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3.73KB ,
资源ID:86781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6781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文档格式.docx

1、林宗良、陈晓燕、应海鸥、江瑾琦、傅伟敏;执笔:潘文萍然而,近几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道德水准也不尽人意。特别是我市,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造成较为混杂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一些家庭只重学习成绩轻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无所谓,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更显得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文明礼貌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才能养成

2、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之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这对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二、研究的方法、原则(一)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礼仪表现,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2、比较法:求课题实施

3、前后的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变化。3、测验法:检测考核学生对礼仪的认知、行为能力。(二)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2、示范性原则: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是有极强仿效性,因此特别要求老师与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并树立学生榜样进行示范。3、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4、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5、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都力求做到操作简

4、便、行之有效。三、操作过程和具体措施(一)操作体系的构建在文明礼仪体系构建中,我们以校园礼仪为起点,然后将文明礼仪在校园与进家庭,走向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细化,开展一系列活动。我们将文明礼仪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来推进。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初见成效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本阶段以“校园礼仪”为重点,通过召开动员会、雏鹰电台、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因小学16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

5、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基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根据这些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的评选活动,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等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校园里悄然开放。1、第一阶段评比标准小学生不同年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评比标准准标级年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评比与要求l、认识国

6、旗、国徽,并知道国旗、国徽的含义;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2、爱父母,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与父母分别时道再见,回到家主动跟父母打招呼。3、爱教师,听教师的话,见到教师主动问好。4、爱同学,同学之间团结友爱。5、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6、待人要热情,有礼貌,会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8、诚实、不说慌,知错就改。9、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10、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11、按时到校,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服装整洁。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和

7、校徽。12、放学后,学生离校一律排路队。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2、要体贴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3、爱教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教师主动打招呼,在教室、楼道、操场见到老师要主动让路,见到老师拿多种教具时,要主动帮忙。4、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先人后己。5、尊重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尊老爱幼,友爱互助。6、热爱劳动,在校参加公益劳动为集体做好事,在家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铺床,叠被、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7、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8、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客人、家长与老师谈话时,学生不插话,不围观。9、初步学会

8、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11、要按时到校,不迟到。13、受奖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双手接受奖品,并表示感谢。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洪亮。2、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3、经常性地使用礼貌用语:4、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5、见到老师,亲切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意,课堂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敲几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6、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与归家与家长打招呼7、对待客人主动

9、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8、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9、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接受奖品然后表示感谢。10、参加集会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或听众致礼,发言结束后道谢,听报告、观看演出、比赛时,适时适度鼓掌致意。13、不浪费水电,随时开关电灯、电扇等。14、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玩耍和追跑打闹。看见老人、小孩、盲人过马路,应主动前往帮助。15、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2、第一阶段评比方式评比分个人和集体两个项目,即“文明礼仪标兵” 和“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学期评比两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通过自评和校评相

10、结合的方式进行。“文明礼仪标兵”评比说明:根据学校制定的文明礼仪评比标准,在学生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班主任通过联评,评出校级“文明礼仪标兵”每班5人。第二阶段:家校结合,深化推进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为了继续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德育处将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守则规范等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将教育内容编成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儿歌,让全校学生熟读成诵,熟记于心,付诸行动。要求各中队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积极开展儿歌诵读活动。少先队大队部也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认知到行为,狠抓养成教育。此外,各班以“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为榜样,继续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在校要做

11、讲文明的好学生,在家也要做懂礼仪的好孩子。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学校开展“家校文明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家家户户。1、第二阶段评比标准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不打架,说话文明。(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饭后,

12、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10)按时到校、离校。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

13、“再见” 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 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16)父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应该很有礼貌地向他们道谢。2、第二阶段评比方式评比分“家校文明礼仪标兵” 和“文明礼仪示范班”两个项目。学生在家的表现班主任通过“学生在家情况反馈表”、家访或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了解。各

14、班同学根据学校制定的文明礼仪评比标准,在学生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联评,评出 “家校文明礼仪标兵”(每班级5人) 和“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年级段2班),并进行隆重的表彰。第三阶段:走向社会,细化延伸阶段(2007年2月2007年11月)将文明礼仪教育继续深化,逐步向社会延伸。将校园、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教育学生除了在学校、在家中要讲文明、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做到文明有礼。制定出“小学生社会文明礼仪”实施细则从学生的待人接物、遵守社会公德方面提出要求。德育处开展“我是合格小公民”的评选活动,从校园到家庭,再延伸到社会,形成完整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另外,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

15、点和学校的实际,在第一、二阶段推进的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延伸,学校推出了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和 “两要两不要”来细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文明礼仪标准具体化,落实在每一个行为细节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四项十六条” 围绕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个方面制定细则,“两要两不要”要求学生“要轻言轻语,不要大声喊叫;要轻手轻脚,不要追逐奔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创文明校园的良好风貌。1、第三阶段评比标准小学生社会文明礼仪评价标准(1)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不违章,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上玩耍和追跑打闹。(2)走路、骑车不小心碰了人,应说:“对不起”。(3)

16、遇见外地人问路,应热情回答并指引。(4)遇见客人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不妄加评论。(5)乘公共车、船时主动购票,不要与人争抢座位。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6)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购票、购物、乘车要按顺序排队。出入时不拥挤。(7)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8)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9)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到公园游玩,不摘花折枝,也不在树干上刻字。(10)保护有益动物。不打鸟、不掏鸟窝。(11)观看演出和比赛,不大声喧哗,不吹口哨,不喝倒彩,不随便走动,保持安静,演出结束时鼓掌致谢。(1

