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9.57KB ,
资源ID:85267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5267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博学多才的吴敬梓对除了经书章句和墨卷之外一无所知的干禄之徒是卑视的。“生平见才士,汲阴如不及,妒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尤嫉之。”他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创作出儒林外史中的一系列艺术形象。马二先生的形象与书中其他形象一样,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就经济地位、经济状况而言,作为一个读书人,有的家财万贯,有的一贫如洗,大多数的人则可算小康之境,马二先生的收入,比上是大大不足,但比下则为有余。马静是个选家,每回的也还有几十两银子,维持生计是足够的了;匡迥头一回选书,就“寡有几两选金和几十本样书”;诸葛佑要与人合选一部文章,带了二百两银子找季恬逸和萧金铉;马二先生为蘧公孙的事,能拿出

2、九十二两银子,资助匡迥、料理洪憨仙的后事,一出手也都是十来两银子,可见收入不菲。试看中举前的范进,住的是一间草屋,乡试归来,家里已是断炊了两三天,老母饿得“两眼睛都看不见了”。范进此时的经济状况,也就和生活在底层的平头百姓差不多。但像范进这般子穷的书生,毕竟不是多见的。封建社会中,读书的多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贫苦人家,请不起先生教馆,和功名富贵也是少有缘分,偶尔有哪几个穷人家子弟读书,也为的是认几个字算一算帐罢了。穷书生固然少,豪富巨室子弟也不多。儒林外史前半部,只写了严监生、二娄、蘧公孙、胡缜、季苇萧、赵洁、二杜等几个特别富有的读书人。他们或出身于权豪势要的官宦之家,或是出身与行商坐贾的巨室之

3、门。更多的读书人,是中小地主家庭或是小行商出身,像张静斋、荀玫、梅玖、景兰江、杨执中、权勿用、诸葛佑、牛玉圃等等。马二先生的穿戴也是一般文人化:“戴方巾,身穿蓝直缀,脚下粉底皂靴”范进初见周学道时,是够寒怆的:“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缀,“还“扯破了几块。”胡三公子是“头戴方巾,身穿酱色缎直缀,粉底皂靴”;尤其那一顶方巾,更是文人的特有标志,王义安因为不是生员,竟敢戴了方巾,在酒楼吃酒,给两个书生当众羞辱了一番,方巾也给人扯了。马二先生的日常饮食也是一般化。在书坊选书时,“坊里捧出先生的饭来,一碗熝青菜。”比较节俭。但他是名士,故尔也常有酒席吃,蘧铣夫在金陵更是少不了高朋宴会。范进进

4、学时,胡屠户说过一番话:“我女孩儿。(当时胡屠户给范进拿了副大肠和一瓶酒来道贺)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赵洁就不同,冬虫夏草当菜吃,还要花几百两银子买雪虾蟆吃。王举人落宿周进的学馆,“鸡、鱼、鸭、肉堆满春台,”周进教馆时的饭则是“一碟老菜叶。”马二先生的生活待遇虽不算好,可也不算差,普普通通。就马二先生的性情心术,也是一个常人,与普通老百姓相一致。他帮助蘧来旬时,先与差人讨价还价过,最后不得已,出了九十二两银子,身上“挤”得干干净净,只留了一两银子作盘费去杭州。帮助洪憨介及匡超人时,皆是出资十来两,但给自己留着充足的底金。从这几处描写,即可看出他的“实在”来

5、。他做为一个普通人,既要为自己考虑,又能为他人着想,诚然是个本分厚道的人。那些只为自己考虑如严贡生之流,或是一心替别人打算如杜少卿,是少有,更不是社会的主流。不为自己着想,是与人的本性相违的,有道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专为自己着想,是与人的社会属性相背,三国中的曹阿瞒就受尽了世人的责骂。待人处世方面,马二先生也是普通人的性情,体现了一个“常人”的特点。朋友有难,他能拔刀相助。他颇知世道,与公门中人打交道,差人说出“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的话,他就拍手说是好主意,还请差人到店里大盘大碗地吃酒商议。他本人虽不喜诗赋,但不以此待人,倒是反而欣然与一般诗赋名士交相往来。蘧公孙准备进军举业,无奈嘉

6、兴那班考高第的朋友知他初时是个做诗的名士,不来亲近他,马二先生这个操选政的,却说在诗上见过蘧公孙的尊名,与他相交极深。马二先生的职业也足以说明,他是个普通人,一个真实的劳动者形象。在封建社会,除了少数的读书人可以衣食无忧不劳而获外,更多的读书是要自己挣饭吃,但大抵都是吃文化饭,少有亲赴农亩者。马二先生是个选家,靠给书坊选批文章,得些酬金,聊以度日。虽然比上不足免不了“劳苦”,但自在充实,自己劳动所得,亦颇可以自安。马二先生对八股制艺、功名富贵的态度和认识,更足以证明他是个普通读书人,普通的八股文人。他在蘧公孙面前称赞八股制艺“是极好的法则”,又说做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代词赋气”。又说批

