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0KB ,
资源ID:87398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398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doc

1、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的今天,由于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发生误会和冲突。因此,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变得十分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关键字:跨文化交际;社交礼仪;差异Abstract: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

2、pular today,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 often occur among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ers in social activities owing to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As a consequence, knowing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comes quite necessary. Besides,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causes mainly from aspects as dif

3、ferences of cultures, modes of think, values, and so on.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y and causes, do goo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cial Etiquettes; Difference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4、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西方人民的沟通愈加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繁荣。由于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冲突并不少见。因此,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很有必要。掌握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知识,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减少甚至避免礼仪冲突的发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一,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的表现 (一)见面问候语的差异 在中国,见面问候语一般是“吃了吗?”“去哪呀?”“忙什么呢?”“上班去?”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样的问候语能表现出对对方的的亲切,热情。中国人与西方

5、人会面时,常常也会用“吃了吗?”“去哪呀?”等等表示亲切的见面语来问候初次认识的外国朋友,认为这样能拉近彼此的关系,殊不知却让外国朋友觉得这样的问候很突兀,尴尬甚至反感。 张燕.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18-119.在他们的文化中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盘问甚至可以说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侵犯。因此,有时候中西方人士在第一次见面时就会因为中国人说的第一句问候语而出现不愉快的情绪,这会让我们在外国友人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交际也很难顺利进行。所以,在以后的交际中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语言礼仪,减少因此而带来的社交冲突。在西方国家,日常见

6、面问候,他们只说一句“Hello!”来问候对方。按见面时间不同,说成“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就可以了,简单自然,既能问候别人,又不涉及个人隐私。另外,中国人也很喜欢在见面时寒暄一下,寒暄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对方的情况,比如,“今年多大了啊?”“在哪个单位工作啊?”“工资多少啊?”“谈女朋友了吗?”“准备什么时候结婚?”等等,说话人问这些问题表明在关心你,是拉近彼此关系的一种方式,但在西方文化中,年龄、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状况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都不愿意被别人提及。 张爱苗.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7、,2008,(06):74-76.那么,了解彼此差异过后,在与西方朋友谈话时,要避开这些涉及私人信息的话题,以免出现不愉快的场面。(二)告别语的差异告别时,分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告别语。在中国如果有客人来家里做客,临走时,主人会说“慢点走”“走好”之类的客套话,客人则一般会说“请留步”“不要远送了”。对中国人而言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告别语,也是在中国文化下长久形成的规范告别语。倘若,你对一个到家里做客的外国人在告别时说“慢点走”或者你去一个外国朋友家去做客临走时对他说“请留步”“请不要远送”等,他们会觉得很不解。因为在西方人眼里,你说“慢点走”,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他们的要求,而且是一种不能被他们

8、所理解的要求。此外,作为客人的中国人说“不要远送了”,在西方主人听后也会觉得很尴尬,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要远送的打算,除非客人要求。或许你会认为他们不礼貌,但事实上只是他们没有那样的习惯而已。在与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常会说“多喝点水”“多穿点衣服”“少吃点油腻的东西”“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对不会这样问候病人,他们通常只会说“多保重”“祝你早日康复”等等,因为在他们看来,对病人说“多喝点水”“多穿点衣服”之类的话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王静.论中美礼仪文化中告别语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2(11).(三)称谓的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视宗亲伦理的国家,除了在

9、亲戚之间,以能体现彼此关系的亲属称谓语来称呼对方,如“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在非亲属之间也往往以亲属称谓语来进行称呼。在中国,经常可以听见一个小孩子称呼和他奶奶年纪相仿的女性为“奶奶”,称呼和他爸爸年纪差不多的男性为“叔叔”等等。这样的称呼可以使对方倍感亲切,就像亲人之间在交流一样,很容易拉近距离感,达到很好的交际效果。在西方,如果你称呼一个陌生的男性为“Uncle”或者称呼一个陌生的女性为“Aunt”时,他们的反应常常是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可能他们会“反击”你:“我不是你的叔叔(阿姨),不要叫我叔叔(阿姨),请叫我Tom(Lucy)!”在中国,直呼其名只限于关系十分亲近的朋友之间,

10、而在西方直呼其名的范围要广的多。在西方家庭你可以称呼所有的男性长辈为“叔叔”,所有的女性长辈为“阿姨”。但是在中国是不行的,必须严格分清辈分,长幼的关系,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四)赞扬答复语的差异“你唱的很好听”“谢谢,希望你喜欢”这是西方人面对别人赞美时的回答。在中国,面对赞扬时回答很可能是“哪里哪里,我唱的不行”。西方尊重个人价值,强调培养个人的自信心,所以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时,总是以“谢谢”回复,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一种礼貌的回答,而且坦然大方的接受别人的赞美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东方人以谦虚为美德,即使心里很高兴,嘴上也不会大方接受对方的赞扬。在中国,当受到别人的恭维时,通常首先会否定

11、对方地赞扬,对自己进行一番贬低,以表示自谦,接受恭维是一种缺乏教养或者是骄傲自满地表现。 李笑.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J.外语天地,2010,(04):142-143.在中西交际,当有西方朋友赞美你很漂亮时,你回答说“哪里哪里,我长得不漂亮!”,由于西方人不太了解中国以谦虚为美德的传统文化,如果极力的拒绝别人的赞美,会让西方友人误会彼此关系疏远或者你很不耐烦,冲突难免会发生。因此,应该了解西方人对赞扬与恭维的应答的习惯,以避免中西方交际过程中不必要的误会的产生。(五)道歉语,感谢语的差异致歉语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做错事后致歉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同样在西方

