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08.50KB ,
资源ID:874014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40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

1、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目 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德育心理第二章 道德认识的发展第三章 道德情感的发生第四章 道德行为的发展第五章 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第六章 德育模式第七章 道德发展的评定方法第八章 学习心理概述第九章 学习的性质第十章 学习过程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第十三章 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第十四章 教学心理概述第十五章 教学设计第十六章 教学模式第十七章 教学环境第十八章 教师心理第十九章 差异心理概述第二十章 智力差异第二十一章 人格差异三、有关说明与

2、考核实施要求(一)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考试方式及题型结构附:题型举例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特点与专业地位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个心理学问题,诸如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学习心理规律,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措施与模式等问题。该课程阐明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

3、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在发展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当今,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因而教育心理学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其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让使学生在知识、品格、才能、态度、体格等方面全面发展;不只是学习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本课程以促进教育专

4、业人员教育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教育学与心理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响学习的因素,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在专业上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因而要求所有应考者对教育心理学所反映的核心问题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的心理以及个体的智力与人格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教育心理学既然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既具备教育学的一些学科特征,也拥有心理学的特色

5、,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学或者心理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它所关心的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原理与规律,以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运用。具体而言,着重于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发展过程,以及德育模式与评价方法;论述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迁移、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阐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等问题。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德育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传统德育心理思想、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与任务与意义,掌握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本章重点:中国传统德育心理思想本章难点:德育心理研究的

6、理论与实践意义(二)课程内容1我国传统的德育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情感思想、道德意志思想、道德行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思想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价值取向3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一般过程与规律、个别心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规律、品德的培养与评定4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个案分析、实验研究、经验总结5德育心理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对的道德哲学与心理学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实践意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新人(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知识点:中国传统德育心理思想,德育心理研究范畴与意义要求:识记 内求说、外铄说、德育心理研究范畴。领会 中国

7、传统德育心理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情感思想、道德意志思想、道德行为思想简单运用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思想。综合运用 德育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章 道德认识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道德认识发展的一般涵义、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与检测,理解皮亚杰儿童道德观念发展规律,以及我国有关道德观念发展的一些研究,掌握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本章重点:道德实在论,道德发展本章难点: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课程内容1、道德认识发展概述道德发展的涵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与检测2、道德观念的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结果、中国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研究、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的年龄趋

8、势、道德判断的测量(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知识点:1道德实在论,抵罪性和报应性惩罚,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发展的涵义,他律道德、自律道德2道德认识发展、观念发展,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考核要求:识记 道德实在论,抵罪性和报应性惩罚,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发展的涵义,他律道德、自律道德领会 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简单运用 道德发展阶段争议的焦点;综合运用 道德发展研究的释义学分析方法第三章 道德情感的发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道德情感的涵义、作用,掌握情操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情操的发展与培养意义,理解立身处世态度的概念及其形成,掌握移情能力的发展。本章重点:高尚情操培养,移情能力的发展本章难点:立身处世态度的形成(

9、二)课程内容1道德认识发展概述道德情感的涵义与作用 2高尚情操的发展情操的概念、分类,情操的发展与培养意义3立身处世态度的形成态度的构成要素、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立身处世态度的培养4以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移情或通情的作用、移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移情能力的培养(三)考核知识点道德情操、立身处世态度、移情或通情的作用、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意义、移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移情能力的培养识记 道德情操、立身处世态度领会 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意义,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移情或通情的作用简单运用 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立身处世态度的概念及其形成综合运用 移

10、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第四章 道德行为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观察学习、思维表征,理解与掌握自我调节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本章重点:道德行为的构成要素,自我调节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本章难点: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自我调节过程与机制(二)课程内容1 道德行为的构成要素,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道德行为的发展2 观察学习的概念、过程与阶段、观察行为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3 思维表征作用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4 自我调节过程与机制,自主认知加工,行为的内归因,自我调节过程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三)考核知识点观察学习,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观察行为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自主认知加工,行为的内归因,影响观察

11、学习的因素,思维表征作用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自我调节过程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识记 观察学习,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自主认知加工,行为的内归因领会 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思维表征作用简单运用 观察行为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思维表征作用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综合运用 自我调节过程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第五章 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含义,掌握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刻理解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章重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含义与意义本章难点: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要素(二)课程内容1价值观的科学界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辨析;2人生

12、观的含义,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3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关键。(三)考核知识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罗卡奇的价值观研究,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识记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领会 罗卡奇的价值观研究的意义,简单运用 价值观辨析学派关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论点综合运用 阐明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六章 德育模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与运用,理解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掌握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以及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了解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本章重点:德育模式的功能与运用本章难点:行为自控能力

13、培养的德育模式(二)课程内容1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与运用;2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3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的德育模式;4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5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三)考核知识点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与运用,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以及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识记 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领会 学生道德能力及行为自控能力的提高方法,简单运用 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 待人接物态度的分类及其教育方略,阐述价值观辨析模式。第七章 道德发展的评定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

