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6.12KB ,
资源ID:85717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571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

2、还会沉降下来。【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注意事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2、像高锰酸钾这样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为避免化学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勺子。要适量,几粒即可,这样效果最好。3、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三、P12第5课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一)搅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

3、倒入等量的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二)用热水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三)研碎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实验说明】1、本课是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以来,第一次引导他们自行设计对比实验,一定要控

4、制好相同和不同材料,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2、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会使物体溶解得更快。改进:可以用高锰酸钾颗粒或方糖代替冰糖,1到2粒,不能太多,太多会影响观察。净化水的实验:沉淀(第7课:水里有什么)【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泥水、药匙。1、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的快,水清澈透明。【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注意事项】加入明矾的量课前教师要

5、试验好,按同一标准分发给各小组。过滤【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经过沉淀待过滤的水和干净的水 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2、将滤纸对折2次成4层,打开,使其一边3层,一边1层,成漏斗形状。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干净水浸湿,并用手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角),下端轻轻抵在3层滤纸的一边。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缘。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

6、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规范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成45度角;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避免滤液溅起来。四、P20第9课 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

7、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1、 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 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3、 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4、 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5、 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1、 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2、 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3、 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四、P28第11课 植物的叶(二)【实验名称】

8、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1、 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2、 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3、 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4、 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

9、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五、P30第12课 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1、 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2、 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 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4、 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1、 凤仙花俗称:指甲桃。2、 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3、 时间不

10、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选用带树皮 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六、P34第13课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

11、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1、 规范使用酒精灯。2、 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1)感觉: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2)看: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升。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3、 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近一点,再远一点)。这样对比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选用小盘,里面放充足的酒精、棉花,这样产生的热量多,袋子上升的效果明显。袋子的选择要注意轻的、薄的,长条形的大袋子效果明显。七、P36第14课 充

12、气玩具里的科学(一)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器材】注射器(或打气筒)、橡皮。1、将注射器(或打气筒)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或打气筒)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或打气筒)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说明】手压活塞,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1用塑料袋装半袋空气,扎住口,这时袋内空气几乎没有弹性。 用手从袋口往里撸,压缩空气,袋子会鼓起来,用手摁一下,明显感觉有弹性。 2、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

13、不足,让学生在拍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得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二)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器材】气球、曲别针、透明板、塑料线、小车。1、把曲别针做成一金属环,粘贴在气球上方。2、让金属环穿过拉直的塑料线,把线拉平。3、将气球吹起松手,看现象。【实验现象】气球吹起松手,会在铁丝上飞行。【实验说明】此实验还可以这样做:把气球吹足气,固定在小车上,松手看现象:看到小车会运动。【实验结论】气球内部的气体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反冲。实验提示:1让学生把手放到气球口部感觉空气向哪个方向跑。2用小一点的气球,不用吹的很大,气球向反方向跑的效果比较明显。如

14、果出现气球撒手后气球转圈,可以解释因为气球的口朝的方向改变了。【补充实验】有趣的“气垫船”实验,将气球的口端穿过光盘的圆孔进行粘贴,将气球吹起放到桌面上,气球会像气垫船一样在桌面上滑行。八、P40第16课 瓶“吞”鸡蛋的秘密【实验名称】研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目的】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器材】玻璃杯、硬板、水。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将硬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2、先用手按住硬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到,硬板不会掉下来。3、将倒过来的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

15、会掉下来。【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1、瓶“吞”鸡蛋是本课的一个导入实验,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以引人大气压力实验探究。注意:选择瓶口要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剥去外壳,为了封闭好,鸡蛋沾上水会更好,而且实验时小头朝下。2、还可这样做实验: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迅速塞住瓶口,鸡蛋被“吞”进去。3、实验完毕,鸡蛋不易取出。可见本册教学参考书P201瓶“吐”鸡蛋的实验。实验改进:1倒扣杯子的实验尽量选用硬一点的纸,平着从瓶口的一边推过去,盖住整个杯口,避免杯口产生气泡。2如果用软一点的纸,可以在纸上放一块玻璃片,就会避免手不平

16、,瓶口进空气,导致试验失败。3还可在杯子底部扎眼,用橡皮泥粘住,倒过来时,水流不出,把橡皮泥揭掉,水就流出来了。实验补充:1瓶吞鸡蛋时还可以先在集气瓶中倒热水晃一晃,倒出水,把鸡蛋放到瓶口,把瓶子放到冷水中。2瓶吐鸡蛋时,可以不用三脚架,直接将集气瓶倒扣在一个杯子上,杯口大小和集气瓶粗细差不多,但不能让集气瓶漏下来,杯子里可以倒些冷水。3在矿泉水瓶底和盖上各扎几个眼,盛上水盖上盖,水会从瓶底的眼流出来,用手把瓶盖的眼遮住,水就不流了。也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4把矿泉水瓶内倒热水晃一晃,倒出热水,迅速拧上盖,瓶子会瘪,往瓶子上倒冷水,瓶子瘪的更明显了,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九、P40第42课水流有

