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124.63KB ,
资源ID:87197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197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杨治良实验心理学笔记详细版 第五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笔记详细版 第五章.docx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笔记详细版 第五章第五章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用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调整法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并以阈限的倒数来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测定阈限时,常有一些非感受的因素对阈限的估计产生影响。因此,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数据,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向区分开。而信号检测论,在测定感受性上,能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出来。这一心理物理法的新发展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一、阈限概念及其发展(一)传统的阈限概念传统的阈限概念起源于费希纳。

2、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指出,心理物理学的古典问题有五个:(1)绝对阈限:观察者对个别刺激的感受;(2)差别阈限:观察者对刺激增量的感受性;(3)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一般指主观判断的强度方面;(4)感觉距离:被判断为相等的两对刺激间的差别;(5)感觉比例:彼此判断为有特定比率的那些刺激在有影响的“数学、测量和心理物理学”一章中又提到:史蒂文斯(Stevens,1951)又补充了两个问题。 (1)刺激次序:观察者将某些组的刺激排成等级或次序的测定;(2)刺激等级评定:确定观察者评定刺激的真正物理值的准确性。从测量上考虑传统阈限的概念,后经卡特尔(Cattell,1893)、贾斯特罗(Jas

3、trow,1888)和乌尔班(Urban,1910)发展,最后形成了费-伽马(Phi-gamma)假设的传统觉察理论基础。这种觉察论假设有三个连续量:刺激(stimulus,简称S)、内部反应(response,简称 R)和判断(judgment,简称J)。(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50年代以后,许多心理物理学家愈来愈感到,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感受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反应标准)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经典的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变量对被试的影响。在这些非感觉变量中,主要有下列二种最为主要:1.刺激出现的概率 2.反应代价现代心理物理学课题可分割为检测

4、、认知、分辨、量表等四个基本问题,叙述如下:1.检测问题 检测(或觉察)(detection)就是察觉一个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感知觉问题,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检测到了信号,报告为“有”,没有检测到信号,报告为“无”的简单问题。在使用方法时,如果研究者承认“阈限”的存在,就可用传统的极限法和常定刺激法来测定阈限;如果不承认“阈限”的存在,就可用信号检测论来分析检测信号的辨别力和反应倾向。2.认知问题 认知(cognitive)就是辨认一个事物的问题。这里已包括较高水平的问题,如当一个雷达操作员在屏幕上观察到了有信号以后,就要进一步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这

5、就包括了复杂的知觉过程。这里包括可以采用信息论的方法来认知对象。应当指出,检测和认知阶段有时是不可分的,相互联结的,所以有时也称为检测-认知阶层。虽然认知问题既重要又有趣,涉及到信息量的问题,但这方面的问题一般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中不作详细论述,主要在认知心理学中进行阐述和讨论。3.辨别差异问题 辨别差异(discriminative difference)是叙述某些事物与标准的区别问题。这是一个更高的梯级。例如雷达操作员要正确无误地分辨出这一刺激不同于别的刺激。心理物理学中的韦伯定律(或韦氏定律)(Webers law),分辨中的信号检测论(见第二节),以及用反应时来测定分辨等,都属于辨别

6、差异问题。4.量表问题 量表(scale)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已构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测量心理活动并转换成某种尺度(yardstick)的问题。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就可将问题进行新的归类,把讨论心理物理学的一些问题组织到那些感觉和反应倾向的范畴内。参见表5-1。 表5-1心理物理学问题的分类、选用方法和尺度准绳类别 (采自马谋超,1978)类别 研究问题 选用方法 尺度准绳感觉能力(机体感受性和绝对感受性:(辨别某一刺激存在与否的能力)1. 有m 个选择的强迫选择法(空间或时间)2. 可做双重决定(是或否)的单一刺激法或对可信度的评价法正确百分数(d

7、 )或其他觉察指标P(C)Max可辨性的测量)差别感受性:(在一些刺激之间进行辨别的能力)1. 对偶比较法2.评价法或对各种刺激AA ,. AB 或BB 的相似性或相异性的双重决定法3. 在AB 序列中识别第三个刺激的方法正确百分数(d )或其他辨别指标刺激识别:(从一组几个刺激中,对每个刺激给予不同反应的能力)识别法1. 常误2. 标准错误或其他离散尺度有效刺激(这是来自感觉能力测量单位进行标度的刺激量通过等距单位测量有效刺激强度的方法在指定的判断百分数上,称为相等的刺激值(范围)反应倾向(刺激间及刺激和周围背景间可清除辨别的情况下,等距:与刺激间辨别能力测定不相同,在指导语规定的连续体上称