14、与选用,理解道德认识的一般评定方法,掌握道德发展一致性的评定方法。重点掌握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本章重点与难点:品德发展评定方法(二)课程内容1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与选用;2道德认识的评定方法;3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4道德发展一致性的评定方法。(三)考核知识点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与选用,道德认识的评定方法,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道德发展一致性的评定方法。识记 信度,效度,投射法领会 品德评定方法优劣的判断,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与选用,简单运用 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综合运用 用实例说明道德认识评价的方法,了解与判断一个人的

15、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的途径。第八章 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传统的学校心理思想,理解与掌握学习心理研究的范畴、任务方法与意义。本章重点:学习心理,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的价值本章难点:我国传统的学习的七个阶段(二)课程内容1我国传统的学校心理思想:学习的含义、过程及其阶段,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2学习心理研究的范围:学习的性质、过程及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3学习心理研究的任务:研究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4学习心理研究的方法;5学习心理研究的意义。(三)考核知识点学习心理,学习,我国传统的学习七阶段,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的价值,学习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学

16、习心理研究的任务,学习心理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识记 学习心理,学习,学习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意义。领会 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的价值,学习心理研究的三个主要任务及其关系,学习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简单运用 我国传统的学习七阶段,学习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综合运用 分析辩证处理学习方法的四对关系。第九章 学习的性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掌握几种学习理论,深刻理解人的学习的特性,掌握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本章重点:几种学习理论本章难点:人的学习特性(二)课程内容1学习即试误桑代克的学习理论;2学习即条件反射华生、斯金纳等的理论;3学习即顿悟苛勒的研究;4学习即信息加工过程现代认知派理论;5人的学习特

17、性(三)考核知识点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强化,格式塔,信息编码,桑代克的学习律,学习即条件反射,学习即顿悟,学习即信息加工过程,人的学习特性。识记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试误,强化,格式塔,信息编码领会 桑代克的学习过程理论,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对学习的作用,领会顿悟说,信息加工论为什么把人比作机器简单运用 简析人的学习属顿悟性还是试误性,综合运用 剖析信息加工论的学习观,阐述人的学习的特性。第十章 学习过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过程,理解知识、技能,掌握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本章重点:知识学习过程本章难点:问题解决过程(二)课程内容1知识学习过程:知识学习的性质,知识

18、的获得、保持,机械学习过程;2技能学习过程:技能学习的性质,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学习过程;3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学习的性质,问题解决过程的阶段,问题解决的模式识别与思维策略。(三)考核知识点知识,技能,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产生式系统,动作连锁,样例学习,知识学习过程的性质,技能学习过程的性质,问题解决学习过程。识记 知识,技能,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产生式系统,动作连锁,样例学习领会 知识学习过程的性质及其两种学习方式的联系,技能学习过程的性质以及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简单运用 问题解决学习的性质、过程阶段综合运用 问题解决学习过程

19、中的识别模式和思维策略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理论,掌握知识迁移与技能迁移的过程。本章重点:学习迁移的概念、理论本章难点:知识迁移与技能迁移的过程(二)课程内容1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实验设计与效果测量;2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是说,分析概括说;3知识的迁移过程:认知结构变量及其迁移作用;4技能的迁移过程: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过程。(三)考核知识点迁移,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分析概括说,认知结构变量,条件概括化,规则自动化,5种实验设计方法,几种迁移理论,知识迁移过程,技能迁移过

20、程。识记 迁移,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分析概括说,认知结构变量,条件概括化,规则自动化,5种实验设计方法。领会 几种迁移理论之间的关系简单运用 知识迁移的运作过程综合运用 举例说明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迁移过程的关系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学习动机理论,理解学习的基本获得规律,重点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本章重点: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学习动机理论本章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二)课程内容1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效果的关联;2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成就理论、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3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主客观

21、条件的影响,内外动机的结合,远景性与近景性学习动机的结合,主导性与辅助性学习动机的协调,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学习动机的迁移;4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三)考核知识点动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成就理论,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效果的关联;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识记 动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成就理论,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领会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简单运用 阐明评析西方4种学习动机理论综合运用 运用学习变化规律改进学习效果;阐述激发、转化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方法。第十三章 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非智力

22、因素的概念,研究现状,掌握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与学习的关系。本章重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及其对学习的作用本章难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二)课程内容1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国内外研究现状;2兴趣与学习;3情感与学习;4意志与学习。(三)考核知识点非智力因素,非智力研究现状,兴趣发展规律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情感活动特点对学习的意义,意志活动特点对学习的作用,学习性格特征的培养。识记 非智力因素,非智力研究现状,情感活动特点对学习的意义领会 兴趣的发展对提高学习效果的意义简单运用 学习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意志的作用综合运用 根据性格形成特点来培养利于学习的性格特征。第十四章 教学心理概述(一)学习目的与

