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142.36KB ,
资源ID:86340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6340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曾新如泛珠三角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曾新如泛珠三角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1、 评阅人: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中山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清华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清华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2、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曾新如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 电话:通讯地址: 邮编:摘 要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看,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打破各个区域独立发展的思维方式,确立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已是时代的要求。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如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和扶持机制等,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倡导区际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3、本文共分六章。文章从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今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出发,探讨了“泛珠三角”经济区产生的背景以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现状以及区域内各地区的优势和差异,提出优势和差异是各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但是由于行政区经济和经济区经济的分离,这些差异也会成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这就要求各省区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障碍,形成制度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和信息平台;协调产业政策,实现区域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市场;整合资源,实现各地区的优势互补等等。关键词:泛珠三角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区域协调互动机制ABSTRACT

4、As for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unity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reas become a trend already. To break the self-governed growth mode and establish a concert, mutual development pattern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o form a mechanism with all the regions exploting the

5、ir own parricular advantages for matual benefit and development, is a valuable means of achiev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s. Therefore, we should aparkplug the intersectional open evolution and enhance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eas, and then make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come t

6、rue, that would be 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studies. Based on the basal theories about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gional collaboration trend nowdays, 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Pan-Pearl River-Delta produce and its status and effect to the whole

7、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es to the advantages and differences of each provinces in the district along with actualities of the whole district, the thesis put forward that the advantages and difference are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collaboration, but the difference also may

8、 become obstacles in economic integration course since the partition of administrative area economy and economic area economy.This requires that every province to break the block of divisions of administrative area and promote the linking up of system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

9、tion of infrastructure, perfect the traffic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harmonize the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achieve the industrial ladderlike transfer in the district; To build a uniform, open marketplace; To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achieve commutativ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advantages in

10、 each province, and so on.Key Words: Pan-Pearl River-Delta;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 导言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2.2 研究意义 2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重点及方法 21.3.1 本文的基本思路 21.3.2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方法 3第2章 泛珠三角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4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42.2 区

11、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理论概述 42.2.1 理论的起源与萌芽 42.2.2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52.2.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思想 7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10第3章 泛珠三角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123.1 泛珠三角经济区产生的背景 123.1.1 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涵义 123.1.2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23.1.3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尝试 133.1.4 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33.2 泛珠三角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53.2.1 泛珠三角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153.2.2 泛珠三角区经济合作对全国经

12、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63.3 泛珠三角区经济现状及差异分析 203.3.1 各省区资源优势分析 203.3.2 各省区经济总量分析 253.3.3 区域差异分析 283.4 泛珠三角区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 293.4.1 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经济福利 293.4.2 贸易创造和贸易扩大的福利效应 30第4章 泛珠三角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324.1 行政区划障碍 324.1.1 相关概念 324.1.2 障碍的表现 334.2 基础设施障碍 364.2.1 公路和铁路设施障碍 364.2.2 信息流通障碍 374.3 产业同构障碍 384.3.1 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同性 384.3.

13、2 工业行业结构的相似性 394.4 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距 404.5 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缺失 42第5章 加快推进泛珠三角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445.1 突破体制性障碍,形成制度对接 445.1.1 各地政府要有正确的认识 445.1.2 加强区域合作组织制度建设 44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基础设施制约 455.2.1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455.2.2 打造区域信息平台 475.3 协调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整合 485.3.1 逐步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统一的产业政策 485.3.2 兼顾区域产业发展在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平衡 485.3.3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并重,实行适

14、时、适度的产业结构政策 495.3.4 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和协调性 495.3.5 开展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长效支持 505.4 开放市场,建立跨省区经济利益共同体 515.4.1 共建区域统一市场,促进区域经贸合作 515.4.2 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 525.5 明确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 535.5.1 整合优势是“9+2”合作的切入点 535.5.2 明确定位,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35.6 探索和实施可区域化的区域政策 54第6章 结论与展望 56致谢 57参考文献 58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0第1章 导言1.1 问题的提出进入21