8、为相等刺激的测定调整法,允许做“相等“判断的对偶比较法,恒定刺激法,极限法在指定的判断百分数上,称为相等的刺激平均值和离散值对一些刺激或刺激序列特有反应的测量)等差:与差别之间的辨别能力测定不相同,在指导语规定的连续体上被认为有相同差别的对偶刺激的测定调整法,允许做“相等“判断的对偶比较法,恒定刺激法在指定的判断百分数上,称为相等的刺激平均值和离散值感觉比例: 在指导语规定的连续体上对那些彼此具有特定比率的刺激的测定1.调整法2.数量估计法合乎指导语要求的比率刺激等级:确定位于指导语规定的连续体撒谎那个的那些刺激的等级次序对个别刺激评价法分等级或分类法,对偶比较法1等级的平均值和离散值2 按刺

9、激混淆情况的等级之间的距离,不同等级的平均刺激值二、神经量子理论神经量子理论(neural quantum theory) 是由史蒂文斯等人 (Stevensetal., 1941)提出用来解释阈限的一种理论。他们在响度和音高的辨别实验中,推论其基本神经过程是按全或无定律(或全有全无律)(all-or-none law)进行的。神经量子理论假设反应刺激变化过程的神经结构在机能上被分为各个单元或量子。具体地说,被试者只有在此增量大到足以兴奋一个附加的神经量子单位时,才能够察觉到刺激增量。必要的刺激增量的大小将取决于某一个刺激高于上一个兴奋了的神经单位的阈限多少。超过上一单位的阈限越多,兴奋下一个

10、单位所需要的刺激量则越少(见图 5-2)。图 5-2 表明两种连续:(1)刺激连续(stimulus continuum)(任意度标)。(2)神经单元阶梯式的感觉连续(sensory continuum)。在刺激连续上, St是标准刺激值; a是肯定够兴奋附加量子的刺激增量;只能部分兴奋神经量子所需要的刺激增量。在感觉连续上, P是 S所产生的“剩余”兴奋量,如果说假定 17个能量单位的刺激量足以兴奋神经量子 a、b、c、d,而且还能部分兴奋“d”量子,这个剩余量只是由超出20能量单位的那点能量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剩余量和感受性的波动紧密相关。只有和S剩余量总合达到等于和大于兴奋一个附加量子所

11、需的能量时,才能产生可觉的感觉反应。因此剩余和能量是有关的,即剩余大,要求增量便小;反之亦然。用数学式表述如下:=Q-P :使附加量子活动所需要的刺激增量Q:肯定能够兴奋一个量子的增量的大小P:标准刺激S剩余能量引出的部分兴奋量上式表明当Q-P 时,给定的就完全可以兴奋附加量子。增量愈大,辨认的数量愈增加。诚然,这也取决于不同剩余量出现的相对频率。继续加强增量,务必达到兴奋一个附加量子才会有一个最小可觉差。这样所得到的理论上的刺激反应间关系曲线应是梯形跳跃式的。但是,在实际测量阈限的实验研究中,所得到的总是一条递加的拱形曲线(ogive curve)。原因在哪里?史蒂文斯认为在于缺少对于被试的

12、动机、注意疲劳等这些随机的波动因素的全面控制。未控制因素的波动可能是常态分配,因而是拱形曲线。史蒂文斯指出,如果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便能够得到理想的梯形曲线。1.必须仔细地控制刺激,避免噪音干扰。2.被试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恒定的判断标准,最好由动机高度明确、训练有素的实验者充当被试者。3.如果神经量子的大小在实验期间改变了,那么曲线将变为拱形。4.从标准刺激向比较刺激的转换必须迅速。三、史蒂文斯的幂定律费希纳(Fechner,1860)从韦伯定律I/I=K出发,提出二个假设: (1)每一个最小可觉差(jnd)可看作感觉上的一个最小变化,它的主观量是相等的,是感觉的单位; (2)任何阈上感

13、觉的大小都可用感觉随机刺激变化而发生的总和表示,亦即可用最小可觉差作为感觉单位,对阈上感觉量进行间接测量。那么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函数关系:SKlgR S:感觉大小(以jnd为单位) R:刺激强度 K:常数这就是费希纳定律(或费氏定律)(Fechners Law),也可称为对数定律(law of logarithmic function)。史蒂文斯对费希纳的对数定律进行了批评他于1957年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刺激强度和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幂定律(the power law):S=bIa S:物理量I的幂函数 b: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 幂函数的指数值决定着按此公式所