12、国家,也都十分重视道歉。但总体看来,西方人际交往中的致歉频率要高于中国。不管事情大小,只要是自己的话语或者行为在自己看来会给对方带来不好的情绪,冒犯到对方,都会道歉,说声“对不起”。事实上自己说的话或者自己的行为可能根本就没有冒犯到别人。另外,在西方社会不管地位多高,辈分多高,只要做了错事,都会主动道歉。例如, 一对夫妻在吵架,吵完过后母亲才发现年幼的儿子一直站在旁边,她会主动向孩子道歉:“真是对不起,你在这儿,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母亲是不会向孩子道歉的。西方人不仅致歉语用的频率要比中国人高,而且感谢语用的也比中国人频繁。只有别人给了很大的帮助时,中国人才会跟你说声“谢谢”,

13、这时候的感谢也是特别诚恳的。一般很小的事,像问个路,借支笔,让别人递个东西等等,中国人一般不会特意跟你跟你说声谢谢。而西方人,不管事情大小,只要他觉你帮了他,都会跟你说一句“谢谢”,这时候的感谢语“谢谢”就只是他们习惯性的回答,并没有包含多大的谢意。所以,有时候中国人对西方友人频繁地说“谢谢”,感觉不理解甚至有点厌烦,因为在我们看来那些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相互认识的人之间真的没必要说“谢谢”。此外,相对于西方人直言不讳的直接的表达谢意的方式,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要相对委婉些。像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表达谢意的用语按谢意的不同程度可说成“Thank you”、“Thank you a lot”、“Th

14、ank you very much”。中国人在面对别人的帮忙时更可能说的是“辛苦你了”“麻烦你了”“真是不好意思,要你帮忙”“累了吧,赶紧歇息会”等来委婉道谢。二,造成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原因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是造成中西在社交礼仪上存在诸多差异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在儒释道思想体系数千年的影响下形成的文化强调谦虚谨慎,提倡尊卑有别;西方文化则在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崇尚自由平等,强调个体,追求个人价值。文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以及风俗习惯。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造成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加强

15、我们对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的理解,从而在以后的交际中减少甚至避免冲突的发生。(一)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文明分别起源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在这两种不同的文明影响下,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东方人的思维是一种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西方人的思维则是直线思维,习惯开门见山。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注重从整体出发;西方人思维模式是分析性的,重理性和实证. 敬南菲.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及其成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上存在冲突其实也是双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下的结果。当西方人面对赞扬时会很直接的回答“谢谢”,这就是西方人直线性思维下的回答,干脆果

16、断;而中国人则在曲线性思维支配下,脱口而出“哪里哪里”,不会坦然大方的接受别人的赞美。(二)价值观的不同中西价值观念的不同也是导致中西社交礼仪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也就是“利己”主义,尤其在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得到长足的发展,“利己”观念也更加根深蒂固。“利己”观念植根于西方人认为“个人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最高单位,社会的合理性必须以实现每一个人的最高人格为判断标准。”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他们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而在中国“利他”价值源远流长。统治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的含义就是“爱人”,也就是“爱他人”。古代的

17、许多名言如“人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现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都是“利他”价值观念很好的体现。 梅林,许果.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2(12):44-47.还有当代社会大力倡导的“雷锋精神”,也就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宣扬,“无私奉献”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利他”价值观念。在中西交际中,西方人不愿意回答中国人提出的关于年纪、工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就是出于保护自己隐私的目的,是“利己”观念在交际中的体现,而中国人问西方友人一些涉及个人信息的问题,则是出于关心他人的目的,也就是“利他”主义的体现。(三)道

18、德伦理观的差异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儒家思想体系下形成的是把家国放在首要位置的价值取向,而西方受基督教影响形成的则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取向,这两种道德取向存在很多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把家国放在首位的道德取向的特点就是重人伦道义,伦理偏重中庸;西方则是重契约中功利,伦理偏重竞争。中国古代社会实行严格的宗法伦理思想体系,上至国家,下至家庭,尊卑有序,人与人交际必须要严格尊重伦理纲常。西方社会崇尚自由平等,追求个人价值。 陈秀渊.中西话语道德观解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04):62-63.所以在中国家庭中称呼长辈必须要按其辈分来称呼,而不能像西方那样直呼其名。(四)风俗习惯

19、的差异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延久积形成的喜好、风俗、习惯和禁忌。中西方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形成的风俗习惯也是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中西在交际中使用的称谓语,赞扬语,道歉语存在差异以及在就餐礼仪,服饰礼仪上也存在很多不同,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造成的。中国人不直接接受别人赞扬与西方人大方坦然接受别人赞美;中国人用餐使用筷子与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国式婚礼以红色为主色和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等等这都是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另外,如西方人厌恶突然到访,而中国人认为这是惊喜;西方人忌讳数字“13”与中国人忌讳数

20、字“4”;西方人庆祝圣诞与中国人庆祝春节等等都说明中西方在社会风俗习惯上存在很多差异。我们要了解并懂得尊重对方的民族习俗和社会习惯,这有利于中西方在交际中减少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三,结束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当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西方交际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礼仪是实现人际交往和谐的前提与保障,在中国与其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并学习西方的社交礼仪,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不仅能表示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尊重,也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礼仪冲突的发生,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参考文献:1 张燕

21、.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18-119.2 王静.论中美礼仪文化中告别语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2(11).3 张爱苗.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06):74-76.4 李笑.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J.外语天地,2010,(04):142-143.5 梁红艳.中美使用道歉语的差异与原因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08):27-28.6 敬南菲.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及其成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7 梅林,许果.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2(12):44-47.8 陈秀渊.中西话语道德观解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04):62-63.第 7 页 (共 8 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