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1.08KB ,
资源ID:8788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88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材料材料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材料材料Word下载.docx

1、8.1古镇旅游9价值体现10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公示名单11结语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 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 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 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 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 文化教育价值。西班牙学者Rosa Mary z a Yague Pera

2、 I 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 (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I Tour 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 ism)两 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 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 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 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坏境。实 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

3、这种传统的 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诗画田园 唯美乡村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 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 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 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 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 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 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4、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 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定义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 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 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西班牙学者Gi I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 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坏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 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

5、ECD, 1994, 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 (rural 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 Iman (1999)简明扼要的说: 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 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 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 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

6、钓鱼,教育性 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 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 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概念1:游居定义:游居即旅游式居住。概念2:居游居游即居住式旅游。概念3:第二居所第二居所即以游居为主的旅游式居所。概念4:诗意栖居诗意栖居即生态文化游居方式。概念5:野行野行是以强身养性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行 走无路径为特色的村野徒步运动。3乡村展示掌柜窑村是朔州市平鲁区晋蒙

7、交界处,古长城脚下,古丝绸之路和走西口必经的一个原 始自然的原生态村落,距109国道1.5公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李林、黄 厚等革命元老和英烈曾在这一带多次作战,村民们积极参与给八路军抬担架、养伤员、送军 粮、缝军鞋等支前活动,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属革命老区。宁静优美的生态坏境、天然的 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 然的渴求,使人们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人们还可以在农舍小住一夜,品尝农庄主人准备 的别有格调的晚餐,游客们还可以从事农耕、收获、饲养,步行、探险、运动打猎登山等 活动。累了可以在树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鲜空气,聆听鸟儿的

8、歌唱,直到太阳西斜,享受回 归自然的乐趣。就连老外都经常驻足赏景,并留下了 “掌柜窑是个神奇美妙的地方”赞誉。发展背景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 业大国,“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 动作用。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 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 化等做岀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 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

9、外概况国外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在 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 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岀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 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 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 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 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

10、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 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国内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中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 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 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 市居民岀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 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据0015-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 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

11、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 3万家,年接待游客 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2009-2013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 以年均43%的速度递增。仅2011年,乡村旅游行业就带来了 860亿元的经营收入,带动近 200万城乡人口就业,其中安排农民就业159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亿元,带动农产品销 售收入352亿元。发展趋势(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 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

12、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农 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2)农业多产化: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 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带动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 果消费、家禽家畜消费、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 村。(3)农村景区化: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 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乡村民居成为观光体验产品, 乡村民居与本地资源及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产业型、坏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 展思路。(4

13、)农民多业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农民的身份可 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农户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 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5)资源产品化: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 品,并且一定区域内要差异化发展。具体有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 农家乐旅游、村 落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开发现状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增长迅速。这对推动经济岀现不 景气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laine and Golan 1993; Dernoi 1991) 乡村

14、 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Fleischer & Pizam, 1997; Page & Getz, 1997: OECD, 1994) o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 有效手段(Arie Reichel, Oded Lowengart, Ady Mi Iman, 1998) o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 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 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 12. 5% (新 华网,2001.12. 30) o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

15、,其中14个州在 它们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Luloffetal, 1994)。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 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增多(Fleischer & Pizam, 1997)。 同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 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Hall, & Jenkins, 1998) 0英国Richard Sharp ley (2001)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 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在20世纪后期,西班牙

16、通过对该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 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 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 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 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Bardo n1987,1990; Bote 1987,1988; Candela 1992; Fuentes 1995)。中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 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

17、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开发类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一些与乡村旅游 相关的旅游主要有:Agrotour i sm(农业旅游)、Farm Tour i sm (农庄旅游)、Green Tour i sm (绿 色旅游)、Village Tourism( 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Peripheral Area Tour ism(外围区域的旅游)等。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 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

18、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 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 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 村旅游。存在问题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 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 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2)各自为政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

19、力,乡 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 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尊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 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缺乏规划和策划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 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 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 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4)人才匮乏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

20、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 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 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 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坏中,严重制约了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5)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 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 色文化不突出。此外,中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

21、,整体接待水平偏低, 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6)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 中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 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此外中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岀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 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 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 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

22、对当地 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中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开发程序乡村旅游开发是运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对乡村的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 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优化 配置,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者可以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因此产生经济价值及其它 多种价值,或对已被部分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过 程。乡村旅游开发是在特定的农村环境中进行的,开发过程及开发后的经营都将对农村社会、 经济和环境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而乡村旅游的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 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旅

