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62KB ,
资源ID:87917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917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张承志早期小说中的寻梦人形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张承志早期小说中的寻梦人形象.docx

1、浅析张承志早期小说中的寻梦人形象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浅析张承志早期小说中的“寻梦人”形象姓 名: 丁 敏 学 院:江西师范大学高职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完成时间: 2010 年4 月 指导老师: 陈 琳 目 录摘要1一、 理想的追寻者 21、 对回忆的重拾 32、 对梦想的追寻 4二、 虔诚的朝圣者 5三、 矛盾的集合体 61、 两种文明的冲突 72、 在冲突中升华 8参考文献11【摘要】: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极具理想主义气质的作家。其中“追寻”是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大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他塑造了一系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奔走的人物形象,本文将其称之为“寻梦者”,并从三个方面

2、对其进行分析。【关键词】:张承志 早期小说 “寻梦人”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彩和诗化倾向,体现出对理想人格和生命价值的希冀和追求。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总有一个又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广阔天地间苦苦跋涉的“寻梦人”。这些“寻梦人”在梦想中追寻,在痛苦中思索,在彷徨中前进,高举着“信仰”的旗帜,为理想呐喊。黑格尔曾说:人物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在张承志的小说作品中最能反映他特色的就是他以诗化的浪漫色彩和执着追求理想的激情塑造的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寻梦人”形象。他们虽然身份、年龄、地位都各不相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上都是作者意志的承担者和审

3、美意识的外在显现。在张承志的小说中,这些人物除了黑骏马等少数作品中有名字外,其余一律都以第三人称的“他”来叙述。很显然,作者想要塑造的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一个类的典型形象。而本文就张承志早期小说作品对“寻梦人”这一类人物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将其小说中的“寻梦人”按其非本质特点分为三类,即:一、理想的追寻者;二、虔诚的朝圣者;三、矛盾的集合体。一、理想的追寻者在伤痕文学的作家们以不尽感伤笔触的展示历史的创伤,倾诉人生的失落之后,当反思文学的作家们仍在竭力纠结于过去的伤痛,反思于浩劫的根源之时,“寻根文学的作家就已经将视线转向文学自身的审美属性,并将其作为责无旁贷的本质追求”。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

4、作家之一的张承志,也将其滚烫的笔伸向历史的深处,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塑造了众多以深沉的目光和饱满的激情思考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寻梦人形象。这些风尘仆仆、不辞辛劳的寻梦者奔走在自己曾播种过梦想和希望,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土地上,苦苦地思索着、追寻着,试图从中得到人生路上新的支撑点和价值坐标。在张承志小说中的这一类“寻梦人”所追寻的“梦”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对回忆的重拾和对梦想的追寻。其中对回忆的重拾也隐含了对青春怀念以及对内心精神归宿的寻找。1、对回忆的重拾对回忆的重拾在张承志草原系列的小说中处处可见,这与张承志的经历不无关系。张承志从清华附中毕业之后曾到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四年,正是这四年的知青生活赋

5、予了他无尽的精神财富。就像他在草原小说选集美丽瞬间的自序中写道“草原是我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甚至该说,草原是养育我一切特征的一种母亲。”他于草原并非过客,这里留下了他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孕育过他璀璨的青春梦想并赠予他一段最为丰富浪漫的回忆。所以张承志的小说中总是不经意间就流露出对这片土地最热烈深沉的爱以及对那段青春岁月无尽的向往和怀念。就像绿夜.中主人公在阔别草原八年之久仍念念不忘那自由驰骋的风、开人胸襟的莽原,怀念着那一直远远延伸到天边的令人炫目的绿色和慈祥的蒙古老奶奶,尤其忘不了的是那有着“驼羔般聪慧的大眼睛、甜甜的酒窝,”像“快乐的小河”的小奥云娜。这一切都是他内心圣洁的净土和青春

6、价值的象征,所以他在回归城市八年之后,当都市的“生活冬天运蜂窝煤、储存大白菜,夏天嗡嗡而来的成团蚊蝇,简易楼下日夜轰鸣的加工厂,买豆腐是排的长队淹没了诗”的时候,又回去寻找那心中的“净土”,寻找那可爱的小奥云娜,试图通过这次回忆之旅,重拾那些青春的过往,实现心灵的皈依,从而获取前进的力量,找到生活的方向。2、对梦想的追寻对于梦想的追寻,我认为可能是源自于张承志内心的英雄主义的情怀和理想主义的追求。在张承志的小说中,“寻梦人”一般都以男性的身份出现,这些人沉默、坚忍、执着,骨子里是真真正正的硬汉,背负着沉重的物质或精神重压,怀着对信念的执着和对理想的狂热追求而坚持努力着。就像许多读者在初读北方的

