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1 ,大小:93.79KB ,
资源ID:86125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6125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备课上半学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备课上半学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10、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1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

2、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学措施 1 识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字理识字、看图画、做汉字游戏,讲汉字故事等游戏,初步感悟汉字与图画的联系、汉字中的智慧、汉字中的变化、汉字趣味,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 要精心创建符合生活实际的环境,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创设生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表达情境中学习表达。 4 活动的设计要注重探究方法与过程的指导,并安排了成果交流展示,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

3、成果,交流自己的体会,分享他人的学习快乐。识字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 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端正、匀称。教学难点: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预习要求: 1、练习朗读词串。 2、会读会写生字,生字口头组词三个。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1 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3 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教学重点、难点:1

4、.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端正、匀称。2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二、质疑讨论1(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精讲点拨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 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春节)谁能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语?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

5、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指导:“拜”字的读音为“bai”,笔顺为“撇、横、横撇横横横横竖”。注意右边的四横的写法。2 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3、 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清明 扫墓 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4、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 拜年)

6、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 )四、效果呈现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饺 拜 扫 墓 踏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扫”是平舌音。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学生口头说词。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5教师范写生字。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板书设计: 饺 拜 扫 墓 踏第二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了解端午、中秋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理解词语,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7、。一、 复习检查1 指名读生字卡片。2 听写词语: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出示第三、第四幅图:1 第三幅图大家正在干什么?端午 、粽子)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读一读: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你还知道端午节还有那些传统习俗吗?2 第四幅图(中秋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

8、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3、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端午 粽子 龙舟中秋 团圆 月饼 4、小结。(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中秋节呢?5、你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吗?指导学习生字 端 团 饼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延伸:从课文中或从平时生活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 端 团 圆 饼第三课时完成补充习题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

9、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以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词串”识字每组一般有三个词语,共四组。三个词语词性相同,置于一组,犹如用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一幅含有多种景物的画面。教学开始,就以简短的导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题,调动起学习的情绪。同时借助汉语拼音让生自学生字。先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建立文字符号与声音的联

10、系。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联想,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建立文字符号、声音、语义的联系。在学生能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图画,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称的具体事物。二年学生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图文对照,形成联系。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教学中不能囿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

11、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识字2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识字、写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3课时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2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2 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1 (课件)这就是风景秀丽的桂林,图上有哪些景物?2 根

12、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碧水 秀峰 倒影对歌 榕树 壮乡象鼻 骆驼 笔架竹伐 鸬鹚 画廊3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学生打开书。(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4、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2)去掉拼音把字音读准。1学习第一组词串。(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

13、,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2学习第二组词串。(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3)相机出示“对歌”、“ 榕树”、“壮乡”等词语。(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每年的3月3日,是壮乡非常隆重的节日,壮族人民聚集在榕树下,热情的唱歌。(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

14、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7)齐读生字词。指导书写1 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 出示: 碧 峰 影 鼻 3 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4 学生描红记字。5 教师范写。6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碧 峰 影 鼻2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3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1 抽读生字卡片。2 朗读课文。师: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学生边看图,边练读词,读出美感。再指

15、名、分组读,读后师生评价。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1学习第三组词串。(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一二。)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小组讨论,交流。(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桂林山峰的形状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奇峰罗列,形态各异。2学习第四组词串。(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

16、教师相机介绍竹筏。(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两岸秀丽的山峰和它们的倒影,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人们坐在小船上,行驶在碧波上,就像在画中游一样。齐读“画廊”。3、 看图说话。1 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2 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3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1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骆 驼 架 廊骆 、驼 :架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

17、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廊: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7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是围绕“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本课配以朦胧的中国画插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画卷。看着图中的那只小竹筏,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看着手中的教材,我觉得这课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把桂林的美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到自豪。所

18、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桂林的旅游宣传片,孩子们看到这些,眼睛都放光了,听了我的介绍,更是对桂林向往不已。他们为独木能成林的榕树惊叹,也被榕树下对歌的壮乡儿女的歌声打动,更为桂林山水的别具一格叫绝。课堂上我们不仅读了书上的词组,也读了“桂林山水”节选的散文,“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这些已深深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最后我以“梦游桂林”为题展开说话教学,感觉非常水到渠成。识字31 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识字、写字

19、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 凭借图画理解词语。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2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看看这一组词语中都有哪个偏旁?想想为什么?比较三个词语,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想为什么都有“木”?指导看图学“木”字旁,以及相关词语。1看图,图上有什么?(一棵树)2出示“ ”,这就是古代的人模仿树的样子写的古文字,演变到今天作为偏旁时就变成了这样木,“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3 学“木”字旁。4现在凡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与树有关系。引导学

20、生说说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5出示:bai yang liu yi松 柏 杨 柳 桌 椅自由读。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柳”是边音。指名读,齐读。看图,理解词语,想想松树、柏树与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古诗青松,了解松柏的特点。做“找朋友”的游戏,将图片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指导看图学“禾”字旁,以及相关词语。1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古文字“ ”,它像什么?演变到今天成了“禾”。“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2“禾”表示什么?(与庄稼、禾苗有关)3教读“禾”字旁。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4 学习相关词语。5 出示:yang秧 苗 稻 谷 庄 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

21、读。看图理解词意。秧苗:农作物的幼苗,通常指水稻的幼苗。庄稼: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稻谷:没有去壳的稻的果实。“秧苗、稻谷”都有一个名字叫“庄稼”,你们还知道什么是庄稼吗?(棉花、大豆、高粱、麦子等等)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带“禾木旁”的字大都与庄稼有关。齐读。教学字形,指导书写a) 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b) 出示: 柏 杨 柳 椅 秧c) 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d) 学生描红记字。e) 教师范写。f)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

22、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1学会本课5个生字,“筐”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2 朗读词语。看图学习“”旁,以及相关词语。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竹叶)2出示“”,古代人用“ ”来表示竹叶,古文字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了“”旁。3现在凡是带有“ ”旁的字,大多表示与竹子有关系。c) 学习词语。 出示: lan luo kuang 竹 篮 箩 筐 筷子(“篮

23、、箩”是边音)箩筐:用竹子或柳条等编制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竹字头”的字?看图学习“艹”旁,以及相关词语。1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 出示“艹”,这是古代人模仿草的形状写出的古文字。现在,我们用“艹”来表示 ,也就是说凡是带有“艹”的字,大多与草本植物有关系。3学习词语。cha bo luo 茶 叶 菠 萝 兰 花(“茶”是翘舌音;“箩”是边音)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形,先尖端,春季开花,淡绿色,味芳香,供观赏。花可制香料。也叫春兰。茶叶:经过加工的茶树嫩叶,可以做成饮料。菠萝:即凤梨,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齐读词语。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出示: 篮 茶 菠 萝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4学生描红记字。5教师范写。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