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2.22KB ,
资源ID:86861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6861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动机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精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动机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精文档格式.docx

1、在整机开发的前期(概念设计和布置设计阶段),由于没有成熟样机进行NVH试验,很难通过试验的方法预测产品的NVH水平。因此,通过仿真的方法对整机NVH性能进行分析甚至优化显得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发动机NVH是个复杂的概念,包括发动机的振动、噪声以及个体对振动和噪声的主观评价等。客观地说,噪声与振动也相互联系,因为发动机一部分噪声由结构表面振动直接辐射,另一部分由发动机燃烧和进排气通过空气传播。除此之外,发动机附件(如风扇)也存在噪声贡献。本文仅考虑发动机结构振动问题,即在主轴承载荷、燃烧爆发压力和运动件惯性力的作用下,对发动机结构振动进行分析以及与试验的对比。发动机结构噪声的激励源主要包括燃烧

2、爆发压力、气门冲击、活塞敲击、主轴承冲击、前端齿轮/链驱动和变速器激2. 动力总成模态压缩 缩减有限元模型,得到动力总成的刚度、质量、几何以及自由度信息,用于多体动力学分析。3. 运动件简化模型建立 发动机中的部分动件不用进行有限元建模,可作简化处理,形成梁-质量点模型,用于多体动力学分析。其中包括:活塞组、连杆组和曲轴及其前后端。4. 动力总成多体动力学分析 在定义了动力总成各零部件间连接并且已知各种载荷的情况下,对动力总成进行时域下的多体动力学分析,并对得到的发动机时域和频域下的动态特性进行评判,同时,其输出用于结构振动分析。5. 动力总成结构振动分析 基于多体动力学分析结果,对整个动力总

3、成有限元模型进行强迫振动分析,得到发动机本体、变速器以及各种外围件的表面振动特性,进行评判和结构优化。实例分析 1. 分析对象 以一款成熟的直列四缸1.5L发动机为平台,针对其结构振动问题,对其进行结构振动CAE分析,并与其台架试验结果相比较。发动机的部分参数如下:缸径75mm,冲程85mm,缸间距84mm,最大缸压6MPa。2. 坐标定义 为了便于以后叙述,对动力总成进行了坐标定义(见图2)。图2 动力总成坐标系3. 动力总成有限元建模及模态校核 整个动力总成包括42万节点和54万单元。其中,缸体、缸盖和缸盖罩为六面体单元;油底壳、进排气歧管为四边形壳单元;变速器及支架为二阶四面体单元;其他

4、外围零件则简化为质量点,并通过梁单元与机体相连。图3为其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图3 动力总成有限元模型动力总成固有频率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CAE分析和模态试验得到的动力总成主要模态结果比较接近,在允许的误差以内。所以,此模型具有可信性,可以用于强迫响应计算。当然,从分析和试验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本款发动机的整体弯曲模态偏低,有必要进行结构优化。动力总成动力学分析 1. 整机台架振动试验 在半消声室中进行整机振动测试(见图4),其中,对多处重要的发动机及其外围部件表面位置安装了传感器。本实例选择了3处传感器位置进行分析,包括变速器支架端(三向传感器)、差速器底部(三向传感

5、器)以及缸体群部中部(单向传感器)。传感器输出为速度信号。试验中测试了发动机在2 000r/min、4500r/min和5 500r/min共3个转速下的振动特性,其中,每个转速下分别对空载、半载和满载进行了测试。图4 台架及部分传感安装2. 动力学仿真分析 通过EXCITE Power Unit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发动机零部件、零部件间连接和加载载荷信息。动力学模型为非线性系统,其中包括所有的线性零部件和部分非线性的零部件连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加载载荷只考虑了燃烧压力、主轴承载荷,而配气机构载荷、变速器载荷和活塞敲击没有考虑在内。另外,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动力总成的表面速度,用于与试验结

6、果进行对比。主轴承载荷和气缸爆发压力见图5、图6。图5 主轴承载荷图6 气缸爆发压力计算工况选择发动机满载工况,转速从2 000r/min到5500r/min,每500r/min 计算一次。3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1)变速器支架端振动结果比较 仿真和试验的1/3倍频程结果和Campbell如图79所示。图7 变速器支架端振动结果比较(2 000r/mim)图8 变速器支架端振动结果比较(5 500 r/mim)图9 变速器支架端振动结果比较-Campbell从结果可以看出,X方向上:计算与试验结果都在4 000r/min以上出现宽频带的响应;500Hz以下的频率范围中,计算与试验同时反映

7、出3.5和5.5谐次的振动响应,幅值接近105dB;250500Hz范围内,计算和试验的幅值状态也一致;高速下,高频带700800Hz反映出另一共振区域,但频率稍有差异。Y 方向上:计算与试验结果都明确反映了2.5谐次的振动响应;4 500r/mim以上,计算与试验结果都明确反映出200700Hz的宽频带响应,幅值大小也基本一致。Z方向上:计算与试验结果都明确反映了2谐次和3.5谐次的振动响应;计算与试验结果都明确反映出,Z向振动以300以下的谐频响应为主,在220Hz附近受动力总成弯曲模态的影响,但无明显的共振现象发生。(2)差速器底部振动结果比较 类似于变速器支架端振动结果的比较,进行差速

8、器底部仿真和试验结果的比较,得到以下结论:各个转速下,除低频外,两者在整个分析频域下都比较接近;低频处的不协调可能是由于悬置橡胶参数的不准确造成的,需要对橡胶参数进行进一步测试。(3)缸体群部中部振动结果比较 类似于变速器支架端振动结果的比较,进行缸体群部中部仿真和试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大部分分析频率范围内,试验和仿真结果比较接近。结语 基于有限元及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进行发动机振动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准确地预测发动机(包括变速器)本身的振动特性。在没有试验样机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该方法结合AVL-EXCITE和相应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发动机的振动特性进行正确地预测和合理的优化工作。该方法可用于整机振级的判定、悬置位置选择及特性校验、振源及传递特性分析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