14、画曲线的形状。例如,当指数值为1.0,便是一条直线,即刺激和感觉之间为简单的正比关系;指数大于1,则为正加速曲线;小于1,便为负加速曲线。史蒂文斯认为存在着两种感觉连续体,即量的连续体和质的连续体,幂定律函数关系适用于量的连续体(prothetic continuum),这是一些对它们做出多少的判断的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上的感觉的变化,是以刺激引起的神经兴奋多少为依据的。例如重量、响度、亮度等形成的连续体,都是量的连续体。史蒂文斯还认为,其他函数则可能来自与那种或那种的判断有关的质的连续体(metathetic continuum)。在这个连续体上感觉的变化,是以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的部位为依据

15、的。也可以说,在生理上它是以一个相互代替的机制为依据的。例如声音的音高、彩色的色调等形成的连续体,都是质的连续体。对质的连续体来说,阈值是个不变的截面或称分界点。史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method of magnitude estimation)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具体的步骤是实验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或某一明度),并规定它的出现值为一个数字,例如 1.00,然后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同类强度不同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表5-2就是三种感觉道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表5-2是22种

16、感道(连续体)的幂函数情况。由表可见,史蒂文斯对多种感觉道作了研究,并求出它们的指数,发现在同一感觉道内,其指数是相同的。和对数定律一样,幂函数对于靠近阈限的微弱刺激就变得很不明确了。于是,史蒂文斯等人在60年代初又提出了修正的幂函数,即从刺激中减去一个常数:S=b(I-I0)a公式 5-3这样,幂定律便可适用于全部可知觉的刺激范围。在某些研究者看来I0就是绝对阈限值。从I中减去I0,意味着以阈限上有效单位而不是以物理表上的零点以上单位去说明刺激。幂定律在对数定律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幂定律的有效性有赖于被试正确使用数字去表示其真正的感觉量。与此同时,表5-3上列出的量是不同感觉通道的主

17、观量。那么,这里要问: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主观量能否比较,能否调节一个感觉通道中的刺激强度使其主观上感到好像同另一感觉通道中的刺激一样强?为克服这一局限, 史蒂文斯于1959年研究了跨感觉道的匹配技术,它无需被试产生数字判断,被试的任务是把两个不同感觉道产生的感觉量相等起来。例如,可以要求被试调整施加于指端的震动强度,以便使震动的感觉印象和一爆破噪音的响度相匹配。这样,在不同的刺激水平上获得跨感觉道的匹配,一条称为等感觉函数的曲线便产生了,它表示出一感觉道的刺激值与造成相等感觉量的判断的另一感觉道刺激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等感觉匹配法 ( equal-sensation functions obt

18、ained bymatches)。史蒂文斯又将心理物理法技术推进一步,用实验证明了不同感觉通道的感觉量是可以匹配的。其原理为:设有一个感觉道的主观值为:S1=Im1 另一个感觉通道的主观值为:S2=I2n如果主观值S1和S2相等,则最后的相等感觉函数将有以下形式:I1m=I2n 公式5-4 lgI1n/mlgI2这样,在双对数坐标中相等感觉函数将是直线,而其斜率将由二个指数决定。图 5-5为史蒂文斯用于匹配实验的握力计。表 5-4为实验所得的结果。图5-6为根据表5-4材料绘制的匹配图。很多研究者认为,史蒂文斯幂定律对数量估计材料是一份有效的总结,指数定律说明了感觉传导者的操作特征。或者称为将

19、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能以及脑形成感觉的数学描述。不同感觉通道的指数不同,说明了不同感觉传导者是以能量的不同形式转换的,即具有不同的转换特征。其后,一些实验心理学家对幂定律作了补充解释。例如,艾克曼(Ekman, 1964)认为,分辨反应基本为边缘过程,其转换特征服从费希纳对数定律,而主观反应为指数相关。边缘反应变成主观反应只要乘上一个转换数,一般为反对数转换。近些年来,大量实验说明,分辨反应与指数定律有一定的相关,一般说来,小韦伯分数(高分辨力)同大指数相联系,如重量和电击;而大韦伯分数同小指数相联系,如亮度和味觉(见表 5-5)。这里也使我们看到了韦伯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的一致性。总之,幂定律的