17、力量【实验名称】研究水流的力量【实验器材】小水轮、盛水的容器、大烧杯。【实验步骤】先检查小水轮转动是否灵活。(一)流量大小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先水流量大,后水流量小。【实验现象】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二)水位高低1、在烧杯内盛满水,用同样水流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先在高处流下,后在低处流下。【实验现象】水从高处流下,小水轮转得快;水从低处流下,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的高度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三)流速快慢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同样的水流量

18、,先流速快,后流速慢。【实验现象】水流速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速慢,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流速越快,水流的力量越大。流速不好控制,可以用注射器,用力大小来调节流速。【最终结论】水流的力量与流量、水位、流速有关系。1、如果学校器材没有小水轮,可用身边材料代替制作。详见教学参考书P216.2、控制“流速一样大”,可用注射器、水龙头等材料代替。3、实验中,对比实验的相同、不同条件要控制好。每次实验时,水要倒在小水轮的叶轮外端,效果更明显。4、十、P46第18课 杯子变热了(一)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污物桶。1、使用时,一手扶着酒精灯,一手打开灯帽,口朝下

19、竖着放在酒精灯附近。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划过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3、给物体加热时,用火焰的外焰(外焰的温度高)。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相关了解】1、酒精灯的构造有三部分:灯身、灯芯、灯帽。2、酒精灯加入量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要对燃。3、酒精灯火焰从外到内分:外焰、内焰、焰心。4、熄灭酒精灯时,千万不要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实验说明】本册第一单元第2课 我们的营养中就用到了酒精灯,第四单元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中,使用酒精灯比用蜡烛效果好。而教材在本课才有酒精灯的规范使用的要求,建议老师可自行把这一操作在学期初就让学生了解,以更有利于教学。(二)

20、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底、立柱、铜棒、凡士林、酒精灯、火柴。1、在铜棒的五个孔内填满凡士林,铜棒外表用干布轻擦一下,使每个孔内凡士林基本相同。2、在每个孔中心插一根火柴,并使火柴头垂直向下。3、用酒精灯给铜棒固定加热。【实验现象】用凡士林粘的火柴,自加热一端按顺序落到桌面上,离火焰最远的火柴最后落下。【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传递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1、为了防止“热辐射”原因使火柴依次掉下来,在第一根火柴和酒精灯之间,可用一纸板隔开。2、凡士林不要用蜡烛油代替。剪一块铁片,在上面滴一层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部位,观察蜡油

21、融化的过程。十一、P48第19课水变热了【实验名称】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木屑(锯末)、液体对流实验器。1、在烧杯的水中,加入木屑,放在酒精灯上方的石棉网上加热。2、仔细观察,水中的木屑在水底上升,上升到水面又下降,到达水底又上升,在水中形成对流。3、用烧杯从液体对流实验器上口注满水。4、用钢笔在上口滴两滴墨水,看到墨水下降。用酒精灯先给矩形管的一侧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5、我们看到下降的墨水顺着加热一侧上升,上升到顶部,从旁边一侧下降,墨水循环流动起来。【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

22、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1、木屑不易过碎,也不易过大,用水泡过再用,效果会更好。2、如果有“液体对流演示器”,用它来引导会更容易些。用1-2粒高锰酸钾代替木屑。十二、P50第20课 它们会生热吗【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实验目的】了解平时棉衣、棉被等是保温材料,而不生热;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不同。【实验器材】温度计、毛皮、毛巾、海绵、棉花等。1、将四支温度计上端分别拴好棉线,并记录下初始温度。2、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住四支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3、观察记录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现象】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实验结论】

23、它们不会生热,只是保温。1、所用的温度计提前拿到上课教室1015分钟,以免温度计在实验室拿到教室使用时,两室温度不同影响到实验结果。2、用材料包液泡的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更不准用手握着包好的部分来观察数据。3、区分好“保温”、“生热”的不同含义。包温度计液泡时,尽量减小材料与液泡的摩擦,因为摩擦会生热。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本领实验(第21课:谁热得快)【实验材料】蜡烛(或灯泡、酒精灯)、一个金属易拉罐、火柴、凡士林1、将易拉罐减去盖和底,然后沿纵向剪开,使之成为对称的两半,一半的内表面用蜡烛的火焰熏黑,另一半仍保持原来的光亮。2、将它们竖立在木板上,两半不要接触,中间留一条缝隙,外面用凡士林各粘一根火柴。3、把蜡烛点燃放在正中,过一会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粘在熏黑的易拉罐一边的火柴先掉下来。【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注意事项】两易拉罐上粘火柴的位置,凡士林的多少应相同,易拉罐与热源的距离也应相等。【补充实验】两只温度计,一只用白纸包裹,一只用黒纸包裹,将它们斜放在阳光下,观察两个温度计的读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