23、游开发项目构思拙劣或项目匆匆上马,都可能导致开发失败(McKercher, 2001) 0缺 少专门机构指导旅游开发会带来滥用建设资金的问题(Prideaux, 2002)。中国农村以家庭为 生产经营主体,农村的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组织和社会管理组织在不断地弱化,如果不进行 广泛的动员则无法自行组织起来。因此对中国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建立有广泛群众 基础的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对整个开发行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沟通。这一组 织一般由村里有号召力并热心旅游事业的干部组成,并能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是广 大村民利益的代表者。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按以

24、 下七个步骤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社区利益T第一步:拟议旅游开发项目I第二步:项目影响因子的识别-I 开发指导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双向沟通第三步:社区咨询以获得支持一一第四步:项目可行性研究 专家就目标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第五步:项目修订 J评估专家报告第六步:筹集开发资金投资机构项目权衡第七步:项目实施建立以上乡村旅游开发程序是因为:首先,乡村旅游开发要充分考虑社区利益,并在“资源+市场”开发导向下拟议旅游项 目,既立足于资源优势,同时又考虑到旅游市场的需求。对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 文化内涵以及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拟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 游项目。开发乡村旅

25、游项目通常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并使当地居民受益,但同时也可能带 来负面影响,开发乡村旅游会直接和间接引起当地社会经济坏境的变化。对开发项目的影响 因子进行识别,为定性定量地预测和解释影响的程度提供基础数据,目的是提岀增进有益影 响的建议,制定消除与缓解有害或负面影响的对策。这些影响因子包括人口影响因子、社区 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个人和家庭层次上的影响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经济 条件变化因子等。各种因子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内容,要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状况、乡村旅游项 目和乡村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内容进行调整。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因子类型内容人口影响因子人口自然改变;农村剩余劳动

26、力的流入流岀;季节性旅游者变化;农村家 庭的迁入迁出;年龄、性别、民族组成的变化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形成对拟议开发的态度:村民受益差异;行政联系的影 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方面的不公平;改变就业机会;社会治安状况个人和家庭层次上的影响因子扰乱日常生产生活的方式;邻里联系的变化;造成民族习 俗、观念、宗教活动的差异;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引起社区基础设施变化;土地的获取和支配条件变化;社区公共 服务条件的变化;对已有资源的影响;休闲和文体活动变化经济条件变化因子 就业人数、类型、收入的季节性变化;部分地块价值变化;个人和家 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地方财政

27、收支;拟议开发旅游项目的投入和产出; 新增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其二,乡村旅游开发是一个双向信息反馈的过程,主要通过乡村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将 旅游的影响告知社区居民,并作出解释,将其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尽量扩大有益的影响, 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人口影响因子、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 因子的变化影响地方农村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导致当地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 变化。因此应把各因子变化对社区居民的的综合影响信息传递给社区居民,以获得公众对项 目开发的理解和支持。其三,基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满足社区公众的需求和符合社区居民的利益,但能否 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聘

28、谴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专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拟议旅 游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建设方案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论证,从而评 价方案的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步中对旅游市场和对经济的分析非常重 要,以保证待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在市场上有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其四,结合专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修订。通过聘谴有关专家组成专家 评审团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评审,参加评审对象扩大到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与 旅游项目实施相关的社区代表。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又能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以 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最后,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坚持“国

29、家、集体、个人” 一起上,“谁投资、谁受益” 的方针,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村民可采用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也可以工代资, 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对于所在村的上级行政部门,则可采用旅游扶贫,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的方式为旅游业初期发展注入资金,以奠定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 或土地使用权都可以作为筹资方式。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优化投资环境,给予投资者 一定优惠政策以调动外来投资者的积极性。顺利筹集到资金后,即可以实施旅游项目开发。总的来讲,本开发模式能比较充分地体现“社区事务,社区参与”的思想,并广泛征求 专家意见,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从项目的筹划到实施的各阶段社区居民均有

30、参与的机会,这 有利于获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开发工作中的阻力。旅游规划项目组设计了业态旅游规划项目的开发建设,集中在旅游规划区内进行商务度 假、疗养、峰会、演出,均将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旅游规划专家陈元夫教授认为:“建立开 放街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景区的入口来考虑,还要使之成为贵阳的一个高端的休闲场所。纵 观贵阳的休闲消费市场,没有什么场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费。所以在该景区建设一个开放的 商务度假区既满足了区域内人群的休闲消费,又满足了贵阳的城市生活。”本旅游规划项目根据其主体定位与自身的地形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 分别为风情走廊区,温泉产业示范,景观房产区,商务度假区,开放街区,商务办公区,预 留土地区。良好的自然坏境,精致的人文景观,将成为一些企业的办公首选地。建设商务办 公区用来满足乌当区一些居民工作的场所,在建设的前期,可以将预留区栽植大量的乔木, 用于育林,后期待到土地区域升值时,在做适当的开发建设。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专家唐童经过长期的实战案例,在乡村旅游开发设计中,总结岀一 下几点: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开发乡村旅游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 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委 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