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5.53KB ,
资源ID:85465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5465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2 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2 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文学常识(1)识记中国、外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代表作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2)识记一些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3)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基本特点。B3.古代诗文阅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尤其能辨析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古今词义的区别。(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之、其、而、则、乃、以、于、为、安、耳、夫、盖、何、焉、矣、哉、乎、也、所)。(3)理解与辨别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包括动宾和介宾前置)、定语后置句。(4)理解与辨

2、别文言词类活用。(5)理解并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句子。(6)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C(7)赏析浅易的古典诗词:理解诗词句意,领悟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技巧。D4.现代文阅读(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3)概括、评析文章的基本观点或文章主旨。C、D(4)简要分析作品中人物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5)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 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朴实、幽默、富有文采等)。 辨析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辨析文章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掌握文章的文体特点(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方法;把握议论文三要素的逻辑关系及

3、常见的论证方法;能分析叙事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手段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情节的安排顺叙、倒叙、插叙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 对刻画人物、加深主题、渲染气氛所起的作用;能找出结构散文的主要线索)。5.写作能写一般性的记叙文、说明文及常见的应用文。应用文写作范围:个人总结对过去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找出的经验教训作具体归纳。书信包括一般书信(如亲戚、朋友、同事之间交流思想、商量工作、研究问题的书信) 和专用书信(重点是: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决心书、贺信、挑战书、应战书)。(1)记叙文 E 可以记人为主,也可以叙事为主。 叙事应有条理,有详略;抒情、议理应基

4、于具体的人、事、物,避免空洞。 能用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语言力求生动,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开展抒情和议论。 内容积极健康。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文字书写正确,字迹工整。(2)说明文 E 能准确介绍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成因、用途等。 说明顺序要合理,要符合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 说明的主次、详略得当,中心意思明确突出。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3)应用文 E 格式规范。 称谓及其用语正确、得体。 文章目的、要求明确。 内容符合事理。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考试用时约 70 分钟。2.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综合题和写作题。满分 90 分,试卷

5、结构如下表:题型题量小题分分值考试内容单项选择题732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9文言文阅读综合题/301文言文句子翻译;2语言表达应用;3古代诗歌鉴赏;4现代文阅读写作题1书面表达合 计1890四、补充说明各校复习备考在自己选定的教材基础上,增补如下文言文阅读考查篇目:劝学荀 子过秦论贾 谊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张衡传范 晔阿房宫赋杜 牧师说韩 愈前赤壁赋苏 轼赤壁之战司马光促织第二部分数学蒲松龄一、考试要求数学科目考试的宗旨是:测试考生的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考生的中学数学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要求按照知识要求从低到高

6、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运用。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能够运用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去解决一些问题。考试要求按照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二项技能与四项能力: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

7、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第 1 章 集合与充要条件1.理解集合,元素,数集,空集,有限集,无限集,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交集,并集, 全集,补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字母表示及其关系符号.3.掌握常用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整数集,正有理数集,负有理数集,有理数集,正实数集,负实数集,实数集),空集,全集的字母表示.4.掌握集合的列举法和描述法

8、的运用.5.了解平面内点集的列举法和描述法的表示.6.掌握非空集合所含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表示及其个数.7.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表示及其关系符号.8.掌握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9.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第 2 章 不等式1.掌握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2.了解不等式加法,乘法,传递的基本性质.3.理解区间,区间端点,开区间,闭区间,左半开区间,右半开区间,有限区间,无限区间的概念.4.了解开区间,闭区间,左半开区间,右半开区间,有限区间,无限区间的表示.5.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求解及其区间表示.第 3 章 函数1.理解函数,自变量

9、,定义域,函数值,值域,解析法,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增区间,减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2.掌握函数的数形结合.3.掌握函数定义域的求解及其区间表示.4.了解函数概念中两个要素的运用.5.了解平面内任意点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6.掌握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判断.7.掌握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确定.8.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第 4 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2.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底,真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对数函数的概念.3.了解幂函数 y = x2 , y = x , y = x 2 ,