15、世纪,世界经济波澜壮阔,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迎接世界挑战的当务之急。因此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问题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创立了丰富的理论体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不仅有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两大战略地带,同时,以区域经济板块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逐渐形成,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域。其中珠三角经济区是沿海地带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分析,如果能够拓宽其发展的空间,把中西部若干省区纳入其辐射腹地进行发展

16、,则对于中西部若干省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并且也能满足珠三角向外转移扩散和进行产业升级的要求,因此,“泛珠三角”区域协作概念应运而生。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积极加强珠三角与周边后进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不仅意味着珠三角得以保持和提升原有的区域经济优势地位,也能推动周边后进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内地与沿海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但是,由于众多原因,“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珠三角、大珠三角到“泛珠三角”,其意义不

17、仅在于地理概念上的延伸,还在于区域融合理念的认同。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区域经济取决于市场需求放大要素、资源互补要素和制度协调要素的有机整合。大珠三角寻找发展空间与腹地,增加持续增长的后劲,需要寻找突破口。为了实现自身的更快发展,“9+2”的每个成员,都在如何形成地区内统一市场、实现区域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合作上有着强烈诉求。由于各成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为沿海发达地区对周边落后成员经济的推动,通过扩大其辐射能力,有效地实施梯度转移发展战略,使后发展的成员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从而达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探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实现珠三

18、角经济与中西部经济的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旨在有效地促进“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升区域经济规模,进而提高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1.2.2 研究意义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态势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主要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各有特色,且都同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区域经济格局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战略的决策。在整个学术界都在关注经济全球化之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从理论上来看,研究“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将印证和补充国内区域经济理论相关学科的观点,丰富可区域化政策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来看

19、,本课题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对加快促进一体化过程的实现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重点及方法1.3.1 本文的基本思路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该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非均衡理论和均衡理论)和国内区域经济相关理论(梯度推移理论与反梯度推移理论、“一个半重点”理论等)以及邓小平、江泽民区域经济理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及对“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启示。第二部分,“泛珠三角”经济区的现状分析。“泛珠三角”经济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

20、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中,根据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区域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区域中的香港和澳门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国际桥梁。“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区域内各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并且其内部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发挥各省优势,经济互补,这就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的基础。第三部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虽然“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其合作的基础,但是在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行政区划的制约使得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各政府间缺乏积极的合作精神;基础设施的障碍使得区域合作

21、的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不够顺畅;产业同构的障碍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实力的差距影响了各地区开放程度、产业趋向和发展战略;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缺失也阻隔了一体化的发展。第四部分,加快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各地政府要对区域合作有正确的认识,加快推进区域合作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和信息平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开放区域市场,实现区域内各地区的优势互补等等。1.3.2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方法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第三和第四部分,即“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建议。本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将研究视角放在我国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泛

22、珠三角”地区,在掌握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数据,采用比较研究、文献资料研究、制度分析、统计分析、博弈分析和区域发展模型法等方法,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第2章 泛珠三角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区域或经济区域,一般说来可区分为三个层面,即:一国内的经济区域,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简称东部)、中西部欠发达或落后地区等;超越国家界限由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如欧盟经济区、东南亚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几个国家不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如湄公河流域经济区等。区域经济,起初存在于国别经济内部,但随着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开始突破国别经济的范围,而变得具有

23、国际意义。在某一突破民族、国别的相邻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甚至缔结相互遵守的契约,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可以是纯地理、空间上的概念,也可以是经济联系意义上的概念,即通过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使时间成本及移动成本实现“零”转化,后者的现实性更强。“一体化”一词,原意具有将各个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含义,用于经济领域最初是指微观层面的、即由各国企业实行的经济联合和调节,战后50年代初,在西欧国家酝酿煤钢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用“经济一体化”来表示以政府为主题的国与国之间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联合、调节的事态或过程。5因此,

24、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推动和各国谋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主观努力的综合作用下,特定地区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者组成一定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谋求区域内商品流通和要素流动的自由化以及生产分工的最优化,直至形成各国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体制某种程度的统一。6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理论概述2.2.1 理论的起源与萌芽区域经济一体化思想起源于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欧。西欧经济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由库丹霍夫卡勒尔提出的“泛欧洲运动”,即为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落的欧洲,主张从波兰直到葡萄牙所有欧洲国家结盟。这一主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产生

