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75.04KB ,
资源ID:867289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672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隧道反坡排水方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Word下载.docx

1、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11那迷村二号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线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初步设计文件和图纸等。(2)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法规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相关规定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 331-2009)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 9226-2015)(3)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

2、法规。(4)新建老中铁路磨丁至万象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5)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线第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6)公司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经验;国内外相关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投入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2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线第标段第分部那迷村2号隧道进口DK231+659DK234+030段。3工程概况那迷村2号隧道进口工区按照最新施工组织调整为施工长度2371m,为20的反坡,反坡高差为47.42m。详见表3-1。表3-1 管段内反坡排水参数统计表序号工作面坡率长度m反坡高差备注1那迷村2号隧道进口20237147.424水文

3、地质条件(1)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槽谷沟水。流量受季节控制,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流流量受季节及降雨影响明显。部分为基岩裂隙水补给。(2)地下水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土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测段低洼沟槽细圆砾土、卵石土内,水量较丰富,斜坡一带土层中含量甚微。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板岩、砂岩等岩体裂隙内,其含水量一般。3)岩溶水岩溶水分布于该地层灰岩可溶岩地层中,段内岩溶弱中等发育,岩溶水较丰富,埋藏较深。(3)水化学特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4)隧道涌水量预测根据设计图纸涌水量预测数据第标段第分部隧道涌水量数据详见表4-1:

4、表4-1、隧道反坡排水段涌水量表名称正常涌水量(m3/d)雨季涌水量(m3/d)雨季涌水量(m3/h)那迷村2号隧道进口段636576383185洞内反坡排水总体方案5.1反坡排水方法选择洞内反坡排水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掌子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排至就近泵站集水井内。泵站集水井容量按3min设计涌水量设计。掌子面临时集水井根据汇水段水量大小而定。工作水泵按照使用1台,备用1台原则配置。洞内反坡排水应采用机械抽水,主要有两种方式:小集水井排水:隧道较短、线路坡度较缓时,分段开挖反坡水沟,在分段处挖集水井,每个集水井处设一台抽水机,把水抽至最后

5、一段反坡,最后一个抽水机把水排到洞外或顺坡点,最后由顺坡水沟排至洞外。长距离集水井(集水井)排水:隧道较长、涌水量较大时,结合附属洞室位置设置泵站。掌子面积水用移动式潜水泵抽到最近泵站集水井内,再经泵站主抽水机排到洞口或顺坡点排水沟排到洞外。按照以上原则同时结合我分部管段各隧道反坡排水距离、坡度及涌水量情况拟定使用长距离集水井(集水井)排水法进行反坡排水。5.2正洞反坡排水那迷村二号隧道进口工区反坡排水长度2371米,高差47.42米,正常涌水量约为6365m3/d(265 m3/h)。此涌水量为根据反坡排水长度平均折算,考虑隧道内阶段性涌水并不平均的特点按涌水量1.5倍考虑,取值为9548m

6、3/d(398m3/h)。(1)抽水机配置按最大涌水量考虑排水能力,选用大流量、中扬程抽水机,设备分阶段投入。拟定排水设备为200WS-63T 单级双吸离心泵 ,流量302m3/h,扬程64m,功率75Kw。掌子面处活动泵站选用WQ100-10-7.5型潜水泵,排水能力为100m3/h,数量根据掌子面的水量配备,施工中不少于2台。(2)泵站级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泵站级数:m=(LZ)/(hr)L:反坡抽水长度, Z:隧道排水坡度,LZ=高差h:水泵扬程,h=64m r:压力折减系数,取0.5。m=1.48,在施工中设2级泵站。(3)集水井布置及容量泵站集水井容量按5分钟最大涌水量考虑,集水井布

7、置于此段隧道附属洞室内。95482460533m3设计集水井尺寸4m3m3m,容量36m3。集水井用5mm厚钢板焊制。(4)抽水机数量抽水机数量:n=V/(v24a)V-洞内涌水量,取V=9548m3/d;v-抽水机排水量,v=302 m3/h,a-流量折减系数,取a=0.85n=1.55,即泵站需配置2台抽水机。(5)排水管路直径排水管采用250钢管,流速按2.67m/s计算,每小时过水量计算如下:3.140.1252.673600=471 m3/h,大于最大涌水量为Q=398 m3/h,排水管满足要求。(6)排水位置排水位置:泵站从隧道进口将水排出。6抽水设备统计表抽水泵按照使用1台,备用