23、要求了解教学心理研究的范围、任务、方法与意义,理解与掌握我国传统的教学心理思想。本章重点与难点:我国传统的教学心理思想(二)课程内容1我国传统的教学心理思想:教学中的智力因素,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心理品质;2教学心理研究范围: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心理问题,关于教学环境方面的心理问题,关于教师心理方面的问题;3教学心理研究的任务:为教学实践服务,为学科理论发展服务;4教学心理研究的方法与意义(三)考核知识点教学心理学,科学方法学的认识论原则,科学方法学的一般思路,S/R型研究,准实验研究,我国传统的教学心理思想,教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心理研究的任务、方法、意义。识记 教学心理学,科学方法学

24、的认识论原则,科学方法学的一般思路,S/R型研究,准实验研究,教学心理研究的正确方法领会 教学心理学主要内容之间的联系,我国传统的教学心理思想的要点简单运用 教学心理研究如何既能为实践服务,又能促进学科发展的综合运用 如何认识学习教学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十五章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设计意义、教学设计观,学会教学目标的分析、表述,学习组织教学内容,学会分析学习者的态度及其起始能力与背景,掌握选择教学形式、方法与策略,熟练掌握教学传媒的运用技术。本章重点:教学设计的含义、意义,教学设计观本章难点:教学形式、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二)课程内容1教学

25、设计的含义、意义,教学设计观;2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表述;3教材组织的呈现,不同知识类型与不同课型的教学组织;4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5四种教学形式,归纳与演绎教学方法,指导性与发现性教学策略;6教学传媒的特性,选择,及影响教学传媒选择的因素。(三)考核知识点教学设计,教学最优化,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教学传媒,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教学结果分析,教学目标的表述,几种材组织观,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对象的关注方面,教学形式、方法、策略,教学传媒的正确运用。识记 教学设计,教学最优化,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教学传媒领

26、会 教学设计可从哪些方面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与加涅的教学结果分析的异同点,简单运用 以心理学的观点举例表述教学目标,略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组织以及不同课型的教学组织应注意的问题,综合运用 举例剖析布鲁纳、奥苏贝尔和加涅的三种不同的教材组织,分析阐明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对象的学习者所作的各方面的分析,比较不同形式、方法、策略的优缺点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传媒。第十六章 教学模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模式的含义、种类与构成,学习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解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了解刺激控制与强化的教学模式,重点掌握智能训练的教学模式。本章重

27、点:教学模式的含义、种类与构成,智能训练的教学模式本章难点:智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二)课程内容1教学模式的含义、种类与构成;2学习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基本原理、结构与应用;3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原理结构与运用;4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基本原理、结构及其运用;5刺激控制与强化的教学模式:原理结构与运用;6智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原理结构与运用。(三)考核知识点教学模式,构成因素与种类,图式,信息加工模式,个人模式,社会相互作用模式,行为模式,概念形成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创造性培养教学模式,刺激控制与强化教学模式,知识训练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的应用,组织科学探究、创造性活动,行为矫正教学方

28、式。识记 教学模式,构成因素与种类,图式,信息加工模式,个人模式,社会相互作用模式,行为模式,概念形成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创造性培养教学模式,刺激控制与强化教学模式,知识训练教学模式领会 四种教学模式优势与劣势简单运用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活动;综合运用 举例说明“强迫冲突”最富创造性的理由,请设计一种行为矫正教学模式来纠正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阐述图式对教学的影响。第十七章 教学环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环境及其所涉及的心理学问题及相关概念,学习学生中不同群体的相关知识,掌握教学中问题行为的表现、控制及其意义。本章重点:教学心理环境本

29、章难点:教学中问题行为的表现、控制(二)课程内容1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心理学问题;2学生群体:人际关系、班集体、友伴群;3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控制: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行为,控制问题行为的意义与方法。(三)考核知识点教学环境,社会测量法,水平分化,垂直分化,地位调整,友伴群,“人缘儿”,“嫌弃儿”,“孤独儿”,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做好学生的群体工作,问题行为的控制。识记 教学环境,社会测量法,水平分化,垂直分化,地位调整,友伴群,“人缘儿”,“嫌弃儿”,“孤独儿”领会 优化教学心理环境应考虑的因素简单运用 学生人际交往和结群情况的方法,对两类问题行为的控制理由综合运用 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的处理

30、方式。第十八章 教师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及所存在的人际关系,理解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掌握教师的成长过程及教师威信的建立。本章重点:教师的心理素质本章难点: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二)课程内容1教师的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2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智、教育能力、人格特点;3教师的成长与威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三)考核知识点社会角色,人际关系,教育机智,教育能力,专家型教师,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人际关系类型及其特点,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及其意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威信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识记 社会角色,人际关系,教育机智,教育能力,专家型教师,教师威信领会 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人际关系类型,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简单运用 教师的成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