20、重要性在于其相等的刺激比例产生相等的感觉比例这一含义。由此可以认为,如果所有的刺激强度都按百分比增加或是减少,那么感觉变化的比例则保持恒定。它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对感觉直接测量,因而有心理学家称它为“新心理物理学”的开始,这里所说的“新心理物理学”,就是指现代心理物理学。四、物理相关论物理相关论(physical correlatetheory)是由瓦伦(Warren, 1959)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与史蒂文斯的心理物理定律是针锋相对的。这种理论认为,被试者作出感觉量的判断时,实际上是通过过去的经验对与刺激相联系的某种物理属性作出判断。由不同的感

21、觉通道得到的各种变化的幂函数的指数并不反映不同的生物转换器的操作特点,相反是由被试者对于不同刺激的特定物理属性的反应所决定。例如,对于刺激持续时间的判断,史蒂文斯的心理物理幂函数的指数是 1.0,这只是指示出,经过多年体验,被试者已有能力去作出与刺激持续时间有线性关系的判断。用工具性条件反射的语言来说,就是经过多年的强化与消退,被试者已学会对一特定的持续时间的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被试者在心理物理实验中的判断是由刺激的物理属性决定而不是由感觉的持续时间决定。得到测量的,是被试在各种持续时间的刺激中作出分辨的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响度应由听者和声源之间的典型相互作用来确定。由于多数声源发出一个

22、固定强度,我们对强度差别的大多数经验是和声源移近或移远有关。瓦伦指出,当我们走近声源两倍时,正常体验到的强度变化被报告为两倍响度;一半响度则是与距离加倍相联系的强度变化等等。瓦伦认为,观察者戴上耳机在实验室内作的响度判断不是作为正常环境中判断声音时的经验影响的充分根据。物理相关论就是在此基础上提了出来。为了进一步阐述物理相关论,瓦伦曾用明度判断的实验结果去解释这一理论。许多对测量光的体验较少的人不能对光的强度作出精确的判断,但他们却经常能对物体的明度作出判断。瓦伦认为个体熟悉当物体和照亮它的光源之间的距离改变时物体的形象(appearance)也变化的情形。这样,在要求被试者在实验情形中作出判

23、断时,他的反应便依赖于这种熟悉的效果。在刺激强度减少量确切地相等于在一个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加倍时的刺激强度减少量时,便应出现“一半亮”的判断。根据反平方律(inverse squarelaw),如果物体A离照射它的光源距离是物体B的两倍,那么物体A受到的照射是物体B的25那么多。因此比例为1/2的知觉明度比例需要比例1/4的刺激能量,所以明度函数应是:B=KI0.5 公式 5-5 瓦伦认为,史蒂文斯所得到的0.5以外的其他指数只是在很严格的和非自然的观察条件下获得的。例如,史蒂文斯提出的数目为0.33的明度指数,是通过暗适应了的眼睛,被试者观察一黑暗背景上一个小发光圆点(约5)而得到,而瓦伦

24、自己的实验得到的明度指数为 0.5,则是在自然条件下得到的即大面积刺激,使用适应于这种刺激水平的眼睛。因此,瓦伦认为他的物理相关论是一个预测感觉量增长的系统根据,更符合客观情形。根据上面的讨论和分析,对于心理物理函数服从幂定律还是把它看作对两个刺激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似乎现在还不宜作出一个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回答,它服从哪个定律常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各异。史蒂文斯提出的质和量的两类连续体,也可能是区别心理物理函数服从哪个定律的一个条件,虽然现在看来还不是一个十分明确的条件。我们相信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将会有新的、可以概括更多事实的心理物理定律和理论被不断提出来。第二节 信号检测论的原理一、信号

25、检测论的由来信号检测论(或讯号侦察论、讯号觉察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乃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受部分。它最早用于通讯工程中,即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受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信号检测论为什么能用于心理学中呢?这是由于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可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讯息处理系统),因此有可能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它进行分析。信号检测论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人们对感受系统的理解。通常把刺激变量看作是信号,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这样,人作为一个

26、接收者对刺激的辨别问题便可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显然噪音的统计特性确定后,便可应用信号检测论处理心理学实验结果。于是,坦纳和斯韦茨(Tanner Swets, 1954)等人最早在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中把信号检测论应用于人的感知过程,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二、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把从噪音干扰中接收信号的过程看作为一个统计判断过程,即用统计判断方法,根据接收的混合波形作出信号存在与否的判断。从 1953年起,人们开始将统计检测、参量估计、统计判断以及序列分析等统计学工具用于信号检测问题,并建立起一整套信号检测的统计理论。心理学