7、文章“也全是不可带词赋气。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便要坏了心术。”甚至于说:“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马二先生对八股制艺就是如此钟爱和狂热。对于功名富贵,他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这足以说明马静对功名富贵的渴慕之情。沉迷于八股,热衷于功名,这是八股社会里读书人的“常规”表现。由于八股制艺的影响,明清时期的读书人在文化修养的历史汲取方面,比起前人,有极大的差距。明清之前的文

8、人,都讲究通今博古,遍览诸家,而后自成,从历史遗留下的文化中吸取充足的营养。韩愈的送东阳马生的序文中,对博通遍览的作用及意义解释得很明白,他的这一宗旨也被后辈文人广为采纳。但自实施八股制艺之后,“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则漫不加省。”章学诚的答沈枫墀论学书中也提过,八股学子甚至把通经服古视为杂学,把诗词称为“杂作”更有甚者不知“史册名目”,、“朝代先后及“字书偏旁”,“卒而问其所未读之经,有茫然不知为何书者。”张静斋是信口胡说,把赵普的事扯到划基头上;范进不知苏轼是何人,给别人笑话了也不自知。马二先生亦是这般,视诗词歌赋如寇仇,说词赋会坏了读书人的心术;听

9、人求仙时,不知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是才女。以上种种,都说明了马二先生的形象在儒林外史中,是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形象出现的。通过其言行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具体细节描写,做到了艺术地再现、表现生活的真实。同时,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比起那些“儒林怪客”来更能充分证实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二、对立、统一的复杂性格文艺起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的复杂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也应是丰富的复杂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则更要求如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如果缺乏了复杂性,就很难说是成功的或优秀的作品。儒林外史如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特别是儒者文人生活的复杂性;在实践文学形

10、象的复杂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上至皇帝、下至黎民;有人锦衣玉食,有人揭不开锅;有人红光满面,有人面黄肌瘦;有人安分守已,有人作奸犯科;有人耿直豪爽,有人奸狡圆滑就具体人物形象而言,也都在思想性格,言行举止方面呈现出复杂性,马二先生就是如此。一方面,他饱受八股毒害,视诗赋如仇;另一方面,他又与做诗的名士交往密切,读洪憨仙的诗卷,“着实赞了一回”。一方面他安分守已,见了御书也要恭恭敬敬扬尘舞蹈一番;另一方面,又敢于以义抗法,把蘧公孙的钦案担了下来。游西湖,一方面,他胆敢看远处船上女客换衣;另一面,当那些女客上了岸,走得近了,他又低着头不敢正面去瞧。在为人与为已方面,如前所述,他一系列的言行举止也充

11、分暴露了他的思想性格在这方面的复杂性。一方面他性情爽直,几乎没有矫情做作之处,在蘧公孙家吃饭,两碗稀烂的猪肉,他“连汤都吃完了”;另一方面,他有时显得迂腐。游西湖,他被卷进了一群女客中间,他“腆着个肚子”,“横着身子乱跑”,“女人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以上种种,足以说明他思想性格的复杂。文学形象的典型性是与文学形象的真实性紧密联系的。只有具备了真实性的形象,才可能谈得上典型性,同时,典型性是真实性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作家塑造的艺术形象,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本质,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有较高的真实性,我们就称这样的作品具有典型性,这样的形象是典型形象。”典型人物的

12、三大特征:性格的丰富性、确定性、整体性。恩格斯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马二先生可以说就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二先生的形象的独创性从属于儒林外史全书在主题、题材以及体裁等方面的独创性。儒林外史第一次集中反映儒者的社会生活,并且命意于讽谕。“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论,虽云长篇,颇同短剧”,马二先生的形象刻画就是其中之一部短剧。他的形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的若干本质,揭示了功名富贵,八股制艺对明清读书人的巨大消极影响。如前所述,他可说是给八股功名迷了心窍;但只要不涉及举业文章,他又回复了一个真实的常人的本性。也由此表现了社会发展