8、1台原则配置。抽水设备统计如下(括号内为备用数量):隧道名称泵站水泵型号数量掌子面合计200WS-63T4(2)WQ100-10-7.51(1)5(3)7排水管理和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排水施工上不仅需要一套完善、合理的排水系统,还需在管理上预以加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成立了专业排水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排水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1)劳力组成队长1人、副队长1人、设备检修1人、排水工班2个班。每班组成:工班长1人、泵站管理员1人、工作面操作人员1人。合计人数:9人。(2)运行和检修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操作培训,针对一些技术特点和操作要领作重点讲解并现场示范。 确保电路安装的正确

9、,检查转向是否正确;设置接地装置及标志。 几个泵站处,管路上均配置止回阀,以防发生水锤现象,造成电泵损坏。 电泵的冷却,采用下一个泵站抽上来的水直接浇至电泵上进行冷却。施工人员及时对坑内污泥杂物进行清理。在进水口仓裹铁窗纱,同时把水泵(工作面移动式)或进水口施在竹筐内,可以防止污泥及杂物的进入而发生堵塞。当水位下降超过底座,间歇出水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运行一定时间后,须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地进行保养和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措施。队长、副队长轮流24 h值班制,并制定抽水记录表进行统一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总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反坡排水系统应具有两个独立的供电系统,安装独立电表及线路统

10、计反坡排水用电量。8安全注意事项(1)反坡隧道的施工应该对地下涌水量有足够的估计,排水设施要有后备。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结合超前探孔,探明前方的地质情况,防止突然遇到地下水囊、暗河等大量涌水进入坑道造成事故。(2)反坡施工排水的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要防止洞口或顺坡水沟的水突然倒灌洞内,水倒灌往往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做好洞口或变坡点的排水和截水设施。(3)为防止洞外高压停电影响洞内排水及其他施工作业,洞口配备500KVA发电机1台,与变电站构成两套完整的双回路供电电源,一路外供电,一路自发电。(4)固定泵站设专用配电箱,排水设备搭接电由专职电工负责,严格按照施工用电操作规程操作,其他部位施工

11、用电不得接在抽排水专用配电柜或配电箱上。(5)每级泵站设一名专职抽水人员,负责该泵站的抽水工作。(6)洞内水沟必须保证排水通畅,泵站集水井及排水管道要定期进行清淤及清理,确保排水设备及管道运转正常。(7)加强抽水设备的维修保养,备用抽水机必须保养完好,在其他抽水设备出现故障时保证能及时投入使用。9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9.1目的为体现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正常施工优先,同时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降低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极大限度保障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

12、急救援预案。9.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国水电建设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第标项目经理部第分部所属各隧道。9.3应急组织机构9.3.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详见下图:总指挥常务副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通讯联络组物资设备组事故报道组技术支持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治组治安保卫组现场抢险组架子队应急小组相邻架子队架子队应急队伍图9-3-1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图9.3.2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组织(1)成立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对发生隧道突水、突泥事故的处理统一领导、统一调动,是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救援现场的最高指挥机构,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以及各应急小组组成。应

13、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经理部安全质量部,由安质副经理石东元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组 长:项目经理副 组 长:项目安质副经理成 员:项目部其余各分管副经理、职能部室、及架子队负责人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石东元 电话:020-59914012(2)隧道塌方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如下:通信联络组:组长为周伟,成员为征地拆迁办人员、安质部相关人员。技术支持组:组长为吴青瑜,成员为技术部、安质部相关人员。 施工抢险组:组长为郑先灿,成员为参加抢险的各、架子队相关人员。物资设备组:组长为郑志华,成员为综合管理部、物资设备部和事故单位相关人员。治安保卫组:组长为石东元,成员

14、为安质部相关人员。医疗救治组:组长为肖静一,成员为综合管理部人员。后勤保障组:组长为张青龙,成员为财务部、计划合同部、物资设备部相关人员。事故信息报道组:组长肖静一,成员为综合管理部人员、安质部相关人员。9.4应急管理现场指挥部应根据事故性质、类别、严重程度,研究部署现场救援处置方案,责成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立即进入岗位,按照现场勘查和救援同步进行的原则及时开展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救援物资到位。9.4.1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按照准备的应急物资,消防器材及卫生器具、通信装备等,管理责任人应经常检查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配备的数量是否合理。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常用物资和设备有:(1