17、2)参观游览时要守纪律,不随便触摸展物,瞻仰烈士陵墓要保持肃穆。(13)与人讲话要态度和蔼,不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14)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应主动道歉、并赔偿。(15)不进电子游戏厅。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操作细则A级指标B级指标C级指标文明用餐1、用餐无声音放午学后,班主任立即到场,做到队伍整齐无声音,分发餐盘有秩序,安安静静进午餐,餐盘摆放无声音,回来路上不追跑。2、盘内无剩菜爱惜粮食不浪费、营养全面不挑食,盘内不留剩饭菜,米饭不够再去盛。3、桌面无饭粒盘内饭菜要吃光,讲究卫生桌面净,餐桌上面无饭粒。4、场地无残汤端好餐盘慢步走,盘内菜汤不泼洒,保持清洁讲卫生。校园5、墙面无污痕爱护墙面讲文

18、明,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整洁区内的墙面由各班级做好保洁工作,发现污迹及时处理。6、地面无污迹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杂物。7、廊道无追逐课间休息讲文明,不在廊道上追逐打闹,高声喊叫。8、校内无纸屑纸屑杂物不乱丢,地面干净无纸屑,发现纸屑主动捡,人人爱校讲文明。厕9、槽外无便液大小便要入槽,不能随意把大小便洒在槽外,男生特别要注意。10、坑内无便迹大便后及时冲洗干净,做到坑内无便迹。11、厕门无损坏爱护厕所里的一切公物,厕所内的门要轻开轻关,有损坏照价赔偿。12、厕所无臭味便后及时冲干净,保持清洁无臭味,厕所外的水槽及台面要每天清洗,保持干净。新人13、指甲无黑泥指甲每周剪一次,饭前便后要洗手,指甲

19、干净无黑泥。14、脖子无脏痕洗澡及时讲卫生,身子干净无气味,脖子耳根无脏痕。15、衣袖无污迹衣服脏了勤换洗,保持清洁讲文明,衣袖、胸前无污迹。16、鞋子无泥尘不穿拖鞋上学校,鞋子脏了勤换鞋,保持清洁无泥尘。文明礼仪 “两要两不要” 操作细则(1)“两要两不要”:要轻言轻语,不高声喊叫;要轻手轻脚,不追逐奔跑。(2)爱护花草:不进入花坛和草坪内玩耍,不攀枝折花,也不能在雕塑下面花坛边沿的石块上走过。(3)上下楼梯靠右行:上下楼梯轻步慢行,靠右走,不跳不跑,不推不挤,注意安全。集体活动时,要互相谦让,一班一班轮流走,不能两班同时并排走,避免踩塌事故的发生。(4)课间文明:课间活动讲文明,不做剧烈活

20、动。2、第三阶段评比方式(1)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广泛听取家长和群众的的心声。学校大队部建立文明岗队员进行楼层值日巡视制度,对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和“两要两不要”的执行情况进行打分记录,直接与三项竞赛挂钩。作为评比的主要依据之一。(2)学校每学期评比两次。对照上述标准,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联评,评出“文明礼仪标兵” (每班级5人)和“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年级段2班),并进行隆重的表彰。(二)礼仪教材的编写为了使“文明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随意性,构建一个较为理想、较有系统的校本课程新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推动学校的文化品味,加快学校进入城区强校的步伐。我们以

21、校本课程发为契机,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编写了低年级“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教材。考虑到城西学生实际,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近一年多材料积累,借鉴上海一师附小的经验,由教研处具体负责一、二年级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在校长室的具体指导下,组建了的“文明礼仪”研究工作小组,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并对多方收集的材料进行反复论证、不断修改,出台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这一符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材。小学生文明礼仪全书分一、二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分上、下册,一年级上册有4个话题,其余三册各8个话题,共含28个话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及接受水平,我们依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对教材进行编排。内容主要涵盖:接待礼

22、仪、就餐礼仪、观看礼仪、集会礼仪、上课礼仪、出行礼仪、交际礼仪等。为使小学生文明礼仪能在实践的考验中不断完善,并在全校范围内加以广泛推广,我们采用试点形式进行尝试。在试用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工作组有关教师深入教师的课堂进行研究,并召开任课老师座谈会,认真听取任课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教学中情况。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家长的心声,了解孩子所需,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三)操作策略的实施1、优化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营造文明有序、充满文化气息的外围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良好的文明礼仪

23、环境熏陶。(1)舆论宣传学校重视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召开动员会、红领巾广播台、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并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此外,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弘扬学生中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2) 优化环境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如:在上下楼

24、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圃旁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和文明礼仪的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另外,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文明礼仪展示栏,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成文,画成画,张贴起来。利用“队角”开展争章达标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2、制订规范,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年龄层次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从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

25、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依据,构建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学生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待方面的礼仪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为了让全校学生学规范,知规范,懂规范,并按照文明礼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推出了“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项十六条教育。“文明新人”包括指甲无黑泥、脖子无脏痕、衣袖无污迹、鞋子

26、无泥尘;文明用餐包括盘内无剩菜、桌面无饭粒、场地无残汤、用餐无声音;“文明用厕”包括槽内无便液、坑内无便迹、厕门无损坏、厕所无臭味;“文明校园”包括墙面无污痕、地面无污迹、廊道无追逐、校内无纸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3、挖掘内涵,开设“文明礼仪” 课程我们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编印了一套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使“文明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懂得礼仪知识,并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自2006年3月份以来,我校便单独开设了文明礼仪课程。并将此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内容,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行为训练,学练结合,以练为主。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选择、判断、激情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行,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