10、y = x3 , y = x-1 , y = x -2 , y = x-3 的图像与性质.4.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6.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换.7.了解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的简记.8.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9.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0.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第 5 章 三角函数1.理解角,正角,负角,零角,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弧度角,角度制, 弧度制,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任意角的余弦函数,任意角的正切函数的概念.2.了解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3.掌握角度与弧度的互化.4.掌握各象限角的正弦函数值,

11、余弦函数值,正切函数值的正负号的判断.5.掌握界限角和特殊角的正弦函数值,余弦函数值,正切函数值的确定.6.掌握同角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运用.7.掌握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的运用8.掌握含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式子的化简与求值9.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0.掌握已知正弦函数值,余弦函数值,正切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特殊角的方法.第 6 章 数列1.理解数列,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通项或一般项等差数列,公差,等比数列,公比,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的概念.2.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确定.3.了解公差,公比,通项或一般项,

12、前 n 项和的字母表示.4.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的运用.5.了解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第 7 章 平面向量1.理解数量,向量,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共线)向量,相等向量,自由向量,负向量,向量的加法,和向量,向量的减法,差向量,向量的数乘,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坐标,两个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内积的概念.2.了解向量,平行(共线)向量,垂直向量,向量的内积的坐标表示.3.掌握向量的模的计算.4.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5.了解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第 8 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1.掌握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横截

13、距,纵截距,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一般式方程,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重合,两条直线相交,两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夹角的概念.3.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4.掌握经过任意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的运用.5.掌握两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坐标的计算.6.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两条直线垂直所满足的条件及其运用.7.掌握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8.了解两条直线夹角的取值范围.9.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运用.10.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一般式方程的确定.11.理解圆,圆心,半径,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的概念.12.了解确定圆的条件.1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的确定.14.掌握直线与圆的位

14、置关系的判断.第 9 章 立体几何1.了解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2.了解柱、锥、球的面积、体积的计算.第 10 章 概率与统计初步1.理解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古典概型的概念.2.理解频率,概率的概念.3.掌握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1.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2.考试时间:约 60 分钟3.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每题 12 空. 全卷满分 90 分,试卷结构如下:选择题65填空题420解答题101540合计13第三部分 英 语测试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测试考

15、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 语言知识1.词汇(1)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教育部 2009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附件五 词汇表列出的所有词汇;能根据构词法自主扩展词汇量。(2)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教育部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附录 3 词汇表列出的所有词汇;2.语法(1)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教育部 2009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附件四 语法项目表列出的语法项目。(2)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教育部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附录 2 语法项目表列出的语法项目。其中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并能运用下列语法项目:(1)名词:可数名词及

16、其单复数、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2)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3)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4)介词和介词短语(5)冠词(6)连词(7)形容词(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8)副词(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9)动词:系动词、行为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10)时态: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11)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12)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动词的-ing 形式、动词的-ed 形式(13)句子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4)简单句句子成分与基本句型(15)并列复合句(1

17、6)主从复合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17)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18)虚拟语气(19)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3.情境交际(1)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教育部 2009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附件二 交际功能项目表列出的交际功能项目。(2)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教育部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附录 4 功能意念项目表列出的功能意念项目。(二)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读懂一般性话题的英语阅读材料,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1.找出细节信息;2.根据文章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3.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猜测词义;4.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5.理解作者

18、的意图、观点和态度;6.理解一般文章的篇章结构。1.考试形式:约 20 分钟。3.考试题型:选择题和阅读理解。满分 30 分,试卷结构如下:102阅读理解15文化综合试卷 题型示例语 文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惬(qi)意B.菁(qn)华寒暄(xun)蹒(pn)跚停滞(zh纤(qin)维C琐屑(xi婆娑(su)停泊(bD折(zh)腾桎梏(陡(du)峭【答案】B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于小张来说,通往大枣庄的这条路太熟悉了。B.夜深了,整栋教学楼一片漆黑

19、,只有高三(2)班的教室还亮着灯。C.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对恶意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人,有的人主张判刑,有的人不主张判刑。他同意这种主张。D.在新的一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答案】D3.毕业在即,同学们都将各赴前程。为了表达与好朋友的惜别之情,最适合用在临别赠言中的诗句是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晏子为齐相,出,其御注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