7、河时,就会被文中那个激情洋溢的研究生而吸引。小说开始他就是以一个奋斗者的姿态出现,不顾一切地向现实生活挑战,不断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冲刺。他始终是处在一个向前的状态,在他的眼中那一条条北方的河就是心中的不灭的理想,教予他人生的真谛,赋予他成长的力量。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他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的脚步,无论是现实生活的牵绊,还是美好爱情的诱惑都无法改变他对心中的河的追寻,无法动摇他对理想那坚实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最大的梦想就是和和索米娅建立一个所有草原人都羡慕的家庭,他也为此不断努力着。在一个纯真的少年心中,世界是单纯而美好的,梦想也是纯洁而神圣的。他和索米娅那纯洁的爱情就像一个透明

8、的水晶,因为太追求完美而容不下一丝杂质,所以当他看到索米娅受到无耻的黄毛伤害后对自己流露出的恐惧和疏远时,当她看到她对肚中的生命的期待和呵护时,他觉得自己一直信仰的价值得不到认同,现实的生活背离了他梦想的轨迹,这一切导致了他最后的出走。所以白音宝力格也是一个执着的梦想追寻者,他一直朝着自己信仰的爱情和理想努力着,当所追求的爱情和生活与自己信仰的价值观相违背时,他毅然放弃了爱情,放弃了那些与理想不相容的一切,孤独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之旅,执着地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无论是北方的河中的研究生,绿夜中的我,还是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都是一个个为了心中理想而坚持

9、而奋斗的“寻梦人”。这些理想的追寻者总是“以冷峻的历史眼光和理想主义的激情漫游思索,他们回顾个人的历史足迹,检视一代人的历史行踪,挖掘生活的底蕴,探寻富有生命力的理性价值”。也正是这些执着的“寻梦人”总是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生命的激情,给人以振奋的力量。二、虔诚的朝圣者其实无论是对回忆的重拾还是对梦想的追寻,我想其原因也无外乎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而“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同时张承志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回民家庭,从小受到穆斯林文化的熏陶,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渗透了浓郁的宗教情结也不足为奇。但与他后期逐渐走向偏激的宗教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不同,在他的早期小说作品中所宣扬的宗教精神更

10、多的是给人予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寻的激情。所以在他的早期小说中出现的一个个在精神领域里上下求索的“寻梦人”,并不是一个个高举民族主义的刚烈教徒,而是一批把心中的理想当做圣神来顶礼膜拜的虔诚朝圣者。在他们身上,我们往往能看到那种为了理想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就犹如朝圣者们朝着自己信仰中的圣地三步一叩时,那心中不灭的希望之火和眼中璀璨的信仰之光。这里所说的虔诚的朝圣者并非狭义的宗教所要求的严格的信教徒,而是一些拥有宗教精神的“寻梦人”。这种宗教精神与罗素所说的现代宗教观十分接近,即“现在,人们常把那种探究人类命运问题,减轻人类苦难,并且恳切希望将来会实现人类最美好前景的人,说成具有宗教观点

11、,尽管他也许并不接受传统的基督教”,这样的宗教观主要跟“那些感受到它的重要性的人们的私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宗教精神在这些“寻梦人”身上则主要表现为对救赎的渴望以及对苦难的宽容。在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因为无法忍受理想与所处现实的落差而离开草原,希望找到更文明、更纯洁的人生,抛弃了索米娅,抛弃了奶奶。当九年后重回这片土地时,他被深深地思念和愧疚所纠缠困扰着,所以他骑上黑骏马踏上了寻找之路,去找寻他逝去的爱情,去找他遗失的亲情。他深知索米娅的前途泥泞,他幻想着他的沙娜正在生活的旋流中等待着他来救赎,他这么迫切地想要救索米娅于(在他看来是)水深火热的生活,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他希望自己能获得救赎

12、的直接体现。所以我认为,在他渴望救赎索米娅的同时,这实际上也是他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因为正是这一次的寻找之旅,他才真正得以从深深的愧疚和悔恨中解脱。北方的河中的研究生虽然同为虔诚的朝圣者,但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宗教精神则是对于苦难的宽容态度,这是一种化苦为乐的精神。他的朝圣之路更多的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历练和净化,从黄河道黑龙江,他不停地奔波追寻着,不断地向苦难宣战。面对生活的挫折他默默地接受着,勇敢地与之抗衡,并把它当做一种磨砺,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在一次次的朝圣之旅中,他所拥有的不止是对信仰的膜拜,这同时这也是对心灵的净化。无论是渴望救赎的夙愿还是乐于苦难的态度,这都是积极的宗教精神,让我们

