.01042 Kf,Fe(CN)64-=1.01035 Fe3+e-=Fe2 Fe3/Fe2=0.771v 解:加入CN-后:Fe3+6CN-=Fe(CN)63-Kf(1)Fe2+6CN-=Fe(CN)64-Kf(2)当c(C

31、N)=c(Fe(CN)63)=c(Fe(CN)64)=1.0molL1时,Fe3=1/Kf(1);Fe2=1/Kf(2)=+0.0592lgKf(2)/Kf(1)=0.36V,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3)分步沉淀若一种沉淀剂可使溶液中多种离子产生沉淀时,则可以控制条件,使这些离子先后分别沉淀,这种现象称为分步沉淀。例如,某混合溶液中CrO42和Cl浓度均为 0.010 molL1,当慢慢向其中滴入AgNO3溶液时,何种离子先生成沉淀?当第二种离子刚刚开始沉淀时,第一种离子的浓度为多少?已知:AgCl 1.81010 Ag2CrO4,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3

32、)分步沉淀随着AgNO3溶液的滴入,Ag+浓度逐渐增大,Q亦逐渐增大,Q先达到哪种沉淀的,则哪种沉淀先生成。当Q达到 AgCl 时,即Cl开始沉淀时所需的Ag+浓度为:Ag+=1.81010/0.010=1.8108 molL1。当Q达到Ag2CrO4 时,即CrO42开始沉淀时所需Ag+浓度为:Ag+=1.1105 molL1。,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沉淀的转化顾名思义,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称为沉淀的转化。如向BaCO3 沉淀中加入Na2CrO4溶液,将会发现白色的BaCO3 固体逐渐转化成黄色的 BaCrO4 沉淀。为什么产生这现象呢?,四、沉淀溶解平衡

33、,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沉淀的转化可根据溶度积规则分析。当加入少量CrO42 时,Ba2+CrO42,这时不生成BaCrO4沉淀。继续加入CrO42,必将有一时刻刚好达到 Q=,即 Ba2+CrO42=。这时,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平衡:BaCO3 Ba2+CO32=2.58109 BaCrO4 Ba2+CrO42=1.61010,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沉淀的转化 得:BaCO3(s)+CrO42BaCrO4(s)+CO32 方程式所表示的就是白色的BaCO3 转化成黄色的BaCrO4 的反应。其平衡常数为:,四、沉淀溶解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沉淀的转化再如分析化学中常将难溶的强酸盐(如BaSO4)转化为难溶的弱酸盐(如BaCO3),然后再用酸溶解使正离子(Ba2+)进入溶液。BaSO4 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的反应为BaSO4(s)+CO32=B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