27、上的信号检测实验一般是在信号和背景不易分清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背景叫噪音(noise),这“噪音”不仅是指纯音信号出现时其他的噪音而言的;在视觉实验中,伴随着亮点信号出现时的照度均匀的背景也叫做“噪音”。总之,对信号起着干扰作用的因素都可当作“噪音”。一般的心理物理的辨别实验,其中包含着刺激 A 和刺激 B。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其中一个刺激作为噪音,另一个作为信号。主试呈现的刺激,有时只呈现“噪音”刺激(以N表示);有时在信号刺激加噪音刺激同时呈现(以SN表示),让被试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在呈现刺激前,主试要先告诉被试者N和SN各自出现的概率。这个概率称为先定概率(或先验概率)

28、(prior probability)。同时对被试者说明判定结果的奖惩办法。因为先定概率和奖惩办法都将影响被试者的判定标准(见本章三节),每次实验呈现的是N还是SN是随机安排的。主试在呈现刺激之前(约2秒前)要先给被试者一个预备信号。在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者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定,可以有四种结果:1.击中 当信号出现时(SN),被试报告为“有”,这称为击中(或中的)(hit),以 Y/SN 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概率称为击中的条件概率,以 P(H)或P(Y/SN)表示。2.虚惊 当只有噪音出现时(N),被试报告“有”,这称为虚惊(或误报)(false alarm),以Y/N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

29、概率称为虚惊条件概率,以P(FA)或P(Y/N)表示。3.漏报 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这称为漏报(或失察)(miss),以n/SN表示。把这种判定概率称为漏报条件概率,以 P(M)或P(n/SN)表示。4.正确拒斥 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这称为正确拒斥(correct rejection)或正确(correct),以n/N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条件概率称为正确拒斥的条件概率,以 P(CR)或P(n/N)来表示。这样,噪音背景下的信号检测实验,在每种刺激状态下都存在二种反应可能,其组合就构成一个两择一判决矩阵(见表5-6),其中H和CR是正确反应,M和FA是错误

30、反应。如果用概率表示,则显然有P(H)P(M)=1P(FA)P(CR)=1从式中可见,其他两个条件概率是这两个条件概率的补数,即知道其中一个数,就可求出互补的另一个数:P(H)=1-P(M)P(FA)=1-P(CR)因此,被试的判定,虽然有四种结果,但判定的条件概率一般只用击中的条件概率和虚惊的条件概率两种,即P(M)和P(FA)。以上这四种判定结果,往往用一矩阵表示,见表5-6两择一判决矩阵(采自GreenSwets,1966)反应刺激有信号无信号有信号击中HP(H)漏报MP(M)无信号虚惊FAP(FA)正确拒斥CRP(CR)从统计学观点来看,信号检测即是要检验两个统计假设H0(无信号)和H

31、1(有信号)的真伪。设想检测者测量单一变量X,并以此为根据选择 H0或H1。在无噪音条件下,当 X=A0时,H0为真;当 X=A1时,H1为真(图 5-7)。但在噪音背景下,无信号时X并不总是等于A0,有信号时X也并不总是等于A1,而是分别形成两个概率分布P0(X)和P1(X)。这时,检测者需要确定一个反应标准Xc,将X分成二个值域,当XXc时,判定 H0为真;当 XXc时,判定H1为真(图见5-8)。在噪音背景下,无论将Xc确定在哪一位置,都存在有错误的可能,即虚惊错误FA和漏检错误M。如图5-8所示,曲线P0(X)在Xc右面部分所包含面积为虚惊率QFA,曲线P1(X)在Xc左面部分所包面积为漏检率QM,两者均可用积分方法求得: ?因此,在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不变的情况下,检测者选择的反应标准Xc将影响P(H)、P(M)、P(FA)和P(CR)。反应标准的选择,称为检测者的反应偏向,它是信号检测论(SDT)的两个独立指标之一。事实上,当实际是H0而选择的是H1的概率,即所谓第一类错误(type error),为QFA。曲线P0(X)在Xc的右边所包面积就代表这个积分(见图5-8),亦即为虚惊率(probability offalse alarm)。当实际是H1而选择的是H0的概率时,即第二类错误(type error)为QM。曲线P1(X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