13、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种精神所鼓舞所震撼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张承志这种独特的宗教情结也让他笔下那些“寻梦人”的形象更加鲜明而独特。三、矛盾的集合体出生于回民家庭,生长在汉族语境文化,成熟于强悍的草原文明。无疑,张承志是一位有着复杂文化背景的当代作家。在他身上,兼承了穆斯林文化、汉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多重影响,这一切在为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创作财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迷失。正是这汉、回、蒙三种文化素质共同内化以及其三者之间相异相悖、难以相融,导致张承志的多重人格的形成,使他长期以来不得不处在矛盾冲突的艰难状态进行抉择。作品是作者意志外化的产物,而人物又是小说作品的灵魂部分。所以细

14、读张承志的作品,不难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多为矛盾的集合体。反映在“寻梦人”这一类的人物形象中的矛盾,我认为主要则主要体现为现代文明和原始文化的冲突。同时张承志在塑造“寻梦人”这一类人物形象时,在将人物置身于两种矛盾冲突之后,往往接着便会有一个在冲突中顿悟的过程,在顿悟中得到人生的真谛,获得继续向前的力量。1、两种文化的冲突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向前行进,人类社会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当中。现代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是由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由此看来,好像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当两种文化正面遭遇,冲突就不可避免。其实在张承志的小说中这两种冲突则主要表现为汉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冲

15、突,而这两种冲突主要在其草原系列小说中的“寻梦人”形象身上表现。如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绿夜中的我都是这类冲突的典型表现人物。在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是一个成长于草原文化氛围中的汉族小伙子,在他眼中“草原那么大,那么美和那么使人玩得痛快。它拥抱我,融化着我,使我习惯了它并且离不开它。”但他身上所包含的两种文化的冲突使他终究无法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草原人,这种本质上的差异是永远无法弥合的。这一点突出体现在索米娅被黄毛希拉欺辱以后。当白音宝力格知道以后,他极度愤怒,摸出父亲送的蒙古刀要去杀死那个罪魁祸首,但是奶奶却说“希拉那狗东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罪过”,在她看来“女人世世代代还不都是这样吗?知道索米

16、娅能生养,也是件让人放心的是呀。”面对草原的这种习性和自然法律,白音宝力格感到的是无法忍受的孤独,尽管他爱这里是那样一往情深,但是他仍然意识到自己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牧人,发现自己和这里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所谓的两种文化的差异,尽管他是成长于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尽管他是由蒙古额吉抚养长大,尽管他爱上了一个美丽善良的蒙古姑娘,但首先,他是一个汉人,同时他又接受了书本知识的熏陶,所以他本质上的汉文化的基因是无法被磨灭的。现代文明所教予他的一切让他无法接受在他看来或者多数人看来是“野蛮、未开化的陋习”,所以他无法理解在奶奶等土生土长的草原人所坚持的自然法则,也无法认同牧人们身上流露出的游牧文明中安于命运

17、、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两种文化的冲突致使他最后出走,远离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其实在绿夜中的“我”也是放在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来塑造的,“我”是一个深受汉文化和现代文明影响的典型的知识青年,他在远离草原的都市、在现实的世俗和丑陋中把草原当成心中的“净土”,还曾经发表过一首关于小奥云娜的诗,在他心中草原和奥云娜一样,是青春的象征,是神圣而纯洁的。所以当看到心中纯洁的奥云娜与鄙俗猥琐的瘸腿老会计乔洛嬉戏调情时,我的感觉和白音宝力格一样,是不可抑制的愤怒和深深地失望,尽管这一切在奥云娜等草原人看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我看来,白音宝力格

18、和绿夜中的“我”都是矛盾的受害者。他们早已深入骨髓的文明意识和羞耻感让他们面对传统文化时,表现的是一种恨其不争的优越感。在这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中,他们感到的是无尽的纠结和痛苦,他们失去的不止是单纯美好的爱情,不止是温暖无私的亲情,他们失去的还有纯洁神圣的心灵栖息地和那永远无法追回的青春岁月。2、在冲突中升华张承志是一位极具理想主义气息的作家,所以“寻找”是他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诚如上文中提到的,张承志在塑造“寻梦人“这一类人物形象时,除了将其放置在矛盾冲突的中心之外,他往往在矛盾冲突之后都会有一个顿悟的过程,这是小说主题的升华,也是作者意志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将其看做是“寻梦人