20、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 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御:驾车,此处指驾车的人。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而归 既而:过了一会,不久B.其妻请去 去:前往C.然子之意 意:心意,神情D.妾是以求去也 是以:因此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与“身相齐国”的“相”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B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C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

21、促织)6.下列对这篇文言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意在说明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谦虚谨慎,切不可骄傲自满。B.车夫志得意满,不仅因为主人有卿相的身份,更主要的是他比晏子高。C车夫的妻子是一个善于发现丈夫错误并能督促丈夫改正的贤妻。D晏子举荐车夫是因为他认识到人难免会犯错误,知错就改的人也是人才。【答案】B 二、综合题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参考答案】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8.将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不能增删内容,个别字词可调整)音乐是由旋律和节奏组成的旋律能表达一定感情节奏能变换旋律的强弱【参考答案】音乐是由能表达一定感情的旋律和能变换

22、旋律强弱的节奏组成的。9.将“海浪”“像”“堤岸”扩展成感情色彩完全相反的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蔚蓝的天空下,大海有节奏地起伏着,海浪像小姑娘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堤岸。天空雷鸣电闪,大海狂怒地喧嚣着,海浪像魔鬼张着的大口,不停地撕噬着堤岸。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借梅花写出词人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虽饱受摧残,但至死也不会改变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挑 山小思到过泰山的朋友,回来自有说不完的

23、话题,当然离不开中天门、南天门、十八盘、石刻、观日石头台阶陡直得怎样叫人双腿发软;谁要三步一喘,四步一停;谁只走到一半路程,便觉小小一个相机也变成可怕的负担。至于风景,各人挑自己心爱的来说,加上拍回来的照片,总算使我这个暂时无缘朝山者,略略认识了那“五岳之首”的面貌。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泰山风光,而是无论他们从哪一个角度描述泰山,尽管所说所感各异,但都不约而同,绝不漏掉会带着歉疚神情说到一些人。那些人,他们叫作挑夫我对这名称不大满意,觉得有点不 tu ti( )( ),但一时又不知道管他们叫什么,就先这样叫吧。挑夫每人凭一根扁担,几条绳索,把一担担沉甸甸的粮食及日用品,由山脚挑到山上去,为

24、的是建筑新旅舍。我看过一帧照片,几个大概二三十岁的男人,挑一根大柱,使劲儿向台阶上走。最近镜头的一个,身体不太健硕。满是补丁而退色的蓝衣,给汗水染得深一块浅一块的颜色,在照片中变得特别显眼。脸上肌肉绷得紧紧的,加上汗水的亮光,使人觉得他的脸刚上过漆,还没有干的样子。看他们的双腿的姿势,大概猜得到他们肩上的负荷有多重。不过,就是很有联想力的人,也不大容易明白,挑一担粮食上泰山,究竟是什么滋味。最近,在散文月刊里,看到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那些挑夫,在泰山,习惯叫作“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上山时,总在石头台阶上作折尺形路线走,“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另一端;

25、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这样才能不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碰在台阶的边缘上,也为了省力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多于游人们路程的一倍。”看完那篇文章,那照片上像上了漆的脸庞、朋友歉疚的神情,全都在脑海泛起了。“挑山工”,是多么形象化的一个名词!“挑山”,山在肩上,该是何等的艰辛?可是,那些古已有之的行业,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一干几十年,默默地,让汗水滴湿每一级泰山台阶。再想想山城里拉木头车的人、长江岸上的纤夫,忽然觉得,中国百姓,似乎与肩头重担结下不解之缘。他们默默无语,他们长歌当哭, 但却并不抱怨,好一副挑山的气概!想到这点,我想我该明白朋友对挑山工的歉疚心情。(文章有改动)1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tuti( )( )【答案】妥帖12.文章开始为什么要写朋友们登山的感觉?结尾为什么要从挑山工写到中国百姓?【参考答案】强调朋友们登山的艰难和辛苦,为下文写挑山工上山的艰辛作了铺垫。将挑山工的精神扩展到中国百姓,深化了文章主题。1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和两处在描写上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处是静态画面,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