13、的某些必然规律,即八股取士对儒者的束缚,对文化的扼杀以及对社会、对人心的毒害。他在性格方面的丰富性,前文已有详述。作者在展现其性格的丰富性时,通过不断反复重述相类似的言语举止各方面的细节,说明了其性格的确定性。写他对富贵生活的喜爱就他三次在别人那里吃饭的描写中给确定下来。在蘧公孙处是“良量颇高”“吃得干干净净”,在憨仙处则是“尽力的吃了一餐”,在胡缜处亦是“极丰盛的酒馔点心用了一饱”。至于其性格的完整性,后文有专章细论,此处暂不议。马二先生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既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好人。一方面矢志于八股制艺和举业功名,一方面诚恳热情与人为善,他在这两个方面都很有代表性,不仅是

14、具有共性,他也同时是一个颇有个性的形象。最能体现他人的个性的,一是他在饮食时的“爽快”,不论好餐,都能欣然乐意,从容对付,不似别人或是假做斯文或是有所偏爱。另一个就是他的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他与蘧、洪、匡三位相交,那是热心热肠,推心置腹,虽交浅而言深;你看他助匡迥时,何止是朋友之心,简直是父母之心,那真是关怀备至,世所少有。马二先生所在的典型环境塑造了他这个典型人物。他主要在文化人的圈子里活动,社会上各色人等对他的思想性格言行举止都有影响。马二先生身上所体现各种特点,在全书中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现实世界充满矛盾,矛盾又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也相应适用了对

15、立统一。反映在文学形象上,也要求体现出现实生活的对立统一性。就马二先生而言,他的形象是体现了现实生活的对立统一的。其形象的复杂也就说明了对立性,下面论述他形象的同一性与完整性。一方面,明清时期八股盛行;一方面,传统文学又根基雄厚,势态尚存。这二者因为同属文艺,故而也能共存,所谓“一艺通,百艺通”。马二先生钟爱八股文章,对诗词歌赋也有所了解。一方面,是安分守纪;一方面,又能以义抗法。马二先生是善良的忠厚之辈,自己固然安分守纪,但眼见朋友有难,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然也就拔刀相助了。一方面,他敢看女客换衣,逾违礼法;一方面,他又不愿与女客正面相对,这是人的本性与儒家礼法决定的。一方面,他少不了要为自

16、己打算;一方面,他又为别人着想,这当然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一方面,他自诩精通八股制艺久操选政;一方面,别人却说他只懂个皮毛而且是他把选事搞乱了,这是由明清时期八股教育的实际状况决定的,这二者的评判都是主观的。马二先生是个常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对立统一都反映到他身上。正由于对立统一,使我们看到,认识到他的完整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生动。 三、继承与批判相结合作者的创作目的文学创作离不开继承,继承前辈学者的文化传统,继承社会上历史遗留的习惯思维及观点,离开了继承的文学创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儒林外史在创作手法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史笔,以严肃的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在题材上,继承了前辈大师的成果,文

17、人生活的题材可上溯至论语;在体裁上,借鉴了水浒、三国、三言、二拍之类小说。在主题上,可上溯至史记中对儒林人士的嘲讽;在思想上观念上,更是将各种传统思想有颇多的继承。传统儒者形象,衣着方面是“方巾、直缀长褂、靴”,马二先生亦是如此装扮。一生经历方面,穷者,是始穷而终富,有的科考一举成功,有的多经磨砺终成大器;富者,是名士高朋,游离山水。马二先生于穷富二者都有所体现,他由一个生员,考了二三十年,终于被提了优行入京。他是个名家,结交名士,也跑了一些地方。传统文人形象,都以读书为高。读书人的身份很高,社会上其他的人,也对读书人倍加器重,单就武官,“儒将”就硬是比“蛮夫猛将”高出一头。马二先生也是以读书

18、为文而自豪,“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要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可荣宗耀祖。”儒家讲究仁恕,这在马二先生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他帮助过蘧公孙,帮过洪憨仙,帮过匡超人,每次都是出于本心,不求回报。马二先生让洪憨仙给蒙骗了。后来真相大白,他并没责难死者,反而念着他的好处,安排了他的后事。儒家讲究“诲人不倦”,强调认真、敬业,马二先生选批文章时,可谓兢兢业业。他批文章“总是采取语类、或问上的精语。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有为有益。”这样的好作风,就是而今,也值得大力提倡。以上种种,有力地证明了马二先生形象的继承性。因

19、为是由来有自,并不是凭空捏造,更增强了其形象的真实性。作者的另一目的是批判。讽刺也是一种批判,目的是揭露出来,使人能辨别丑美。批判是讽刺的目的,讽刺是批判的一种手段。儒林外史是讽刺的、批判的。历来研究也都证实这是部有益世道人心的作品,惺园退士序认为它“足以兴起观感,未始非世道人心之一助,”东武惜红生也说其能“如暮钟晨鼓,发人猛省;”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说:“所闻于世事者久,而所优于人心者深,彰阐之权,无假于万一,始于是书焉发之,以当木铎之振,非苟焉愤世嫉俗而已;”闲斋老人序言传 云:“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是书有焉”;鲁迅的评价:“秉持公心,指责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虽然马二