19、”“寻”之所得。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中,从最初的痛苦到后来的彷徨,在意识到自己和草原的差异时,他就出现了价值观的失衡,失去了曾经宁静幸福的心灵港湾。最后在矛盾中,他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即为了“追寻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而离开草原,舍弃那个“野蛮的、未开化的”传统文化,从而奔向“更文明、更美好”的现代文明。然而这个所谓的“抉择”并未使他真正脱离矛盾的漩涡,在深深的愧疚之中,他像古歌黑骏马中所唱到的一样,骑着“钢嘎哈拉”,去找寻曾经的爱情,甚至还在幻想着“我的沙娜正在生活的旋流中呼喊着我,等我伸出救援的手”。但是当他真正看见索米娅时,才真正地领悟到,那

20、个真正得到救赎的不是她,不是其其格,而是自己。因为真是这一次的经历,使他从过去爱情的伤感、从矛盾的漩涡中走出来,从而真正认识到人生,得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顿悟。在索米娅身上,他看到曾经的索米娅“像草原上所有的姑娘一样,走完了那条蜿蜒在草丛里的小路,经历了她们都经历过的快乐、艰难、忍受和痛苦”“草原上又成熟了一位新的女人”。在其其格身上,他看到的不再是那头丑陋的黄毛,而是一个生命的可爱和坚强。正是这个小小的单薄的女孩,让他最后领会到以索米娅、奶奶为代表的草原女人身上那种最原始、最本性的善良和宽容,使他认识到原来自己一直以为传统文化中的“野蛮、未开化”竟是对一个人的生命的尊重。就像白音宝力格一样,

21、绿夜中的“我”也是在寻梦之旅的矛盾冲突中得到了人生的感悟。当“我”来到草原试图寻找那八年前的纯洁浪漫的青春岁月时,就注定是会失望而归的。现实并不像他所向往的那般纯净美好,八年前的一切已经烟消云散。纯洁可爱的小奥云娜早已不是心中的那般模样,没有了小辫,没有了可爱的酒窝,皮肤粗糙,眼神冷淡,经过岁月的打磨,他几乎变得和草原上的母亲和老奶奶一样,特别是她对鄙俗和无礼行为的纵容,更是令他深深地失望。但是他并未沉浸在梦想破灭之后的悲痛之中而从此对人生失望,因为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初回草原时那种对过去的狂热怀念也随之淡却下来并逐渐回归理性。他从奥云娜宁静中看到了她的成长和成熟,看到了她正迎面走向自己的人

22、生。他认识到其实奥云娜和所以草原女人一样,“她比谁比谁都更早地,既不声不响又不感叹地走进生活,她使水变成奶茶,使奶子变成黄油。她在命运叩门时咯咯地笑。”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他试着换一种视角去看待问题,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所以最后他得以在矛盾中解脱。这些“寻梦人”在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的内心的挣扎,所面对的心灵选择,无一不是张承志人生经历和内心体验的外化。在张承志的早期作品中,这些“寻梦人”最终都在冲突中获得了顿悟,完成了人生完美的转身。但是张承志似乎就没那么幸运。越来越偏执的理想主义、越来越狂热的宗教情结让张承志远离了大众,走向了一个越来越远

23、的极端。在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信仰缺失。当我们看到身边的无数人们(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终日被生活重压所奴役、被物质欲望所支配时,当大众越来越钟情于快餐文化时,我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张承志,需要他笔下那一个个执着可爱的“寻梦人”。因为我们需要一个理想的歌者,让那些纯真的梦想不至于淹没在都市的喧嚣;我们需要一个勇敢的旗手,让那些追逐的方向不至于迷失在现实的洪流。看着张承志渐行渐远的背影,各种非议也甚嚣尘上。但我认为就张承志这种对理想和创造理念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很多当代作家无法企及的。所以我还是希望他能放弃偏执,继续在理想主义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向前。【参考文献】1、 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 张承志美丽瞬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 李泽厚美的历程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5、 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6、 张承志黑骏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7、 张承志北方的河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8、 钱少武粗犷沉雄的强者之歌试论张承志小说中的男子汉形象韶关大学学报19999、 彭丽萍希望、理想和追求张承志小说主题研究概述兰州学刊200710、陈国恩张承志的文学与宗教文学评论199511、徐玲在困惑中徘徊与寻觅重读张承志中篇小说黑骏马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