25、了实质性的影响,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期,根据罗马条约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完成,即形成了关税同盟。70年代以后,欧洲共同体经过“强化”分阶段地形成经济、货币同盟,“扩大”与希望加盟的各国交涉,“完成”最终形成欧洲联盟,欧洲联盟拥有统一货币欧元和统一的中央银行,欧洲联盟逐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欧盟的崛起,引起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泛探讨,人们开始对一体化的动因和效果进行多角度分析。72.2.2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一) 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指地理上临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组织起来,形成区域集团,集团成员内部的商品

26、流动“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实行关税同盟后具有以下静态效果:1、贸易创造效果。贸易创造效果由生产利益构成。关税同盟建立后,由于取消各成员之间的关税壁垒,因此,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结果使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的需求以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解决。2、贸易转移效果。缔结关税同盟之前,同盟国从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同盟国该项产品从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但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其生产效率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世界最高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意味着,产品可能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

27、转向从教高成本国进口。3、贸易扩大效果。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某商品国内价格较以前低,如果该国这种商品需求弹性较大,则会因价格下降该商品需求增加,从而进口增加,出口国会相应扩大进口。贸易扩大效果是从需求方面产生的效应,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是从供给角度形成的概念,但就关税同盟而言,无论是贸易转移,还是贸易创造,都能产生贸易扩大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关税同盟可以促进贸易扩大,增进经济福利。8(二)大市场理论孤立的国家利益只会导致封闭、狭窄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成共同市场,通过大市场内部的竞争,带来规模经济和大批量生产的利益。9这一理论是超越静态关税同盟理论的动态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西托

28、夫斯基和德纽。其核心的理论包括两点:(1)建立大市场的目的是通过扩大市场来获得规模经济利益。(2)依靠因市场扩大而竞争激烈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目的。西陶斯基提出了“高利润率恶行循环”和“小市场与保守的企业家态度的恶行循环”的命题。他认为,组成共同市场之前,人们面对市场过狭、竞争趋缓、市场保护过重,因而陷入了高利润率、低资本周转率、高价格的矛盾中。形成共同市场后,取消了贸易壁垒,由于外来对手的增多,从而使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市场带来的好处可表现为:大市场竞争激烈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的良性循环。德纽认为,只有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才能促进和刺激经济扩张

29、。由于大市场化,使机器得到充分利用,大量生产、专业化、最新技术的应用、竞争的恢复,所有这些会带来成本和价格下降。另外,共同市场建立后,因取消关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从而导致经济福利增加,消费投资逐渐旺盛,经济开始滚雪球般地扩张。(三)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非均衡增长的必然性来自少数地区对其它地区的支配效应,支配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创新能力在地区间的差异,规模、交易能力和经济性质的差别决定了各个地区创新能力的不同。处于支配地位的地区对整个经济具有推动作用。一个支配

30、性地区产生外部经济的能力越大,其推动效应就越强,由于创新、支配和推动等活动的出现、强化和消失,经济增长可以视为一个由一系列不平衡机制构成的过程。12发展极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一种资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发展极具有吸引和扩散作用:一方面,发展极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其他地区和部门引进新技术和人才,吸引更多的资本,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向其他地区和部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输出大量资本,促进这些地区和部门的经济进步。通过具有发展极

31、的这些地区的有限发展,可能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四)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均衡发展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以自由主义新古典理论为核心, 其基本假设是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发展会自动选择发展区域, 不均衡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常态。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赫西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 从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认识和利用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他认为, 资本作为国家或地区的主要稀缺资源. 如果要实现各区域及全行业的经济增长, 则无法突破资本约束。经济增长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每一个地方, 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在其初始空间进行, 增长极的出现必然因外部效应等因素而使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出现不平衡, 所以经济发展只能以一种不平衡达到新的不平衡的方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