20、先生在儒林外史中基本上是作为正面人物出现,但对他也有三处讽刺这是指对马二先生本人的讽刺。同时,更主要是的通过对比,通过马二先生的一系列优点的肯定,达到了对其他文人在相应方面的缺点劣迹的否定。吴敬梓对马二先生沉迷于八股举业做了讽刺批评。马二先生在蘧来旬家大谈做文批文的道理,“文章总以理法为主词赋气尤在所忌。”“风花雪月的字样便要坏了心术。”他又发表了对举业的看法,“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 言寡尤,行寡悔,哪个给你官做”送别匡迥时,对匡迥进行了一番举业文章的教育:“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你少年英敏,可细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宦途

21、相见。” 马二先生对举业文章如许沉迷,却“补廪二十四年,只是科场不利,”好不容易“学道三年任满,保题了他的优行。”施御史说他是“异路功名”,高翰林更说得好:“那马纯上讲的举业,只算得些门面话,其实,此中的奥妙,他全然不知。” 马二先生是选家,自负文章的人,卫先生却是这样说:“正是他把个选事坏了!听见他杂览倒是好的,于文章的理法,他全然不知,一味乱闹,好墨卷也被他批坏了。”施、高、卫等人说的话,只不过是吴敬梓借了他三人的口,对马二先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由于八股流毒的影响,当时一般读书人不免学识空疏。吴敬梓对马二先生的学识也是略有微词的。马二先生看了憨仙的诗,是凭刚鉴推算其年代,他在史学方面就证明

22、是浅溥的了。马二先生在片石居看人家请仙,听了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三个的大名竟不知是“甚么人”。可见他对文学史所知有限。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还是被人说成“他杂览倒是好的”。这样的文士,不仅是吴敬梓觉得他可笑可悲,要讽刺他;我们今天的人(现代的人)也照样觉得他可悲可笑。吴敬梓虽说在此讽刺了马二先生,但因为错不在他个人而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主要的目的,吴敬梓是要借此进一步讽刺和批八股。吴敬梓对马二先生在男女大防之礼方面的固迁守旧做了讽刺。吴敬梓对礼教是反感的,作为他的自况的杜少卿“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岗上走了一里多路。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 马

23、二先生则是不同,在净慈禅寺,他被卷了一群富贵人家女客的包围,他“腆着个肚子,穿这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女人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当西湖一条茶街上,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 马二先生“别转头来就走。通过对马二先生诸多忠厚善良诚挚热情的言行举止的描写,吴敬梓对那此虚伪狡诈之徒的无耻之举进行了讽刺和批判。马静见蘧公孙有了官非,便主动地给以帮助,仗义疏财。请差人吃酒,替蘧公孙着想,代为谋划,倾囊相助,将一场官司消匿于未形。严贡生吃了个小小官司,就开溜跑人,把个包袱扔给严监生,害得严监生白白使费了十几两银子。等他再溜回来,严监生已是死了,得了赵氏的财物,也只到弟弟枢前干号了几声。马

24、二先生相助洪憨仙,料理他的后事,固是善良天性使然,亦多少有报恩的意思。匡迥困守杭州时,受了马二先生诸多好处,可一日他稍有名声,栖上了高枝,就翻脸变相,说马二先生“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马二先生忠厚朴实,一心想着人家的优点好处。他初见蘧公孙的诗名加以赞扬;读洪憨仙的诗卷,也是着实赞了一回。卫体善则自我吹嘘贬斥他人,他将同行马静说得一钱不值。高翰林在席上当众骂杜少卿,说他“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不到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天长县站不住,搬在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手里拿着一个铜盏子,就像讨饭的一般。”还连带数说了杜仪的父亲。总之,吴敬梓以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为

25、出发点,以讽刺与批判为目的意图,对前人的儒者形象和儒家传统思想观念有所吸收,创作了这个具有高度真实性的、复杂的、典型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极具讽刺意味和批判性的儒者马二先生的形象,给我们今天对近代文化的研究,以巨大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吴敬梓着,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2 陈美林着,新批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回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3 陈美林着,吴敬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4 夏志清着,儒林论,黄山书社,1988年版。5 吴檠着,为敏轩三十初度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6 席勒着,审美教育书简第十三封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7 宗白华着,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湖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专升本自考)毕业论文题 目: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教学站点: 常德市鼎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学员姓名: 李 俊 芳 考籍证号: 0593 指导老师: 电子邮件:完成时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