15、)常备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夹板、无菌敷料、仁丹等)等。(2)抢险工具:铁锹、撬棍、气割工具、千斤顶、消防器材、水泵、金属切割机、担架、电工常用工具等。(3)应急器材:工字钢、方木、安全帽、安全带、应急灯、反光背心、救生衣、对讲机、电焊机等。9.4.2应急措施发生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后,马上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值班人及组长,逐级上报至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应急救援程序进行处理。9.5应急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事故处置要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事故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向项目部办公室或向项目部领导直接报告,同时

16、迅速报警,指挥中心领导要尽快到达事故地点。(2)先期处置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控制事态发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统一指挥原则: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指挥中心全面负责内部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并配合、服从上级有关部门的对重、特大事故的统一指挥,保证处置工作的统一高效。(4)协调作战原则:项目部各部门在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项目部负责人:白天贵 手机:020-52311986安全质量负责人:石东元 手机:技术负责人:吴青瑜 手机:020-97370373医院急

17、救中心 195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程序向有关部门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联系电话、报告人、伤亡人数等简要情况。9.7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9.7.1响应程序在领导到达事故现场之前,事故单位领导应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救人优先的原则,同时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抢救重要资料和财产,在此基础上,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 应急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了解事故情况,立即研究部署抢救方案,上级有关部门到达现场后,听从上级的统一指挥,坚决执行上级的决定,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9.7.2突水突泥事故应

18、急、处置措施(1)当上坡开挖时,工作面出现突泥、突水时,首先撤出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待突泥、突水情况稳定后方可进行处理,不可冒进;其次进行洞内降水和排水,由洞外向洞内清理、疏通排水设施,降低洞内水位,尽快满足施工条件;进行钻孔卸压施作,对涌水处钻孔分流,钻孔数目根据水量而定。(2)当工作面发生突水,人员、移动机械立即撤离,启动警报,断开高压电,启动低压照明,避免触电事故,启动大功率抽水装置减缓水位升高以利人员安全撤除。事先在边墙一定位置设救生圈和矿灯,一旦水位急涨,照明短路,此乃救生之道。人机安全撤离后,采用机械排水,进行处理。(3)监测突泥突水地表的变化情况,防止地次伤害的发生。(4)在洞口

19、设置排水通道与警戒线,以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9.7.3预防措施(1)当反坡开挖时,高压电缆设于起拱线处,专线专闸;拉专线内外连接警报装置;设36伏低压照明,专线专闸;边线下水沟处设100供水管、150排水管、200排水管,预留300排水管位置。(2)在突水突泥可能出现段准备好钢管、型钢架,填充草袋、木板等堵水材料,并对该地段加强监控。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水地段及岩溶发育地段雨季施工时,备足抽排水设备,保证电力供应,专人24小时值班。(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特别是可能发生的地段要引起各级领导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4)对可能发生突水突泥可能性大的地质加强施工进度控制,难过后及时完成衬砌工作,并且预

20、留变形空间。加强监控量测。9.7.4突水突泥事故紧急救援注意事项(1)当出现突泥突水时,在第一次撤离之后,进行再次救援时,必须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开展。(2)对现场情况不明时,要掌握情况后才能进行救援行动。(3)突泥突水发生后,认定突泥水量稳定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9.8应急状态的解除(1)事故救援结束,应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现场处理,待现场塌方部位完全处理完毕后恢复现场工作。(2)发生事件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项目部全区范围内加大事故逃生、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学习,防范、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9.9培训及演练项目经理部每年组织进行至少一次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项目部所属各单位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对演练存在问题、弊端及时指出,对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完善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留。10环境与水土保持措施隧道各洞口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布置三级沉淀池,洞内出水经洞口排水系统流入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水质达标后与附近河道顺接。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进水口、三级沉淀池出口设置钢筋网片及土工布过滤油污,土工布老化破损及时更换确保水质经沉淀处理达标。11附图那迷村二号隧道进口排水布置示意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